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們的「自戀」:無法相信孩子只是個普通人,事實真相扎心了

2020-08-28 爸媽學習營

對於每一個父母來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來不凡。

樣樣都不拔尖、不領先、甚至沒有什麼才能的孩子,會讓父母感到失望。

因為他們最難接受的,也最不願承認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個普通人。

1、我的孩子是個精神病

這段時間,一直在追一部講述精神病群體的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裡面有這樣一個情節。

每年春天,一位國會議員都會把自己患有急性躁狂症的小兒子權基道,送到精神病院療養一段時間。

但多年治療下來,權基道的病情一直得不到緩解,甚至愈演愈烈。

在公眾場合,動不動就裸露身體;只要一下雨,就會滿山亂跑,精神病院的看護人員抓都抓不住。

而所有過激的行為,都是權基道特意為之,他對醫院的護工說:

「我就喜歡別人關注我。」

在一年選舉季中,權基道逃出了精神病院,跑到了父親競選國會議員的拉票現場。

看著臺下的父親,權基道一反往日的瘋癲,講述了自己「被逼」成為精神病的故事

權基道家一共有五個孩子,除了他以外,他們家族的所有人,從小就是拔尖的存在,考上了韓國最高學府,成為了社會上的精英人士。

而他因太過平凡,從小就被家裡人排斥,沒有體會過父母的溫暖。

在權基道小的時候,一沒考好,就會挨打,理解能力不行,被全家人嫌棄,只要一惹禍,就會被父母關禁閉。

從小到大,在家人眼裡,他就像個透明人一樣。

為了能讓父母多看自己一眼,多關注自己一點,權基道開始惹是生非,卻沒想到鬧著鬧著,他就真的瘋了。

權基道說:

「明明我也是父母的孩子,我只是天生腦子不好使,可這又不是我的錯。」

他的腦子不好使並不是智障一類,只是單純地沒有那麼聰明,不能像其他兄弟姐妹一樣成為精英。故事最後,權基道被精神病院的看護人員帶走,家人沒有一個願意陪同他,母親還當眾扇了他一巴掌,因為不優秀,連被愛的權利都被剝奪了。

可平凡,為什麼是孩子的錯呢?

2、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平凡的

我曾聽身邊很多自身條件十分優越的家長抱怨,自家孩子的成績和自己學生時代比起來是天差地別。

他們上學的時候,靠自己輕輕鬆鬆就能考個年紀前幾,而自家孩子,每天周旋在各種補課班中,成績還是平平。

看著孩子逐漸趨於平凡,家長的焦慮感與日俱增,可實際上,這種狀況其實是十分常見的。

在統計學中,這種現象就叫「均值回歸」

簡單來說,不管是在身高外表、運動能力還是學習成就等方面,父輩的水平越高,他們孩子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只會比平常人高一點,相較於父輩而言,還是相差甚遠。

所以,兩個精英養出一個平凡的孩子,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而對於普通家庭而言,他們的孩子確實也存在逆襲的概率,但多數,還是會走向平凡。

用最直觀的數據來說,2020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達1073萬,而根據往年的錄取規律,大概會有一半以上的人,約600萬考生無緣本科。

而在其中,一本錄取率約為5.97%,211的錄取率約為2.41%,985的錄取率約為0.97%。

在2019年,清華與北大一共只招了6598人,這也就意味著,你的孩子想要讀清北,必須進入全國前0.03%

沒有哪個父母,不期望孩子成為「人中龍鳳」。

可我們也需要承認,孩子或許會看到更大的世界,接觸更新興的科技,但最後,他們還是會像我們一樣,找個過得去工作,過上和我們差不多的生活。

大多數人的歸宿,都是平凡的一生。

3、允許孩子平凡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有人曾說:人生有三個階段,知道父母是普通人,知道自己是普通人,知道孩子是普通人。

但對於父母來說,前兩個都很容易覺悟,最後一點卻很難。

因為無論是自己,還是父母,能力極限都已經固定了,而孩子還小,在他們的身上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

做家長的總是覺得孩子的潛力無窮,一旦不悉心培養,孩子的一生就完了。

可是比起逼迫,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愛與接納。

我小的時候,鄰居家有一對雙胞胎,和我在同一個班級,每次考試,我都能排上年級前三,那對雙胞胎成績保持不上不下。

按照家長的一貫教育方式,我的優異成績早就成為鄰居阿姨念叨雙胞胎兄弟的咒語,但現實是,她一次也沒有將我們放在一起比較過。

有次開家長會,老師委婉地和鄰居阿姨表示,雙胞胎兄弟成績很一般,家長要多多督促,不然以後沒有資本去和別人競爭。

當時鄰居阿姨說了這麼段話:

我和孩子爸爸都是雙非畢業,工作一般,對於孩子,我們也從心底希望他們成才。我們也曾經逼迫過,卻一度讓孩子們和我們之間產生隔閡。我們想過了,平凡一點也挺好,我們當父母的也很平凡啊,將逼迫的時間,換成陪伴,好好愛他們不也很好嗎?

