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街、歇斯底裡…這些接地氣的詞居然是英語?

2020-12-15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撲街、歇斯底裡…這些接地氣的詞居然是英語?

看著從城裡回來的Lucy、Candy、Tom滿嘴中英文夾雜,家鄉的翠花、小芳、狗蛋聽著就覺得好氣哦!為什麼自己中文八級,英文卻沒學好!不然現在就也能跟他們一樣用英文單詞裝逼了啊!

翠花,別著急!實際上想要學人家用英文單詞裝逼So easy!因為你平時說的很多接地氣的詞語其實都是英文啊!

今天文字君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在咱們耳熟能詳的詞裡,哪些是英語派來的臥底!

看過香港電影的你一定對「撲街」這句廣東話俚語印象深刻吧?還有小夥伴告訴文字君,他學會的第一句粵語就是「撲街」,真不知道他到底經歷了什麼(手動滑稽)。

雖說「撲街」的意義有點不可描述,屬於粗口,但學會這個詞真心不虧啊!因為它不僅僅是粵語,還是英文!

而這就得從十八、十九世紀說起了,當時洋人來廣州做生意的時候,看到在碼頭幫忙裝卸貨物的都是一些衣不蔽體的貧苦勞工,於是就習慣把他們稱為「poor guy」,意為窮人、可憐的傢伙。

後來滿清政府又在鴉片戰爭中打了敗戰,香港落入了洋人手中,連帶著無辜民眾也被洋人看不起。在這種情況下,有些洋人甚至將普通的下層工人都叫做「poor guy」。

工人們雖然不懂英文,但第六感還是告訴他們這是一句侮辱人的話,於是把它寫作「撲街」。這倆中文字的殺傷力明顯比「poor guy」大了不止一兩點,它背後的隱藏含義是「僕街死」,有一種咒別人出門走在路上都會遭遇飛來橫禍,倒在地上橫屍街頭的意思。

真是既狠絕又不帶髒字,在罵戰中不僅能讓使用者在氣勢上壓倒對方,還能保持優雅,比問候對方母親還好用!

於是,「撲街」迅速流行起來,成為了粵語俚語中一句經典的粗口,也算是青出於藍吧!

啥?!「邋遢」竟然來源自英語單詞「litter」?簡直難以置信!還記得童年陰影《邋遢大王奇遇記》嗎?文字君以後可以自信地說哥三歲就會說英文了呀!這種感覺想想都覺得美妙。

然而,一翻字典卻發現「邋遢」這個詞早在北宋的《廣韻》中就已經出來刷臉了。《廣韻·盍韻》裡稱「邋遢,行貌。」也就是說這個詞一開始其實是形容行走時的樣子。

但人是會變的,詞也是會變的,最晚到明朝時「邋遢」已經有了「不修邊幅」的含義,還成了咱們太極宗師張三丰的外號!據《明史·方伎傳》記載,張三丰「不飾邊幅,又號張邋遢。」

雖然「邋遢」早有「不整潔」的意思,但跟「不乾淨」還是有區別的呀。誰說一樣,張三丰第一個不服!

其實,「邋遢」含義裡「不乾淨」這一層意思的確是源自「垃圾」的英文「litter」,而之所以會發生這種事,鍋還得由神奇的洋涇浜英語來背。

話說舊時上海灘的人們剛剛接觸英文,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就把「邋遢」當成了「litter」的空耳,形容又亂又髒。久而久之,「邋遢」這個詞也就成了「不乾淨」的意思。像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就有這樣的描述:

他不大好乾淨,可是那都因為他沒有結婚,他若是有個太太招呼著他,他必定不能再那麼邋遢了。

所以,雖然「邋遢」這個詞古已有之,但你還是可以自信地堅持認為自己就是在講英文!

說到「癟三」,文字君以前一直以為它是吳語裡的方言詞,記得在早前的真人秀《女婿上門了》裡,王祖藍就被來自上海的嶽父調侃為「小癟三」。但萬萬沒想到,它的真身竟是英文!

「癟三」這個詞常用來指那些遊手好閒、生活潦倒、以乞討或偷竊為生的人。所以就有人說了,「癟三」就是「無良好生活狀態、無謀生職業、無家業」的「三無人員」嘛!意思是沒有錯,但實際上,「癟三」最初跟哪三種東西比較「癟」真沒有半毛錢關係。

「癟三」是從英文「beg sir」演變而來的,其實就是要飯的,後來意義又從叫花子擴展到難民、流氓、無賴等等各式窮人或無所事事的人,反正就是形象很差就對了。例如茅盾在《子夜》裡就有這麼一句:「馬路上的小癟三,飯可以不吃,香菸屁股一定要抽。」

意不意外,驚不驚喜,你以為你在說方言,其實你是在講英語啊!

