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師附小「粵語日」有感:廣州人講廣州話天經地義

2020-09-07 區老師不是qu老師

9月3日,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粵語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操場舉行。以後每逢周四,除了課堂上課,全校師生其他時間都用粵語交流。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張錦庭告訴同學們,「粵語我只會聽,不會說,從今天開始我一定認真學習粵語,和大家共同進步。」

華師附小副校長江偉英表示,以後會將粵語常態化,「每周都會開設粵語童謠的課程,同時讓學生平時交流的時候都講粵語,形成一種氛圍,學生就講了。」

講我們廣州人自己的語言,竟然要用到一個「敢」字,這是何等的諷刺。

當接觸到一個新的學生,如果不知道他是否粵語地區的人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和他講粵語,如果得到的是回答是普通話,那麼自然地,我會以普通話回應。但是相處下來,尤其是和學生的父母交流後,有好多次我驚訝地發現,學生的父母是土生土長的老廣州!

不少父母無奈地表示:他回到家也和我們講普通話。

小學6年,初中3年,都在小北路生活和上學,那裡有個空軍後勤部,於是從小,我就有很多空軍後勤部的同學,理所當然,我們用普通話交流。當他們不在場的時候,我和其他同為老廣的孩子,自然而然地用粵語交流。

初中,我的班主任是上了年紀的英語老師,也是一名老廣,她英語標準,粵語標準,普通話也標準。課堂上,公開場合上,她從來是用流利的普通話和同學們溝通,但私底下,她和我以及其他一些講粵語的同學聊天時,從來用的都是粵語。

這麼多年一直過來,粵語和普通話隨意切換,一切如絲般順滑。

直到,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校園講粵語,竟然成了「違規」行為,理由是:推廣普通話,熱愛祖國語言文字,激發愛國熱情。

「真喺唔知好嬲定好笑」——我媽媽如是說。

和我一樣自由切換著粵語與普通話長大的小夥伴們,個個都是愛國志士,怎麼的就變成了說粵語就是不愛普通話了?好像也沒聽見人說學英語就不愛國了呀?不然為什麼從小到大各種考試,英語的地位等同於語文數學?

有人說,講粵語涉嫌排外。

整得像全國各個地方都沒有方言,各個地方的人都不說方言,僅僅就廣州人說似的?北上廣深,排除外來移民居多的深圳,另外三個地方,最不排外的您猜猜是哪個?哦對了,從明年開始,廣州中考非戶籍生錄取比例上限,將從8%翻倍至15%或18%,與此同時,廣州入戶政策也是出了名的相對寬鬆。在廣州,大部分時候,只要你和一個本地大爺大媽講普通話,哪怕他們口音再重,也會用最爛的粵式普通話努力回應著你。

作為一個廣州人,區老師在這裡非常認真地想表達一個觀點:講粵語與排外,與不愛國,沒有半毛錢的聯繫!相反,粵語是我們的文化傳承,理應得到延續和鼓勵。

至於那些在校園裡禁止師生用粵語交流的領導們,出此下策,我認為恰恰是他們本身的「自卑感」作祟。

作為一枚數學老師,上課的時候,只要有哪怕一個學生聽不到或者不習慣粵語,我都會全程普通話,不要質疑,區老師可是有普通話二甲證書的,當然也偶爾飆一兩句粵式普通話。而當這節課都是習慣粵語的學生時,在諮詢學生意見後,我就會用粵語上課。令我欣慰的是,一直以來也有學生表示希望我用粵語上課,聽著舒服接地氣。

