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餵養了,如何攝入足夠的營養,關乎著他的身體健康和發育。不過想要孩子吃得好,實際上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今很多老人推崇母乳餵養,的確這是一種最為安全的方式。
但是母乳餵養,和母親就變得息息相關了。缺乏經驗的母親,用這種方式其實比配方奶潛在的危險更大,不少孩子因為錯誤的餵養方式,或者因為母乳的質量不過關,導致了各種病的誕生。
故事分享:閨蜜經常分享自己的孩子成長過程,然而在兩個月的時候,卻和我說她家寶寶經常流口水,問我這是不是正常的,實際上我也沒辦法保證啊,只能勸她去醫院看看。然而一看問題就來了,孩子被查出腦溢血,原來是身體裡缺少了維生素K1。
這種維生素多存在小青菜中,然而閨蜜她是外地嫁過來的,他們那裡就很少吃青菜,所以坐月子就沒吃,用其他代替的,結果維生素K1不足,也就造成了這種情況。而很多餵養的過程中,不少父母都會犯下錯誤,我們在嬰兒出生前就應該了解這種常識。
在餵養過程中,這些錯誤方式出現最多
新生兒第一口喝黃連水或者奶粉。
部分區域流傳一種說法,就是這樣可以去"胎毒"。實際上胎毒醫學上並沒有真正證明它存在過,西醫中也認為這是不科學的說法。而我們認為的胎毒,多是胎兒出生以後的一些不正常現象,統稱為它。
而喝了黃連水後,其實對胎兒並不好,他們剛出生,腸胃發育還不是很完全,其次排毒系統工作效率也很低,所以對於黃連水這種帶藥性的,最好不要碰。其次奶粉也不要給孩子喝第一口,反倒是初乳最合適,雖然看起來黃黃的,不乾淨的樣子,實際上卻有著極高的營養價值。
過早過晚添加輔食。
每個寶寶發育時間是不同的,大概在6個月以後添加輔食最好,當然也有特殊的情況,就是寶寶出現厭奶了,這個時候他還沒到6個月,那麼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發育,來確定是否添加輔食,最早在4個月時候可以嘗試。
而寶寶如果對母乳較為依賴,而且母乳足夠提供他成長的營養,那麼可以延遲到八個月,再添加輔食。超過這個階段都是不合適的,容易對寶寶造成發育問題。
寶寶不吃鹽沒力氣。
老人會流傳一句話,不給孩子吃鹽就是虐待他。實際上很多醫學著作中,都表示一歲之內的孩子不適合吃鹽。我們可以透過本質來觀察,吃鹽是為了什麼,無非是補充鈉,那麼只要寶寶可以正常飲食,通過母乳或者輔食也能吸收到這種元素。而過多的添加,給寶寶吃鹽,會造成他的器官負擔過大,甚至是呼吸道的感染。
長期給寶寶吃米湯。
實際上我小時候就是這樣度過的,結果一歲半還不如吃母乳的一歲孩子強壯。大多是不願意吃母乳和配方奶的孩子,父母沒有辦法,就用米湯代替。而實際上米湯的營養密度很低,雖然能讓孩子飽腹,但是卻不能滿足營養需求。
喝米湯實際上等於喝水,喝得多,但是餓得也快,幾泡尿就沒了。其次寶寶到了一定天數會長牙,這個時候還是以輔食為重,給孩子嘗試咀嚼,能鍛鍊他的發聲系統。
寄語:孩子的餵養方式很重要,我們要適當地給他補充需要的營養,注意均衡搭配,在孩子需要依賴母乳的時候,儘量保證媽媽的身體健康,母乳充足。當孩子六個月以後,食譜選擇就變多了,這個時候父母們就可以考慮,該給孩子補充什麼了,哪些是促進身體成長的,哪些又是促進大腦發育的,這些都很重要,新生兒時期,才是孩子最重要的時間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