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別人的期待,為自己而活

2020-09-05 心情管理員

「那是一個聽話但有點自卑內向的好孩子」。這是別人對我的評價與定位。我也一直在按照別人的期待而生活,做個聽話的好孩子。

我在一個不善於表達情感的家庭長大,父母因為工作忙,對孩子的教育是放養式的。做得好時不會得到誇獎,做得不好也不會得到鼓勵,只有在做錯事的時候會得到懲罰。

所以我開始觀察周圍人的神態、行為和語言,學習怎樣才不會犯錯,我害怕做錯事,也不想被罵,只想得到誇獎。

漸漸地,這種行為變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又讓我在人多時看起來很安靜,顯得內向。其實我一開始真不害怕與人交流,只是總會慢半拍,因為不想說錯話,會下意識的先觀察別人的神態,還要考慮怎麼說會更好。

也許是因為家人之間缺乏情感交流,沒有得到家人的認可,我開始想從周圍人的身上獲得被認可的感覺。

所以當別人說我是個聽話的好孩子的時候,我也一直再努力做個聽話的好孩子,包括聽別人的話。

其實,家人反而對我沒有這麼多要求,管理也不嚴。只要沒做錯事就沒事,但也從來得不到誇獎,即使做得很好。

在我的記憶中,小時候的生活是過得很壓抑的,我總是會因為別人隨便一句不好的話而哭,控制不了的那種,還哭得很傷心,也不知道在傷心什麼。

後來,別人對我的評價又多了個「自卑」,那時候我也不覺得自己自卑,但他們都這樣說,我也就這樣認為了,也許只是我自己還沒有發現呢?

我就這樣帶著這些標籤慢慢長大,我覺得我做得很好,只是總有種心驚膽戰的感覺,怕自己做錯事,怕從別人臉上看到失望的表情,聽到不好的話語。

我覺得我小時候真的活得好累,過得很壓抑。

工作後,這種壓抑的情緒達到了巔峰。外面的世界沒有學生時代那麼平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不再那麼簡單易懂,見到帶著惡意情緒的人也更多。而我,又是這樣一個人。

別人總說我太過內向不愛說話,應該多和人交流。我也按他們說的去做了,畢竟我是個聽話的人。我努力去參與她們的話題,多和人交流,即使有時候得到的是漠視或輕視,即使每天說這麼多話讓我感到疲憊。

可是,我的這些努力沒有得到她們的肯定,她們還是覺得我不愛和人說話。我那時就很想問她們為什麼這麼覺得,難道和我說話的都不是人嗎?難道只有一整天都不停的說才行嗎?可是我不敢,沒有勇氣,只能回家後自己默默生氣。

除了人際交往的,還有工作上的壓力,我這種「聽話」的人,總是想達到他們的要求,沒有做到就會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不行。可工作上的事,哪會說怎樣就怎樣。這讓我有點無所適從。

在這雙重壓力下,我越來越自卑,也開始不願再開口,心裡也很難受,覺得自己很差勁,過得很壓抑,同時也很生氣,氣自己總是這麼在意別人的看法,脾氣也開始變得暴躁,整天皺著眉頭,眉毛都快連在一起了。

在我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的時候,終於觸底反彈了。我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態,努力約束著自己因為「聽話」的習慣,而下意識去討好別人的行為,暗示自己她們對自己的期待,只是束縛自己的枷鎖,她們對於自己來說也只是陌生人,沒必要因為別人的看法去勉強自己。

在這段時間裡,我也曾後悔過小時候做了個「聽話的好孩子」,我想,如果是個不聽話的壞孩子的話,別人的期待就不會太高,我也就不用總是聽別人的話去生活了。

終於,我擺脫了那種聽別人話生活的心態,開始慢慢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我漸漸能感受到輕鬆的感覺,生活也不再過得壓抑,感覺天也變藍了,空氣也清新了。

