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比較粵語與普通話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

2021-02-13 語言與言語

人類的口腔結構都是一樣的,但不同的語言發音時,口腔的發聲方法卻不一樣,如英語重唇齒音及對舌頭的活用,而法語則有相當比例鼻腔共鳴的發聲方式。因此在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時,如果能對該語言的口腔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有所了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粵方言是漢語方言中與民族共同語差別較大的方言之一,但近年來在各方言中又處於強勢地位,學習者不在少數。本文將從音系學的角度,試比較粵方言與漢語普通話在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的異同。

最後,我將解答兩個相關問題:

1、粵語究竟有沒有翹舌音?

2、粵語為什麼聽起來這麼「硬」?

因為粵方言內部差異遠小於閩方言等,為簡便起見,本文將基於廣州音(它雖然在粵方言區享有相當高的權威,幾乎帶有標準音的意味,但絕對不意味著其他口音的粵語就是不標準的),適當兼顧其他地區粵方言存在的特殊現象。

注意:下文中不加任何括號的表示拼音(普通話拼音/粵拼),/ /內表示音位,[ ]內表示國際音標。粵拼方案與《廣州話正音詞典》(詹伯慧編)一致。

聲母部分:除dz、ts、s、j外比較微妙外,其他與普通話幾乎沒區別。

1.b、p、m、f、g、k、h、w聲母

在粵語中,b、p、m、f、g、k、h、w聲母的讀音與普通話幾乎沒區別(普通話的h是舌根音,發音部位比粵語的h稍前。後者h是喉音)。

2.n、l聲母

粵語的聲母n、l與普通話的聲母n、l沒有什麼區別,但現在粵語區有不少人(特別是年輕人)在說粵語時常將n聲母混同於l聲母,例如,將「你nei5」讀成lei5,與「李」同音。這種讀法稱為「懶音」,直接導致很多人誤會粵語是「nl不分」的。

3.ng聲母

後鼻音普通話也是有的,只不過不出現在音節開頭。

4.gw、kw聲母

gw、kw可以說是[k]、[kh]與[w]的結合輔音,因為結合得非常緊密,不必看作是介音。實際上,粵語的「關」讀 gwaan1,與普通話的guān音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5.dz、ts、s聲母(重點)

在粵語中,dz、ts、s聲母的讀音介於普通話的z、c、s和j、q、x之間。《廣州話正音字典(修訂版)》中dzi、tsi、si的讀音實際上分別相當於普通話拼音的j、qi、xi。這也就是為什麼粵語母語者會把「自己」說成「寄幾」。

上面是一張國際音標表的部分截圖,一般處理粵語的dz、ts、s聲母的時候是寫左邊的一列,但是寫右邊一列也不算錯,因為涉及到兩種不同的習慣性讀法,其實都是對的。(詳見本文結尾處關於「平翹合流」的講解)

總而言之,這三個聲母的發音位置非常微妙,以至於學者無法就如何用國際音標轉寫達成共識,學習者平時要多加練習尋找語感。

6.j(重點)

粵語注音中的j是半元音,而不是普通話拼音的j聲母。其讀音大體上相當於普通話拼音的y或i,但摩擦成分較重。

普通話j的國際音標是[ʨ],齦-硬顎 清 不送氣 塞擦音(輔音)

粵語j的國際音標是[j],硬顎 邊音(雖然屬於輔音但是性質更接近元音)

[j]發音時口型和元音[iː]有點相似,但這個音實際上同英文裡面you、yes等單詞開頭的輔音相同。

普通話有39個韻母,而粵語有58個(一說60個,因為存在有的發音沒有對應漢字的問題),可以看出來粵語的韻母系統比較複雜

八個主要元音音位[a:] [a] [ɛ] [œ] [ɔ] [i] [u] [y]中,[ɛ] [œ] [ɔ] [i] [u] [y]都可以單獨作為韻母用,一律是長的(沒有短的單元音韻母跟它們對立),所以索性省掉長元音符號(:)。[a:] [a]則長短對立。岑麒祥、黃錫凌兩位先生根據全部韻母中元音音素的音值,增加了三個元音符號[ɐ] [e] [o]。這三個元音都不能單獨構成韻母。[ɐ]相當於短[a],[e]只出現於[ei]一個韻母,[o]只出現於[ou]一個韻母。[e]的音值接近[ɪŋ]、[ɪk]的[ɪ],[o]的音值接近[ʊŋ]、[ʊk]的[ʊ]。[e]和[o]都是短的,同長元音[ɛ]和[ɔ]相配,互相補充而不相對立。短a[ɐ]和長a[a:]雖然音色相近,但在結合韻母中處處對立,只能當作兩個元音音位看待。