現在愛撒嬌愛賣萌的妹子,總會被人們一個字概括為「嗲」。當然「嗲」也不一定只能指妹子,像《歡樂頌2》裡怎麼看怎麼帥的趙醫生,不就被曲筱綃叫作「嗲趙」嗎?而且這個讓人不忍拒絕的「嗲」不僅男女通吃,還是個舶來品!

嗲其實是源於英文「dear」,也就是「親愛的」。看民國劇就知道,當年上海灘那些深受洋文化薰陶的太太小姐們稱呼自己的另一半都是一口一個「dear」。

上海女人本來就風情萬種,再加上這一句「dear」,更是讓人全身發麻。

所以這句直男斬的「dear」就被直接音譯為「嗲」,形容軟妹子們這種撒嬌弄俏的樣子,如果配合中氣十分不足的娃娃音使用,簡直就是遇神殺神啊!

看到「苦力」這個詞,加班狗們可能都想起了假期還被公司拉回去做苦力的心酸時光,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個如此接地氣的「苦力」居然也是外來詞?

沒錯,「苦力」也是一個音譯詞,來源於英文「coolie」,意為「小工」,在舊時特別指從印度、中國等地來的那些非熟練工人。

「coolie」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後期,那會兒西方正在鬧廢除奴隸制運動,一大撥奴隸翻身做主人,結果磚就沒人搬了。於是一些機智,哦不,無良的人販子就跑來印度、中國這些東方國家,忽悠壯丁去幫他們幹粗重的體力活,還把這些廉價勞動力蔑稱為「coolie」。

因為風險大、待遇差,不時還會受到非人虐待,勞工們的生活要多苦有多苦。所以「collie」這個詞就被形象生動地音譯為「苦力」,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苦逼的勞動力。

「歇斯底裡」常用來表示一種情緒異常激動,以至於舉止失常的狀態,具體可以參照瓊瑤劇裡的咆哮帝。

一言不合就「歇斯底裡」會給人一種神經質的印象,早已看穿這一切的茅盾在《第一階段的故事》裡就說了:

一個思想健康的人,該不會這樣歇斯底裡的吧?

但「歇斯底裡」不是成語嗎?怎麼會跟英文扯上關係?

同學們,並不是所有四字詞都叫做「成語」啊!「歇斯底裡」這個詞不僅不是成語,還是由英文單詞「hysteria」的音譯。「hysteria」這個詞在醫學上其實是指「癔病」,就是那種一受刺激就會變得喪心病狂的病。

所以記住以後不要動不動就「歇斯底裡」了哦,這是病,得治!

你說「殺馬特」這個這麼具有鄉村洗剪吹氣息的詞語本尊是英文?我才不信,一看到「殺馬特」這個詞,文字君只能想到腦殘少年留著五顏六色的頭髮、化著奇怪的妝容強行裝逼,用無處不在的山寨氣息讓男人沉默女人流淚的畫面啊!

可惜的是,事實就是這樣,「殺馬特」本是純血英文「smart」,意為「聰明的、時尚的」。最初指的是結合日本視覺系和歐美搖滾的一種裝扮方式。

因為這種裝扮在當時被認為很時髦,所以引得無數非主流少男少女紛紛效仿,連「smart」也入鄉隨俗地被音譯成「殺馬特」。

不得不說,這個翻譯的確是很「殺馬特」,既霸氣又中二,勢不可擋地成為了一個極度接地氣的詞彙,以至於大家都忘了它原來還是「smart」的音譯詞!

所以,不要再以為村口髮廊裡的起洋名的託尼老師、凱文老師是在裝逼了,說不定人家真的就來自國外呢?

有了這些詞語,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不會用英文裝逼了!

