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7本書,更加理性的看這個世界

2020-12-11 每日書薦

1 《大問題》

羅伯特·所羅門著, 張卜天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

有小夥伴推薦對哲學還沒有任何的概念的童鞋看《蘇菲的世界》,這確實是一本淺顯易懂的好書,但個人覺得《大問題》更適合作為入門書。

和很多介紹哲學的書籍不同,它不是跟著哲學發展歷史或者流派走的,而是圍繞著有趣的問題來說。譬如說,他先問你是否覺得你看到的、感覺到的樹就是真實的一棵樹,如果你覺得是真的,那麼他就會引入休謨的懷疑論來質疑你;如果你覺得是假的,那麼他又進一步的問你那到底什麼才是真呢?這其實也就是在哲學史中,一直沒有定論的唯理論和經驗論的爭論。

從問題,而不是從流派或者哲學家的角度出發來談哲學,我想,是進入哲學的最好途徑。

同時這本書還會不斷的鍛鍊你去像一個哲學家一樣的去思考,不斷的去追問,尋找自圓其說的答案。這是每個哲學家的基本功課。

2《第一哲學沉思集》

笛卡爾 著,龐景仁 譯,商務印書館,1986年

這是哲學大家笛卡爾的一本重要著作,至於寫作這本書的目的,在書的前言中,大師就已說的清楚:「長久以來,我一直認為,自己要想在科學上建立可靠不變的東西,必須對自幼年時期起就接受的一大堆信以為真的見解進行總清算,以便從根本上重新開始。」

因此在這本書的一個沉思中,大師就先開始質疑感官真實性的問題,他問自己如何證明自己不是在做夢,他一開始找了自己的感官作為證據,「我現在能感覺到自己坐在火爐旁,手裡拿著一本書」,但是「睡覺時我們不是同樣覺得自己感知到的東西是真實的嗎」,因此顯然感官經驗並不能作為證據,最後他找到了一個終極證據。你猜是什麼?

3《理想國》

柏拉圖 著,郭斌和/張竹明譯,商務印書館,1986年

《理想國》是柏拉圖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和他的很多其他作品一樣,這本書也是一個對話錄,柏拉圖以蘇格拉底之口通過與其他人對話的方式設計了一個真、善、美相統一的政體,即可以達到公正的理想國。

在《理想國》裡,有一篇對話是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柏拉圖設計了一個場景,有一群人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一個洞穴裡,這群人永遠都是被捆綁著,背對著洞穴之外的世界,永遠只能看到外面的世界通過火光在洞穴牆壁上生成的影子。這群人會把這些影像當作真實的東西。此時,假如有一個囚徒被解除了桎梏,被迫突然站起來,可以轉頭環視看見事物本身了,但他們卻以為他現在看到的是假的,最初看見的影像才是真實的。

哲學家就像是那個第一次走出洞穴看到真實事物的人。

4《人性論》

休謨 著,關文運 譯,商務印書館,1996年

在談到哲學流派時,我們常常會說到懷疑主義這個流派。而這個流派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就是休謨。

因為休謨寫了一本書,他在書中論證並不存在客觀的真理。譬如說,他認為,作為人類認知根基的因果關係,其實並不是在自然中真實存在的,而只是人類所養成的心理習慣和人性所造成的。

這本書分三卷,都挺厚,休謨在三卷裡面分別談了人類的認知、情感和道德三個問題。而最牛逼的是,這麼一本厚重深奧、影響深遠的哲學著作,是人家在25歲的時候寫的。

5《純粹理性批判》

康德 著,鄧曉芒 譯,人民出版社,2004年

當休謨寫了這麼一本懷疑客觀真理並不存在的書之後,有個人覺得一定要證明休謨的說法是錯的,否則難道人類辛辛苦苦探索出來的知識都只是一種「心理習慣」嘛?!

於是他開始去尋找獨立於一切經驗的理性,嘗試弄清楚人類知識的來源、範圍與界限,而他所做的這些努力都記錄在《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

這本書非常重要,他將在哲學史中常常對立的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結合了起來,是西方哲學史上一本劃時代的著作。也是每一個有志於了解西方哲學的人,必須啃著牙讀下來的書。

6《小邏輯》

黑格爾 著,賀麟 譯,商務印書館,1997年

有哲學家稱:19世紀以後所有偉大的哲學思想均源於黑格爾。

《小邏輯》是黑格爾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這本書本來是黑格爾印發給學生的講課提綱,黑格爾去世後,他的學生在編訂全集時,又把聽課筆記加進去作為附釋,成了現在的樣子。

邏輯學是黑格爾哲學的靈魂和核心,黑格爾建立了邏輯史上第一個全面而系統的辯證邏輯體系,看了這本書,就能夠對黑格爾的邏輯體系有個大致的理解。

但是這本書不容易讀,至少要讀兩遍以上。

7《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尼採 著,錢春綺 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尼採的一部裡程碑式的作品,我們所熟知的「上帝已死」、「權力意志」都來自於這本書。但提示大家,讀此書前,一定要先對尼採的思想有個大致的了解,因為這本書,全篇都是散文詩。

