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醫院兒科病區試運行 三位抗疫一線臨時「媽媽」歸隊

2021-01-08 浙江日報

「歡迎歸隊,滿血復活!」3月16日上午,在杭州市中醫院丁橋院區兒科病區,兒科主任柴鳴雷、護士長王小燕向三位從抗疫一線歸隊的護士伍慧麗、張玲、範遠璐送上了小禮物,歡迎她們重返工作崗位。

2月4日,三位護士根據杭州市衛健委的統一部署,前往抗擊新冠肺炎定點醫院杭州市西溪醫院支援。3月5日,圓滿完成支援任務的她們解除隔離回到家人身邊,經過休整,於3月16日一早正式返崗。

日前,杭州市中醫院兒科病區已從武林院區搬遷到丁橋院區,目前還在緊鑼密鼓地為開張做最後的準備。三位護士一早來到病房就忙開了,布置病房、護理培訓、交流經驗……

伍慧麗:重拾「老本行」,要珍惜和患兒的直接交流機會

「復工」第一天,滿血復活的伍慧麗又操起「老本行」,負責日常護理的培訓。「在支援一線的這一個月,讓我更多關注到患兒本身。在接下來的培訓中,我會和同事們更多分享護理知識。」伍慧麗解釋道,雖然自己在兒科工作了十多年,但大多數時間都是通過跟家長交流病情獲得信息。這次支援西溪醫院一個月,做的是「無家屬陪護」護理,和患兒直接打交道的機會多了,也讓自己意識到在兒科護理上,對患兒本身心理狀態的關注需要投入更多。

張玲:新環境,新開始。護理不僅需要關注生理還有心理

復工第一天,來到全新的工作環境,張玲直言:「新環境,新開始!」

回憶起一個月的一線戰「疫」經歷,給張玲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兩歲半的小男孩。「他和我兒子差不多大,剛到病房時很害怕,對所有的醫護人員都非常抗拒。」在那一個月裡,張玲成為了「隔離寶寶」的「臨時媽媽」。她說,為了讓孩子有安全感,她一直抱著他,「讓他靠在我的肩上,拍CT、做治療,後來他靠著我的肩膀睡著了,很乖很聽話」。

雖然那時穿著防護服的她已經全身溼透,但這次特殊的「護理」經歷也讓她對於今後的工作有了新規劃,「我們不僅要關注到孩子病情的治療,還要密切感知他們的心理變化」。

範遠璐:97年的「臨時」媽媽,希望兒科護理更關注細節

三人中,範遠璐是年齡最小的一個,1997年出生的她成為兒科護士僅兩年時間。雖然工作時間不長,但這並不影響她成為「隔離寶寶」不願分開的「臨時」媽媽。

「有一個小男孩要出院了,問我:姐姐我能不能明天再出院,他有點不願意跟我分開了。」範遠璐笑著說,很多小朋友第一眼見到穿防護服的醫護人員還是有些害怕的。為了減輕孩子們的恐懼,「真的是十八般武藝都用上了,比如我用動畫片裡的聲音跟他們說話,讓他們猜猜我是誰,有小朋友說是奧特曼,有小朋友說是機器人,這樣就接近了和他們的距離」。

一個月時間裡,範遠璐當了五六個「隔離寶寶」的「臨時」媽媽,陪著他們看了十多部動畫片,也和這些孩子成為了朋友。

有童心、有細心、有耐心,這是範遠璐對護理工作的總結。復工第一天,她又開心又激動,「因為這一個月的特殊護理經歷,在以後的日常護理中我會更關注細節,特別是防護和手衛生方面。兒科發熱患兒較多,防疫期間更是容不得疏忽」。

杭州市中醫院丁橋院區從2018年12月26日運行至今,兒科累計門診量已達到5萬餘人次。為緩解患兒住院難的問題,杭州市中醫院在努力提升醫療技術的同時,想方設法改善就醫環境。目前,杭州市中醫院武林院區的兒科病區已整體搬遷至丁橋院區,設有床位36張,3月16日開始試運行。

3月15日,在目前已開放急診內科、急診外科(含骨傷科)、急診兒科(除新生兒)、急診發熱門診的基礎上,丁橋院區新增開設急診皮膚科和急診耳鼻喉科,開放時間暫定為17:00—22:00。

