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帥哥在中山大學讀博,普通話和粵語講得比我女兒還溜

2020-12-16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8M

「三蚊一斤雞,七蚊一斤龜,街頭買斤雞,街尾買斤龜,究竟系雞貴定龜貴?」這首經典的粵語繞口令經常被用來當作粵語水平測試。俄羅斯帥哥瓦夏也忘了自己演示過多少次,直到別人稱他為粵語十級的俄羅斯人。

出於對粵語的熱愛,他來到了粵語文化的中心之一——廣州。他多次參加粵語活動,於是有人稱他為「下一個大山」,然而瓦夏並不想被標籤化,他不單只想成為粵語通,更想成為廣州通,讓更多俄羅斯人了解這座城市。

大山是大山,我是我。大山的特色是北京腔,而我是普通話+粵語。——瓦夏

從留學生宿舍大門走出來,穿著牛仔襯衫的瓦夏自然而然地用粵語向來訪者打招呼,今年31歲的他,是在中大求學的一名博士生,研究對象是粵語。

在今年的廣府廟會上,他的出現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即使面對鏡頭,也能用流利的粵語自如對答,對廣府文化的了解也不亞於本地人。然而十二年前,無論是粵語或是廣州,對於他而言都是未曾知曉的存在。

那時候,瓦夏還在老家西伯利亞讀大學,學的是翻譯,第一外語是英語,第二外語原本想學的是日語,卻陰差陽錯抽到了中文班,「老實講,原本對中文的興趣並不大。」瓦夏直言。

轉變發生在2007年的暑假,當時大二的瓦夏跟著學校的中文老師來到青島參加夏令營活動。與這個國家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顛覆了他原來的想像,「我曾以為中國就和我家鄉差不多,但沒想到發達這麼多。」在青島的兩個月時間裡,他和夏令營的同學們走街串巷跟當地人交流,練習著普通話,這次機會讓瓦夏逐漸認識了中國語言的魅力。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從電視上看到了一部粵語原聲的香港電影,深深迷上了這種複雜又動聽的語言,「原來中國有那麼多方言,即使我學會了普通話,但也完全聽不懂粵語」。他開始看粵語新聞,聽粵語流行曲,「會普通話的外國人很多,但是懂粵語的就很少,學會了就能超越很多俄羅斯本土的中文學者。」

回到俄羅斯後,瓦夏搜索發現,國內很少粵語學習的資源,唯一的辦法就是去粵語地區學習粵語。他下定決心,到離家15小時飛機航程的粵語原產地學習。

瓦夏最初的目標是香港,卻因了解不深而未能被香港大學錄取。後在一位新西伯利亞孔子學院老師的幫助下,拿到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研究生的獎學金。

2010年8月,瓦夏隻身南下來到廣州再續他與粵語的緣分。

點擊播放 GIF 0.3M

點擊播放 GIF 0.6M

點擊播放 GIF 1.8M

點擊播放 GIF 0.9M

點擊播放 GIF 2.4M

點擊播放 GIF 1.7M

點擊播放 GIF 1.4M

從零開始到「粵語通」

為了學好粵語,他進入廣外中文學院教師賴婉琴為留學生開設的粵語興趣班。從語音開始,跟著老師的嘴形發音,從九音六調到能說簡單的單詞,花費了大半年的時間。為了能熟練地運用語法,瓦夏經常走上街頭找本地街坊搭訕。在廣州,隨處都是學習粵語的氛圍,剛開始聽不懂也沒有氣餒,瓦夏一字一詞一句逐層分析,硬是啃下每一種粵語說法。

加入興趣班一年之後,瓦夏基本可以用粵語說出簡單的句子。然而瓦夏沒想到的是,中文字已經夠複雜了,然而粵語還有自己的漢字以及在香港臺灣等地沿用的繁體字。這「五星級」的難度讓不少興趣班的同學知難而退,最後只剩下瓦夏一個人。組不成第二年的班級,瓦夏就得跟著新生們從頭開始學習。

「已經學會發音了,我想進一步學習對話。」他每周上一節課,課後老師會一對一跟他用粵語進行對話練習,指導他的發音和用詞。加之經常觀看粵語電視臺、聽粵語流行曲、觀粵語電影,有空的時候四處參觀,解粵語的文化歷史,甚至後來還交往了一個講粵語的湛江女友,瓦夏將自己完全沉浸在粵語的海洋裡,短短兩年間,他的粵語水平突飛猛進。

