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小學禁說粵語 校長稱在校園內必須講普通話

2020-12-17 搜狐網

  近日,關於冼村小學的師生被禁止在校園裡講粵語的消息,在網上流傳開來。據發帖人稱,原因是校長認為「講粵語的都是低素質的」。對此,該校校長鄭惠回應,校園確實要求師生說普通話,但並非針對粵語,而是禁止所有方言;同時,鄭惠表示絕對沒有說過類似「低素質」的言論。

  校內確實必須講普通話

  據首先發帖的網友稱,在冼村小學,如果學生在校講粵語,將被扣分;老師在校內及校外集體活動中講粵語,將被全校通報批評;而校長鄭惠禁止師生在校將粵語的理由,則是「講粵語的都是低素質的」。

  此帖一出,立刻引來大量網友的拍磚,「磚頭」幾乎全部砸向冼村小學校長。網友海天四望稱「這是極端意識的典型」,網友asgar認為此舉是「洗腦教育,想消滅粵語」。也有少量網友,如小勞表示「沒有當事人的辯白,消息是真是假,還難以判斷」,呼籲「更多知情者甚至當事人都站出來說說此事的真相如何」。

  昨日,冼村小學校長鄭惠對此事作出回應。她表示,該校確實規定「在校園內必須講普通話」,但並非單單針對粵語,而是禁止說一切漢語方言。鄭校長表示,冼村小學推廣普通話已有多年,其規定學生在校期間、老師在教學實踐和教學活動中,都不得使用方言。發現學生講方言的,偶爾會扣文明分,老師講方言的,也不會與業績、工資等掛鈎,對師生都以提醒為主。

  鄭校長稱,因粵方言區的語法規範與普通話差異較大,普通話表達不流暢的學生容易有語言和書面表達的困難,同時會影響語文學科的學習。另外,冼村小學外來工子弟較多,普通話便於學生間的交流。

  而對於「講粵語的都是低素質的」,鄭惠說,自己絕對沒有發表過類似言論,是有人歪曲事實。

  家長學生觀點不一

  冼村小學多名學生昨日證實,學校確實有禁止使用方言的規定。一名廣州的學生說,如果被老師聽到他講粵語,會被教育,「課間休息也不行。」另一名湖北的學生稱,與同學說家鄉話,也會要求說普通話,「不讓說(方言)就不說咯。」據了解,廣州市並非所有中小學都強制推行普通話,在天河區上小學和初中的劉同學說,他所在的學校裡,不禁止在校說粵語,但大多數學生都講普通話,他自然也就很少講粵語,「我爸媽都說我講得不標準」,去越秀區讀高中後,由於多數同學用粵語交流,「我很快就說得很標準了。」

  家長們對此的態度也不一,一名江西學生的家長說,小孩剛來廣州,家鄉口音很重,對交流和成績肯定會有影響,支持學校必須說普通話的規定。一名新落戶廣州的家長表示,自己並非土生土長的廣州人,孩子在家沒法說粵語,如今在校也不讓用粵語與同學交流,「說是廣州人,連廣州話都不會講。」

