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廣東家長:放咗學,講粵語!傳承粵語,從娃娃抓起

2020-08-30 藍粵網守護嶺南文化

粵語迅速趨向「衰亡」與家長也有一定關係,作為廣東家長,一定要重視祖宗語言的傳承,放棄粵語等同數典忘祖

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試問如果令公子、令千金不會說廣東話,還算得上是廣東人嗎?閣下不覺得心寒嗎?

普通話作為國語必然是要學,但學校裡已經全程使用,出來校門再不說粵語,就再也不會說了。

放咗學,講粵語

呢個口號大家都應該參考。

今天還有4000多萬人說粵語,我們不希望40年後只有4萬人在說,粵語兩千多年不能毀在我們這代人手上

相關焦點

  • 廣州細路唔識講廣州話?粵語進入小學課程,傳承粵語從小做起!
    一大波一大波講著普通話與自身家鄉話的「新廣州人」湧現,衝擊著廣州的地道本土語言——粵語。現實中,外地的小朋友不會說粵語,好多本地家庭的小朋友也因為從小處於」混雜「的語言環境中,與家長與孩子也不說怎麼講粵語,導致本地小孩漸漸在生活中也不說粵語了,廣州地區「粵音」極有可能漸漸減少後消失,粵語保育情況極為嚴峻。
  • 珠海一幼兒園開展粵語教學 拯救嶺南文脈
    這是珠海首個開設粵語教學的幼兒園,在全省其他城市也不多見。  粵語教學娃娃開始  目前中小學校大力推廣普通話,一些地方方言反被晾在了一邊。近年來,關於粵語存廢與保護的爭論一直不斷。珠海博愛幼兒園園長陳守紅說,她2009年到四川的北川考察,發現當地羌族孩子對本民族語言只會說一點點了,並且絕大部分小孩已不會書寫。
  • 天河這所小學設「粵語日」傳承方言!每逢周四全體師生講粵語
    學好粵語有什麼秘訣?龐偉平老師告訴同學,要掌握三個方法,第一是訓練耳朵,多聽廣州人講廣州話;第二是張開嘴巴,大膽說、大膽唱;第三是訓練眼睛,看別人在說粵語時的嘴型是怎麼發音的。華師附小副校長江偉英表示,以後會將粵語常態化,「每周都會開設粵語童謠的課程,同時讓學生平時交流的時候都講粵語,形成一種氛圍,學生就敢講了。」
  • 粵語的發展及廣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
    其他市級電視臺逐漸跟隨廣東電視臺,以廣州話為播出語言。大部分母語非粵語的廣東人大都能懂粵語。改革開放初期,由於鄰近廣東的港澳普遍說粵語,為了方便港人、華僑回國投資,以及抗衡香港電視對廣東的影響力,國家廣電總局繼續容許廣東的電臺電視臺以粵語廣播。受此影響,廣東的粵語使用者沒有明顯減少,這也是粵語能繼續頑強生存的前提。
  • 在廣東生活一定要學會粵語嗎?哪些地方講粵語?
    在廣東,至少超過一半人口不會講粵語!粵語俗稱白話,又稱廣府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但並非廣東唯一方言,也不僅限於廣東使用。一、廣東方言:廣東省內至少有三大方言,分別是廣府白話、潮州話和客家話,其中粵語僅流行於珠江三角洲及粵西湛茂地區,廣東東部普遍流行潮州話和客家話,單就人口而言,廣東省內使用粵語據說有6700萬,但這些人群很多都同時會講潮州話或客家話。
  • 設「粵語日」傳承方言!華師附小逢周四全體師生講粵語
    ……一句句韻味十足的粵語家常話縈繞在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全體師生耳畔,令人倍感親切;「落雨大,水浸街」「氹氹轉,菊花園」「排排坐,食果果」……一首首悅耳動聽的粵語童謠飄揚在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操場上空,讓人回味無窮。9月3日,周四,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粵語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操場舉行。以後每逢周四,除了課堂上課,全校師生其他時間都用粵語交流。
  • 廣東人都講粵語?NO!其實廣東有三大方言!
    大學時期課程不多,課餘時間我們宿舍的同學一有空就找我教他們唱粵語歌曲,但其實我的歌喉真的不敢恭維,但幸好我的粵語發音還不錯,因為雖然我是化州北部的客家人(其實我們鄉下很多人都不認為自己是客家人,也不知道自己講的所謂「涯話」就是客家話)。但我們當地是一部分人說白話,一部分人說客家話,上學的時候老師全部用白話上課(當然不是像廣州這種白話)。
  • 講了粵語那麼多年,粵語正字你會多少?我可能是個假的廣東人吧!
    粵語,又叫廣東話,俗稱白話,是廣東人的母語。廣東的城市很多,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本地語言,但是每種方言都包含著粵語文化。粵語在廣東人的心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但是身在廣東的你,講了那麼多年的粵語,那些粵語正字你又認識多少呢?
  • 保護粵語呼聲越來越高,有人建議恢復粵語教學,可行嗎?
    《廣東網友:保護粵語迫在眉睫》這是最近出現在中國政協網的一篇文章!同時,最近還有廣州人大代表建議恢復粵語授課,這樣的聲音越來越多!粵語,作為我國一種歷史悠久的語言,隨著普通話的慢慢普及,現在講粵語的人群已經越來越少。網上有人做過《6-20歲能夠熟練使用方言人群比例》的調查,數據顯示廣州已經有約30%的年輕人不會講粵語!從而出現了很多父母會講粵語,但小孩卻不會講粵語的現象,甚至還有部分學校不允許學生之間的交流使用粵語。廣東已經慢慢失去講粵語的環境!
