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錢,可以用技術入股嗎?具體操作是?

2020-12-18 楊軍創業觀察室

我沒有錢,但手上有發明專利或軟體代碼,是否可以技術入股?如何作價、變更股權呢?

第一步:入股估值

首先要確認這個技術到底值多少錢?一種是雙方協商確認就可,另一種是專業估值機構來定。

按照技術估值的大小,來確認佔股比例,比如10%-20%不等,如果這家公司是以這項技術作為核心競爭力,佔股40%也未嘗不可以。

第二步:籤訂合同

1、明確技術入股的方式和標的

比如技術擁有者和資金方共同聯合研製、開發新產品;另一種是以技術方現成的技術成果折合成股份出資。到底只是轉讓使用權,還是完全把擁有權轉讓給公司?都要很清楚。

2、籤好保密協議

防止出現其它意外或官司糾紛,提前籤好保密協議。

3、約定因技術價值調整而產生的利益變化

可以樣品、量產、利潤增長到什麼具體的金額,約定技術入股者能分得多少紅?或者提高股權所佔比例,總之要根據貢獻值和裡程碑,動態設計利益分配。

4、違約責任需重視

當然,對於違反協議的行為,也要在合同在規定好,比如把技術又轉讓給第三方造成公司損失的,要賠償公司損失,承擔相關責任。

第三步:工商登記變更

凡是成為公司正式股東的,都需要進行工商登記變更。因此,工商登記必須變更。

當然其中一些的具體細節,我們更要注意,合作共贏,以免造成不愉快的合作。

相關焦點

  • 小股東技術入股被坑了,法院判要給大股東還錢、還要付利息
    關於股權設計和技術入股的操作,上一節介紹了一個娛樂設備公司的案例。兩人合夥創業,大股東出錢、小股東出技術。他們籤股東協議約定,大股東出200萬持股55%,小股東用項目和技術入股持股45%。上一節還介紹了專利入股的3步操作方法。大股東是不是很冤?自己投資200萬花完了,小股東用技術入股獲得45%的股權,專利卻還是小股東自己的,如果你是大股東怎麼辦?這位大股東輸了官司不服氣,又換一個法子去打官司,要求小股東把用來實繳的22.5萬元還給大股東,並支付多年來的利息。
  • 技術能入股嗎?
    我有一項特殊技術,出來創業設立這個公司就是圍繞這個技術來建立生產運營的,我怎麼能體現價值呢?我國《公司法》第二十七條規定:「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智慧財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意味著,股東出資除了貨幣形式外,還可以用非貨幣形式。
  • 打開這份「說明書」,讓技術入股不再遙不可及!
    現行有效的《公司法》(2018年修正)第27條第1款規定:「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智慧財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 由此可見,隨著《公司法》對股東出資的限制越來越少,技術入股適用的空間也存在逐步擴大、條件逐漸放寬的趨勢。
  • 合夥開公司,深圳股東出錢出技術還倒貼3000萬?技術入股太坑了
    甲公司註冊資本1.3億元,C和D用現金出資8200萬元,共持股63%;A和B用現金出資3600萬元,專利技術入股1200萬元,共持股37%。 只是因為山西股東不配合才一直辦不了技術入股手續,後來自己被迫把2100萬的技術免費送了,現在還要付900多萬違約金?還有天理嗎?公平何在? 很悲催的是,一審法院判決山西股東贏了官司。
  • 技術入股,這四篇內容都說全了
    現在流行創業,作為一個老技術人,時常有人找上門來說「我有個idea」,然後巴拉巴拉一通說。最後總結用詞基本就是這樣"我們一起幹,你技術入股,將來一起吃香的喝辣的。" 技術入股,多好聽的名詞。意味著你只要人來,就給你股份。不需要你出資一分錢,多好的事情,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
  • 三個股東用技術入股被坑過億,律師教你不踩坑的5招
    三、技術入股第三種坑前面章節介紹過一家雲南藥業公司,小股東用技術入股持股35%,合作10年後小股東決定退出單幹,並籤協議約定小股東拿回他的技術。小股東拿回技術是為了創辦的自己藥業公司,而技術是藥業的最核心競爭力,還是不可再生資源。
  • 技術入股無須科技部門認定
    技術入股無須科技部門認定  深圳規定,高新技術成果等出資入股比例放寬至80%  深圳商報記者洪賓  本報訊 技術成果入股成立企業原定超過25%的比例須經科技管理部門「認定」的規定,今後將不復存在。  記者昨日從市科信局獲悉,根據科技部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近日發布的《關於廢止以高新技術成果出資入股有關文件的通知》,市科信局已經報請有關部門批准,在深圳以高新技術成果出資入股成立企業,今後將執行新《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即取消對「以高新技術成果出資入股認定」的非行政許可審批,此舉大大降低了以技術成果入股成立公司的「門檻」。
  • 「技術入股」的隱身衣下……
    站在審判席上,他說,「我被扯掉了最後的遮羞布,一副貪官的嘴臉、一副虛偽的面孔,這不是我想成為的人……」「技術入股」 業務骨幹種下搖錢樹2005年,吳江任職鎮海區安監局危化監管科副科長,彼時,該區危化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正剛剛起步,主持科室工作的吳江是該項工作的指導者、推動者。
  • 小股東花9年打6場官司,技術入股太坑了,股權設計方法之10
    大家一起合夥創業,一股東出錢、另一個股東出技術,這種情況比較常見。專欄前面介紹了三個技術入股的案例,有公司給了股權沒拿到技術,也有股東用技術入股卻還被法院判要還本付息。下面再介紹一個技術入股的案例,小股東為技術花9年時間打6場官司,這代價也太大了。