相關焦點

  • 杭州市中醫院丁橋院區兒科病區將於3月17日開啟試運行
    去年年底,丁橋院區已開放急診內科、急診外科(含骨傷科)、急診兒科(除新生兒)、急診發熱門診。抗疫戰士回歸將迎接新的挑戰今天上午,在丁橋院區兒科病區,記者還見到了幾位熟悉的面孔,她們是剛從抗疫一線歸隊的護士:伍慧麗主管護師、張玲護師、範遠璐護師。2月4日,這三位護士根據杭州市衛健委的統一部署,前往杭州西溪醫院支援。
  • 專訪上海兒科醫院徐虹:抗疫那些事
    黨組織在兒科醫院戰「疫」中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在疫情期間,經歷了嚴防死守、統籌防疫與復工復產、外防輸入和常態化防控等各個階段,患兒都能得到妥善救治,醫院復工復產順利推進,醫務人員和就診人員零感染,醫院的疫情防治工作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上海市衛健委和復旦大學的肯定。
  • 河南留觀病區感人瞬間:為表達感謝,小患者飛吻「臨時媽媽」
    在醫院兒童留觀病區,收治的多是父母不便在身邊陪護的小患兒,除常規的治療、護理工作外,病區的醫護人員還當起了他們的「臨時家長」,朝夕的陪伴相處中,這裡發生著許多溫暖的故事。 【高甜瞬間:小患者飛吻「臨時媽媽」】 「來寶貝,再飛吻一個。」
  • 戰「疫」線上的巾幗英雄蕙質蘭心——記廣西醫科大學一附院兒科抗疫
    戰「疫」線上的巾幗英雄蕙質蘭心——記廣西醫科大學一附院兒科抗疫 2020-03-13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峽中心醫院抗「疫」紀實:全市半數治癒者從這走出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文科 攝「我的專業是常年與重症患者打交道,抗『疫』必然要上,這是我們的使命!」重症肺炎應急病區副主任黃霞說。在病區的20多天裡,她全副「武裝」時間最長的一次超過30個小時。姜馨香是一名90後,此前是三峽中心醫院百安分院全科醫學科的護士。
  • 首批麻醉護理抗疫突擊隊奔赴一線
    抗擊肺炎責任與使命,首批麻醉護理抗疫突擊隊奔赴一線!為抗擊疫情、救治更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大批休假中的醫務人員主動來到一線支援。疫情就是號令,武漢協和醫院麻醉科迅速抽調優秀護理骨幹,組成全國首批麻醉護理抗疫突擊隊,第一時間奔赴前線,以戰鬥的姿態,投入到支援武漢疫情定點醫院-武漢紅十字會醫院,他們用颯爽的英姿,無私的奉獻詮釋著麻醉護理人的仁心與大愛。
  • ...戰「疫」一線黨旗紅 上海市普陀區人民醫院急診醫學黨支部齊心...
    他們從請戰抗疫一線到做好病例排查,從加強應急值守到確保日常工作,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了一個個感人故事,以英勇奮鬥的精神,讓黨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高高飄揚。疫情當前 捨我其誰?疫情戰役打響後,支部黨員紛紛取消探親、旅遊計劃。
  • 抗疫巾幗——長治市屯留區人民醫院劉文芳
    抗疫巾幗——長治市屯留區人民醫院劉文芳 2020-02-01 21: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聽聽來自抗疫一線的3位住湘全國...
    聽聽來自抗疫一線的3位住湘全國政協委員怎麼說住湘全國政協委員易露茜、張國剛、徐自強,都來自抗疫一線。經此一役,公共衛生安全觸角如何更靈敏,如何更好呵護市民健康?……針對這些大家關注的話題,他們將會有啥建議?
  • 抗「疫」一線日記:家門口的 戰「疫」
    簡短的出徵儀式再一次點燃激情,統一的服裝,體貼的配置,院領導的鼓勵,同事們的叮囑,不只是讓我們感受任務的神聖,還微微感受到壓力,甚至是有那麼一點點恐懼,長沙公共衛生救治中心危重症病房將是我們的戰場,而作為省市共建的定點醫院,必將是全省患者最多、病情最重的地方,雖然是在家門口投入抗「疫」戰鬥,但這是保衛我家鄉父老鄉親的戰場,更顯對養育湘雅人的長沙人民的滴水之恩的回報,在朋友圈我發了一首歪詞說明我當時的氣概
  • 戰「疫」前線,這些北大醫者面向黨旗莊嚴宣誓
    面對黨旗,三位新發展的預備黨員立下了這樣的「軍令狀」。這是一場在「風暴眼」中舉行的特殊發展會。無論是與會黨員還是發展對象,都是剛剛脫下厚重的防護服,從抗疫一線下來的戰士。會議簡短而肅穆,每一步又都嚴謹而規範。這次特殊的發展會牽動著京漢兩地。
  • 「戰「疫」一線群英譜」周敦榮的抗「疫」44天
    在這場戰疫中,無數個逆風而行的「戰士」,以不戰敗「疫魔」誓不休的堅定信念,做出了驚人壯舉,他們用心血與付出,奮力奪取戰「疫」鬥爭的全面勝利。今日起,日報君推出《戰「疫」一線群英譜》欄目,記錄這些一線「戰士們」抗疫背後的故事,敬請垂注。「我是黨員,我有經驗我先上!」
  • 民革石家莊市第一醫院支部黨員何志紅:抗疫一線 勇挑重擔