廣州是個包容的城市,我所認識的廣州人,從來不會強迫人家講粵語和聽粵語。所以,我也希望那些「領導們」,也不要強迫我們和我們的後代不能講粵語。

相關焦點

  • 天河這所小學設「粵語日」傳承方言!每逢周四全體師生講粵語
    ……一句句韻味十足的粵語家常話縈繞在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師生的耳畔令人倍感親切9月3日,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粵語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操場舉行。以後每逢周四,除了課堂上課,全校師生其他時間都用粵語交流。
  • 廣州細路唔識講廣州話?粵語進入小學課程,傳承粵語從小做起!
    五羊小學的廣州第一本粵語教材無疑是給新老廣州人一個新的衝擊!粵語進入課程,孩子將在學校直接接觸粵語~你怎麼看呢?粵語,俗稱廣州話、廣府話,是廣州人也是廣府民系最基本、最標誌的文化識別。不但是語言的交流工具,其中也包含了廣府民系的思想觀念、社會習俗和生產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信息,從多個層面體現了廣府文化的源流、特色與活力。
  • 國際母語日 | 繼續講粵語,是我們最後的倔強!
    2020年的2月21日是第21個國際母語日,廣府人的母語毋庸置疑是粵語。在這之前請各位自己友先做幾個選擇題:00後全對的估計比較少了。這些字其實都是非常常見、經常使用的字眼。就是因為常用,很多人都會出現普通話粵語弄混的情況。
  • 「我是廣州人,不會說粵語,也不想學」
    · 我是廣州人,但不會說廣州話 · 還記得去年,一個《我是廣州人,但不會廣州話》的小視頻刷爆了廣州人的朋友圈。鏡頭裡,這個00後的小學生說:「我是廣州人,不會說粵語。」其實這樣的年紀不會說粵語也沒什麼大問題,只要多花點時間去學去說就可以了。但是,當記者問到:你想學粵語嗎?她的回答是:我也不是很想,感覺嘰裡咕嚕的。這個回答,帶給我的只有心酸:新一代的廣州人,都不會說廣州話了嗎?
  • 我講廣州話!第一本「小學粵語教材」終於面世了!
    同時,一大波講住普通話同埋自身家鄉話嘅「新廣州人」湧現,漸漸的導致廣州人失去咗講母語粵語嘅能力。喺現實中,外地嘅小朋友系好少甚至系唔識說粵語嘅,再加上而家學校d老師大部分都系外省嘅居多,教學更是用普通話!!
  • 為何有的正宗廣州人也不能把粵語說得很流利?那還算是廣州人嗎?
    粵語到了珠三角通用,到香港澳門粵語通用,很多外國地區也通用。學習粵語是為了更好地融入,不要用你的「強盜思維」打壓粵語。或許你認為普通話才能生存,可以不要來珠三角,因為這裡叫粵語的比較多。我一直不能理解中國人將籍貫看得比自己出生地、成長得更重的傳統觀念。
  • 「我是廣州人,不會說粵語,也不想學」,00後回答驚人!
    >我們廣州本地的小朋友們居然正在逐漸喪失說粵語的能力我是廣州人,但不會說廣州話還記得去年一個小視頻刷爆了廣州人的朋友圈鏡頭裡這個00後的小學生略帶委屈說出一句:「我是廣州人,不會說粵語。」讓網友大吃一驚有人說:「不能用個例代表全部」然而有調查數據顯示「我是廣州人,不會講廣東話」已然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 想說粵語?來看看對廣東話、白話、廣州話和香港話的正確理解
    而粵語是「在這個地方生活的人們所講的語言,就順理成章地被稱為『粵語』了。」這僅是字面上的意思,但不能說它是錯的。這跟「阿拉伯數字」不是阿拉伯人發明的,但它又叫「『阿拉伯』數字」的道理是一樣的。粵語因是在廣東省內流行,且佔有主流地位,所以又叫「廣東話」是科學的。其實在粵語族群,民間對這種語言的稱呼為「白話」,以別於當時讀書所用的文言文。
  • 設「粵語日」傳承方言!華師附小逢周四全體師生講粵語
    ……一句句韻味十足的粵語家常話縈繞在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全體師生耳畔,令人倍感親切;「落雨大,水浸街」「氹氹轉,菊花園」「排排坐,食果果」……一首首悅耳動聽的粵語童謠飄揚在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操場上空,讓人回味無窮。9月3日,周四,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粵語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操場舉行。以後每逢周四,除了課堂上課,全校師生其他時間都用粵語交流。
  • 粵語(廣州話)的九聲六調
    只會北方官話的人學聲調更多的南方方言,如粵語,也面臨類似的困難。多數西方語言屬於印歐語系,沒有聲調的概念。音調的變化影響句子的語氣(所以叫語調 intonation),不影響單詞的含義。漢語的北方官話只有四個聲調,而多數南方方言則保留了更多聲調。像廣州話,有九聲六調。
