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區推動「新優質學校」特色化集群發展、建立「東北亞名校聯盟」

2020-09-14 智匯新區

推動教育質量全面提速

以學區化集團化辦學和新優質學校集群式發展作為新區教育創優「雙引擎」。堅持內聯外引、品牌帶動,全面推動新區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以江南政策協同區和江北一體發展區為基礎組建學區,對內做強區域內老牌學校,打造優勢本土教育品牌;對外積極面向全國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到新區獨立辦學或與新區本土學校聯合辦學。推動「新優質學校」特色化集群式發展,鼓勵同一學段學校組建發展共同體。


聚力發展冰雪特色

將冰雪作為育人的獨特載體,在全區各級各類學校全面深入開展冰雪教育,將冰雪運動項目納入必修課程,開展「冰雪特色學校」創建計劃。弘揚冰雪精神,培育冰雪文化,建立「全領域、全學科、全產業、全方位」的冰雪育人體系,形成人人有特長、班班有特點、校校有特色的冰雪教育新格局。重點打造一批區域共享的「青少年冰雪活動基地」,為冰雪特色育人提供充足的資源、空間和場所。引進國內外優秀冰雪項目人才,組建一支高水平的專業冰雪運動導師團隊。建設新區青少年冰雪俱樂部,開展冰雪嘉年華、冰雪冬令營、冰雪主題節日等高品質冰雪活動,加強區域學校與境內外學校的友好交流,積極推廣冰雪文化。


成立東北亞教育研究院

持續開展東北亞教育比較研究,充分吸收、借鑑東北亞地區先進的教育思想、管理方法、技術手段。加強與東北亞國家交流與和合作,建設一批區域境外友好學校。推進國際合作辦學,建立「東北亞名校聯盟」,通過優質合作辦學項目,打通東北亞名校直升機制。拓寬教育國際視野,開展教師「海外研修培訓百人計劃」,組織高層次國際教育論壇,建設「一帶一路國際交流」示範學校。

建設新區智慧雙創教育中心

充分利用在哈高校資源,利用新區生物醫藥、高新技術、先進裝備製造、綠色食品、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先進能源環保、民用航空等產業優勢,遴選十家在新區落地的高新技術企業,建設學校、企業、社會三位一體的智慧雙創教育中心,打造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雙創教育實踐基地及職業教育基地。依託中心,聘請百名雙創導師,建立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雙創導師團隊。推動「雙創名家進校園」,開展「雙創英才培養計劃」,建立一批高水平青少年雙創項目。


建設新區「城市雙創空間」

充分利用科技創新城總部基地,大學科技創新產業園區等資源,引入3D列印、智能機械、機器人等創新教育項目,融合智能科技與STEM教育理念,建設新區開放性「城市雙創空間」,通過「學校團體體驗與個人預約」相結合的機制,為區域青少年提供研討場地和各種實驗器材的創新項目孵化基地,形成多種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科技創新和職業體驗基地。


建立新區教育發展基金會

以「為發展新區教育事業募集資金,提供資金支持」的宗旨,圍繞全區教育改革發展中心工作,聚焦教育改革重大項目、師資隊伍建設、突出貢獻激勵、特殊需求師生捐助等領域,充分發揮教育基金會的作用,助力新區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啟動人才引進「百人計劃」

進一步加大高校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三年內引進100名海歸人才;每年面向全國招聘一定數量優秀畢業生、青年骨幹教師和特級教師,三年內引進100名博士碩士研究生,為新區教育植入「優質基因」。對於來新區工作的海內外優秀人才,在幹部配備、教師編制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在工作條件、生活待遇等方面提供配套服務。高度重視傑出人才的引進與留用工作,採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特殊支持。


探索「人事」「分配」雙改革

建立教師公務員制度,優化崗位設置,嚴格績效考核,激發全社會從教熱情和教師工作活力。把教師評聘制度改革作為重點,實行專業技術資格評價與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分開、競爭上崗,實現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逐步形成優勝劣汰、充滿活力的競爭用人機制。制定新區「區管校聘」「全員績效」工作方案。通過「區管校聘」,實現全區一盤棋,使教職工由「學校人」變為「系統人」,完善教育人才流動機制,保證人才「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建立適應新區教育行業發展需求和特點的薪酬標準,充分發揮績效工資激勵導向的作用。充分發揮年終績效獎的槓桿作用,真正體現「多勞多得、優質優酬」,全面激發教師積極性。


啟動「領軍校長雙十計劃」

探索推進校長職級制管理改革,結合校長的辦學業績、專業水平、教師認可、同行評價等方面,將中小學校校長職級分為特級校長、高級校長、中級校長、初級校長等4個等級、9個檔次。增設職級薪酬,按照不同職級檔次,發放校長職級薪酬。推進校長職業化建設和向教育家轉型,引進全國具有影響的專家型校長,通過高端培訓打造「領軍校(園)長隊伍」,力爭三年內培養10個教育名家和教育領軍人才,建立10個「領軍校長工作室」。


