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是新興的電子產品,2000年以後逐漸普及。沒有導航的年代,出長途只能通過地圖+問路方式達到目的地。那時候司機的基本技能就是方向感+路感,沒有導航時走夜路是一個難題、尤其是沒有走過的路段夜間很容易走錯路,夜間想要問路也找不到人,很難搞。
家裡現在還有幾本地圖冊,我記得應該是98版的。原來家裡養大車跑長途跑配貨,無論哪個貨車上都帶有兩本不同出版社的地圖冊。
司機平們在一起也總是交流路線問題,出長途哪怕是沒有去過的地方拿上地圖冊就可以走了。當然也並不是盲目就走了,對於貨運司機來講消息都比較靈通、沒去過的路線在貨站隨便問一下就可以了,有人就會告訴你大致路線,走哪個公路到哪小路下路。
以前高速公路也比較少,長途只能走國道、省道、縣道,大多數公路都帶有指示牌,界碑,按圖索驥大方向基本上走不錯。
沒去過的地方直接查一下地圖,確定一下走那條路、哪個方向就可以上路了。那時候還存在收費站,過公路過橋都要繳費,如果路上懶得下車問路,那麼就在交費的時候順便問一下收費員xx地方怎麼走,收費員都會指一個正確的方向。
在高速公路沒有興起的時候,國道是車流量最大的公路,巨大的車流量也帶來了各種商機。因此公路兩邊隔一段距離就會有食雜店、飯店,修配廠、加水點、旅店存在,如果不確定怎麼走可以下車問一下路。
地圖只能保證大方向不錯,因為是印刷品信息滯後,道路信息更新不及時。有的地方修路需要繞路,如果不知道修路信息那麼就會走冤枉路。這時候勤打聽勤問路重要性就顯現出來了,最好的的嚮導就是當地人。
當然問路時一定要下車,客客氣氣的問,或者帶著香菸問,給人以充分的尊重人家才會願意給你指路!曾經有一個愣頭青,搖下車玻璃直接喊:老頭去xx怎麼走,老人給指了個方向就走了……結局大家都知道,走的是反方向。
其實大路還是很好走的,目的地所在地也很容易找到。例如xx省xx市xx縣xx鎮,按照地圖都可以順利找到,但是一些具體地址就很難找到了!例如去市區xx路xx胡同xx廠,有些地址地圖雖然有標示,但是錯綜複雜的路線也讓人頭疼,進市區後拿著地圖找目標就有一些難度了!因此在進市區的時候路兩邊會有引路人,拿著問路的牌子。
這些人以老年人居多,當地有哪些企業怎麼走,都倒背如流。尤其是貨車走哪條路不闖禁行,都清清楚楚。因此有的時候去一個陌生的城市,花上30元引路還是划算的。2000年之前各個大城市入口都會有一群專門以引路為生的人,引路到市區內然後搭乘城鄉公交返回。
進入市區不知道怎麼走還可以讓計程車領路,或者摩的、三輪車引路,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花錢引路是最簡單快捷的方式。
沒有導航的年代,不是誰都能當司機的。那時候司司機地位也很高,無論是公家單位還是私人單位,司機都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司機的基本技能就是認路、記路,而且要有一定的方向感。我最服氣的一個司機小學沒念完,牌匾的字都識不全。但是路感好,記憶力強,只要走過一次的路就能記住哪怕是夜裡走一次也能記住,而且還特別會說話不僅會問路還會應對路上的各種檢查、開貨車他的罰款總是最少的。
有了導航以後路痴也能開車上路了,一切按照導航走。因此才有各種把車開到死胡同、臺階、樓梯、甚至水中的新聞。這些司機放到以前基本上都屬於「廢柴」司機,不敢出門也不敢跑長途的,在家裡一畝三分地轉悠轉悠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