元音的音長和音色有一定的關係。開元音的開口度是:長元音大而短元音略小;舌位的前後也有細緻的差別,長a是前a而偏央,短a是略高的央元音[ɐ]而偏後,有點兒接近[ʌ]。同樣道理,[ɛ] [œ] [ɔ]的短音都比長音略高,[œ]的短音比長音還要偏央,所以這三個短元音按照實際音值可以標作[e] [ɵ] [o]。[ei] [œy]([ɵy]) [ou]三個複元音也形成了一個系列,發音方法有共同的特點,舌位的移動都比較和緩。

高元音[i] [u] [y]基本上都是長的。[ɪ]和[ʊ]比[i]和[u]更松(開口度略大,舌位略低),只出現在[ɪŋ] [ɪk]和[ʊŋ] [ʊk]四個韻母。[y]的出現頻率最小,只有長的。

匯總後得到下表:

這兩張表配合起來就非常好用,比如筆者本人經常發不好的一個音是雞(gai1),我容易把它和普通話的gāi相混。查完這兩張表之後,我發現粵語的ai國際音標是[ɐi],普通話是[aɪ],我們在下圖中找到這四個元音:

[i]和[ɪ]區別太小,一般可以忽略。[ɐ]與[a]相比,開口程度小、舌位略高略後。所以想要發好粵語的「雞」,只要做比普通話的「該」略小的口型,舌頭稍微抬高、後縮一些就可以了。

以下是我的一些點撥:

1.oe系韻母

粵語的oe音是普通話及其他多數方言所沒有的音,它相當於普通話ê(國際音標[ε])的圓唇音[œ],練習發音時先發普通話的[ε]音(例字:誒),然後將嘴唇撮圓即可。

2.y系韻母

粵語的y音與普通話的ü音大體相同。實際上普通話的ü寫成國際音標就是[y]。

3.m尾韻母

粵語的m音與普通話的m音相同。但粵語的m既可以作聲母,又可以作韻尾和自成音節。自成音節發音較重,韻尾m發音稍輕,但與發聲母m一樣,必須雙唇閉合。

4.ing、ung、ong韻母

粵語拼音中的ing和普通話的ing在讀音上並不完全相同,粵語ing中的i開口度稍大,舌位大致在普通話的i和ê之間,與此相應,粵語的韻母i中的i開口度也稍大。

另外,粵語的ung韻母的讀音與普通話的ong韻母相當,粵語的ong韻母開口度則比普通話的ong韻母略大。

現代廣州音/香港音永遠沒有翹舌音,若遇到翹舌音,則把舌尖頂住下排牙齒。

其實100年前的廣州話還是分平翹舌的,清朝(《分韻攝要》)、民國(趙元任《粵語入門》)都有相關記載。

普通話平舌音:舊派廣州話、南寧話、梧州話讀舌尖音,四邑、粵西、廣西大部分地區讀d t l h;

普通話翹舌音:舊派廣州話、南寧話、梧州話讀舌叶音(類似普通話j q x),四邑、粵西、廣西大部分地區舌尖舌葉自由變讀。

試比較「宗」[tsʊŋ55]和「中」[tʃʊŋ55],「聰」[tshʊŋ55]和「充」[tʃhʊŋ55],「笑」[siu33]和「少」(少年)[ʃiu33]。

分平翹舌不是說廣州話平翹舌音都有,而是說普通話的平翹舌音在粵語對應的音不同。舌叶音≠翹舌音。如普通話的shi的聲母是一個翹舌音[ʂ],而English結尾的[ʃ]是一個舌音音,其實是平舌的。

現在的廣州話平翹合流。我認為平翹合流是大勢所趨,一門語言總是傾向於朝著簡單化方向演變。就如一百年前的普通話還分尖團音,現在除了戲曲表演,大家甚至不知道「劍」和「箭」在普通話中的讀音曾經是不一樣的。

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在《中國大歷史》中寫道:「廣東人的粵語硬如德語。」

這裡貼知乎用戶譚樊馬克的回答,簡要說明:

首先第一個就是,粵語是音節型而非音步型語言,北京話水蜜桃、蟠桃是同時長(cháng)的,所以洗衣服會吞音變媳婦。廣州話則必須三比二的時長(cháng)。顯得鏗鏘有力。

第二個就是,廣州話沒有輕聲、兒化,語流音變極少,頂多「今日」變「今密」這類順同化。這樣也不會軟綿綿無力。(補充:港式英語的特點之一就是完全沒有音調起伏變化,聽起來非常「平」,廣東人不習慣連讀,給每個小音節都賦予同樣的力氣)

