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執信南路小學上學的女兒粵語說得不好,廣州市民曾先生家最近爆發了一場家庭紛爭。原來,執信南路小學「要求」學生不管是上課還是課餘時間,都要講普通話,時間一長,曾先生的女兒粵語荒廢,以致在家也講普通話,這令得不怎麼聽得懂普通話的祖母大發脾氣。
孫女不講粵語祖母發脾氣
曾先生是個地道的廣州人,他的女兒小雯(化名)在執信南路小學讀四年級,普通話說得很流利,但是粵語連個菜名都需要用普通話翻譯過來。小雯的祖母年紀大了,不怎麼聽得懂普通話,跟孫女溝通起來很不方便,平時就有些抱怨。
幾天前,放暑假在家的小雯想吃炸雞翅,就叫祖母去菜場買,但祖母聽不懂普通話發音的「雞翅」,最後沒買回來,祖孫倆為此鬧起了彆扭。一家人晚餐時,祖母氣不過衝著兒子兒媳大發脾氣,指責他們沒教好孩子粵語,稱「這叫忘了根本」!
曾先生後來了解到,今年執信南路小學極力推行普通話教育,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不僅要求學生上課要講普通話,還要求學生在課餘時間與同學們聊天、玩樂時也要講普通話,「他們的口號是,普通話是校園的語言」!
「學校專門讓環保小衛士來監督, 一旦發現有學生講粵語,就會登記名字,交給老師處理。聽我女兒說,違反規定就要扣學分,被扣10分以上就不準做班幹部,還要全校點名批評。」曾先生告訴記者,女兒因為害怕被扣分,再也不敢講粵語,久而久之就不會說了。
部分家長認為禁粵語欠妥
「新廣州人」林先生家也遇到了相同的問題,他的孩子在執信南小學讀六年級。對於學校禁止學生講粵語的做法,林先生說,學校的初衷是為了推廣普通話,但不應該要求孩子在課餘時間也必須講普通話。
「我們以前來廣州找工作時,因為不會粵語而錯過了不少工作機會。如今雖然成為廣州人,但語言問題仍然不時影響到工作。我們不希望自己的過去在孩子身上重演,所以希望孩子能及早說一口流利的粵語。」 林先生說。
在執信南路上班的李姨是個老廣州,她表示,粵語是本地方言,作為一個廣州本地人,講不好粵語說不過去,但普通話也要學好。採訪中,家長大多有類似的想法,他們都覺得學校嚴厲「要求」孩子們在課餘不能講粵語的做法欠妥。他們希望學校既提倡孩子們在課堂講普通話,但不能禁止孩子們在課餘講粵語,畢竟雙語教學最適合孩子。
老師稱學校做法無可厚非
昨天下午,記者想就「封殺」粵語一事採訪執信南路小學負責人,但在校門口被保安攔住。後來,保安叫來一位男性老師,記者提出想進學校看「禁止講粵語」的相關規定,但對方表示「沒有文字規定」,並表示,「要想進校內採訪,需經區教育局批准」。
該校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師事後告訴記者,「要掌握一門語言,光靠課堂上的一點時間,肯定是不夠的,必須在日常交流中大量使用,學校要求學生在校內多講普通話的做法無可厚非」。這位老師希望家長「要理解學校做法,絕對是為了孩子好」!
記者隨後採訪了越秀區教育局。該局有關人士只給出一句話答覆:教育部門沒有明文規定學生在校園一定不許講粵語,只是提倡大力推廣普通話。
學校「封殺」粵語,你有何看法?請致電本報熱線87776887
胡軍、 資勇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