不僅滿足於粵語交流,瓦夏開始做起了粵語的研究,加入粵語愛好小組,字斟句酌地研究粵語用法與來歷。為了更深入學習語言,從廣外畢業後一年,瓦夏在廣外老師的推薦下申請入讀中山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專業,並成功被錄取。

半工讀的廣州生活

瓦夏來自西伯利亞一個普通家庭。在「廣漂」的九年期間,作為獨生子的他堅持要經濟獨立,除了拿獎學金的那兩年,他一直靠半工半讀來維持自己在廣州的生活。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學習和研究粵語也要先填飽肚子。」讀碩士期間,他利用課餘時間做淘寶代購賺取生活費,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剛開始人生地不熟,瓦夏就從淘寶上搜,看相關商品的廣州店家的地址在哪,然後跟著地圖找到了廣州周邊的一些批發市場,自己聯繫供貨商。從批發市場購貨到發貨至俄羅斯,全部是一個人完成。有時,他還會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一些在中國做貿易的俄羅斯同胞,擔當他們的中文翻譯。到後來他甚至成為了他們的顧問,因為他對廣府文化的了解和對廣州的熟悉,可以給做生意的外國人提供更寶貴的意見。

如今,瓦夏在中山大學全額自費讀博士,加上近段時間盧布貶值,瓦夏在中國的生活花銷更大了。而代購生意由於競爭和匯率降低而越來越難做。瓦夏只能更多的依靠教俄語和做翻譯得來的工資。後經朋友介紹,他開始在一些電視節目中客串,因為在廣外曾有做主持人的經驗,瓦夏很快就上手。他那一口流利的粵語也成為了他身上最重要的看點。

在瓦夏看來,參加各種活動不僅僅是賺錢的途徑,而且也是推廣粵語的一種方式,因此只要有時間他都會積極參與。也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他結識了更多的粵語愛好者,交流之中更加深對粵語和廣府文化的認識。

「大山是大山,我是我」

對於別人稱呼他為「廣州大山」,「大山是大山,我是我,他的特色是北京腔,而我是粵語」,瓦夏說大山走紅的時期,外國人學習中文的資源少,學會的人更少。但現在要在路上找到一兩個會說中文的外國人並不難,想僅僅是以會說中文的外國人身份出名,在今天相當困難。

即使拿他和香港一些說粵語的外國藝人來作比較,也是不具備可比性的。「他們在香港,語言環境除了英語就是粵語,但在廣州,更多的外國人學習的是普通話」。在瓦夏看來,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下,一個外國人學習粵語是需要很大勇氣的。

但想要做粵語研究也並非易事。近年來忙工作賺生活費,瓦夏的博士論文一直沒有進展,而他也開始有些沮喪,他希望有一個小組的同學能一起合作做粵語研究,而非孤軍奮戰。他始一直希望能夠在俄羅斯出版一本在當地前所未有的粵語教材,通過粵語這個工具,讓更多人俄羅斯人感受認識廣州,了解廣府文化。