  • 「技術入股」股東資格確認
    技術成果入股後,技術出資方取得股東地位,相應的技術成果財產權轉歸公司享有。 我國《公司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公司的股東是可以通過技術進行出資的,但必須滿足可以用貨幣估價且可依法轉讓,可以用貨幣估價,即可以用貨幣評估、計量並確定其價值,無法估量其價值的,如人的思想、智慧等不宜作為出資;可以依法轉讓,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轉讓的財產,如禁止轉讓的文物等,及根據其性能不可轉讓的財產,不得用於出資」。
  • 創業技術入股三步曲:入股估值、籤訂合同、工商變更
    技術作為一種無形資產本身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卻自甘為他人作嫁衣裳,或許很多專心做技術的人認為自己不懂資本不懂股權,怕一下海就被「資本家」坑了。其實你的技術對於需要創業的「資本家」來說才是真正寶貴的資源!當雙方都有需求創業且存在優勢互補的切口時,一場創業合作是非常有利的。合夥創業的風險是固然存在的,但風險存在不等於我們就要放棄機會,因為風險是可以被有效管理、控制的。
  • 股東出資的方式中技術入股涉及到的評估
    股東出資的方式中技術入股涉及到的評估 那公司股東繳納出資,是不是只能以貨幣的形式繳納呢?我有一項特殊技術,出來創業設立這個公司就是圍繞這個技術來建立生產運營的,我怎麼能體現價值呢? 要說技術能不能出資就要看我們國家對於公司股東出資形式的規定了。
  • 阿里憑什麼入股「沒錢開店」、「沒錢打官司」的奶茶店?
    每一篇種草筆記少不了提及長沙三大特色,小龍蝦、臭豆腐和中國風奶茶—茶顏悅色,最近,這一區域性奶茶卻因「沒錢」上了微博熱搜榜。「我在南昌喝過茶顏悅色」「不,你沒喝過,我們只在長沙有店」「為什麼不在其他城市開店?」「沒錢開!」
  • 「我沒錢」用英語怎麼說?
    每個月總有那麼二十幾天覺得沒錢花,我的錢都去哪兒了?我真的沒幹什麼啊!那麼今天的問題來了,你知道「我沒錢」用英語怎麼說嗎?一起學習一下吧。我沒錢 ≠ I have no money當別人找自己借錢,這時候首先會想到 I have no money 的表達! 雖然偶爾老外也聽得懂,不過,更加地道的表達是:I'm broke或者I'm penniless.
  • 沒錢可以創業嗎?看看馬雲怎麼說?
    1   知乎上有一個熱搜:沒有錢真的可以創業嗎?  其中有一個網友回答:你能不能創業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這麼問肯定成功不了,因為你連創業和錢的關係都沒縷清  。創業需要的是好項目,而錢則是投資,只要有錢就能賺的項目,怎麼著都輪不到你,想用錢作為創業的籌碼,一開始你就敗了。
  • 股權激勵和技術入股所得稅優惠政策解答
    對非上市公司實施符合條件的股權激勵、企業和個人以技術成果投資入股,遞延納稅的規定使兩個徵稅環節合併,簡化了納稅操作。   三是稅收負擔明顯下降。對非上市公司實施符合條件的股權激勵,調整為轉讓股權時統一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目,適用20%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稅負較之前最高45%稅率明顯下降。   四是適用範圍充分擴大。
  • 「我想維權!沒錢請律師,聽說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我想維權!沒錢請律師,聽說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每次找他還錢,都說沒錢,最近又急需用錢,想來法院打官司,可是沒錢請律師,聽說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法律服務·自助點餐「申請法律援助還要去司法局,好麻煩,不想跑那麼多地方,法院有免費法律援助的義務嗎?」
  • 實用口語:「我沒錢了」用英語怎麼說?
    雖然偶爾老外也聽得懂這種說法,不過,「我沒錢」確實不是這樣表達。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地道表達:#我沒錢#,還有關於錢的一些相關用語。   1 I have no money 我沒有錢   "I'm skint"我手頭比較緊(錢都花光了)。
  • 家裡窮沒錢可以出國留學嗎?
    知乎曾經看到一個回答,家裡沒錢去留學其實也沒關係,但是沒錢,不努力,身體也不好的,最好不要。打工非常佔用時間和精力,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一邊打工一邊讀好書的朋友真的太少了。所以最優解在我看來是拿獎學金,拿不到獎學金找專業相關的兼職,再次在德國人的店裡工作,最次是中餐館代購之類的。
  • 從一個失敗的案例入手,分析包子行業技術入股的痛點
    ,兩人一拍即合,打算合作幹一番事業,但是問題來了,也是這位朋友比較迷茫的地方,合夥要怎麼合,這位朋友打算用技術入股的方式參與公司的運營,但是該如何用技術入股呢?入股後如何保障雙方的權益呢?想必上面的文字大家也都看明白了,核心就是技術該如何入股,要說技術入股這事,李記本人是沒經歷過(沒人給李記投過錢啊,要是有朋友看完這篇文章,打算給我們投點資,那就...),但是李記團隊裡曾經有技術人員被人挖走創業的,今天就來說說這個人,通過這個案例希望能讓大家對技術入股這事有個充分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