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心媽
編輯/心媽
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掌上明珠,在虐童事件屢見不鮮的前提下,不少家長都對孩子入園感到恐慌,生怕孩子一不小心就遭到了幼兒園老師的"特殊對待"。
這幼兒園老師正幫一個尿了褲子的孩子換褲子,換到一半褲子口袋裡卻掉出來一件東西。
老師連忙低頭拾起,卻發現這是一隻錄音筆。
出於好奇她點開了播放按鈕,這時錄音筆裡卻陸陸續續傳來了自己的聲音,仔細一聽,裡面錄下了自己和孩子近乎所有的對話。
經過仔細詢問,老師才了解,原來孩子媽媽是怕自家孩子在學校受虐待,於是才想出了這樣的辦法來時刻監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知曉事情的緣由之後,老師淚目了又感到心酸,她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對孩子百般細緻盡心盡力,到頭來不僅不討好,居然還遭到了學生家長的質疑。
被冤枉的老師感到委屈萬分,當天就找到園長訴苦。園長作為園區的負責人,知道了事情的經過以後內心更是氣憤十足。
於是第一時間就告知該學生的家長,並嚴肅回應:
這樣的父母嚴重不相信老師,麻煩請退學!
老師教書育人,在校園內盡職盡責,遇到這樣的問題任誰都受不了。
家長作為成年人本該也是個明白人,但是居然能做出這麼過分的行為。
這的確是一種不尊重不信任老師的表現,不過儘管這樣有錯,究其主要原因其實也是情有可原的。
那麼家長為何會產生這樣的舉動呢?
1. 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除去節假日,孩子在校園內的時間是最多的。在校園內家長無法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日常,所以為了更加貼切地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家長往往會做出這樣的舉動。
2. 社會現象
現當代社會出現了不少幼兒園的虐童現象,這些事件難免會讓家長擔心不已人心惶惶,因此為了避免孩子受到傷害,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監督,家長也更加放心。
雖然說這樣的行為站在家長為孩子好的角度上也說得通,可實際上卻往往會導致家校關係緊張,嚴重甚至影響孩子的課業。
那麼家長應該和老師形成怎樣的關係呢?
1. 相互信賴
父母和老師都是站在為孩子好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所以說父母和老師的目的實際上都是一樣的。
正是因為如此,家長和老師更應該要相互信賴對方,形成和諧互助的合作關係。只有二者之間不互相質疑猜忌,才能幫助孩子成長地更好。
2. 相互理解
現在很多家校矛盾的根源,都是來源於家長和老師之間的不理解。老師要面對一個班幾十個學生難免有疏忽的地方,而家長也抱怨老師不關注自己的孩子,不及時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
作為家長應該要理解老師的不容易,在家裡管教好孩子,儘量少給老師添麻煩,遇到問題及時溝通。
3. 不送禮
所以很多家長認為只要給老師送禮,老師就會對孩子多加關注。可是真實情況是,家長送禮往往會導致家校關係出現扭曲。
如果每個孩子都必須要經過家長送禮才能接受好的教育,那麼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也就變了味,所以作為家長一定不要養成賄賂的行為舉止。
孩子的成長不單單依靠學校,更大程度上其實也受到了家長的影響。作為家長既然想要孩子接受好的教育,首先自己也得端正自身的態度。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小知識和育兒故事,可以關注我!幫助你成為一名成功的父母~
(本文內容皆是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