相關焦點

  • 這7本書,讓你擁有理性思考的能力
    擁有理性思考的能力,就不會輕信流言,也不會人云亦云地做事。本周的7本書,幫助你實現認知升級,掌握清晰判斷、理智決策的能力。文/江月1.狹隘往往源於無知,而這本書就通過科普的方式,讓你了解一些暫時不知道,但以後一定會用到的知識。這本書也像是一臺謠言粉碎機,愛科學,不愛流言;愛考證,不愛迷信;愛證據,不愛權威。通過捍衛真相與細節,一切謠言將在這裡被終結,從而幫助你樹立理性的生活方式,讓輕信與盲從止於科學。
  • 看完這6本書,希望你能將餘生過得更加有趣
    有趣的人,他不是走進你的世界,而是為你打開一扇窗去參觀他的世界。雖然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充滿了平常瑣事,但如果我們用心去擁抱生活裡每一個感動的瞬間,還是有許許多多的小確幸。看完這6本書,希望你能將餘生過得更加有趣。
  • 家長書單:修煉成育兒高手,只需看完這7本書
    優爸讀完本書後更堅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要自由平等地愛孩子,要用陪伴滋養孩子。你讀過這本書後,會有怎樣的感悟呢?尊重孩子和立規矩如何平衡,親密育兒和不溺愛的邊界在哪,看過PET後,以上這些概念會在家長腦海中變得清晰,因為有理可循,有指導有實踐,完全可以參照書中的示例進行實際的操作。此外,再多的道理在這本書裡其實一句話就概括了:沒有輸家。點擊下圖,即可前往噹噹購買本書
  • 「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完一本書了」
    徵集報名表裡,我們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你上一次看完一本書是在什麼時候?但母胎單身至今,曾經心動的男孩子也已經有了女朋友,於是許多年來一直心如死水,加上原生家庭的婚姻坎坷,更加使我對戀愛婚姻沒有多大期待。這一兩年,獨身主義的念頭越發衝動,自從我學習了女性主義,越發覺得有必要為自己而活。看這本書也是給自己注入信心,增加底氣。
  • 做個人品牌又忙又喪的時候,不如先看完這本書《個人品牌7堂課》
    正好前兩天收到朋友贈書,是秋葉大叔的《個人品牌7堂課》,讀完這本書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Get秋葉大叔的個人品牌7堂課,你也能成為知識型IP。讀完《個人品牌7堂課》之後,我嚴重地發現有這種想法其實是非常錯誤的,你從下定決心開始打造個人品牌,你就走上了一條自己做自己的CEO的道路。把自己當作一家公司來運營,反而要求要更加努力,更加優秀,更加自律!有人會說:「我個人目標非常堅定,我希望我能做自己的個人品牌。這條路大概要經歷哪些階段呢?」
  • 年輕人應該看的35本書(書單自製)
    本文所推薦的35本書,都是我親自看完並且覺得非常值得推薦的書,希望可以幫到你!1、《社會心理學》戴維·邁爾斯這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社會心理學教材。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都要懂得如何和他人相處,所以掌握常見的社會心理就很有必要。
  • 看完這幾本書,學會整理信息,實現快速成長
    在Coursera和網易雲課堂上踴躍報名免費的網絡課程然後一直到結課也沒有完整的上完一節課,至於付費的樊登讀書會、混沌大學、Python課也都是上了幾節之後就沒有堅持,然後在休息日或下班後躺在沙發上刷電影、微博、朋友圈……一邊焦慮不已,一邊虛度光陰。所以最近重讀這些方法書,真是希望能爭取自我救贖一下。下面就書歸正文,分別說說這幾本書的大概情況,然後提煉他們的共性法則。
  • 看完這本書,恍然大悟
    作者寫給孩子的冬天裡的救援故事能激發孩子探索欲和好奇心對於很多小車迷來說,在這本書中既能看到各式各樣工作中的工程車,還能見識到它們工作的內容,而對於稍大的孩子來說,這本書的圖畫如同迷宮一般,孩子用手指沿著凱蒂救援的路線一路走下去,就如同自己在救援一樣。
  • 看完這兩本書,你也可以做算命先生!
    大部分人都是胡亂說,完全沒有根據,最可氣的是,他們是不斷的套前來算命人的話,然後繼續哄騙他,被算命的還不以為然,覺得這大師算的還挺準的~哈哈今天我就給大家推薦兩本書,看完這兩本書,我們自己都能「相人」了~(靠人不如靠己)
  • 看完這7部電影,更加確定「中國無嘻哈」
    Gai退賽《歌手》,一曲《滄海一聲笑》,成為了他在這個主流舞臺最好,也是最後的一場秀。說到美國的嘻哈音樂,就肯定繞不開N.W.A這個組合。在金錢、合約的導火索下,N.W.A的成員Ice Cube決定單飛,在音樂的世界裡他們相互攻擊,哪怕曾經是生死與共的兄弟。
  • 推薦你看這幾本書