  • 世界讀書日:不想粵語失傳?你需要這個書單!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雖然每年只有一天全球約定的閱讀日,但學習和閱讀應該成為每個人的日常習慣,學習粵語和粵文化更是如此。一直以來都有自己友在後臺問:「想學粵語要看什麼書?」、「屋企嘅細路不識講點算?」、「識讀唔識寫真系好尷尬!」
  • 粵語必須撐起!「廣州第1本小學粵語教材」,終於面世!
    粵語不但是廣州人交流的語言工具,更包含著廣府民眾的思想觀念、生活習性和風俗習慣等方面信息,從不同層面體現著廣府文化的源遠流長、海納百川已經創新活力翻開教材,目錄上看到主要分為:粵語簡單用語、粵語童謠、粵語故仔、粵劇文化等方面深入淺出的,通過互動教育的方式,啟發學生講粵語,學粵語的興致。同時,也是讓本地小孩和「新廣州人的小孩」同樣愛粵語,愛廣州!
  • 廣東話、白話、廣州話和香港話的正確理解
    這是老百姓對自己所講語言的稱呼,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對粵語最恰當的表述。粵語源於古越語和古漢語的混合,這大抵已是不爭的事實了。這正解釋了為什麼粵語和壯語甚至是泰語都有明顯的親戚關係(因為大家都有古越語的基因)。至於粵語是一種「語言」還是一種「方言」,這就純粹是劃分方法和政治走向的問題了。
  • 廣州粵語 VS 香港粵語,不在同一個頻道,到底誰才是正宗粵語?
    粵語,其實從宋朝就基本定型,如果現在的廣州人穿越到1000年前宋朝,跟那個年代的人溝通是沒問題的。從宋朝時期的「新華字典」《廣韻》,可以發現廣州粵語的發音和現在有90%的相近。華輝美食人作為一個原生的廣州人,經常聽到身邊的人說港式粵語更好聽,其實廣州和香港的粵語又有什麼區別呢?廣州粵語PK港式粵語雖然同為粵語,但一些廣州人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詞,在香港卻有不同的意思。
  • 你知唔知香港人講粵語同廣州人講粵語有咩唔同?
    香港口音粵語是從廣州話的基礎上發展演化而來的。在英國人佔領香港之前,香港本地土著居民分別說的是"圍頭話(土粵語,土白話)"和客家話",英國人佔據香港後大量外地移民進入香港,他們反客為主,人口數量大大超過了土著居民。
  • 去廣州不會講粵語該注意些什麼?本地人教你應該這樣做
    我是粵語人,我珍愛並使用古老優雅的粵語,但是這不會妨礙我學習其它的中文語言及外語。請記住:語言的功能是溝通,尊重多元化文化的存在。我在廣州呆過三年,覺得廣州人很和諧,很有禮貌,不會看不起人,而且對外地人非常照顧。廣東也有很多地方人不會講粵語。
  • 講附小故事,傳美好聲音! 華師附小別樣開學禮迎新學期
    9月1日上午,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的同學們齊聚學校操場,舉行了以「講述附小故事,傳遞『美好』聲音」為主題的開學典禮。在校管樂隊奏響的莊嚴的國歌聲和優美的校歌中中,五星紅旗和附小校旗冉冉升起。 升旗儀式後,校長張錦庭發表了題為《講述附小故事,傳遞「美好」聲音》的講話。張校長首先代表全校師生向一年級的新生表示熱烈的歡迎。張校長說,華師附小有著八十多年的歷史,學校的理念是美好教育。
  • 華師附小南湖分校喜迎首批新生
    9月1日上午,新落成的華中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南湖分校(以下簡稱南湖分校)湧進300多名一年級新生和他們的家長,南湖人民今天終於圓了做了多年的名校夢。 華中師範大學附屬小學(以下簡稱華師附小)和南湖分校總校長沈愛華介紹,新啟用的南湖分校是一所由華中師範大學與洪山區人民政府合辦的公辦優質小學,是華師附小唯一的直屬分校,「兩所學校實行一體化辦學,在教育教學等方面同步,學生們穿同樣的校服,唱同樣的校歌,連校園吉祥物都一樣」。
  • 廣州話、南寧白話和壯語的三角關係
    因為在廣州話裡有相當一批語言成分,它們明顯地不是來源於漢語,卻與千裡之外的壯語或其它語言「不謀而合」。如果說它是借用,廣州話是向誰借的呢?環顧廣州四周,我們找不到壯族或其它少數民族的居民。 所以近十幾年來,有學者一再提出粵方言有一個古越語的底層,所謂底層就是指古代的粵方言區有大批的古越族(現今壯族)及其它民族的先民。
  • 會講廣州話的注意了!用粵語翻譯這些文言文居然...看完笑哭!
    原來粵語自秦朝至今,已經有2200多年歷史,真的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古人說話動不動就文言文,高大上到讓你不明白。現在模仿這種語調簡直是裝逼得不要命了,但是將它翻譯成廣州話,又真系十分盞鬼精闢,重點是,十分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