老師聽了以後,再也沒有說過別的。

後來長大後,那對雙胞胎依舊成績平平,上了個一般的大學,找了個一般的工作,但是每次看到他們的時候,都能感受到他們身上滿滿的活力與認真生活的熱情。

就像中國當代著名學者周國平,曾經說過那句話:

「人世間的一切不平凡,最後都要回歸平凡,都要用平凡的生活來衡量其價值。」

期盼孩子衝上雲霄無可厚非,但當我們感知到,自己的孩子可能只是一般人的時候,比起失望,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精彩。

偉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麼,把平凡過好就是成功,大多數的精彩都只是平凡的積累,更多的精彩之後開始追逐平凡。只有把平凡的生活真正過好,人生才是圓滿。

請父母們明白,讓孩子成為一個幸福快樂的平凡人,一點也不丟人。

請允許他們,成為一個普通人。

童心致遠,讀行天下!


相關焦點

  • 父母們的自戀:無法相信孩子只是個普通人,而事實的真相扎心了
    對於每一個父母來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來不凡。樣樣都不拔尖、不領先、甚至沒有什麼才能的孩子,會讓父母感到失望。因為他們最難接受的,也最不願承認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個普通人。1我的孩子是個精神病前段時間,看了部講述精神病群體的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裡面有這樣一個情節。
  • 父母們的「自戀」:無法相信孩子只是個普通人
    對於每一個父母來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來不凡。樣樣都不拔尖、不領先、甚至沒有什麼才能的孩子,會讓父母感到失望。因為他們最難接受的,也最不願承認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個普通人。權基道家一共有五個孩子,除了他以外,他們家族的所有人,從小就是拔尖的存在,考上了韓國最高學府,成為了社會上的精英人士。而他因太過平凡,從小就被家裡人排斥,沒有體會過父母的溫暖。
  • 「 替孩子解決情緒 」是父母自戀的包辦
    如果發心是:改變孩子那就只是自戀換了包裝幫助孩子處理情緒,是父母無邊無際的自戀。沒學心理學時,父母經常有這種低級自戀:我做得這麼好,你怎麼還有情緒?學了心理學或身心靈,或P.E.T.等各種方法,自戀升級了:孩子有情緒,我有對峙方法,我用高級的方法,處理掉孩子的情緒。
  • 背後真相扎心了
    背後真相扎心了九年義務的普及,寒門家庭不用再擔心孩子上不起學,農村孩子紛紛有了受教育的機會,這一舉措看似把孩子們拉向了同一水平線,可為什麼寒門卻還是難出貴子呢?因為教育的差異依然存在,今天就來重點分析一下這背後的真相,做好扎心的準備吧。
  • 自戀型母親的女兒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生孩子的經歷會改變人的一生,當我們的第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時,絕大多數人都會進入一種叫作「永久父母」的新狀態裡,並一直待在裡面。時間匆匆,自戀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女兒也做了媽媽,養育一個孩子的經驗伴隨著令人陶醉的興奮感和對未來的想像,但同時也有可能被持續不斷的恐懼和焦慮所籠罩。
  • 學習好的孩子,比會做家務的孩子更聰明?科學家:真相其實很扎心
    導讀:學習好的孩子,比會做家務的孩子更聰明?科學家:真相其實很扎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學習好的孩子,比會做家務的孩子更聰明?科學家:真相其實很扎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二胎家庭,爸爸媽媽經常說的5句話,句句都傷孩子心,第3句扎心
    導讀:二胎家庭,爸爸媽媽經常說的5句話,句句都傷孩子心,第3句扎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二胎家庭,爸爸媽媽經常說的5句話,句句都傷孩子心,第3句扎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如何把孩子變成病態自戀的年輕人
    脆弱自戀傾向則是有擺動不穩的自尊、隱藏自我、自我貶低和權利爭奪帶來的憤怒。l 父母關係工具(PBI):PBI要求參與者回顧他們是如何被撫養長大的,並報告關於父母在一些關鍵方面是如何對待他們的記憶。有三個子維度:關懷、過度保護和威權主義。關心的範圍從熱情到冷漠的態度,同理心到缺乏理解,接受到拒絕。
  • 扎心!我採訪了50個孩子:那個瞬間,他們深深嫌棄自己的父母
    孩子的實話實說,句句扎心:我的媽媽不上班,平時就喜歡打牌和看腦殘的電視劇,一邊看還一邊罵,有時候也跟著哭。她什麼事也做不好,做的飯超級難吃,家裡亂七八糟,到處都不乾淨。她明明什麼都做不好,一天到晚光知道玩兒,還天天叫累,說都是為了我,快把她累死了。
  • 真相扎心了,買錯等於白花錢,你買對嗎?