相關焦點

  • 撲街、歇斯底裡……這些接地氣的詞居然是英語?
    原標題:撲街、歇斯底裡…這些接地氣的詞居然是英語?看著從城裡回來的Lucy、Candy、Tom滿嘴中英文夾雜,家鄉的翠花、小芳、狗蛋聽著就覺得好氣哦!雖說「撲街」的意義有點不可描述,屬於粗口,但學會這個詞真心不虧啊!因為它不僅僅是粵語,還是英文!
  • 嗲、殺馬特、歇斯底裡…這些接地氣的詞居然來自英語?
    實際上,你平時說的很多接地氣的詞語其實都是英文啊!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在咱們耳熟能詳的詞裡,哪些是英語派來的臥底!雖說「撲街」的意義有點不可描述,屬於粗口,但學會這個詞真心不虧啊!因為它不僅僅是粵語,還是英文!
  • 撲街、癟三、殺馬特,這些地道的方言俚語,原來都是英語外來詞!
    有一些看似地道的方言和俚語,最初卻並不是中文裡特有的,而是由外來的英語演變而成!不信?那就跟著歷史君接著看下去吧!撲街-Poor Guy「撲街」這句有力的廣東話俚語,想必即使你不會說廣東話也能體會到其濃濃的港式韻味。
  • 粵語中由英語音譯的詞有哪些?撲街是什麼意思?
    連七八十歲的阿伯都會突然蹦出幾句英語。因為,很多粵語都是披著馬甲的英語。  廣東人掛在嘴上的「撲街」居然是英文來的  在粵語中,有一大波英語演化來的音譯詞,你平時最常講的是哪幾個?  - 撲街 -  粵語:「 撲街 」 - 摔倒  詞源:poor guy(粗劣的人)  撲街是廣東話中一句很常見的髒話,並不是粗口。十八、十九世紀,好多英國商人來廣州經商,當時廣州碼頭有許多衣不遮體的搬運工人,英國商人稱呼這些碼頭工人為"poor guy」。
  • 殺馬特、血拼...這6個接地氣的詞,竟都有洋氣的英文出身!
    一說到「外來詞」,大家第一反應肯定是咖啡、披薩、沙發等。我們生活中,很多常用的中文詞彙,都是從英語中「借」過來的。通過巧妙的音譯,完美的融合到中文裡。除了咖啡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外來詞,中文還有一些隱藏的外來詞,接地氣到讓人意想不到!
  • 由「歇斯底裡」看外來詞的漢譯理據
    學界通常視之為外來詞規範化中「多譯汰選」的結果,《漢語外來詞詞典》「凡例」即以「歇斯底裡」為例說明選定正體的四項原則(通行常用、原詞音近、字面雅正、兼顧詞義),其中羅列的12種形式即「歇斯底裡、歇斯的裡、歇斯迭裡、歇斯替利、歇斯德理、歇斯臺裡、歇私底裡、歇私德裡、歇私的裡、歇私的裡亞、協識脫離、比斯的裡」現大多被學者直接引用,詞條中的溯源基本已成定識:hysteria(英語)< 新拉丁語
  • 為什麼廣東人喜歡用「撲街」這個詞呢?
    為什麼廣東人喜歡用「撲街」這個詞呢?其實撲街願意是指一個人運氣不好被磕到撲倒在街上,廣東人用這個詞的意思就是:詛咒你踩到狗屎,詛咒你走路摔倒。例如:你條撲街仔,意思就是你個衰仔,你個王八蛋。某某店鋪(或者商家、電視臺收視率)撲街了,意為倒閉(或是下降的很厲害)了。這次真的撲街拉,意思就是這次真的慘了(搞砸了,涼了)。
  • 廣東人掛在嘴上的「撲街」居然是英文來的
    連七八十歲的阿伯都會突然蹦出幾句英語。因為,很多粵語都是披著馬甲的英語。在粵語中,有一大波英語演化來的音譯詞,你平時最常講的是哪幾個?- 唱錢 -粵語:" 唱錢 " - 貨幣兌換詞源:change(交換、兌換)>> 例句你去美國之前,記住要唱啲美金啊。
  • 撲街、茄呢啡、咕喱……每天都說的粵語居然是英文來的!
    就是這麼牛!在粵語中,有一大波英語演化來的音譯詞,你平時最常講的是哪幾個?- 唱錢 -粵語:" 唱錢 " - 貨幣兌換詞源:change(交換、兌換)- 撲街 -粵語:「 撲街 」 - 摔倒詞源:poor guy(粗劣的人)
  • 粵語丨廣東人講的「撲街」居然係英文!?
    所以,粵語裡漸漸增加了許多來自英語的詞彙,不如一齊和漁公子看看你平時最常講的是哪幾個? 粵語:「 撲街 」 - 摔倒詞源:poor guy(粗劣的人)撲街是廣東話中一句很常見的髒話,但並不是粗口。十八、十九世紀,好多英國商人來廣州經商,當時廣州碼頭有許多衣不遮體的搬運工人,英國商人稱呼這些碼頭工人為"poor guy」。雖然華工基本上都不識英文,但是都明白到「poor guy」這個詞是侮辱人的意思,所以翻譯成字面就成了「撲街」。