採寫:南都記者 葉孜文 實習生 何曉敏

攝影:南都記者 張志韜

特別鳴謝廣東國際頻道《小馬大哈》節目提供視頻

相關焦點

  • 學校「封殺」粵語 孫女大講普通話祖母發脾氣
    因為在執信南路小學上學的女兒粵語說得不好,廣州市民曾先生家最近爆發了一場家庭紛爭。原來,執信南路小學「要求」學生不管是上課還是課餘時間,都要講普通話,時間一長,曾先生的女兒粵語荒廢,以致在家也講普通話,這令得不怎麼聽得懂普通話的祖母大發脾氣。
  • 外國人編粵語教材?聽下他秀的九級粵語,比好多廣州人還溜
    大洋網訊 「第一次嚟廣府廟會,睇粵劇咯,識多D對粵語文化感興趣嘅人。」(註:第一次來廣府廟會看粵劇,認識更多對粵語文化感興趣的朋友。)在前不久舉辦的2019廣府廟會活動中,一位「洋小夥」流利說粵語的視頻紅遍網絡,被網友稱讚「了不起」。這位「洋小夥」是來自俄羅斯的瓦夏,目前是一名中山大學的在讀博士生。
  • 粵語和普通話的差異
    閒聊間,我問她:妳來廣州都5年了,怎麼一句廣東話都不會說?她:身邊沒朋友說粵語,而且粵語也沒什麼好學的。我問:此話怎說?她說:大家都講普通話就好了,像粵語這種比較沒文化的方言,都快被邊緣化了,學它幹啥呀?學來有啥用呀!……作為一個講了幾十年粵語又叫讀過下書的香港人,我對他說的當然是不以為然。我問:言下之意,你是覺得說普通話比粵語有文化有內涵?
  • 郭富城女兒不會講粵語,因與女兒交流少,如今安排老師上門教粵語
    郭富城女兒不會講粵語,父女交流少在香港地區生活的人最主要講的就是粵語,而現在社會推廣普通話,所以很多香港明星會同時注重孩子普通話和粵語的學習。郭富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的女兒不會講粵語。郭富城在2017年和內地模特方媛結婚,婚後兩人育有兩個女兒。雖然產後方媛並沒有成為全職媽媽,但她會儘量的抽出時間陪伴孩子,而在與孩子相處過程中,方媛更多的是用普通話和她們溝通。而郭富城因為經常外出工作的原因,所以他和女兒的溝通交流是比較少的。
  • 廣州小學禁說粵語 校長稱在校園內必須講普通話
    校內確實必須講普通話  據首先發帖的網友稱,在冼村小學,如果學生在校講粵語,將被扣分;老師在校內及校外集體活動中講粵語,將被全校通報批評;而校長鄭惠禁止師生在校將粵語的理由,則是「講粵語的都是低素質的」。
  • 粵語普通話發音驚人對應規律,初學者必看!
    然後,我們來建立以下的驚人對應關係吧:超過 90% 在普通話中讀一聲的字在粵語中是一聲;超過 90% 在普通話中讀二聲的字在粵語中是三聲;超過 90% 在普通話中讀三聲的字在粵語中是二聲;超過 90% 在普通話中讀四聲的字在粵語中是輕聲;至於粵語的四聲,僅在入聲時存在,一般都是作為強調字出現。
  • 學校封殺粵語引發家庭紛爭 祖孫倆「雞同鴨講」
    曾先生是個地道的廣州人,他的母親年紀大了,不怎麼聽得懂普通話,跟孫女溝通起來很不方便,意見很大。曾先生的女兒可謂出生在「粵語世家」,為何連「母語」也講不好?原來,她就讀的執信南路小學,「要求」在校學生不管是上課還是下課,都要講普通話。長期下來,她的粵語荒廢了,在家也習慣說普通話。
  • 我花了30年學說普通話,才看懂央視春晚
    我當時想,那可是你們的童年,之前我可從來都沒看過她主持的電視節目。至今我仍然印象深刻的是,小時候村裡放電影,放映員在一邊放電影的時候,還得一邊用方言講解甚至一個人就給電影裡講普通話對白的演員進行配音,否則,大部分的觀眾都可能聽不懂電影裡的人到底在說什麼。2我真正開始學講普通話,還是等我到了上海,上大學的時候。
  • 粵語倒裝,天下無雙?據說這是粵語和普通話最明顯的區別
    普通話說「給你一塊錢」,粵語說「俾一蚊過你」,普通話說「我給你送禮物」,粵語說「我送禮物俾你」,雙賓語的句式,粵語語序正好同普通話顛倒。那,廣東人學英語是不是特別容易些?粵語不但倒裝句子,連詞語都可以倒裝嚟用!很多一樣意思的詞,粵語詞序和普通話完全相反:質素——素質(這次招聘的員工素質不錯。)宵夜——夜宵等陣放工我地一齊去食宵夜。
  • 粵語對比普通話:古語更多 詞性更活
    香港《文匯報》近日刊登文章比較粵語和普通話的詞彙,文章說,有不少字詞,粵語的含義比普通話更廣,詞性更活。   粵語雖是一種方言,但大部分詞彙與普通話一樣,且受到普通話影響,不斷吸收其詞彙和表達方法。不過,由於歷史背景、地理條件、生活環境、風俗等因素的不同,粵普詞彙仍有相當差異。
  • 聆聽香港聲音:普通話和粵語「雙行線」
    年的時間,從「聽不懂」到「學會說」,本就密不可分的普通話和粵語在當下的香港更是水乳交融,從昔日平行發展,走向日漸交匯的「雙行線」。此外,約1.4%的人以普通話為最常用語言,也高於2001年的0.9%。普通話的普及程度首次超越英語,成為香港的第二大語言。  範陽是第三代港人,畢業於香港大學,現在在一家中資企業。他笑稱,在香港工作,他掌握了三門「絕技」:英語、粵語和普通話。  「我現在說粵語時,會有人跟我說,為什麼你的粵語說得這麼好?」