相關焦點

  • 學校「封殺」粵語 孫女大講普通話祖母發脾氣
    因為在執信南路小學上學的女兒粵語說得不好,廣州市民曾先生家最近爆發了一場家庭紛爭。原來,執信南路小學「要求」學生不管是上課還是課餘時間,都要講普通話,時間一長,曾先生的女兒粵語荒廢,以致在家也講普通話,這令得不怎麼聽得懂普通話的祖母大發脾氣。
  • 廣州細路唔識講廣州話?粵語進入小學課程,傳承粵語從小做起!
    公眾號「 古粵秀色本土文化宣傳平臺 」推出的文章《粵語必須傳承,「廣州第一本小學校本粵語教材」終於面世!》更是刷屏!我們處在包容性強大的廣州,粵語普通話各地方言並存。但現實情況是,處在語言環境「混雜」的廣州本土孩子不會說粵語,外地的孩子沒什麼機會接觸到粵語。
  • 學校封殺粵語引發家庭紛爭 祖孫倆「雞同鴨講」
    (詳見今天本版頭條)  重點關注  羊城晚報記者 胡軍 實習生 資勇庭  因為在執信南路小學上學的女兒粵語說得不好,廣州市民曾先生家最近爆發了一場家庭紛爭。原來,執信南路小學「要求」學生不管是上課還是課餘時間,都要講普通話,時間一長,曾先生的女兒粵語荒廢,以致在家也講普通話,這令得不怎麼聽得懂普通話的祖母大發脾氣。
  • 華師附小「粵語日」有感:廣州人講廣州話天經地義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張錦庭告訴同學們,「粵語我只會聽,不會說,從今天開始我一定認真學習粵語當接觸到一個新的學生,如果不知道他是否粵語地區的人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和他講粵語,如果得到的是回答是普通話,那麼自然地,我會以普通話回應。但是相處下來,尤其是和學生的父母交流後,有好多次我驚訝地發現,學生的父母是土生土長的老廣州!不少父母無奈地表示:他回到家也和我們講普通話。
  • 廣州小孩不會說粵語是因為基礎教育只用普通話
    廣州小孩不會說粵語  是因為基礎教育只用普通話  新聞繼續追  文化學者裴鈺主動致信羊城晚報談方言的生存空間,認為  人物介紹  裴鈺,知名文化學者,作家。2009年提出「方言是母語」的觀點,倡議在推廣普通話周之外,設立「方言母語日」。
  • 我係廣州人!我講廣州話!第一本「小學粵語教材」終於面世了!
    同時,一大波講住普通話同埋自身家鄉話嘅「新廣州人」湧現,漸漸的導致廣州人失去咗講母語粵語嘅能力。喺現實中,外地嘅小朋友系好少甚至系唔識說粵語嘅,再加上而家學校d老師大部分都系外省嘅居多,教學更是用普通話!!
  • 「粵語,你今日講咗未?」
    現在走在大街上,聽不見粵語了。在廣州,無論走到哪裡,普通話出現的頻率比粵語還要多。每次在地鐵上聽見幾個小孩子的對話。說著一口純正的普通話。我會說粵語,我很自豪。點解廣州人要遷就一啲唔識講又唔肯學粵語噶外省人?為左佢地聽得明就要全部人講普通話?明明系佢地來廣州,唔應該系入鄉隨俗,學習我地噶粵語文化咩?
  • 粵語講古情景劇向校園欺凌說不
    越秀區法治宣傳主題月暨羊城街坊學堂活動走進朝天小學文/圖 金羊網訊 記者劉雲 通訊員姚瑤 胡瀛斌為了讓學生勇於向校園欺凌行為說不,12月11日下午,由越秀區委宣傳部、區文明辦主辦的「知法明禮崇德向善共建文明校園
  • 百年名校開粵語選修課:做新廣州人?做真廣州人!
    ▲劉玲玲副校長劉校長通過調研發現,水蔭路校區內一半以上的學生來自白雲區的企業單位職員子弟,之前一直在外地成長,直至小學高年級或初中才隨父母到廣州生活學習「有一位同學為了能多拿一點禮物,用粵語和我討價還價,我是既好笑又欣慰。」04來自河北的王同學,一年前因為父母的工作來到廣州。他的父母都能聽懂粵語,但自己連聽懂都比較吃力。他的父母常跟他說:「入鄉隨俗,來廣州就要學會講粵語。」
  • 百年名校開粵語選修課:做新廣州人?做真廣州人
    ,水蔭路校區內一半以上的學生來自白雲區的企業單位職員子弟,之前一直在外地成長,直至小學高年級或初中才隨父母到廣州生活學習。他的父母常跟他說:「入鄉隨俗,來廣州就要學會講粵語。」>王同學在生活中經常遇到廣州人,但別人一看他不像本地人,都會主動跟他說普通話,讓他沒有機會開口講粵語。
  • 廣州細路唔識講廣州話?到底誰應該負責任?
