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的準媽媽去醫院產檢就像坐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醫生的每一句話對她來說都無比重要。聽到「你家寶寶很健康」,內心就會像歡快的小鳥般歡呼雀躍;聽到「孩子可能有點問題」或「你的檢查指標不正常」,滿懷期待的內心就如嚴寒的冬天一樣寒氣逼人,讓你不禁顫抖了起來。
這不,為了生活長期和丈夫兩地分居的小含,好不容易趁疫情期間和丈夫好好待在一起,在看到驗孕棒上的兩條槓槓時,兩人都高興地跳了起來,結婚3年,他們終於懷上了第一個孩子。
停經39天,小含在丈夫的陪伴下來醫院做B超,結果提示宮腔內有一孕囊,確定是早孕。但還是需要等一星期後再複查,確定有無胚芽和胎心管搏動。於是,小含回家後就安心養胎,家務活都交給了丈夫和婆婆。
一星期後,即停經45天(孕6+周),小含回醫院複查,B超醫生告訴她孕囊大小符合孕周,但沒看到有胚芽和胎心,懷疑胚胎可能停止發育。拿到B超結果單的她,眼淚就止不住的往下流,腦袋也一片空白,恍惚地回到了門診找我:「曾醫生,我真的胎停了嗎?」我看了B超結果,孕囊大小正常,而她因為「不孕」我一直比較關注她的情況,她有規律的生活,不熬夜,身體健康,工作環境好並不會接觸有害放射性或有毒物品,孕前檢查一切正常,可以說對備孕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於是,安慰她不要過於擔心,B超醫生只是懷疑,而沒確定,也許胚胎著床比較晚才還沒看到胚芽和胎心,如果現在測血孕酮及血HCG(絨毛膜促性腺素)正常的話,就等一星期後再複查B超。
很慶幸,當天驗血結果正常:血HCG107220miu/ml,孕酮32.67ng/ml。她也就放心回家了,直至一星期後再複查B超,終於看到了胚芽和胎心管搏動。她握著我的手激動地說:「那天,醫生你的話對我來說就是定心丸!」
正常情況下,育齡女性的子宮有一個極短的窗口期允許胚胎著床,一般是在排卵後的6-8天或者受精後的5-7天;在停經42天左右,超聲檢查可見胚芽及胎心管搏動。可有時會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導致胚胎著床晚,推遲發育時間:
1、胚胎儲存「能量」不夠。胚胎質量就像植物的種子一樣,只有發育好的種子才能生長發芽,要是在生長過程中,受到不良情緒、睡眠不足、營養不佳、疾病等因素影響它發育時,就需要相對長一些的時間儲存生長能量,等湊夠「能量」再生根發芽。
2、子宮內膜不夠「肥沃」。子宮內膜就像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土壤一樣,要是胚胎缺乏土壤或土壤過於貧瘠,胚胎當然就不願意在此停留,而是先在子宮腔內遊蕩。此時,就需要給它備足肥料,如黃體酮讓土壤變肥沃,這樣胚胎才願意駐足著床發育。
如果我們不能在14天左右讓胚胎儲存夠「能量」及子宮內膜變「肥沃」,那最終的結局就是胚胎停止發育,B超檢查仍不見胚芽及胎心管搏動,出現腹痛、陰道流血等流產的徵兆,此時就需要及時清宮或藥物流產處理。所以,在停經56天(即孕8周)內做超聲檢查不見胚芽、胎心管搏動時,也許是因為胚胎著床晚引起,此時我們需要配合醫生的治療及靜心等待。
所謂的胎停即指胚胎停止發育,多數發生在孕12周以前,患者會表現出早孕反應消失,可能出現陰道流血和腹痛,但不一定都出現,屬於流產的一個階段。