    《別做正常的傻瓜》這本書,讓我對複雜環境擁有了更理性的判斷,去走一條順勢而行、有把握的道路。2、《活出生命的意義》主題:「生命&哲學」我以前經常問自己:什麼是生命的意義?這本書的出現,給了我最好的答案。它告訴我,或許生命的意義就是:活著且不斷探尋的過程。
  • 2017年1月看了30本書,推薦這7本給你
    堅持寫作25篇文章,其中為啥過年就是吃喝打牌,還不如學學這個,超級有趣截止目前為止閱讀量1.7萬+了,其中有5篇文章被很多大V轉載到微博和公眾號裡面。沒有想到1月1號一個小小的決定,短短一個月收穫了如此多的額外驚喜!大家的鼓勵是我不斷堅持走下去的勇氣和力量。
  • 看完這4本書,才發現人類學家竟然這麼好玩兒?!
    比如「人類學家」,從表面看,應該是研究「人類」本身的。但稍一思考,就會又產生疑惑:那他們究竟是研究生物學中的人,還是文化意義上的人?今天,我們就用4本書,來走進神秘的人類學家——一個看似無用、但很好玩的職業。
  • 培養獨立思考一定要看的10本書
    讀這本書不需要具備任何專業知識,但書中融匯著超凡的智慧。如果你已經讀過《第五項修煉》,那麼本書不僅有助於加深你對系統思考的理解,也為如何使用相關的工具與方法繪製系統循環圖,從而解決複雜的問題提供了詳細的指南,並展示了通過計算機仿真模擬可以獲得的神奇力量。這本書把我們這些從小就被唐詩宋詞經史百家,腐化的頭腦挽救回來,確實值得一看!
  • 讓孩子足不出戶親近自然,看這7本繪本就夠了
    但其實,想要達成這個心願並不難。不能行萬路,但是可以帶孩子讀萬卷書。至於選書,自然是先從繪本開始。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8本繪本,既能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還能幫助他們親近自然、認識自然。《動物眼中的世界》動物到底是如何看東西的?為了回答這些問題,作者在這本書裡,嘗試著用20種不同的動物的眼睛去看同一片風景。每種動物會看到怎樣的世界?一場奇妙而驚人的、介乎科學和想像之間的旅行,即將展開……通過閱讀這本繪本,孩子不僅可以認識各種動物,還能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 這門課,讓學生理性看世界
    10日,記者實地探訪中華中學,揭開這門「邏輯與批判性思維」課的神秘面紗。「邏輯學家的推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性別歧視案』」「辛普森案」「三段論與文恩圖」……課程基地展示了很多批判性思維領域的經典案例,鼓勵學生從歷史事件、科學研究、社會新聞中運用批判性思維方式。
  • 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的時候就算通宵也要把這八本書看完
    但如今我們正處在一個「快魚吃慢魚、小魚吃蝦米」的時代,時代發展的節奏越來越快是有目共睹,若是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變化,即使你才華橫溢,若不及時的給自己的大腦充電補給知識,那麼你有限的才華也終究會被消耗完的一天。若想在社會這個大「競技場」上出類拔萃,不時刻學習是不行的,你要知道社會在不斷地發展,信息與知識也不斷更新。
  • 疫情期間看了30本書,推薦這10本
    想到這個世界上,有這麼一群天真的人,用一種非常正經的態度,做著一些不那么正經的研究,便覺得有趣。3、《在紅樓夢中讀懂中國》,閆紅。「中年之後讀紅樓,像是在雪後看風景,更樂于欣賞的,是枯索處的各種滋味。」
  • 這八本書,助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當然,作為普通讀者,也完全不必因為這本書的對象是研究生就被勸退,每個人的閱讀目標不同。普通讀者的我只是想在裡面找到自己問題的答案,因此很多細節不必過於糾結。布朗夫婦是這本書的作者,他們在書中回答了很多問題——我到底是誰?如何才能最好地了解自己?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以實現期望的目標?為什麼有人如此悲觀和消沉,也有人面對壓力和失敗能如此樂觀,堅韌不屈?為什麼我看待世界的方式與別人不同?
  • 《戀上咖啡》——用時四月有餘看完的一本書
    其他書如常只是簡單翻翻,於是留下這一本,並決意看完。這本書之所以要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簡單看了幾頁,以為是 我要看的。但是看書真的是挺奇怪的一個事,有時一本短短幾個小時看完,有時幾月看不完一本。而這一次,我就是要決意看完《戀上咖啡》,只是不曾想,居然如此艱難,於是在兩月到期後,開始逾期。而我本以為逾期後我會 很快消滅,不曾想我居然還是一直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