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自明朝起就是跟老外打交道的先頭部隊,在清朝末年第一批出國留學的幼童當中,廣東人佔了多數,之後又有大批廣東沿海地方的男丁「賣豬仔」到美國當「外勞」的潮流。
所以,粵語裡漸漸增加了許多來自英語的詞彙,不如一齊和漁公子看看你平時最常講的是哪幾個?
粵語:「 撲街 」 - 摔倒
詞源:poor guy(粗劣的人)
撲街是廣東話中一句很常見的髒話,但並不是粗口。十八、十九世紀,好多英國商人來廣州經商,當時廣州碼頭有許多衣不遮體的搬運工人,英國商人稱呼這些碼頭工人為"poor guy」。
雖然華工基本上都不識英文,但是都明白到「poor guy」這個詞是侮辱人的意思,所以翻譯成字面就成了「撲街」。
粵語:" 茄呢啡 " - 小角色,跑龍套的
詞源:care-free (無需負責的)
電影行業裡的臨時演員被叫做「茄呢啡」,即跑龍套的。這些人被劇組呼之則來,揮之則去,不需要負什麼責任,因此亦被引申為其他行業的臨時工,或團隊中無足輕重之人。
「茄呢啡」來自英文「Carefree」,即不需要負責的意思。時至今日,「臨時工」卻變成一個單位裡面舉足輕重的人——因為單位一旦出事,「茄呢啡」則須身先士卒,承擔背黑鍋的重任!
粵語:「 爆格 」 - 入屋盜竊
詞源:burglary
有人認為呢爆格來自於音譯,但也有人認為,「爆格」一詞源自古代漢語,是清末民初時巡捕房的用語。
「爆」指破壞,「格」指法例,指破壞法律的行為。而當時的盜賊以進屋偷竊較多,久而久之,「爆格」便成了「進屋盜竊」的代用詞。
粵語:「 派頭」 - 自豪、威風
詞源:Pride
50年代,流行講「派頭」這個形容詞,即是「講排場、有威勢、夠鋪張」的正面稱讚。「派頭」來自英文「Pride」。
粵語:「 薯嘜 」 - 笨人
詞源:Schmuck
贊人叻仔就話佢Smart,但系彈人蠢鈍就叫他「薯嘜」!「薯嘜」來自英文「Schmuck」,除了形容愚笨之外,也可應用在老土的衣著上。
粵語:" 花臣 " - 新款式
詞源:Fashion
80年代,一講到「花臣」,就是指新的Gimmick(噱頭),即是「新招數、新花款、新點子」,「花臣」來自英文「Fashion」。
粵語:「 咕喱 」 - 苦力
詞源:印式英文「Coolie」
粵語:「 泊車 」 - 停車
詞源:Park
粵語: 「 索女 」 - 形容女子惹火
詞源:Sharp,即明豔奪目
粵語:「 拗撬 」 - 爭執
詞源:Argue
粵語:「 士多啤梨 」 - 草莓
詞源:strawberry
粵語:「 巴士 」 - 公交車
詞源:bus
粵語:「 士巴拿 」 - 扳手
詞源:spanner
粵語:「 士多 」 - 小賣部
詞源:store
其他人還看
021:小姐可不是隨便叫的!
024:粵語中的土豪,由來已久
031:粵語難學的3個原因
回復完整數字獲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