保障教育投入持續增長

主動適應新區社會發展需求,優先保障教育財政投入,全面落實教育經費「三個增長」的法定要求,確保教育撥款的增長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全社會教育投入增長比例不低於5%。確保生均教育經費、教師收入、財政教育經費投入佔財政支出的比例在全市領先。

相關焦點

  • 七所高中組建「多元高中集群」打造哈新區優質高中教育|哈爾濱新區多元高中集群揭牌成立
    據悉,松北區教育局為進一步加強哈新區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功能,提升新區高中階段學校的辦學活力,決定成立「多元高中集群」。這七所集群成員學校包括呼蘭一中、哈十中、第八十八中學、對青一中、順邁高級中學、萬邦學校、中加學校。集群確立了「一個理念、三項原則、五種機制」的發展目標,即共享共贏、特色發展的理念,資源共享原則、優勢互補原則、深度整合原則的三項原則,制度建設機制化、交流體驗經常化、課堂研究內涵化、教育資源開放化和共同體發展一體化的五種機制。
  • 推動新區教育優質發展,校長職級制增添助力!
    ,這將有利於建立哈爾濱新區校級幹部後備人才庫,激發各學校的辦學活力,全面提升辦學質量,促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已經完成「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正職競聘」的哈爾濱市第17中學新區學校校長劉豔偉說,哈爾濱新區教育改革在「先行先試」中,確實能吸引她這樣要挑戰自我的「跨區域競聘」校長,在服從於市委、市政府支持哈爾濱新區教育發展的格局下,搭乘「凡有崗位必競聘」的改革快車,把自己34年的一線教學管理經驗實踐於哈爾濱新區教育發展,把過往參觀、訪問學習過的名校教學和管理經驗,在學校成型於規劃設計的孕育階段,並將成熟的教育辦學思想和理念融入其中
  • 殷美根深入贛江新區調研時強調 做大做強產業集群 推動新區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永修組團、中醫藥科創城調研新經濟新動能培育、數字經濟發展、重點產業項目以及創新研發平臺建設。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優化營商環境,做大做強重點產業集群,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努力把贛江新區打造成為全省改革創新的強大引擎和對外開放的靚麗窗口。
  • 加快推動先進位造業集群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推動先進位造業集群發展,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這為新時期推動我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製造強國建設指明了新的方向、指出了新的路徑。
  • 松北新區哪些小學有名校基因?
    綠地東北亞國博城總投資600億元,總建築面積近500萬㎡。規劃以國際會展中心、會議中心、全球商品貿易港「三大中心」為核心,打造集貿易會展、總部經濟、智慧科創、商務金融為一體的龍頭項目,重塑東北亞經濟發展脈搏,成為聚核世界資源的璀璨中芯。
  • 北京亮出教育新地圖 將大幅提高優質教育供給
    按照北京市布局,16區縣被劃分四類區域:首都功能核心區、城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和生態涵養發展區,這成為各區縣繪製教育地圖一個重要坐標系。 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的東城、西城,集中體現首都政治、文化中心功能。兩區共同的特點是名校老校資源豐厚。為此,在教育優質資源供給的方式,兩區主要選擇了內部盤活促均衡,力破擇校。
  • 東部崛起名校教育集群!天河將新增中小學優質學位約2.4萬個
    總投資60億元新建優質中學,預計可增加優質學位2萬個……廣州經濟強區將迎來教育資源的新一輪井噴!24日,在天河區教育大會新聞通氣會上,公布了《天河區基礎教育「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幸福標杆行動計劃(2020-2022年)》(簡稱優教行動),透露了未來基礎教育新布局和發展目標:到2022年,打造「幼有善育、學有優教」民生幸福標杆。優教行動都透露了哪些重要信息?6大關鍵詞讀懂天河教育新發展。
  • 西鹹新區秦漢新城與名校合作辦學 滿足百姓對優質教育資源需求
    ,積極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了實現高標準硬體設施與高水平教育管理的有機融合,打造群眾家門口的優質學校,新城按照省、市、新區關於「名校+」工作的相關要求,分別與西安市第一中學、西安市新城區後宰門小學實行合作辦學,著力把兩所名校的品牌資源、師資優勢和管理理念注入秦漢新城,實現學校之間多維度合作與深層次融合,為秦漢新城教育事業實現新的更大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 「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 鄭州推動優質教育均衡發展
    為了讓越來越多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成為居民「家門口的好學校」,2018年起,我市啟動「新優質初中」創建和培育三年行動計劃,計劃創建和培育一批「新優質初中」,探索不同類型學校的發展路徑,促進一批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逐步成長轉化為特色彰顯、質量提升的新型優質學校。經過近3年的努力,今年11月,鄭州市首批「新優質初中」新鮮「出爐」,95所中學榜上有名。
  • 智慧教育是教育發展的新趨勢,抓住機遇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要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對接教育現實需要,深化科教融合、創新發展;要充分利用、發掘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滿足教育多樣化、個性化需求;要促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向技術產品、平臺、應用轉移,與教學、管理和服務深度融合,豐富智慧教育服務業態,為建設教育強省提供有力支撐。