如果說還有一個,那麼就是入聲韻短促有力了,這個和聽感偏硬有很大的關係!等於說每個字都增加了爆發力。如八、十、鴨、筆、特、別等入聲字。江淮官話也有,很明顯的停頓。

當然,廣州話習慣用單音節詞,保留大量古代漢語詞素的原因也是很大的。但是就沒那麼重要了。最重要的還是上面三條小規律。

相關焦點

  • 北方人教你標準粵語發音
    以粵語為母語的人呢,一來對自己的母語太熟悉,發音的時候不會想這個音是怎麼發的,所以往往不會注意到當中對北方人來說很微妙的東西;二來粵語人士對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普通話的了解也往往有這樣那樣和北方人不一樣的地方,所以難以進行有效的比較。筆者自學粵語一年,對語言學習興趣濃厚,看過許多粵語教學方面的書籍甚至語言學書籍,自以為粵語發音沒有問題,也得到了粵語人士的肯定。
  • 北方人教你標準粵語發音?!
    以粵語為母語的人呢,一來對自己的母語太熟悉,發音的時候不會想這個音是怎麼發的,所以往往不會注意到當中對北方人來說很微妙的東西;二來粵語人士對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普通話的了解也往往有這樣那樣和北方人不一樣的地方,所以難以進行有效的比較。筆者自學粵語一年,對語言學習興趣濃厚,看過許多粵語教學方面的書籍甚至語言學書籍,自以為粵語發音沒有問題,也得到了粵語人士的肯定。
  • 粵語元音a和e的發音學習
    雖然現在幾乎所以的語言都可以用拉丁語進行標註,但是不同國家的語言有自己的發音和使用習慣,所以儘管粵語可以用拉丁語進行表達,但是它的發音和拼寫還是按照這個習慣來進行的。a的發音。這個發音和普通話一樣,都是讀「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a很少會單獨存在,後面往往會跟著其它的元音或者輔音,比如am、ang、at,它們的發音和「啊」可不一樣。所以在發粵語的這個音的時候可以把它介於國際音標的//和//之間,發音短促,不要太過飽滿。
  • 很強哦~北方人教你標準粵語發音
    以粵語為母語的人呢,一來對自己的母語太熟悉,發音的時候不會想這個音是怎麼發的,所以往往不會注意到當中對北方人來說很微妙的東西;二來粵語人士對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普通話的了解也往往有這樣那樣和北方人不一樣的地方,所以難以進行有效的比較。筆者自學粵語一年,對語言學習興趣濃厚,看過許多粵語教學方面的書籍甚至語言學書籍,自以為粵語發音沒有問題,也得到了粵語人士的肯定。
  • 如何學習粵語的發音發聲技巧有哪些
    粵語發音方法  b波 p婆 m摸 f科 d多 t拖 n挪 l羅  1、b 發音時上下唇閉攏,閉住一口氣,然後讓較弱的氣流突然衝出來,與普通話中b的發音相同,所管的字也大致與普通話的b相對應。我們還是看一些例子吧,(漢字後面是廣州話拼音,上標表示聲調,注意這是粵語的聲調,不是普通話的聲調。點擊可聽到發音)。
  • 也許是史上最易懂的粵語發音教程
    喜歡在韓劇中「追「長腿歐巴的妹子往往比較容易學好韓語;英語很溜的小夥伴通常都美劇、英文廣播不絕於耳;而博覽各類日式動作片的哥們兒也都會說幾句經典日語……總而言之,粵語和馬甲線都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找到動力並且堅持下去就對了
  • 粵語ui、uk和ung的發音學習
    ui、uk和ung都是粵語元音中的一部分,這幾個音發音很像,在學習粵語的時候可以放在一起學。首先是ui。粵語中的ui和普通話中的ui相差還是很大的。普通話中的ui雖然也是這麼寫,但是讀起來的時候並不是讀ui,u音很短促,一般讀成wei。而粵語的ui,它是以u為主,讀的時候緩緩地滑向i。例如廣東人在說「回(wui)」這個字的時候,u發音很長,i僅僅是稍微收尾。然後是uk和ung。把這兩個音放在一起是因為它們的u讀音是一樣的。
  • 粵語普通話發音驚人對應規律,必看!
    我們通過粵語發音卻可以找到某些字在普通話中的原音,像「癌」字的本音就是「巖」等等。
  • 粵語普通話發音驚人對應規律,初學者必看!
    粵語普通話發音驚人對應規律!初學者必看!
  • 古漢語發音,究竟是像粵語還是越語?
    今天,咱們講爭議比較多的三種。 第一,粵語。這種呼聲一般比較多。許多從事古漢語研究的人士也比較認同這種說法,我個人也比較認同。大家可以來看幾個例子:古代日語和韓語朝鮮語,都是借鑑唐朝語言,之後經過自己本民族加以改造,流傳至今。在我們看的很多韓劇,涉及古代場景時,用的字我們都可以看的懂,因為和我們的字相同。
  • 普通話聲母該如何發音?