    原標題:石家莊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何志紅抗疫一線勇挑重擔民革石家莊市第一醫院支部黨員、市一院急診醫學科、重症醫學科一病區主任何志紅,是石家莊急診重症醫學領域的專家,2003年非典期間,何志紅第一批進入了醫院的隔離病房,為抗擊非典做出積極貢獻。
  • 中山一院:戰「疫」最前線,黨旗高高飄
    作為首批國家醫療隊派出單位,中山一院一支9人的醫療隊除夕夜緊急馳援武漢,打響了戰「疫」第一槍。至今,已有三批150名隊員奮戰在武漢最前線。在黨組織帶領下,隊員們衝鋒陷陣,無愧於誓言,讓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讓黨徽在疫情防控一線閃閃發亮。「我報名!我參加!」
  • 六安市人民醫院:盛開在江城抗疫一線的「玉蘭」花
    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安徽省第七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六安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虞玉蘭,自2月20日隨隊出徵,馳援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至今,已在這座英雄的城市連續奮戰20多天。在與病魔較量的「紅區」裡,她和隊友們時刻同時間賽跑,爭分奪秒地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虞玉蘭說,「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我深深牢記在心中。越到緊要關頭,越不能鬆勁」。
  • 錦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全員抗疫 兵分三路 守陣迎敵
    「他們把病區分成重症病區和普通病區,這兩個病區都分別由專家組、醫療組和護理組組成,還有流動的消殺組、院感組,以及醫療管理組等,共同協作。」孫宏治說,投入戰「疫」後,專家們就是在打仗,一邊制定細緻的治療方案與工作流程,一邊與重點縣區的醫院主動對接,爭取把區域內危重病人的發現和救治工作前移。2月10日,錦州中心接收10名來自葫蘆島、朝陽的確診患者,開始了與死神的賽跑。
  • 四名中醫師奮戰在抗疫一線——守護武漢的中醫力量
    通過治療,許多患者症狀明顯好轉,治癒出院,廣大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中醫師功不可沒。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李軍昌——  今天我定不負武漢  32年前,空軍軍醫大學附屬西京醫院中醫科副教授李軍昌曾在湖北中醫學院學習。
  • 珠江醫院兒科「神槍手」:年齡最長,幹活最「重」
    李君是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兒科中心PICU的「大當家」,人稱「神槍手」。疫情來襲,原籍武漢的她第一時間報名加入醫療隊,瞞著母親馳援「娘家」武漢。她是漢口醫院患者心目中的「暖心護長」,是醫療隊的「家長」大姐,也是病區裡「一針見血」的救急先鋒。
  • 溫州市抗疫一線醫務工作者專場新聞發布會召開
    4月9日下午,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抗疫一線醫務工作者專場新聞發布會,吳紅梅、歐陽金生、趙暉等奮戰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講述自己的抗疫故事,並分享抗疫期間暖心和難忘的故事。「不害怕嗎?也害怕!有被快壓垮的武昌醫院院感科汪主任50多天時間基本沒有休息過;有檔案室的郝老師在她離開武漢時送上美篇《珍貴經歷 心心相印》;有賓館的送餐人員將家人送的水果省下來送給她……她說:「感恩!感恩四面八方所有的援鄂抗疫力量!感恩平安歸來!我會繼續努力!」「不害怕嗎?也害怕!但我們有我們的職責和使命。」
  • 白衣披甲戰江城——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戰「疫...
    8月23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團委召開線上座談會,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青聯學聯的賀信。援鄂抗疫歸來的北大第一醫院內科聯合團支部書記葉晶分享的感悟把大家的視線引向數月前那場波瀾壯闊的抗疫之戰。疫」行動中,北大第一醫院醫護人員們在組建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馳援武漢和北京嚴防嚴控兩條戰線上不畏艱險、挺身而出,以出色的成績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