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這所小學設「粵語日」傳承方言!每逢周四全體師生講粵語

2020-09-07 廣州天河發布

「乜咁啱嘎!」

「咁耐冇見吖!」

「系邊度吖?」

……

一句句韻味十足的

粵語家常話縈繞在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師生的耳畔

令人倍感親切

9月3日,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粵語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操場舉行。以後每逢周四,除了課堂上課,全校師生其他時間都用粵語交流

「落雨大,水浸街」

「氹氹轉,菊花園」

「排排坐,食果果」

……

一首首悅耳動聽的粵語童謠

飄揚在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操場上空

讓人回味無窮

一連串各具特色的粵語節目

在現場輪番上演

他們眼中的粵語文化

是什麼樣的?

下面跟著天河君去看看

每周四開展粵語主題活動

「感謝別人的時候,我們會說什麼?」

「唔該曬!」

學校大隊輔導員鄺蔚祺、殷虹梅

在臺上用粵語家常話一問一答

拉開了啟動儀式的帷幕

活動現場

六年2班庾致霖同學和二年3班庾可盈同學、六年2班的劉梓琪和黃梓洋同學分別合作演繹《飲早茶》兩個片段,「燒麥鳳爪叉燒包」「蛋撻腸粉糯米雞」令人食慾大開的同時,也讓全體師生感受到了廣州飲食中的粵語文化。

龐偉平老師傾情演繹粵語童謠串串燒,「落雨大水浸街」「氹氹轉菊花園」「排排坐食果果」讓大家沉浸在美好的童年印記中。學好粵語有什麼秘訣?龐偉平老師告訴同學,要掌握三個方法,第一是訓練耳朵,多聽廣州人講廣州話;第二是張開嘴巴,大膽說、大膽唱;第三是訓練眼睛,看別人在說粵語時的嘴型是怎麼發音的。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張錦庭告訴同學們,「粵語我只會聽,不會說,從今天開始我一定認真學習粵語,和大家共同進步。」

華師附小副校長江偉英表示,以後會將粵語常態化,「每周都會開設粵語童謠的課程,同時讓學生平時交流的時候都講粵語,形成一種氛圍,學生就敢講了。」

華師附小

是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示範學校

該活動旨在增強師生對粵語的深入了解

提升師生的粵語傳承意識

讓大家領悟

傳承粵語對傳承非遺

保育中華文化的深遠意義

這也是學校貫徹「美好」教育理念

傳承非遺的有力舉措

粵語是全國七大方言之一,也是一種富有特色的方言 ——俗稱「白話」、「廣東話」、「廣州話」、「廣府話」。粵語不僅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詞彙和語法,還保留了古漢語的語音和聲調,尤其是入聲,用粵語來讀中國古詩詞特別有韻味。

