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王蒙 受訪者供圖 視頻
留觀病房是河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收治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專用病房。發熱門診患者在就診後,若被初步懷疑有患病的可能,就會啟動採樣送檢流程,進入留觀病房進一步完善檢驗、對症治療,並等待檢測結果。留觀病房的醫護人員是與各類患者密切接觸的人群之一,是疫情防控的中堅力量。
在醫院兒童留觀病區,收治的多是父母不便在身邊陪護的小患兒,除常規的治療、護理工作外,病區的醫護人員還當起了他們的「臨時家長」,朝夕的陪伴相處中,這裡發生著許多溫暖的故事。
【高甜瞬間:小患者飛吻「臨時媽媽」】
「來寶貝,再飛吻一個。」3月2日下午,在醫院兒童留觀病區,一位身著防護服的醫護人員正隔著玻璃,和病房內的小患兒互動遊戲。小患兒可愛的動作,逗得醫護人員也笑個不停。
同事看到這溫馨的一幕,悄悄用手機記錄了下來。視頻中這名護士名叫柳瑩瑩,在生活中是一個活潑可愛的90後姑娘。因為身穿厚厚防護服的形象酷似卡通人物大白,柳瑩瑩和同事們被小患者們親暱地稱作「大白媽媽」。
據柳瑩瑩介紹,小患兒尚不足四歲,這次由於發燒來院就診,目前情況穩定,正在醫院隔離觀察中。「那次是帶他去做完CT後又重新把他『騙』回了病房,我擔心他有不開心的情緒,又趕緊回去看看,沒想到當時小傢伙正趴在玻璃窗前衝我飛吻,這個瞬間真的要甜化了。」
病區負責人黃香枝說,「這樣的瞬間,其實就是兒童留觀病區的日常。」由於大部分患兒尚不能生活自理,除了常規治療、護理工作外,病區的醫護人員一直「扮演」著患兒的「臨時爸媽」。
【孩子別怕,留觀病區「臨時爸媽」守護你】
收治在兒童留觀病區的患兒,一般都有流行病學史,並伴有咳嗽、發燒等症狀。由於年紀小,依從性差,在普通兒科病區,為小傢伙們打針做治療都非易事。而在留觀病區,為避免交叉感染,醫護人員都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帶著護目鏡和手套,做起治療,操作更不方便。醫護人員就總是耐著性子,想方設法為孩子們減輕痛苦。
柳瑩瑩說:「也有家屬擔心我們穿成這樣,還能不能給孩子扎得上針。但實際上醫院派往一線的都是最精幹的力量,每次扎針我們總是『一針見血』,這也讓家屬的焦慮情緒減輕了許多。」
病區負責人黃香枝來自兒科一病區,有著多年兒科臨床經驗,她耐心細緻、富有愛心,深得患兒和家屬的喜愛和信任。護理負責人高志娟來自兒科二病區,也是一位有多年兒科護理經驗的資深護師。病區裡的其他醫護人員也都是抽調自各臨床科室的精銳力量,此次組隊戰「疫」,共同為小患者護航。
前不久,兒童留觀病區收治了一名十歲的小姑娘,由於父母無法在身邊陪護,醫護人員就做起了病房裡的爸媽,從陪她玩遊戲、督促吃飯到哄睡覺,全方位給予溫暖和關愛。發現她不愛吃飯,大家就把自己的水果、牛奶勻出來給她換換口味;怕她晚上孤單,柳瑩瑩和同事們輪流每天睡前陪她聊天、講故事。
說到這裡,柳瑩瑩欣慰地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小姑娘目前已經解除留觀隔離,恢復正常生活了。」
【患者曾經的不理解,如今變成溫暖】
工作中,除了溫暖與感動,難免遇到一些小麻煩。曾經有一位患兒家屬對留觀政策不理解、不認可,情緒激動,強烈要求出院。柳瑩瑩和病區同事就輪番上陣做思想工作,病區負責人黃香枝更是徹夜未眠,動之以情安撫情緒、曉之以理講明政策。
在理解了醫護人員的良苦用心後,這位家屬不僅自己主動支持配合病區工作,還為其他家屬做起了政策宣講。後來他常掛在嘴邊的話是,「溫暖從來都是雙向的,孩子們早日康復,健康出院,是咱們家長和醫護人員共同的心願!」
留觀不是隔絕,防控疫情不會隔斷真情。愛在精心治療、細緻護理中;愛在關心患兒的一餐一飯裡; 愛在深夜為患兒悄悄掖好的被角裡。很多醫護人員長期奮戰在防控疫情一線,同樣不能陪伴自己的孩子和家人。但他們將耐心、愛心和責任心傾情奉獻給每一位小患兒,讓患兒感受到家一樣的溫暖。
當一個個小患者走出病房時,身穿防護服的醫護人員只能目送卻無法接受他們的擁抱。一位小姑娘說過這樣一句話令大家印象深刻,「你們就像動畫片裡的大白,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謝謝你們,溫暖的『大白』媽媽。」
(見習編輯 張淼 編輯 吳海舒 首席編輯 華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