正常妊娠胚芽是從停經42天(即孕6周)開始顯示,孕7周時大部分能夠顯示,孕8周時,100%應見到胎心管搏動。B超檢查確定早孕,如果平時月經規律,而末次月經也記得準確的育齡女性,到孕8周仍未見胚芽及胎心搏動則應考慮胎停。如果胚芽與停經月份不符且看不到胎心,則胚胎死亡的可能性很大,一星期後複查確定。如果月經不規律,且末次月經記不清時,可B超監測孕囊大小,估算孕周,若妊娠不足6周可能胎心顯示不滿意,則要等待一段時間後進行複查,若複查時仍不見胎心博動,或孕囊、胚芽變小才考慮確診為胎停。
還有一種胎停是孕早期監測到有胎心搏動,可等下一次產檢時,卻又監測不到胎心,且胚胎發育明顯落後。這就如最近熱播的《三十而已》電視劇中鍾曉芹的胎停一樣,從有胎心到無胎心。
一旦確診胎停育後,要積極配合醫生儘快進行清宮或藥物流產終止妊娠。
有人說,《三十而已》中的陳嶼對妻子鍾曉芹胎停的事表現得太冷漠無情了,發現胎停就積極辦手續儘快讓妻子做清宮手術。可從一個專業的角度來說,陳嶼的做法我們是認同的。因為胚胎一旦停止發育,並且胎心消失,就沒有再保胎的必要了。況且胎停後,胚胎會釋放出一些「有害」物質,導致母體的凝血功能異常,對於胚胎沒能自然排出的患者,如果不及時將胚胎組織從宮腔內清除,可能會因為DIC(彌散性血管內凝血)造成大出血或不完全流產等嚴重後果。長期未排出的胚胎一旦肌化,想要清除乾淨,對子宮內膜的創傷也會非常巨大,會直接影響到未來的再次懷孕,也許就不孕了。所以,胎停了儘快終止妊娠才是正確做法!
1、適當年齡生育。隨著準媽媽年齡的增長,導致胎停的機率就會隨之增加,據最新文獻顯示:準媽媽年齡處於20-30歲之間,發生胎停的機率只有9%-17%;若到35歲高齡,比例就上升到20%;40歲比例上升到40%;到45歲時,比例就高達80%。所以,想要生育還是要趁早,最好在20~30歲之間。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備孕期間,夫妻兩人應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做到不熬夜,保證有充足的睡眠時間;遠離菸酒,遠離含輻射量大、有毒性的環境;保持飲食均衡,尤其是注意要攝入含葉酸高及優質蛋白高的食物,如新鮮的綠色蔬菜及水果、魚肉、雞肉、牛肉等;適量運動,提高免疫力,避免孕期受到細菌或病毒的感染導致胎兒畸形或流產。
3、進行孕前檢查。孕前進行內分泌檢查,如性激素六項、甲狀腺功能,若發現激素水平有異常,先進行治療後再孕;婦科檢查及超聲檢查,排除婦科感染性疾病,看看有無子宮縱膈、子宮肌瘤、宮腔黏連等異常子宮;優生項目檢查,看看準媽媽身體是否處在某種病毒的急性感染期,若有則要等度過急性感染期再孕;常規檢查,如常規的抽血化驗、心電圖,看看身體整體狀況如何。
4、謹慎用藥。準媽媽在懷孕早期如果服用了容易致畸的藥物,如因頭痛或牙痛服用布洛芬,就有可能會導致胎停,所以準媽媽在孕期生病了,切勿隨意用藥,應諮詢專業醫生後再決定要不要用藥,用什麼藥才安全。
5、補充葉酸。如果準媽媽體內葉酸濃度過低,會增加6-12周胎停的風險,所以,曾醫生建議準備懷孕的女性從懷孕前3個月至懷孕後3個月,每天補充0.4毫克的葉酸片。
總之,懷孕的過程既有驚喜也有驚嚇,準媽媽應抱有一顆平常心,不要過於強求,也不要總是緊張焦慮,屬於你的孩子是怎麼都嚇不走,而不屬於你的孩子是怎麼保胎留它都會流走。我是愛科普的婦產科曾醫生,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的孕育常識,歡迎關注諮詢或評論下方留言,空閒之餘一一回復,祝好「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