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總結:0-1歲嬰兒常見護理問題,趕緊收藏備用!

2021-01-21 騰訊網

0-1歲嬰兒常見護理問題有哪些呢?兒科醫生總結了這15個容易搞錯的嬰兒護理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安撫奶嘴會影響寶寶牙齒和嘴形發育嗎?

寶寶一吃奶嘴就不鬧,安撫奶嘴果真是個神器。在寶寶口欲期、長牙期時,可以緩解寶寶的不適。安撫奶嘴是否對孩子的牙齒造成損害,其實要根據使用的頻率、程度、時間長短判斷。睡覺時儘量不要讓寶寶還吃著安撫奶嘴,寶寶在1歲以後儘量少使用安撫奶嘴,最好在寶寶2歲之前戒掉安撫奶嘴。

2、寶寶是否應該剃胎毛?

寶寶頭髮的濃密程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遺傳因素。而且不建議給寶寶剃光頭,因為嬰幼兒本身抵抗力差,若剃頭用具稍有不慎致使頭皮創口,細菌侵入頭髮根部破壞了毛囊,可以考慮將胎毛適當時候剪短。夏季每日給孩子用清水洗頭,冬季每周清洗2-3次即可,可以促進頭皮代謝,預防疹子的出現。

3、寶寶補鈣還是補維生素D?

正常餵養的寶寶一般不會缺「鈣」,缺的只是「維生素D」,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寶寶出生15天起,就可以開始補充 。純母乳餵養的寶寶,每天應補充400國際單位維生素D;混合餵養、奶粉餵養的寶寶,根據奶粉中含有的維生素D酌減就可以了。

4、寶寶腸絞痛怎麼辦?

一般0-6個月的寶寶經常會出現腸絞痛,是由於胃腸發育不成熟所致。媽媽們可以嘗試「飛機抱」的抱寶寶姿勢,緩解寶寶的腸絞痛,一般6個月後會自然消失。

5、輔食添加有什麼注意事項?

一般建議寶寶滿6個月添加輔食,輔食添加最早不早於4個月,最晚不晚於8個月。

如果寶寶近期出現體重增長偏緩,同時對大人的食物感興趣,挺舌反射消失,能夠獨自坐立,那麼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添加輔食。6個月為輔食嘗試的初始階段,家長不要添加過急,以免出現胃腸不適或過敏問題。優先從含鐵米粉開始添加,逐漸添加肉泥、水果泥、蔬菜泥等食物。

6、1歲內輔食能添加鹽或糖嗎?

雖然,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米粉不是鹹味,但不意味著沒有鈉和氯離子,只不過不是食鹽(氯化鈉)而已。過早給孩子加食鹽,致使鈉攝入過多,增加今後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早期加糖增加出現齲齒的風險。所以1歲內的寶寶輔食不用添加鹽或糖。

7、寶寶便秘怎麼辦?

便秘與腸道狀況功能狀況有關。腸道內的細菌,主要是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保證腸道菌群正常和足夠纖維素攝入,才是預防便秘的關鍵。也可以嘗試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蘆筍、菠菜、草莓,配合給寶寶做腹部的撫觸按摩操來緩解便秘的症狀。

8、0-1歲寶寶需要額外喝水嗎?