  • 「粵語,你今日講咗未?」
    粵語,又稱作廣東話、廣府話,俗稱白話,海外稱唐話, 是一種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也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粵語具有完整的九聲六調,全球將近有1.2億人口使用粵語。聯合國正式定義粵語為一種語言,而不再被稱為方言,並且認定為日常生活中主要運用的六種語言之一。
  • 學粵語最科學的記憶方法.——粵語學習、學廣東話、粵語教程、粵語入門、粵語培訓、粵語發音、粵語拼音
    學粵語最科學的記憶方法。——粵語學習、學廣東話、粵語教程、粵語入門、粵語培訓、粵語發音、粵語拼音粵語老師007是大腦神經學專業畢業,精通大腦科學記憶。運用到教學粵語,可謂虎上添翼,不得不服。id=588VIP課程地址 學粵語的好處:(1)北京上海霧霾大,來廣州發展卻不懂粵語? (2)孩子學校都講粵語,交不到朋友怎麼辦?(3)不會粵語銷售業績低,大客戶都是廣東人!(4)同事都是廣東人,想快速融入他們?(5)廣州南沙開通自由貿易區,歷史機遇要用上!
  • 粵語講古大師現場收徒
    粵語講古大師繆燕飛接受小徒弟獻花。昨日,「越秀·粵語講古名人堂」項目在越秀區梅花村街楊箕村祠堂廣場正式啟動,講古大師霍沛流、粵語講古非遺傳承人彭嘉志還分別在現場收下多名弟子。  活動現場,幾位少年講古愛好者輪番登臺講古。隨後,先後在廣東電臺、廣州電臺、佛山電臺等播講長篇小說超過40部的講古大師霍沛流,在眾多好友和媒體的見證下,首次收下了5位徒弟:來自楊箕小學的侯宗睿、張健宏、羅喬、陳俞均、盧曉逸。
  • 『City Mark』粵語與粵語童謠
    她有一個兩歲的兒子韜韜,平時在家裡說三種「語言」,她經常和兒子說普通話,保姆和兒子說廣東話,老公則時不時教兒子說英語。韜韜最熟悉的還是普通話,最感興趣的則是英語。 鄭惠施曾經給兒子買過一套三張兒歌光碟,分別是中文、英文和粵語的。沒想到,兒子最喜歡那張英文兒歌的碟,會唱其中不少的歌,但只要一放那張粵語兒歌的光碟,他馬上就抗議說:「我不要聽,媽媽快關掉!」
  • 「我是廣州人,不會說粵語,也不想學」廣東話,正在新一代中消失
    在廣州生活,一定要講「白話」在家能用粵語就粵語!校內推行使用普通話交流我們無法避免但在家家長確實可以多講粵語讓孩子有母語共鳴其實,小朋友在多語種的環境下成長會更聰明家長用不同語言跟孩子交流也更利於孩子成長我們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也不應忘記粵語的傳承粵語家庭,如果強行避開本土語言
  • 厲害了廣東人!原來會講粵語,就會講英語?
    原來用粵語就可以講英文  相信很多人都察覺到,部分粵語的發音同英文真的好相似。各位講粵語的街坊,是不是都沒發現原來自己掌握了那麼多英語單詞呢!  其實讀音相似的粵語和英語還有很多很多,由於篇幅原因小微就不給大家一一列舉了啦!
  • 「推普」莫讓粵語邊緣化
    走在改革開放前端的廣東,作為經濟大省,流動人口密集,普通話推廣更要義不容辭。經過多年的普及,普通話在廣東的推廣已經深入民心。身在廣東,現在出門與人交流,不管對方來自何方,開口肯定是普通話。只有等到熟悉了,清楚知道對方也是廣東人,粵語才會派上用場。這讓廣東的粵語有了邊緣化的味道,特別在廣州。
  • 為何有些廣東人不會說粵語?你以為廣東人只講一種粵語啊!
    為何有些廣東人不會說粵語?你以為廣東人只講一種粵語啊!很多外省人都認為廣東人全部都說粵語,甚至直接把粵語稱作廣東話。其實,廣東方言差異極大,細分的話連民系都分為好幾個,每個民系的方言又分成很多「次方言」,這些「次方言」甚至還不能互相通話。
  • 在廣東呆了五年,為何聽不懂粵語,也不會說粵語?
    小時候,受粵語影視和粵語音樂影響,覺得能說粵語是一件很時髦的事情。村裡那些從廣東務工回來的人,時不時的冒出一兩句粵語,甚是有趣,心想以後要是去廣東,可能自己就會掌握粵語。長大後,從西南到珠三角,跨越千裡,自己如願來到了廣東。
  • 粵語丨廣東人講的「撲街」居然係英文!?
    廣東自明朝起就是跟老外打交道的先頭部隊,在清朝末年第一批出國留學的幼童當中,廣東人佔了多數,之後又有大批廣東沿海地方的男丁「賣豬仔」到美國當「外勞」的潮流。所以,粵語裡漸漸增加了許多來自英語的詞彙,不如一齊和漁公子看看你平時最常講的是哪幾個? 粵語:「 撲街 」 - 摔倒詞源:poor guy(粗劣的人)撲街是廣東話中一句很常見的髒話,但並不是粗口。
  • 廣府人講廣府話!粵語大挑戰,你是哪一級?
    與家人就更是100%用粵語交流了。講粵語、聽粵語,有著一種熟悉、親切的感覺!隨著各地的義務教育普及,現在上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都會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但是,卻很少能說一口地道的方言。如今方言逐漸勢微,北京話、上海話等方言傳承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作為中國的幾大語言之一,我們熟悉的粵語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