    真相扎心了,買錯等於白花錢,你買對嗎?春天剛好是菠蘿城成熟的季節,所以這個時候的菠蘿不僅價果肉鮮美汁水飽滿,而且格比較便宜,一斤也就1.5元左右,但是我們都知道菠蘿外面是有一層皮的,這個是不能吃的,而且表面還有一個個黑色的小方塊孔洞,這個也是不能吃的,所以在每一次吃菠蘿之前都是要先把他們去除乾淨,不過像咱們普通人要是沒有特殊工具,想要憑藉家裡的「青龍菜刀」削好一個菠蘿確實很難
  • 中國父母為什麼養孩子那麼累?真相扎心了
    國外父母養孩子像喝水一樣簡單,而中國父母養孩子像被人扼住喉嚨一樣,動不動就喘不過氣。為什麼現在養孩子比以前累了?我總結了這幾個原因。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中國父母分三種:一種是先飛的;一種是嫌累不飛的;最後一種是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裡下個蛋,要下一代使勁飛!
  • 療愈一個人的,是真相本身
    我在大理,幾次從別人口中得知,我還挺「出名」的,好多人都知道大理來了個「人傻錢多」的缺心眼子。這還只是小蠢怡情,畢竟之前在大城市生活,做事情再傻缺也不會出名。我也會為「自己這麼好騙,甚至主動上門『樂意』被騙」懊惱不已,因為自戀的小我無法接受「自己原來這麼蠢」。
  • 姑娘,告訴你個扎心的事實,你就是永遠也處理不好婆媳關係
    但作為情感博主,我不得不告訴你一個扎心的事實:姑娘,別傻了,你可能就是永遠也無法處理好婆媳關係。不光是你,可能絕大多數人都無法處理好婆媳關係。我現在可以告訴你一些婆媳關係的技巧,但這些技巧可能完全不能解決你的矛盾,只會讓你帶來更多焦慮。
  • 自戀型母親的女兒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讀《母愛的羈絆》(4)
    01「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生孩子的經歷會改變人的一生,當我們的第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時,絕大多數人都會進入一種叫作「永久父母」的新狀態裡,並一直待在裡面。時間匆匆,自戀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女兒也做了媽媽,養育一個孩子的經驗伴隨著令人陶醉的興奮感和對未來的想像,但同時也有可能被持續不斷的恐懼和焦慮所籠罩。
  • 扎心!我採訪了50個孩子:那個瞬間,他們深深嫌棄自己的父母!
    孩子的實話實說,句句扎心:我的媽媽不上班,平時就喜歡打牌和看腦殘的電視劇,一邊看還一邊罵,有時候也跟著哭。她什麼事也做不好,做的飯超級難吃,家裡亂七八糟,到處都不乾淨。她明明什麼都做不好,一天到晚光知道玩兒,還天天叫累,說都是為了我,快把她累死了。
  • 父母的「刀子嘴」會扎破孩子的「豆腐心」,溝通不需要針鋒相對
    這種「刀子嘴」最終傷害的是孩子的「豆腐心」,一些父母卻還不以為意。你父母罵歸罵,但是他們內心裏面,總是希望你過得好。」這一句話就是說女孩的媽媽是「刀子嘴,豆腐心」,無論他們說的話有多惡毒,多扎心,做孩子的都要體諒,因為這都是「為了你好」。
  • 內向敏感、玻璃心,但又覺得自己很特別,這是自卑還是自戀?
    哈佛醫學院的心理學教授Craig Malkin指出,所有的自戀者身上都會表現出三個特點,他將其稱為「3個E」。1. 充分利用(exploitation):自戀者會做一切讓自己感覺到「我很特別」的事情。為此,他們會不計後果地利用周遭的資源和人。因此,他們通常也都很會操控他人,只是兩者使用的策略可能有一些差別。
  • 與這4個原因有關,真相扎心了
    富裕一些的家庭基本不會在乎孩子的性別,反觀普通人家,會特別在乎生男生女。所以一些普通人在懷孕的時候會非常的刻意懷男孩兒,如此一來,生下女孩的概率自然會大大降低,這點可謂是十分扎心。一些富裕人家可能會選擇晚婚晚育,甚至由於結婚晚無法正常孕育而採用「試管嬰兒」的方式生育孩子。如此一來,可能會由於某種原因而不得不人為的選擇胎兒的性別,而這些人往往會選擇要女兒。
  • 北京四中校長: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是因為無法接受孩子是普通人
    但也正因為如此,父母過度地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由此引發了一系列之前從未遇到過的分歧,其中之一就是孩子的夢想和父母的夢想。每個家長都希望將來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科學家、企業家、醫學家等等,但是他們往往忽略了,這個可能性其實是非常小的,也就是說,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 留學生許可馨再翻浪花:全能自戀是如何毀了她的?
    留美學生許可馨,繼之前的辱國辱民言論被網友們強烈批評後,前幾天發表了致歉聲明。筆者曾就她這篇「自證清白」的長文做了逐一批駁,認為她這番道歉沒什麼誠意。果然過了沒幾天,許可馨說發致歉聲明是被學校要求的。除此之外,她還再度「語出驚人」:她的錢是賭博贏來的,批評她的人是閒的沒事幹炒作、是耗子、底層人士、仇富、翻不起什麼浪花……於是網友們再度幫她上個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