0-6個月的母乳餵養/奶粉餵養的嬰兒,不需要額外喝水,因為母乳/奶粉中含有85%以上的水分,足夠滿足嬰兒的水分需求。6個月以上已添加輔食的嬰兒,可以適量餵水。

相關焦點

  • 兒科醫生總結:15個嬰幼兒護理絕招,讓你少走彎路!收藏備用
    0-1歲是寶寶護理的重要時間點常見的問題有哪些呢?兒科醫生總結了這15個容易搞錯的護理方法幫助爸爸媽媽省心省力1安撫奶嘴會影響牙齒和嘴形發育嗎?80-1歲寶寶需要額外喝水嗎?一般0-6個月的純母乳嬰兒,不需要額外添加喝水,因為母乳中含有85%以上的水分。足夠滿足嬰兒的水分需求。喝水過多,容易影響寶寶食慾。
  • 94歲的兒科醫生
    張老根據檢查判斷,孩子身體沒有問題,問題出在習慣上。他從胸前的口袋裡掏出一摞小紙條,小紙條用訂書器訂好,他撕下其中一張,告訴孩子的母親,這是他和醫生還有患兒家長們總結的「三段排便」訓練方法。    張老隨身帶著幾十種小紙條,都是對不同常見病症的病理和護理總結。他說,普通門診,短短的幾分鐘裡,讓患兒家長理解醫學書上幾個章節的原理是不可能的。
  • 0—1歲寶寶常見問題答疑
    有機會跟大家進行交流,就一些問題進行探討,是很高興的事情,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主持人:我們今天的主題是「0—1歲寶寶常見問題的答疑」,先請劉老師談一下您最近在醫院裡面遇到的0—1歲寶寶常遇見的哪些問題比較典型呢?
  • 《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Part 1日常護理
    所以趁著寶寶還在肚子裡,趕緊抓緊時間把書中的知識點整理一下,以備將來不時之需。同時也分享給有需要的寶媽(下文大部分摘抄自原文,想要詳細了解的寶媽可以去看書)。 一、均衡飲食,多吃水果和蔬菜 美國的兒科醫生不建議盲目給寶寶添加營養補充劑,而是建議通過營養膳食來增強寶寶的抵抗力。
  • 嬰兒猝死綜合症:兒科急診醫生的噩夢
    原創 徐靈敏 醫學界兒科頻道可怕的嬰兒猝死綜合症,可否預防?兒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自胎兒至青春期的兒童,即14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一般來說,兒科急診接診的對象是0~14歲的兒童。
  • 兒科醫生總結的這些育兒常識,新手媽媽們留下備用了,別錯過
    記得我當初剛生下寶寶,面對那樣一個全身軟軟的嬰兒,我幾乎無從下手,我相信有很多新手媽媽也像當初的我一樣,會遇到很多育兒難題,所以兒科醫生總結的這些育兒常識,你們很需要,留下備用了,別錯過。並且,新媽媽最好堅持6個月的純母乳餵養,6個月後添加輔食,遵循先穀物後蔬菜水果後肉食的添加原則,1歲之內不要加鹽,1歲以內也不要給寶寶吃蜂蜜、味精、蛋白。
  • 兒科醫生:出現這6種皮膚問題不要慌,正確護理是關鍵!
    小區偶遇一對年輕的夫妻,推著嬰兒車在小區裡散步,年輕的媽媽看到我眼睛一亮,快速走過來跟我說,請問你是網絡上那個兒科醫生雨滴嗎?我當時有點驚訝啊,在這裡竟然有人認出我,我只好從實招來說是。這位媽媽說,我們天天看你的科普,學了好多知識。
  • 寶寶溼疹、幼兒急疹、痱子常見皮膚問題的區別與護理!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簡單辨別下這幾種常見的皮膚病,學習點小常識,省的遇到事情手忙腳亂。一、溼疹1、 溼疹的特點:溼疹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皮膚病,一般多發生於0-2歲的寶寶,5歲之後有50%以上的寶寶會好。原因不明,主要皮膚屏障功能障礙導致皮膚水分丟失和外界刺激物、過敏原和病菌的侵入。
  • 0~1歲Baby常見7種皮膚問題護理方法,你一定用得上
    0~1歲的寶寶因為肌膚較細嫩而脆弱,經常會出現一些看起來紅紅的,或是有時摸起來有點粗糙的疹子,總是令爸比媽咪心疼不已,但有些狀況對寶寶來說,純屬於正常的現象
  • 0~3歲,整理出20種常見的小兒疾病,醫生教你快速判斷
    我們針對0~3歲的孩子整理出20種常見的小兒疾病,讓爸爸媽媽能夠『找對醫生看對病』,縮短就醫時間,幫助寶貝快快恢復健康!一、兒童感染科常見疾病1.不明原因發燒好發年齡:不限,任何年紀都有可能。tips.發燒是0~1歲孩子最常見的急性症狀,3個月以下寶寶發燒有腦膜炎、泌尿道感染的疑慮,必須住院觀察;3個月以上寶寶發燒大多是感冒,在一般兒科檢查即可,不明原因發燒才需要掛兒童感染科。6歲以下不明原因發燒以感染疾病居多,其他包括川崎症、尿崩症、自體免疫疾病、藥物熱、腫瘤等也都是可能的原因。
  • 兒科實習工作總結範文精選