  • 新區實驗教育聯盟學校首度對外招生
    蘭州新區實驗教育聯盟方家坡學校報名點推進「一體化辦學」根據《蘭州新區進一步推進「一體化辦學」實施方案》文件精神,蘭州新區實驗教育聯盟學校包括蘭州新區實驗小學為聯盟總校。籌建聯盟校主要目的是為擴大新區小學「一體化辦學」受益面,充分發揮名校的示範引領作用,均衡優質資源,挖掘辦學潛力,為新區孩子提供受用一生的優質教育。
  • 寧夏久久為功助推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今年5月,在區域集團化辦學的基礎上,自治區教育廳組織銀川第二十一小學、銀川唐徠中學西校區、吳忠市第三中學等全區10所優質學校結對幫扶西吉縣10所中小學,拉開了全區優質教育資源跨區域結對幫扶農村薄弱學校的序幕,形成了「優質學校 薄弱學校」「優質學校 新校 農村學校」互助聯盟。
  • 濱海新區與天津市教委、市衛健委籤署推進濱海新區教育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
    時報9月19日,濱海新區與市教委、市衛健委籤署推進濱海新區教育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積極引入優質教育醫療資源,深化教育醫療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加快補齊社會事業短板,促進新區教育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深化合作辦學 探索改革創新 打造教育新高地在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合作辦學方面,市教委將與新區續籤新一輪合作辦學協議,繼續共同做強做優南開中學濱海生態城學校、天津一中濱海學校、天津港保稅區空港學校、實驗中學濱海學校、實驗小學濱海學校、天津港保稅區空港實驗小學、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濱海外國語學校等合作共建學校。
  • 濱海新區與市教委、市衛健委籤署推進濱海新區教育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
    ,積極引入優質教育醫療資源,深化教育醫療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加快補齊社會事業短板,促進新區教育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深化合作辦學 探索改革創新 打造教育新高地在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合作辦學方面,市教委將與新區續籤新一輪合作辦學協議,繼續共同做強做優南開中學濱海生態城學校、天津一中濱海學校、天津港保稅區空港學校、實驗中學濱海學校、實驗小學濱海學校、天津港保稅區空港實驗小學
  • 九所高校聯手 共建長三角優質應用型高等教育集群
    新模式 三方聯動並肩助力長三角9所高校組成聯盟,其背後是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席辦公室和9個城市的政府,是G60沿線數千家企業對技術的渴望,對人才的需求。因此,聯盟立足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局,緊緊圍繞G60科創走廊「一廊一核九城」的總體布局,以建立政府、高校和行業企業組成「產教命運共同體」為導向,推動打造高校與產業和城市一體化發展的先行先試走廊。
  • 天津市武清區搭建「五大創新平臺」 推動新興產業集群化發展
    央廣網天津12月11日消息(記者賈立梁)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天津市武清區積極搭建研發設計、小試中試、通用製造、市場營銷服務和投融資服務「五大創新平臺」,有力構建起從研發、孵化、轉化到大規模產業化的完整鏈條,不斷滿足各個發展階段的企業需求。
  • 推動教育均衡發展,讓優質教育惠及鄉村
    如何把更多優質資源投向農村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關心與探討的議題。為了給農村教育注入更多的新鮮血液,給農村孩子帶去更多的希望。依託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聯盟,中小學教育聯盟網(以下簡稱聯盟平臺)在十五年前應運而生。「聯盟平臺成立之初,就致力於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和優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並且努力推進我國素質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學信息化教學水平。
  • 島內名校跨島結對助推島外教育發展 同安正在籌建一批優質學校
    今年5月,我們牽頭成立的『山海協作教育共同體聯盟校』中也有兩所結對學校。」廈門一中校長周君力介紹說。今後,三所學校將在合作辦學的過程中,就學校管理、教育科研、師生互訪、文化建設等方面進行更全面深入的交流合作,為同安區打造高質量、輻射周邊地區的品牌學校貢獻力量。
  • 浙江日報丨企業抱「一團」「全鏈」渡難關 金華建立產業集群黨建聯盟
    金東區高新智造產業集群黨建聯盟啟動「1+1」結對幫扶項目 汪邵峰 攝金華小微企業眾多,外貿依存度高達40%以上,疫情之下,靠企業單打獨鬥,面臨著發展難關。金華市委組織部探索建立產業集群黨建聯盟,把黨組織建在生產鏈上,以組織組團重組推動產業抱團發展,全產業鏈推進復工復產復能。「多虧了天寧合金的支持,公司現在不僅能正常投產,還能拓產了。」銀嘉新材料辦公室主任袁莉終於鬆了口氣。銀嘉新材料主要生產熔噴布,今年1月,剛剛入駐金東江嶺高新智造區,由於缺場地、缺技工,遲遲不能開工。
  • 又一所名校落戶鄭東新區!鄭州市鄭東新區河南大學附屬學校今天揭牌
    又一所名校落戶鄭東新區據了解,鄭東新區河南大學附屬學校是河南大學整合自身優質教育資源,與鄭東新區管委會合作共建,由百年名校河大附中全面負責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從2017年8月26日正式開學到今日,鄭東新區河南大學附屬學校整整走過兩年的辦學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