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學人》周刊:「機器問題」捲土重來

2020-12-13 參考消息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6月25日一期封面

兩個世紀前,英國開始工業革命時,人們談論最多的是「機器問題」,即機器的大規模應用是否會讓工人大規模失業。如今,隨著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這一問題又捲土重來。科學家、經濟學家、哲學家正在熱議人工智慧的潛在影響——通過人工智慧,機器得以執行以前只有人類才能勝任的工作。這一影響是深刻的。那些以前看起來不可能實現自動化的工作也面臨人工智慧的衝擊。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報告指出,人工智慧正在促使社會轉型,而這種轉型是工業革命所引發社會變革速度的10倍,規模的300倍,影響的3000倍。很多人擔心,機器會讓成百上千萬人下崗,引發不平等和社會動亂。還有人擔心,人工智慧會威脅人類生存,因為超級智能計算機可能不會認同人類目標,轉而攻擊製造它們的人類。

有人看到風險,有人則發現機遇。投資者正不斷湧入這個領域,科技巨頭們不斷收購人工智慧創業公司,並爭先吸引學術界優秀人才。「XX+人工智慧」取代「XX行業的Uber」成為創業公司默認的商業模式。谷歌、臉書、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亞馬遜和微軟都想方設法在雲端建立人工智慧服務的生態系統。人工智慧引發的擔憂和熱情不相上下,並帶來很多問題,然而值得記住的是,很多問題我們以前都曾問過,並已經有了答案。