    兒科實習工作總結範文精選  兒科實習工作總結  通過一個月的實習,我得到了一次較全面的、系統的鍛鍊,也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所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兒科實習生自我鑑定。  兒科實習工作總結  在兒科開展整體護理,就是以滿足患兒的各種需要為目的開展的優質護理。在兒科,護理對象是0-14歲的兒童。以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來看,這五種需要在兒童身上均有不同程度的體現;為滿足這些需要,心理護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 兒科醫生:0-1歲寶寶按這個標準喂,不會過度餵養
    兒科醫生:0-1歲寶寶按這個標準喂,才不會過度餵養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哭鬧就要喂?兒科醫生:0-1歲寶寶按這個標準喂,才不會過度餵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0-6個月嬰幼兒常見疾病問題的防治
    今天為大家科普一下0-6個月的嬰幼兒常見的幾種疾病情況防治:嬰兒臍疝的辨別及處理不少寶寶在哭鬧的時候,肚臍位置就會鼓起一個大包,不哭的時候包塊就會消失。這是由於寶寶的腹壁肌肉還沒有發育完善,臍環沒有完全閉鎖,如果增加腹部壓力,腸管就會從臍環處突出,這就是臍疝。
  • 嬰兒的臍帶護理
    臍帶護理建議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完成,有關嬰兒臍帶護理的建議也隨之改變。由於臍帶可能是感染進入嬰兒身體的地方,因此正確護理它很重要。但是,一些研究已經證實,不需要特殊的「治療」即可幫助治癒。許多兒科醫生和婦產醫院不再推薦使用外用酒精的流行做法,因為研究表明,與使臍帶自然癒合相比,其使用會延遲癒合。
  • 兒科專家教你-緩解嬰兒腸絞痛
    兒科專家教你-緩解嬰兒腸絞痛2016-04-14 17:57:32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1954年,康乃狄克州的著名兒科醫生莫瑞斯 •維塞爾(Morris Wessel)對腸絞痛下了醫學定義:如果嬰兒每天有三小時以上的哭鬧,每周發生三次以上,至少連續出現三個星期,除此之外身體健康,不存在過度餵養,基本就可以判斷為腸絞痛。
  • 1.5萬名兒科醫生消失,北上廣兒科門診關停,生病的寶寶誰在乎
    近幾年,兒科醫生過度勞累猝死的新聞屢見不鮮。不少醫院出於保護醫生健康的目的,無奈只能暫時停止兒科門診。《人間世》第8集裡,ICU兒科主任說到:比孩子看病難更可怕的是,兒科醫生正在消失。在我國,平均1800個兒童才有1個兒科醫生。
  • 兒科人滿為患卻是1.5萬名兒科醫生正在逐漸消失,他們都去哪了?
    近幾年,兒科醫生過度勞累猝死的新聞屢見不鮮。不少醫院出於保護醫生健康的目的,無奈只能暫時停止兒科門診。《人間世》第8集裡,ICU兒科主任說到:比孩子看病難更可怕的是,兒科醫生正在消失。在我國,平均1800個兒童才有1個兒科醫生。
  • 我總結了6大常見的0-1歲育兒誤區,有娃的自查沒娃的收藏
    根據教養陳小陳踩過的坑,我總結了0-1歲6大常見的育兒誤區,希望你不會再陷入。誤區一:喝糖水退黃疸由於新生兒自身膽紅素代謝能力不足,大多數寶寶在出生後的1-2周內會出現黃疸的症狀。大米易於消化,大多數寶寶的第一口輔食是嬰兒米粉。很多家長擔心食品安全問題,選擇在家中自製米粉。但自製的米粉除了難以達到食品加工的衛生標準以外,營養成分也不夠全面。足月的寶寶出生時,從媽媽體內帶來了可以滿足自己4到6個月成長所需的鐵,但之後寶寶體內鐵儲備量就開始不足了,因此應該選擇強化鐵等營養素的食物作為寶寶的輔食。
  • 兒科醫生媽媽:寶寶眼屎多、眼淚汪汪、愛揉眼睛,真相在這裡
    其實,排除過敏因素後,嬰幼兒一側或雙側眼睛的眼淚多、分泌物多的現象,最常見的原因可能是鼻淚管暢通不良和倒睫。兩者都是嬰幼兒期的常見問題,通過耐心等待、積極護理即可改善。鼻淚管是眼淚從眼睛排到鼻腔的通道。我們常用「一把鼻涕一把淚」來形容一個人大哭的樣子,哭泣時的「涕」其實也主要來源於「淚」。
  • 新生嬰兒怕冷還是怕熱?兒科醫生:兩者都不是,寶寶這樣護理才對
    確實是,身為新手媽媽,無論你是否做足準備,滿心期待,還是毫無準備,嬰兒的到來都會徹底改變你的生活。「吃喝拉撒睡穿」這些你未關注過的小事,在你成為媽媽後立刻變成了生活的重中之重。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最讓悅悅頭疼的問題是給寶寶穿衣方面,不知道該給寶寶穿多少,穿多怕寶寶受熱,穿少怕寶寶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