本周一,廣州市全體中小學生開始了線上教育。
對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隔離病區裡的新冠肺炎小患者來說,
無家長陪護不等於「無王管」、不用學習,他們在病房裡同樣上著網課。
沒有家長在身邊,「代理媽媽」們同樣嚴格,會給他們布置作業、監督上網課、限制玩手機和看電視的時間……
不過在輔導作業的環節,「媽媽」們也遭遇到和普通家長同樣的心理活動,她們的反應讓人會心一笑。
一周前,市婦兒醫療中心輪換下一批連續工作14天的「代理媽媽」們,目前她們正處於為期14天的醫學觀察點中。她們的年齡在24歲~36歲之間,工齡2年~15年不等,
其中還有未婚未育的「90後」。
在病區時,是新冠肺炎小患者的生活護理專責護士,24小時照顧孩子的起居飲食。朝夕相處之間,和孩子們產生了真摯的感情。日前,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對這批護士們進行了採訪,聽她們說起了有愛的「媽媽經」。
隔離區內孩子上起了網課
「代理媽媽」輔導作業:和輔導自己娃心情一樣
2月10日,廣州日報率先報導廣東最小患兒——2個月的寶寶(化名)在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隔離治療期間的故事。朝夕相處之間,「代理媽媽」們和寶寶培養了深厚的感情——寶寶一見到穿防護服的人就會咧嘴笑,其中一位「代理媽媽」彭芬霞更真情流露道:「我們是離開了自己的孩子來照顧他們,所以我們都是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照顧的。」寶寶和「代理媽媽」的真情感動了不少網友。
圖片說明:穿著厚重的防護服,一些往常稀鬆平常的動作都會變得困難。給孩子剪指甲被護士們稱為「高難度動作」。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由於兒科新冠肺炎患者病症普遍較輕,不需要十分特殊的治療,所以在市婦兒醫療中心隔離病區裡,日常氣氛相對輕鬆。「代理媽媽」們也盡最大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孩子們的生活狀態儘量接近常態,因為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有益於孩子們的身心。
跳街舞:
病區裡,有個7歲的小男生很喜歡奧特曼。只要一有「知音」跟他聊起奧特曼之後,他就會很興奮,手舞足蹈地表演起奧特曼的每個經典姿勢。
這位小朋友,還是個街舞小王子,在病房裡跳起街舞,迷倒了一批「媽媽粉」。
上網課、做作業:
「代理媽媽」們會根據孩子的年齡,收集相應年級的練習題給孩子們布置作業。
最近,廣州的中小學生開始在線上課。在隔離病區內,「代理媽媽」們也建議病情穩定的學齡期孩子參與網課。
一個大孩子就提出要求,每天11時~14:30期間可以進病房進行日常診療工作,「其他時間不要打擾他,因為要上網課」。
輔導作業對於不少親媽來說這是一件頭痛事,「代理媽媽」們輔導作業的心情,也並不是很輕鬆……
跟兒科醫生學英語
醫生叔叔、護士阿姨們相對空閒的時候,會給孩子們親身面授,在病房裡開展簡短的小課堂。在一段護士拍攝的視頻裡記者看見,一名醫生正在給兩名男孩子進行「雙語教學」,從拼音的「b」說到了英語的「bus」。
孩子,你以後可以驕傲地告訴別人:我的英語是隔離病區兒科醫生教的!