雖然有時候覺得自己變得冷漠了,但能夠擺脫別人的期待,為自己而活的感覺很好。當然,我也還是會聽取別人的意見的,只是會思考過後,覺得是自己想要的才會去做。

人的一生雖然不長,但總是按照別人的想法生活是很累的。當我不再去在意別人的眼光,擺脫了他人對自己的期待的時候,真的有種無憂無慮、心胸開闊的感覺。

雖然我還是不喜歡和別人聊天,但我不再覺得自己這樣有什麼不對,只是因人而異,生活方式或行為習慣不同而已。

相關焦點

  • 別再滿足別人的期待了,你就為自己活一次
    但通常都不是忙自己的事,平日裡要是聽到那位舍友的聲音,她就會立馬跑過去幫忙。小洋常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認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可她這麼全心全意的為舍友付出,時間長了,非但沒有得到感激,反而被視成理所當然。
  • 為別人著想,為自己而活
    為別人著想,為自己而活。為別人著想,才不失活得高尚;為自己而活,才不失活得灑脫。我嘆世事多變幻,世事望我卻依然。這是詩人汪國真曾對青春的期待,同時體現出積極樂觀的心態。而這些都離不開他曾生活過的教育部大院環境的薰陶。那時的大院裡,住的大多高幹子女,有一戶人家,父母雙職工,家庭條件很不錯。一次,他家的孩子被派往外地生活。
  • 人生最好的活法:不是活在別人的期待中,而是敢於活出自己的光芒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我們總是喜歡活在別人的期待中,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也希望別人能喜歡自己,但是這樣的過程不僅漫長而且帶著勞累,最重要的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容易迷失自己,忽略自己,沒有活出自己的期待,沒有讓自己快樂起來。
  • 《抓落葉》:最好的人生狀態,是擺脫別人的期待,做真實的自己
    02你,活在別人的期待裡嗎?九歲的艾略特,是個天生敏感,善解人意的小男孩。往後的日子裡,他都在為別人而活,迎合別人的期待,忽略真實的自己。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很多時候不也是如此嗎?總是被溫馨提示:「你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你要嫁一個有車有房的人」、「你要做一個賢惠的妻子。」......
  • 夜讀|餘生,不和別人比,好好活自己
    餘生,不和別人比,好好活自己來自新華社00:0006:26做一個心中有天地的人你是不是常有這樣的感覺:與其羨慕別人,不如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去成為你想成為的人。願你平復嫉妒的心情,保持鎮定的理智,規避自己的不足,發揚自己的長處,努力沿著理想的軌跡,一步一步,去到達目的地。名家畫廊 | 齊白石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 小心你的一輩子只為他人而活。學會被別人討厭,讓自己真正自由
    但阿德勒的目的論卻告訴我們,在尋找方法之前,我們要問自己想不想改變。而邁出這一步的關鍵,在於有勇氣承擔生活的責任,承認各種問題的根源都在自己身上。只有勇敢地做到這一點,我們才能改變自己對事物的看法,並最終改變生活。第二,用勇氣擺脫人際關係的煩惱。
  • 人到底是為自己而活還是為別人而活?
    最近不管是在網上還是生活中我們都是可以聽到別人這樣說「我們生活一定是要為自己而活!」當然這句話也是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不管是女性獨立的話題,還是為自己而活的話題都是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和心聲。但是仔細的想想來看到底什麼是為自己而活什麼不是為自己而活的呢?為自己而活是什麼樣的?從古至今中國的父母都是好像為自己的孩子而活的,他們教育著自己的孩子不斷努力的賺錢想要給他們最好的生活,最好的教育。一生中忙忙碌碌的工作賺錢,再來說說我們自己說是為自己而活要不斷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說是將來為好的工作機會做準備。
  • 《抓落葉》:人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於是他開始努力地去迎合別人的期待,不再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也不再去理會自己的感受。開始變得不失望、不委屈、不難過,也不再快樂。他用盡全力地活著,還是無法阻止世界下沉。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都是在為別人活,都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意願,讓別人開始,卻忽略了最真實的自己。不知道承受了多少次打擊,艾略特失去了艾米,失去詩人朋友,失業、搬去和父母住,放棄棒球。這些可能都是看起來不起眼的事情,但是卻影響了艾略特的整個人生。
  • 「我不想再為別人而活」用英語怎麼說?
    有沒有想過大喊一聲:我再也不要為別人而活了!「我再不想為別人而活了」,這句話用英語該怎麼說?非常簡單,用英語小詞就能搞定:live up to: 不辜負某人的期待、達到某個高標準、履行某個承諾live up to someone's expectations:活在別人的期待裡,也就是所謂的「為別人而活」。