    從多個層面體現了廣府文化的源流、特色與活力但是隨著廣州嘅經濟發展一大波一大波講著普通話與自身家鄉話的「新廣州人」湧現亦衝擊著廣州的地道本土語言普粵對照學粵語從學習廣州之名開始【粵】我喺廣州五羊小學讀書。【普】我在廣州五羊小學讀書。【粵】廣州嘅別名叫羊城、穗城、花城。
  • 天河這所小學設「粵語日」傳承方言!每逢周四全體師生講粵語
    ……一句句韻味十足的粵語家常話縈繞在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師生的耳畔令人倍感親切9月3日,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粵語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操場舉行。以後每逢周四,除了課堂上課,全校師生其他時間都用粵語交流。
  • 普通話普及令粵語式微?地方語言根植生活不會消亡
    參考消息網7月17日報導外媒稱,在中國,普通話越普及,方言的生存空間便相對縮小,由於學校的行政與教學語言都是普通話,廣州年輕一代使用粵語頻率正在降低。廣州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教授李公明受訪時相對審慎樂觀,他相信:地方語言植根於生活,不會輕易消亡。
  • 這群廣州年輕人,為了下一代講粵語,已經錄製了2000個睡前故事
    爸爸或媽媽用粵語和小孩聊天。而小朋友則會用普通話回答:「吃了排骨燉土豆,還有一碗蛋花湯。」因此,很多父母時常焦慮地問我們:「孩子不會粵語怎麼辦?」。更甚者發出悲觀的感嘆:「我們是最後一代會講粵語的人了。」這種傳承的焦慮越發引起各界關注,廣東不少中小學嘗試開展粵語文化進校園的活動。
  • 俄羅斯帥哥在中山大學讀博,普通話和粵語講得比我女兒還溜
    這首經典的粵語繞口令經常被用來當作粵語水平測試。俄羅斯帥哥瓦夏也忘了自己演示過多少次,直到別人稱他為粵語十級的俄羅斯人。出於對粵語的熱愛,他來到了粵語文化的中心之一——廣州。他多次參加粵語活動,於是有人稱他為「下一個大山」,然而瓦夏並不想被標籤化,他不單只想成為粵語通,更想成為廣州通,讓更多俄羅斯人了解這座城市。大山是大山,我是我。
  • 粵語和普通話的差異
    前陣子在廣州一個飯局認識了一個川音畢業的湖北妹。閒聊間,我問她:妳來廣州都5年了,怎麼一句廣東話都不會說?
  • 粵語:廣州之魂!
    直到現在,在許多西方國家,說粵語的華人還遠多於說普通話的華人。「語言是最勢利的一樣東西,沒有用,當然沒人去學。」中山大學語言學教授莊初升如是說。所以,語言的普及、傳播與流傳,也最能反映當時當地的生態與文化。數百年來,廣州的興衰榮辱,不盡風流都鐫進了粵語中,口耳相傳。廣州興,則粵語興;廣州衰,則粵語衰,同聲同體,寵辱不驚。
  • 香港推廣粵語力度過猛?留學生憂慮:不會粵語不能來港嗎
    香港回歸後就開始大力推廣普通話,所有小學和初中的普通話科都是必修課,甚至有的小學和初中會用普通話教語文。而推廣的成效也是十分顯著!校長表示:「很多學生升讀中學後,會成為學校的普通話大使,推動更多同學學習普通話。」然而,該校被報導出會懲罰在學校裡不慎說了粵語的學生。
  • 粵語普通話之爭:折射社會變遷下的多元文化衝突
    粵語普通話的爭議早已有之,但最新的熱議則源起於今年7月初廣州市政協的一份提案,這份「加強亞運會軟環境建設」的提案提出,建議亞運會期間在本地廣州市電視臺綜合頻道中加大普通話播報時長,以便讓外地人更好地了解廣州。
  • 為何有的正宗廣州人也不能把粵語說得很流利?那還算是廣州人嗎?
    不談法律認定,光看文化認同、心理認同,也必然是廣州人。中國範圍內如果從小在某個地方長大,還不能擁有當地戶口,如果你說是當地人還要被恥笑質疑,那麼這樣太可悲。廣府人分布廣泛,廣州城內只佔小部分。農業社會大部分人居住鄉下。城外本土人全是廣府人,他們都有自己的族譜,宗祠。他們才是正宗廣府人的大部分。相反,城裡的狀況,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來來去去不少各方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