    每天都有各種免費的普通話學習技巧和朗讀示範推送給大家哦!據說關注了「普通話」的小夥伴們普通話說得越來越好了,小猴嘰們還在等什麼?!聲母是漢語音節開頭的輔音。普通話有21個輔音聲母,不同的聲母是由不同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決定的。發音部位指氣流受到阻礙的位置。
  • 普通話、粵語、潮汕話、客家話發音字典古詩文、字源、甲骨文查詢
    漢語有標準語和 方言之分。現代標準漢語即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漢語是分析語,一般有四到十五種聲調。漢語的文字系統漢字是一種意音文字,兼具表意和表音功能。漢語普通話及各方言有多套拼音方案,由各地區語言文字相關工作單位根據【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及相關國際標準編制。
  • 《國際漢語教師證書》筆試:輔音聲母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
    在《國際漢語教師證書》的筆試中一定會有這樣一種題型,即考查輔音聲母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考查方式: 直接考查某個聲母的完整發音情況; 考查某兩個音在發音部位或者發音方法上的區別; 通過考查考生對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的掌握程度來考查相關教學法。
  • 《國際中文教師證書》筆試:輔音聲母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
    在《國際漢語教師證書》的筆試中一定會有這樣一種題型,即考查輔音聲母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考查方式: 直接考查某個聲母的完整發音情況; 考查某兩個音在發音部位或者發音方法上的區別; 通過考查考生對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的掌握程度來考查相關教學法。
  • 注意了 這些粵語發音大部分初學者都讀錯了
    很多朋友在學習粵語得時候往往會頭疼發音得問題,粵語的九聲六調,比普通話要複雜的多的韻母和聲母,這些掌握本身就很難。即使學會了粵語的拼音和發音,但是由於母語的影響,很多粵語詞彙也會讀錯,接下來就看看到底哪些粵語發音容易讀錯。
  • 漢語普通話與北美英語發音比較分析
    為了幫助中國學生應對這些難點,本文首先從音段領域segmental(包括輔音和元音)出發,比較漢語(普通話)和英語的語音系統,然後分析學習英語發音中潛在的困難。本文在對比分析中使用了Duanmu的圖表作為參考。該圖表以發音方式清楚地顯示了漢語和英語的輔音(Duanmu,2000,p.29)。在圖表中,藍色項是漢語中存在而英語裡不存在的輔音,紅色的則是漢語中不存在而英語中存在的輔音。
  • 教師資格證:普通話學習技巧之聲母的發音技巧
    教師資格考試普通話要求:【中公北京教師資格考試網】提供2018北京教師資格證考試普通話朗讀材料,包括教師資格普通話等級要求、教師資格普通話範文、教師資格普通話水平測試技巧等。本文整理教師資格證考試普通話學習技巧之聲母的發音技巧方便大家複習。
  • 初級ᅵ17節粵語拼音課:教你標準的粵語發音,幫助你實現粵語流利說(拼音、語法)
    很多朋友不敢開口說粵語,害怕發音不標準被人笑話。究其原因,是從來沒有認真學過粵拼,或是沒有機會學到標準的音標發音。目前網上的粵語拼音教程比較雜亂,一些教程為了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用國語給聲母和韻母進行注音,這樣的方法其實是非常不嚴謹的。
  • 普通話考試的規範發音6大技巧,你都會了嗎?
    今天小編為大家準備了普通話分辨技巧話不多說,正文走起~一、送氣音與不送氣音的分辨在塞音和塞擦音兩組音(bp;dt;gk;jq;zh;ch;zc)中各有3個送氣音,3個不送氣音三、zh、ch、sh與z、c、s的辨讀(1) 區分發音部位平翹舌音對應的發音方法相同,區別主要在發音部位。zh、ch、sh是舌尖後音,發音時舌尖翹起並後縮,觸擊(zh、ch)或靠進(sh)硬顎前端,翹起的舌尖與硬顎前端構成阻礙,使氣流受阻摩擦成聲。
  • 怎麼區分n和l的發音
    普通話中,輔音聲母n是一個純粹的鼻音,氣流全部從鼻腔通過。有些人發n聽上去好像是l,那時因為軟顎下降不夠,舌身收得比較緊,口腔阻塞部位封閉不完全,使部分氣流沿著舌頭兩側漏走了。而發l時,聽上去又有鼻化的色彩,則是因為軟顎提升不夠,舌身放的比較寬,致使鼻腔內有殘餘氣流洩出。怎樣體會n和l正確的發音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