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粵語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操場舉行。以後每逢周四,除了課堂上課,全校師生其他時間都用粵語交流。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張錦庭告訴同學們,「粵語我只會聽,不會說,從今天開始我一定認真學習粵語,和大家共同進步。」
華師附小副校長江偉英表示,以後會將粵語常態化,「每周都會開設粵語童謠的課程,同時讓學生平時交流的時候都講粵語,形成一種氛圍,學生就敢講了。」
講我們廣州人自己的語言,竟然要用到一個「敢」字,這是何等的諷刺。
當接觸到一個新的學生,如果不知道他是否粵語地區的人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和他講粵語,如果得到的是回答是普通話,那麼自然地,我會以普通話回應。但是相處下來,尤其是和學生的父母交流後,有好多次我驚訝地發現,學生的父母是土生土長的老廣州!
不少父母無奈地表示:他回到家也和我們講普通話。
小學6年,初中3年,都在小北路生活和上學,那裡有個空軍後勤部,於是從小,我就有很多空軍後勤部的同學,理所當然,我們用普通話交流。當他們不在場的時候,我和其他同為老廣的孩子,自然而然地用粵語交流。
初中,我的班主任是上了年紀的英語老師,也是一名老廣,她英語標準,粵語標準,普通話也標準。課堂上,公開場合上,她從來是用流利的普通話和同學們溝通,但私底下,她和我以及其他一些講粵語的同學聊天時,從來用的都是粵語。
這麼多年一直過來,粵語和普通話隨意切換,一切如絲般順滑。
直到,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校園講粵語,竟然成了「違規」行為,理由是:推廣普通話,熱愛祖國語言文字,激發愛國熱情。
「真喺唔知好嬲定好笑」——我媽媽如是說。
和我一樣自由切換著粵語與普通話長大的小夥伴們,個個都是愛國志士,怎麼的就變成了說粵語就是不愛普通話了?好像也沒聽見人說學英語就不愛國了呀?不然為什麼從小到大各種考試,英語的地位等同於語文數學?
有人說,講粵語涉嫌排外。
整得像全國各個地方都沒有方言,各個地方的人都不說方言,僅僅就廣州人說似的?北上廣深,排除外來移民居多的深圳,另外三個地方,最不排外的您猜猜是哪個?哦對了,從明年開始,廣州中考非戶籍生錄取比例上限,將從8%翻倍至15%或18%,與此同時,廣州入戶政策也是出了名的相對寬鬆。在廣州,大部分時候,只要你和一個本地大爺大媽講普通話,哪怕他們口音再重,也會用最爛的粵式普通話努力回應著你。
作為一個廣州人,區老師在這裡非常認真地想表達一個觀點:講粵語與排外,與不愛國,沒有半毛錢的聯繫!相反,粵語是我們的文化傳承,理應得到延續和鼓勵。
至於那些在校園裡禁止師生用粵語交流的領導們,出此下策,我認為恰恰是他們本身的「自卑感」作祟。
作為一枚數學老師,上課的時候,只要有哪怕一個學生聽不到或者不習慣粵語,我都會全程普通話,不要質疑,區老師可是有普通話二甲證書的,當然也偶爾飆一兩句粵式普通話。而當這節課都是習慣粵語的學生時,在諮詢學生意見後,我就會用粵語上課。令我欣慰的是,一直以來也有學生表示希望我用粵語上課,聽著舒服接地氣。
廣州是個包容的城市,我所認識的廣州人,從來不會強迫人家講粵語和聽粵語。所以,我也希望那些「領導們」,也不要強迫我們和我們的後代不能講粵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