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從剛出生起他們就在父母家庭的精心呵護下長大,有的孩子甚至時時刻刻都被母親照看著保護著,可是孩子總歸會長大,也不能像小寶寶一樣永遠抱在懷裡,他們會有自己需要的成長軌跡,到了一定的年齡就得去幼兒園上學,這是每個孩子必須經歷的事。
而離開如影隨形的媽媽,獨身一人在幼兒園中上學,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挑戰,就連有的寶媽也一時之間適應不了,總是會對孩子各種擔憂。
李琴是一所幼兒園的老師,對於剛上幼兒園在門口不敢進來而哭哭啼啼的孩子,李琴看得多了,可是在門口淚流滿面情緒崩潰的寶媽,李琴還是第一次看到,相反這名寶媽的孩子小小卻像沒事人一樣在幼兒園總能和朋友玩得很好。
本來李琴對小小很是放心,到了中午午休的時候,所有孩子都換上睡衣上床躺著了,只有小小還站在床前不動,李琴覺得納悶了,過去幫小小換衣服才發現小小褲襠裡似乎放著什麼東西,上了一個的課小小都沒有哭,被發現的時候卻哭著說,"媽媽讓我好好藏好的,不能讓老師發現。"
李琴見狀便安撫孩子,沒有繼續詢問孩子放了什麼,不過在換衣服的時候,裡面的東西掉了出來,看到之後,李琴一天的好心情也因此變得有些崩潰,原來,從孩子口袋裡掉落的是一隻正在錄音的錄音筆,而寶媽藏錄音筆的舉動一下讓李琴感到了其對自身的不信任和不尊重。
李琴覺得委屈,找了園長說了此事,園長聯繫到小小的家長,怒言道:請您將孩子帶走,竟然不信任我們也不必將孩子帶來這兒。
寶媽的行為確實有些過了,我們可以理解但是不能認同,因為對於孩子每個媽媽都會擔心和掛念,但是沒有得到允許的監視、監控行為是不能夠被認同的。
那麼如何解決自身過多擔心這一問題?
1、加入班級家長的微信群。
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會要求老師把上課的內容和孩子的上課表現拍照發到微信的群裡,所以對孩子表現有所擔心的家長就可以藉助微信的平臺看孩子是否表現乖巧、聽話,也可以跟老師私聊,了解孩子的情況。
2、通過幼兒園的監控視頻來觀察自己的孩子。
如果家長實在放心不下,覺得需要孩子每時每刻的行為都在自己的視線之內,私自的監控是不允許的,但是幼兒園一般都會在教室裡安裝監控,家長能夠跟園長申請到監控室裡看孩子的上課表現。
3、還可以通過了解幼兒園的口碑,送孩子去自己信任的幼兒園。
幼兒園的確會讓家長產生一定的不安全感,尤其是近幾年頻頻爆出的關於幼兒園的負面新聞,所以家長的警惕心是必須要有的,可以通過了解幼兒園的風評和口碑,從而將孩子送到自己信任的幼兒園去,這樣既不用那麼擔心孩子,也能夠給予幼兒園和老師應有的空間和尊重。
4、了解老師的人品,將孩子送到足夠信任的老師底下學習。
在幼兒園裡除了幼兒園的環境是否安全之外,家長還需要對和孩子相處最長時間的老師有一定的了解,了解了老師的人品之後就能夠放心地將孩子放到老師的手裡,這樣建立起來的老師與家長之間的相互信賴和相互尊重的關係也能夠讓孩子更好地學習和生活,才不會讓孩子夾在學校和家庭之間為難和害怕。
總結
總而言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存在於尊重和信任之上,對孩子不放心不是將這樣的狐疑轉嫁到幼兒園的老師身上,而是要與老師建立信任,相互之間友好相處,尊重老師,從而才能夠讓孩子更好地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