下一頁:德國《明鏡》周刊:歐盟如何應對英「脫」

相關焦點

  •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疫後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將更凸顯
    新華社倫敦6月25日電 (記者於佳欣)英國《經濟學人》周刊日前發表文章說,中國產業鏈強大,基礎設施完善,市場巨大,這將讓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在疫情過後更加凸顯。
  • 經濟學人+時代周刊丨歐盟何去何從之歐盟歷史
    本文從《時代周刊》、《經濟學人》與《外交事務》中選取文章進行整合,在講解語言的同時,從歐盟歷史、問題及其由來以及解決方案等三個大方面進行知識性講解,並對比分析,體會語言和思維邏輯的多元。圖片選自《經濟學人》,《經濟學人》的圖片一如既往的幽默風趣有內涵。
  • 2018-2021年經濟學人、花花公子,紐約客,經濟學人,時代周刊等31種知名英文電子版期刊限時領取
    單單一種雜誌每年的費用少則幾百,多則上千這次給粉絲們送福利一次性為你帶來了31種知名英文電子版期刊▼中國日報/China Daily,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英國衛報
  • 【傳媒:《新聞周刊》的最後一搏】
    考慮到即便是這些「每日周刊」們都是蹣跚不前,那麼一本和《新聞周刊》類似的新聞雜誌——《經濟學人》——為什麼不僅僅活了下來,還獲得興旺昌盛?在所有的那些雜誌中,事實上去年《經濟學人》正見證了自己的廣告收入增長兩位數——引人注目的25%,根據發行人信息局。
  • 英國《經濟學人》——中國在製造能力方面具有優勢
    據新華社倫敦6月25日電 (記者於佳欣)英國《經濟學人》周刊日前發表文章說,中國產業鏈強大,基礎設施完善,市場巨大,這將讓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在疫情過後更加凸顯。文章指出,中國在製造能力方面有兩大優勢,近幾個月體現尤為明顯。
  • 英國《經濟學人》:疫情未引發新興市場危機
    參考消息網10月23日報導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10月10日發表文章《新冠肺炎尚未引發新興市場危機——但可能性是存在的》,全文摘編如下:較貧窮國家對貿易的依賴程度要高於富裕國家,特別是對旅遊和大宗商品出口的依賴。在這些國家,能夠在家從事的專業技術工作較少,因此社交隔離的成本也更高。
  • 美國主流期刊如何構建中國國家形象——以2016年上半年《經濟學人...
    摘要:自2012年以來,《經濟學人》開設中國專欄,將中國問題置於和美國、英國同樣重要的高度。《時代周刊》每年評選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0人,其中亦有不少中國人當選。一言以蔽之,英美最具代表性的兩家期刊都對中國給予了充分的越來越多的重視。
  • 英國《經濟學人》:新冠疫情令世界「福禍相依」
    參考消息網10月21日報導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10月10日發表題為《福禍相依》的文章,作者為亨利·柯爾。文章稱,新冠肺炎帶來的許多變化將是持久的。今年6月,世界銀行預測,中低收入經濟體今年將出現至少60年來的首次萎縮,8900萬人將陷入極端貧困,增幅達15%。
  • "新聞周刊"將復刊 曾被華盛頓郵報以1美元賣出
    吉姆·尹波科  新東家看好紙媒價值  定位類似英國雜誌《經濟學人》 復刊後預期年發行量10萬份屆時,《新聞周刊》將每周出版一期,每期64頁。  首年發行量10萬份  美國《紐約時報》3日援引《新聞周刊》總編輯吉姆·尹波科的話報導,重新回歸的雜誌可以看作對在線註冊用戶的「獎勵」,定位類似英國雜誌《經濟學人》,有別傳統競爭對手《時代周刊》。此前,《時代周刊》和《新聞周刊》一直在新聞雜誌領域不分伯仲,保持激烈的競爭態勢。
  • 英國《經濟學人》:拜登應選擇與川普不同的對華戰略
    參考消息網11月24日報導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11月21日文章稱,喬·拜登應該選擇與川普不同的對華戰略。今天的新戰場是信息技術:半導體、數據、5G行動網路、網際網路標準、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所有這些都有助於決定美中兩國誰將擁有軍事優勢,更具經濟活力,甚至決定誰在科學研究上佔據優勢。
  • 知識向:The Economist 經濟學人 周刊 訂閱優惠 12周數字版僅115元...
    【PConline 聚超值】 學習經濟知識、看金融新聞,一本就夠~ 《The Economist》(中文譯名《經濟學人》)是一份由倫敦經濟學人報紙有限公司出版的雜誌,創辦於1843年9月,創辦人詹姆士·威爾遜。
  • 英國《經濟學人》:中國引領全球數字金融浪潮
    參考消息網10月19日報導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10月10日發表文章《螞蟻集團與金融科技漸趨成熟》稱,中國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集團即將在香港和上海上市,這彰顯了中國在數字貨幣方面的卓越地位。螞蟻集團的上市吸引了全球投資者,並預示著金融體系將發生更大的變化——不僅是在中國,在全世界也不例外。
  • 經濟學人集團發布中文網站 深耕中國市場
    搜狐財經訊  英國經濟學人集團(The Economist Group)中文網站於近日正式發布。該中文網站主要內容為英國經濟學人集團業務、歷史、旗下品牌以及《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和其它著名出版物的介紹。
  • 【每日外刊分享】8.17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彭博商業周刊、新聞周刊、科學美國人、臺灣常春藤解析英語
    加拿大全球郵報、洛杉磯時報、波士頓全球、新歐洲回復0724獲得提取碼  下面幫個忙哦7.25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衛報及周刊、今日美國、泰晤士報、加拿大全球郵報、洛杉磯時報、波士頓全球等回復0725獲得提取碼 7.26新科學家0725+基督教科學箴言報0727 請回復0726獲得提取碼 7.27更新經濟學人包含音頻版
  • 經濟學人商論
    經濟學人商論簡介
  • 英國《經濟學人》:企業債或引發全球下一場危機
    參考消息網5月8日報導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5月3日刊文稱,利率正一路走高,有可能讓金融市場面臨壓力。投資者和監管機構都急切地想知道下一場危機會來自哪裡。最有可能成為罪魁禍首的是什麼?文章稱,金融危機往往涉及以下三種要素中的一種或多種:過度借貸、集中押注和資產與債務之間的不匹配。
  • 經濟學人:俄羅斯經濟問題出在哪兒?
    盧布一連幾天做垂直落體運動原因,英國《經濟學人》當仁不讓引領西方輿論,指出俄羅斯經濟的種種問題——既有人盡皆知的腐敗,也有西方炒作許久的石油利益「分配唯親」。不過,俄羅斯內部問題一向如此,而烏克蘭事件遷延已久、石油狂跌多日,為何盧布到年底才狂跌?
  • 2021經濟學人全球MBA排名出爐!M7商學院放棄評比?
    1月22日,《經濟學人》公布「2021年經濟學人全球
  • 經濟學人閱讀|科技專欄 英國脫歐與國際法
    09.19|經濟學人閱讀|科技專欄 Brexit and International law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是一份英國的英文新聞周報,分八個版本於每周五向全球發行,編輯部位於倫敦,創辦於1843年9月。經濟學人是一本綜合性新聞評論刊物,有商業、國家和地區、經濟和金融、科學和技術五大類。
  • 【每日外刊分享】8.17失效已經修復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彭博商業周刊、新聞周刊、科學美國人、臺灣常春藤解析英語
    加拿大全球郵報、洛杉磯時報、波士頓全球、新歐洲回復0724獲得提取碼  下面幫個忙哦7.25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衛報及周刊、今日美國、泰晤士報、加拿大全球郵報、洛杉磯時報、波士頓全球等回復0725獲得提取碼 7.26新科學家0725+基督教科學箴言報0727 請回復0726獲得提取碼 7.27更新經濟學人包含音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