為了哄孩子開心 代理媽媽們「戲精附體」
孩子們離開家人自己在隔離病區,難免會有心情低落的時候。有時候,為了哄孩子們,「代理媽媽」們要用上渾身解數,「戲精附體」。
在孩子對隔離區內環境還沒太適應時,兩個「代理媽媽」交接班時,會默契地互換站位,不讓孩子發現換了人,避免增添孩子的焦慮,保護他們的安全感。因為穿著防護服,帶著面屏、護目鏡,「一兩歲的孩子都不知道(換了人),連12歲的大哥哥有時都分不清我們」,「就叫我們『超人阿姨』」。
「媽媽」們都隔著防護服和面屏、護目鏡,孩子們看不清她們的表情。未婚的「代理媽媽」黃淑婷學會了用誇張的語氣和肢體動作,來逗孩子們開心,有時候,還會給小朋友來一段自創的滑稽舞蹈,「動作不怎麼優美,但是小朋友也能感覺得到我們很開心呀」,或者乾脆降低笑點,「陪他們哈哈大笑」。
做CT前,年齡較小的孩子都需要先服用鎮靜藥物,睡熟後才能做檢查。藥水的味道不太好,不少孩子比較抗拒。一個1歲9個月的孩子吃藥時,喝了一小口就鬧起了彆扭。「代理媽媽」彭芬霞和負責治療的護士就變著法子,嘴裡「嗚嗚嗚」地表演起「飛機空中運輸」,這才把藥送到孩子的嘴裡。
代理媽媽們的「媽媽經」
在市婦兒醫療中心的隔離病區裡,每一個孩子都有一份小檔案,上面除了記錄孩子的病情、家庭情況等基本信息,還有護士們向家長了解到的孩子的喜好,比如平時喜歡吃什麼、玩什麼,讀幾年級了、成績怎樣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代理媽媽」們觀察到的,關於孩子的各種「喜歡」:
3個月大的小弟弟愛乾淨,每次給他洗臉都不哭不鬧,笑得很開心。
1歲多的歡歡,睡覺喜歡趴著,要抱著他專屬的小被子;夜間會經常醒,一醒來需要有人在,拍拍他,或者握著他的手就會慢慢地重新進入夢鄉;有小情緒時,如果抱著他,陪他看窗外的車子,就會很快平靜下來。
同是1歲多的「小貝殼」,喜歡我們陪他看書,每次都要告訴他防護服有幾種顏色。
3歲多的弟弟,喜歡玩積木,經常做辣椒味的冰激凌給我們吃,喜歡和隔壁的13歲的大哥哥「比比誰最乖」。
7歲的「奧特曼」小王子,最愛和大人分享奧特曼的故事,只要一有「知音」跟他聊起奧特曼,就會很興奮,手舞足蹈地表演起奧特曼的每個經典姿勢。還在病房裡表演過街舞,贏得很多「媽媽粉」。
12歲的小林,正處於青春期,要多鼓勵、多交流,聽聽他講內心的鬱悶;喜歡吃麵食,儘量讓營養室滿足;要給他制定學習及鍛鍊計劃,把他當成一個正常的中學生來對待。
……
當一個梯隊的醫護人員們完成了14天的治療、護理任務,需要離開醫院接受醫學觀察時,孩子們的這份檔案,就成了「代理媽媽」們的「媽媽經」,轉交給下一梯隊的同事,由新的「代理媽媽」們繼續去愛孩子們。
未婚「代理媽媽」:感覺一夜之間變成了「N孩媽媽」
在市婦兒醫療中心的「代理媽媽」中,有部分是還未婚未育的「90後」。儘管日常工作中和不同年齡的小孩子接觸已習以為常,但說到照顧一個孩子的起居飲食,尤其要在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戴著護目鏡的情況下,照顧低齡小寶寶的「吃喝拉撒」,對於這些姑娘們來說,還是具有挑戰性。
不少姑娘在正式進入隔離病區開始生活護理前,會主動向高年資的護士請教「怎麼帶孩子」,甚至提早進入隔離病區「實習」。為了確保護理的質量和安全,高年資的護士也會先帶著她們一段時間,讓她們找到「做媽媽的感覺」。
因為進入隔離區的醫護人員,24小時都在院內,同吃同住的「代理媽媽」們一聚在一起,聊天話題就離不開病區裡孩子們每天的日常。「通常這些時候,媽媽們就會將帶自己家小朋友的經驗傳授給我們。我感覺自己一夜之間變成了『N孩媽媽』,忽然加入了媽媽圈。」黃淑婷說。
同樣未婚的「代理媽媽」章文婷,除了請教科室的其他媽媽們,還多次打電話給媽媽求教當年照顧自己的經驗,。現在,她可以在穿著防護服的情況下給小寶寶迅速換好尿片,「這讓我很有成就感,」章文婷笑著說,「畢竟我媽說,當年她給我換尿片時,我哭得驚天動地」。
因為喜歡孩子而選擇兒科的黃淑婷也笑說,有了這次做代理媽媽的經歷,對生兒育女「可能會比較有信心」。「我覺得我們護理的小朋友,可愛的瞬間有很多,比如歡歡,很依賴我們,喜歡我們陪他玩小車、畫畫。有一次幫他換床單的時候他還主動跑過來幫我拉著床單,受到表揚後,就很害羞地笑了,讓我覺得很暖心。」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伍仞 通訊員周密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伍仞 通訊員周密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