  • 粵語「撲街」=poor guy?
    連七八十歲的阿伯都會突然蹦出幾句英語。因為,很多粵語都是披著馬甲的英語。在粵語中,有一大波英語演化來的音譯詞,你平時最常講的是哪幾個?- 唱錢 -粵語:" 唱錢" - 貨幣兌換詞源:change(交換、兌換)>> 例句你去美國之前,記住要唱啲(dī)美金啊。
  • 「歇斯底裡」不是成語?我懷疑你在騙我!
    三十三天 是不是很神奇,三十三天居然還是個成語。這個成語出自於《勝鬘寶窟》卷下:「此言三十三天者,中國言悉怛梨餘惡衛陵,此中唯取怛梨二字為忉利天也。怛梨,忉利,彼國音不同耳。」佛教稱欲界第六天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後來也用來形容最高的地方。
  • 這個「成語」居然是英文翻譯過來的,這些年的語文白學了!
    話說,歇斯底裡這個詞大家差不多都明白意思,大概就是指狂躁,不受控制,不可理喻,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等行為。一般,我們會單獨的使用這個詞來形容對於某件事物的一種極度情緒。但是,有的時候也會與一些動詞搭配,強調和擴大這種情緒的感染力。比如,」歇斯底裡的咆哮「。
  • 原版英語閱讀:accessible star(接地氣的)
    原版英語閱讀:accessible movie star(接地氣的)學習並學好英語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首先多接觸英語,先多體驗英語,然後才是從英語到中文學習「用英語怎麼說」問題。也就是先有英語,再有「用英語怎麼說?」
  • 「歇斯底裡」 原來是英文「hysteria」的音譯
    很多詞你可以根據語境理解它表達的意思,但就是找不到一一對應的中文詞彙。比如說……比如用這個詞來造句,大家都能明白是啥意思。但強行用中文翻譯的「可達到的」「可訪問的」「可理解的」來套,就迷之奇怪了(更何況這已經是仨中文詞了)。
  • 歇斯底裡是什麼意思?來源於哪裡?
    歇斯底裡是什麼意思?來源於哪裡?時間:2015-03-24 21:11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歇斯底裡是什麼意思?來源於哪裡? - 歇斯底裡又稱底格裡歇斯,外來語。
  • 《拉康精神分析辭彙》之歇斯底裡
    歇斯底裡歇斯底裡在病症學上的分類可以溯及古希臘時代的醫學,也就是將之視為一種因為子宮在身體各處遊移所造成的女性疾病,(希臘文hysteron就是子宮的意思)。到了十九世紀,這個詞在精神病學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夏科的作品中,佛洛伊德1885-86年間便是跟著夏科從事了一些研究。
  • 說了這麼多年,原來這些詞都不是英語?
    ,很多英文常用詞原來來自於其他語言?拉丁文:Tabula中文:桌子是的沒錯,Table居然也是舶來語!從拼寫就可以看出來自拉丁文,Tabula。例:We ate our meals sitting around a large dining room table.
  • 美劇中用到earth的英語口語表達,「接地氣」用英語該如何說
    在英式英語中還指地線,美式英語中常用groundearth從遠視角拍攝的地球開始,逐漸視角深入到地面,然後又拍入到了地面上的土,接著視角轉向了土堆上的洞穴,從洞穴我們又轉入到了鋪滿的地線。不知道這樣的動態拍攝理解技巧是不是更好的幫助大家記憶earth這個詞的基本含義呢。有了這些基本含義了解的基礎上,接下來給大家介紹幾個常見的英語口語表達。
  • 漲知識,這些詞竟然是外語的音譯?
    在我國,明朝有錦衣衛的北鎮撫司十三太保,「太保」這個詞本身含有「秘密警察」的意思。再加上「蓋世」兩個字,整個詞語散發來國家機器那種冰冷殘酷、橫行天下的霸氣。在看到「歇斯底裡」四個字時,就大體明白這是指「對於某件事物的情緒異常」了。很多人誤以為這是中文的四字成語,實際上它是英語Hysteria的音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