粵語除了是一種語言 一種情懷

TA更是一種是無可替代的存在

粵講粵大聲 粵講粵傳承

天河君也希望各位小夥伴

擁有更強的粵語保護意識

並傳承到下一代

才不至於

讓我們的文化缺少了一種精彩

素材來源:信息時報、羊城派

投稿郵箱:gzthfb@163.com

相關焦點

  • 設「粵語日」傳承方言!華師附小逢周四全體師生講粵語
    ……一句句韻味十足的粵語家常話縈繞在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全體師生耳畔,令人倍感親切;「落雨大,水浸街」「氹氹轉,菊花園」「排排坐,食果果」……一首首悅耳動聽的粵語童謠飄揚在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操場上空,讓人回味無窮。9月3日,周四,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粵語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操場舉行。以後每逢周四,除了課堂上課,全校師生其他時間都用粵語交流。
  • 廣州一小學設「粵語日」傳承方言!你怎麼看?
    一句句韻味十足的粵語家常話縈繞在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全體師生耳畔,令人倍感親切;「落雨大,水浸街」「氹氹轉,菊花園」「排排坐,食果果」……一首首悅耳動聽的粵語童謠飄揚在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操場上空,讓人回味無窮。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粵語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操場舉行。
  • 華附小設「粵語日」引爭議——究竟是傳承方言還是不夠包容?
    9月3日,周四,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粵語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操場舉行。以後每逢周四,除了課堂上課,全校師生其他時間都用粵語交流。該活動旨在增強師生對粵語的深入了解,提升師生的粵語傳承意識,讓大家領悟傳承粵語對傳承非遺、保育中華文化的深遠意義,這也是學校貫徹「美好」教育理念,傳承非遺的有力舉措。
  • 粵講粵開心,粵來粵美好——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粵語日」系列...
    ……一句句韻味十足的粵語家常話縈繞在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全體師生耳畔,令人倍感親切;「落雨大水浸街」「氹氹轉菊花園」「排排坐食果果」……一首首悅耳動聽的粵語童謠飄揚在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操場上空,讓人回味無窮。
  • 華師附小「粵語日」有感:廣州人講廣州話天經地義
    9月3日,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粵語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操場舉行。以後每逢周四,除了課堂上課,全校師生其他時間都用粵語交流。和我一樣自由切換著粵語與普通話長大的小夥伴們,個個都是愛國志士,怎麼的就變成了說粵語就是不愛普通話了?好像也沒聽見人說學英語就不愛國了呀?不然為什麼從小到大各種考試,英語的地位等同於語文數學?有人說,講粵語涉嫌排外。整得像全國各個地方都沒有方言,各個地方的人都不說方言,僅僅就廣州人說似的?
  • 廣州細路唔識講廣州話?粵語進入小學課程,傳承粵語從小做起!
    公眾號「 古粵秀色本土文化宣傳平臺 」推出的文章《粵語必須傳承,「廣州第一本小學校本粵語教材」終於面世!》更是刷屏!我們處在包容性強大的廣州,粵語普通話各地方言並存。但現實情況是,處在語言環境「混雜」的廣州本土孩子不會說粵語,外地的孩子沒什麼機會接觸到粵語。
  • 廣州小學禁說粵語 校長稱在校園內必須講普通話
    近日,關於冼村小學的師生被禁止在校園裡講粵語的消息,在網上流傳開來。據發帖人稱,原因是校長認為「講粵語的都是低素質的」。對此,該校校長鄭惠回應,校園確實要求師生說普通話,但並非針對粵語,而是禁止所有方言;同時,鄭惠表示絕對沒有說過類似「低素質」的言論。
  • 粵語必須撐起!「廣州第1本小學粵語教材」,終於面世!
    廣府文化的推廣和普及離不開粵語的傳承和發揚。改革開放以來嗎,隨著廣州經濟的發展,外來人口驟增,一批一批的「新廣州人」湧現廣州,粵語也正在遭受到普通話和各種語言方言的衝擊。其實在2015年,這座位于越秀區的五羊小學就邀請廣府文化學者饒原生開設《學粵語,幾盞鬼(萌萌噠)》粵語推廣課。隨後,還開展了6個不同類型的粵語課程,這本校本教材的推出,能讓學生更系統的學習粵語,探索小學階段粵語教育之路。
  • 國際母語日 | 繼續講粵語,是我們最後的倔強!
    2020年的2月21日是第21個國際母語日,廣府人的母語毋庸置疑是粵語。在這之前請各位自己友先做幾個選擇題:00後全對的估計比較少了。這些字其實都是非常常見、經常使用的字眼。就是因為常用,很多人都會出現普通話粵語弄混的情況。
  • 將粵語朗誦讀本引進校園設系統粵語教學第二課堂