  • 為何很多古詩普通話讀起來不押韻,古人用粵語作詩?看完漲知識了
    我們也知道大部分古詩一個很基本的要求就是讀起來要押韻,不過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有很多古詩其實普通話讀起來並不押韻。那麼為何很多古詩普通話讀起來不押韻呢?關於這個情況其實近些年網絡上有些人給出了一個猜想,那就是古人是用粵語來作詩的,因為他發現很多普通話讀起來不押韻的詩如果用粵語的話反而能夠押韻,從一點上看,他認為古人大多數都是說粵語的。
  • 「隔籬鄰舍」粵語
    醬紫FM出品第一次見識粵語,是1986年冬天。那時我還在內地的一所大學任教,到深圳大學來參加一個關於臺港文學和海外華文文學的會。深圳那時需要有邊防通行證才能進入,那一份神秘感充滿了誘惑。加之隨著開放大潮的湧起,臺港文學和海外華文文學在當時算是一門嶄新學問,甚至有顯學氣勢,所以那次的會吸引了全國各地許多高校的年輕人。
  • 俄羅斯蘿莉秀粵語張口就來「好犀利」!
    他們的爸媽來自俄羅斯、喀麥隆、日本、愛爾蘭等不同的國家,由於父母工作等原因,這群孩子長期生活在佛山,也入讀佛山學校。這群孩子中文說得特別標準流利,技能也是滿滿的,有的是屢奪禪城學生運動會短跑金牌的運動健將,有的是班上能幹的小班長。目前不少外籍人士的孩子在佛山的公辦和民辦學校就讀,而為解決更多外籍人士子女的就讀問題,佛山提出在未來幾年內,將要建設1~2所面向外籍人士子女的國際學校。
  • 普通話話配音pk粵語原聲,真的是石班瑜成就了周星馳嗎?
    長久以來,大家對於周星馳的電影都有一個爭論:粵語好,還是普通話配音好?不懂粵語的人會說:肯定是普通話配音好啦,石班瑜的配音與周星馳的表演,那簡直是天作之合、無與倫比。懂粵語的人則會說:還用爭辯嗎?肯定是粵語好啦,星爺的電影,只有看粵語才能有原汁原味的感覺,才能看得出其中的含義所在!#真的是石班瑜成就了周星馳嗎?
  • 這幾個鬼佬粵語「咯咯聲」,廣州小孩就「聲都唔聲」
    很多人,在廣東生活了半輩子,但卻始終不會講粵語,要不就覺得粵語很難學——難得簡直不像中國語言,要不就覺得學粵語沒必要——講普通話照樣能好好地在廣東工作和生活嘛!雖然這臺學習機最後無一不淪為學生們的掌上遊戲機和小說瀏覽器。很多人只知道他說普通話很溜,但不知道他其實最早學的是粵語。大山在渥太華出生,在多倫多讀大學,這兩座都是加拿大華人最多的城市。
  • 粵語普通話發音驚人對應規律,必看!
    然而經過本人發現,這九聲當中,有三個入聲調值和六個舒聲中的三個是完全一致的;而香港有些學者也認為,粵語只有八聲,因為陽上既可以等於陰上,也可以等於陽去。二、韻母篇剛才提到粵語與普通話的二三聲是剛好相反的,這裡我們開篇也不得不提一下,粵語與普通話的 ao 和 ou 也成這種關係:超過 90% 在普通話中讀
  • 試比較粵語與普通話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
    因此在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時,如果能對該語言的口腔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有所了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粵方言是漢語方言中與民族共同語差別較大的方言之一,但近年來在各方言中又處於強勢地位,學習者不在少數。本文將從音系學的角度,試比較粵方言與漢語普通話在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的異同。最後,我將解答兩個相關問題:1、粵語究竟有沒有翹舌音?
  • 我這個廣東人是如何通過普通話考試的?兼談普通話的推廣
    可以說,講方言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進而影響民族的融合和國家的發展。記得十幾年前我讀高中的時候,我的地理老師是一位學識豐富的老師,他講起地理知識的時候總是順手拈來,把每個地理區域以及難懂的經緯度計算等講得深入淺出。但他不大會說普通話,常常用粵語來跟我們講課,當年我們班的同學大部分來自清遠本地,但有一位來自廣西,他來廣東多年,會說一點粵語,但是不精通。
  • 「粵語,你今日講咗未?」
    我還以為他們不是本地人。可是當他們身邊的大人突然冒出幾句粵語之後,我才明白過來。現在說粵語逐漸在減少,尤其是00後、10後新一代。粵語是什麼?是方言嗎?我會說粵語,我很自豪。點解廣州人要遷就一啲唔識講又唔肯學粵語噶外省人?為左佢地聽得明就要全部人講普通話?明明系佢地來廣州,唔應該系入鄉隨俗,學習我地噶粵語文化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