  • 高考作文全國2卷:人該為自己活,還是為別人、人類、世界而活?
    趨利避害是本性,通過打壓別人來抬高自我是劣根性。這就是人性,人性的自私是那樣的根深蒂固,絕大多數人難以擺脫。《自私的基因》中提到了,絕大多數人人會在這樣的情況下不顧自我性命。比如,當他的孩子遇到了危險,他會不顧性命去保護,為什麼呢?因為孩子身上有他的基因,可以延續更久的基因。所以,從本能上,他會不顧一切去保護。
  • 人這一輩子,不要為別人而活,而要為自己而活
    生活在社會的大染缸裡,我們從一個有點浮躁的人變成了一個獨立的人,我們已經從一個人行動變成了膽小,這不是因為我們不稱職,而是因為我們太在意別人說什麼、想什麼,甚至是他們想要我們做什麼。大多數時候,我們並不快樂,因為我們總是在不經意間迎合別人的要求,而刻意改變,違背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甚至表面上假裝快樂,這樣我們的內心就會越來越不快樂。
  • 2018為自己而活,活出自己的精彩灑脫(經典句子)
    為別人著想,為自己而活。為別人著想,才不失活的高尚;為自己而活,才不失活的灑脫。 2. 儘管我們常說為自己活著,但實際上我們都通過別人的眼睛看自己的形象。一個從來沒有得到承認的人,很難產生對生命的熱情。我們穿衣打扮或者努力學習工作,不僅是為了實現自我,也為了成為群體中被認可的一員。
  • 不為別人而活
    一個人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那樣容易自私;一個人也不要只活在別人的世界裡,那樣就會失去自我,抓不住屬於自己的幸福。 也許你會覺得,如果你忽視了別人的想法,如果你不在乎別人如何評價你,你自己的態度會讓你無法在這個世界上行動。 但你也要知道,無論你變得多麼優秀,無論你是否採納別人的意見,你都不能讓所有人喜歡你,更不能讓所有人都接受你,心中不在乎你的人會不斷地對你提出各種要求,真正關心你的人只希望你能幸福快樂地生活。
  • 真正的城市夢,是讓自己活,也讓別人活
    /素材來源:《城市夢》「真正的『城市夢』,是讓自己活,也讓別人活。」 城管與小販也可以和諧相處。/《城市夢》隨著近十幾年的城市化進程,城管與佔道經營、流動攤販之間的「恩怨情仇」不時上演。當最強佔道釘子戶,遇上正在改革的「文明執法」「陽光執法」城管隊,會碰撞出哪些牽動人心、哭笑不得的故事呢?
  • 人生的旅途中,唯有善待自己,為自己而活
    現實生活中,你一定要明白這一點,人生是為自己而活,並不是為了迎合別人的看法及期待。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活出自己的精彩。但請你一定要記住不要真的生氣,你的憤怒只會讓讓那些對你產生非議的人更加滿足,滿足自己對你所造成的影響。人生是活給自己看的。很久以前,寺廟裡住著一群和尚,主持留下紙條告訴廟裡的和尚,誰能在天黑之前登上對面的一座高塔,誰就能下山傳道。聞訊趕來的一大批村民在塔下觀看比賽,為參賽者加油助威。
  • 如果自己足夠相信,又何須期待別人肯定
    小時候,撿到錢歸還,期待警察叔叔說好,課堂表現乖乖,期待老師表揚,考試成績優良,期待爸媽讚賞。但作為成長之後的成年人,如果還執迷其中,那就活的些許糊塗了。自己適合什麼職業,是爸媽選定的。適時的諮詢智者絕對是合理的,聰明的做法,但事事無度的詢問別人,也許就是還沒有長大的寶寶吧。人要成長,要長大,要自己做決定,並對自己的選擇和決定負責。
  • 知乎,做不了自己,卻活成了別人期待的樣子
    也正因為如此,在許多用戶看來,知乎早已不再是曾經那個純粹的知乎,就像成年人最後都不得不像生活低頭,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一樣,知乎在商業化的道路上越跑越快,它也在離那個最好的知乎越來越遠。知乎的商業化之路知乎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知乎了!
  • 如何才能擺脫別人的評價
    你活在別人的評價中嗎?然後,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我們生活在別人的評價中,如何擺脫別人的評價。1、自卑「自卑情結」這個詞很常見,他一般是由原始家庭的問題引起的,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自卑情結都是在家庭中產生的。從出生起,第一批老師就是父母。父母的教育對他們年幼的孩子有很大的影響。
  • 《斷舍離》:擺脫「單方面期待過高」,要明白「首先自己要做好」
    這篇文章很觸動人,生活中是否我們也是這樣的家長,按照自己的意願,設計著孩子的未來,為孩子報著各種補習班,輔導班,卻從來沒有問過孩子的意願,他想不想學這個課程,他熱不熱愛?這就是山下老師「斷舍離」中,「單方面期待過高」。
  • 做自己,不為別人而活的5大星座!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人的一生只有一次,在這個有限的時間裡面,一定要好好的為自己而活,而不是成為別人的附庸。雖然道理每個人都知道,但是有的人還是避免不了的去在意別人的眼光,為別人而活著。那麼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下,十二星座中那些永遠不會為別人而活的都有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