    粵語文化應該任其自生自成?還是急需保育傳承?昨日,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開幕,一份來自民盟界別政協委員的建議吸引了許多媒體的注意。建議指出,在多元文化不斷融合的今天,由於社會發展、城市擴張、人口遷移等客觀因素,地道的粵語詞彙、歇後語、童謠正在時代變遷中逐漸流失。粵語文化發展現狀並不樂觀,諸如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粵語講古(故事)」這種傳統語言藝術,也處於日漸式微的狀態。
  • 廣府人講廣府話!粵語大挑戰,你是哪一級?
    與家人就更是100%用粵語交流了。講粵語、聽粵語,有著一種熟悉、親切的感覺!隨著各地的義務教育普及,現在上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都會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但是,卻很少能說一口地道的方言。如今方言逐漸勢微,北京話、上海話等方言傳承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作為中國的幾大語言之一,我們熟悉的粵語也不例外!
  • 粵語的發展及廣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
    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廣州市民的收視習慣,粵語作為一個傳媒語言還是被大眾所接受的。      廣州是唯一擁有當地方言頻道的城市。同樣是吳語區的上海市,當地電視臺曾經播出的純滬語節目已經完全退出銀屏,只剩下幾個普通話與滬語夾雜的節目,純滬語頻道則完全沒有。由此可見,廣州的電視媒體給粵語的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語言環境。
  • 感悟粵語經典,傳承廣府文化 ——北片開展粵語進校園教學研討活動
    粵語是廣府地區的方言根據番禺區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計劃的「粵語進校園」系列活動,在番禺區北片教育指導中心工作指引下,珊瑚灣畔小學近日舉辦了番禺區北片粵語進校園教學研討活動。整節課以貼近生活的情景劇開始,中間穿插有趣的廣州早茶文化和學生們用粵語講早茶點心名字等環節,最後以學生模擬「嘆早茶」結束。整節課輕鬆活潑,生動有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粵語的學習興趣。
  • 廣東人都講粵語?NO!其實廣東有三大方言!
    其實剛開始,我也以為他不是廣東人,因為那時候出門少,連我都以為所有廣東人都會看香港電視劇,既然看香港電視劇,沒有理由不會說粵語啊?直到後來畢業後,發現公司裡有很多來自梅州、潮汕的同事其實真的不怎麼講粵語,我才知道廣東還有那麼多人是不會講粵語的。
  • 粵語究竟是「語言」還是「方言」?有什麼太特殊意義麼?
    粵語,從歷史考證角度來講,是一度在唐代及唐末時期流行於全國的通用官話(也叫河洛官話,這也就是白話說法的由來),這一點可以從日本唐宋時期,所引入佛經的附帶發音標註(為了方便日本僧眾閱讀)來得到驗證。從今天的角度來看,我們很難理解一千二百年前的陝西、河南人都在講著粵語。
  • 「粵語,你今日講咗未?」
    可是當他們身邊的大人突然冒出幾句粵語之後,我才明白過來。現在說粵語逐漸在減少,尤其是00後、10後新一代。粵語是什麼?是方言嗎?粵語,又稱作廣東話、廣府話,俗稱白話,海外稱唐話, 是一種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也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粵語具有完整的九聲六調,全球將近有1.2億人口使用粵語。聯合國正式定義粵語為一種語言,而不再被稱為方言,並且認定為日常生活中主要運用的六種語言之一。
  • 致廣東家長:放咗學,講粵語!傳承粵語,從娃娃抓起
    粵語迅速趨向「衰亡」與家長也有一定關係,作為廣東家長,一定要重視祖宗語言的傳承,放棄粵語等同數典忘祖!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試問如果令公子、令千金不會說廣東話,還算得上是廣東人嗎?閣下不覺得心寒嗎?普通話作為國語必然是要學,但學校裡已經全程使用,出來校門再不說粵語,就再也不會說了。
  • 在廣東生活一定要學會粵語嗎?哪些地方講粵語?
    在廣東,至少超過一半人口不會講粵語!粵語俗稱白話,又稱廣府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但並非廣東唯一方言,也不僅限於廣東使用。一、廣東方言:廣東省內至少有三大方言,分別是廣府白話、潮州話和客家話,其中粵語僅流行於珠江三角洲及粵西湛茂地區,廣東東部普遍流行潮州話和客家話,單就人口而言,廣東省內使用粵語據說有6700萬,但這些人群很多都同時會講潮州話或客家話。
  • 『City Mark』粵語與粵語童謠
    據一些幼兒園和小學的老師介紹,粵語童謠受冷落有多方面因素,如文化多元化局面的出現、普通話教育的推廣、外來人口的定居、流行歌曲的鋪天蓋地……都對粵語童謠造成很大衝擊。 現在不論是幼兒園還是小學,上課還是課外活動,老師用的大都是普通話。許多從外省來到中山工作定居的務工者,他們的子女絕大部分是講普通話,不會講粵語,更不會有人教他們唱粵語童謠。
  • 粵語講古大師現場收徒
    粵語講古大師繆燕飛接受小徒弟獻花。  信息時報記者 梁鉅聰 攝   越秀  信息時報訊(記者 張玉琴 通訊員 劉思銘) 「原文再續,書接上回……」相信對不少廣州人來說,這句話再親切不過,粵語講古伴著一代又一代廣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