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滿足別人的期待了,你就為自己活一次

2020-12-27 天使說情感

01

上學時,舍友們經常讓小洋幫忙帶東西,帶飯、帶奶茶,有時直接讓幫忙跑腿拿快遞。

小洋為人勤奮很愛乾淨,沒事時,看到舍友們在地上丟滿了東西,她會隨手打掃一下,順便整整理大家堆放的雜物。

時常忙得不亦樂乎。

但通常都不是忙自己的事,平日裡要是聽到那位舍友的聲音,她就會立馬跑過去幫忙。

小洋常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認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可她這麼全心全意的為舍友付出,時間長了,非但沒有得到感激,反而被視成理所當然。

小洋和舍友去外面聚餐時,每次點菜她都沒來得及插上嘴就已經被預訂好,點的都是大家喜歡吃的,但從來沒有一個人徵求過她的意見。

一起去購物上廁所時,大家手裡的東西通常是交給小洋保管,而她自己卻因為不知如何開口讓她人幫忙,只能自己帶著東西去上廁所,而當出來時,室友們早已離去,且沒有任何人意識到有人落了單。

在舍友們的眼裡,小洋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

她卻還在責備認為是自己表現的還不夠好,一直在爭取著得到大家的認可的路上努力著,活生生地活在滿足他人的期待中去了。

也曾有過改變為他人服務的想法,可她害怕被孤立,害怕不再被需要。

維持熟悉的現狀遠比面對未知的狀況要來得輕鬆簡單得多。

可是,不改變就只能等著被改變。

蔣方舟在一次節目中所說自己是討好型人格,害怕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緒,害怕和別人起衝突,所以處處妥協,就是希望所有人都喜歡自己。

如果你的出發點是討人喜歡,那麼你就得有在任何時候、任何事情上做出妥協的準備。

這樣活著,很累,而且不快樂。

畢竟,我們沒有一個人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著的。

《被討厭的勇氣》中說:八面玲瓏的討好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種極其不自在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一味的委曲求全,往往會讓自己走上一條自我束縛之路。

與其討好不如改變,至少你在為自己而活。

02

琴琴是我認識的一位朋友,她為人仗義,說一不二,最關鍵的是她從不委屈自己。

琴琴對誰都可以好,同樣對誰也都可以不好,不記仇、好說話,但你若認為因此可以隨心所欲欺負到她頭上,那就大錯特錯了。

對於本職工作以內的事,琴琴可以欣然接受,但對於同事或他人委託的事,只要自己覺得不合適,一律回絕。

開會時,能積極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法,主動承擔責任,但從不替他人背鍋。

久而久之,她的處事方式和行為被大家所熟知和接受。不但沒有被排擠反而換來了大家的尊重。

有次我向她請教處世秘訣:她笑著說道:哪有什麼秘訣,只不過憑著自己的感受來,要說與他人有何不同,最大的不同只有一個字「敢」。

不挑事,但不怕事,敢於應對挑戰,敢於接受變化,也敢於活出自我。

僅憑這點就已經超過了大多數人了,畢竟,有很多人都只是活著而已。

楊絳先生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真正傷害你,除非你允許。

如果你性子軟弱可欺,每次面對不公平的待遇,每次話到嘴邊又選擇了咽下去等等,這樣的行為,不是自我保護,恰恰相反是相當於把傷害自己的權利交到了別人手裡。

作家三毛曾經描述過自己這樣的一個經歷,學生時代的她,對舍友及身邊人各種要好,可後來發現,不論自己怎樣做好,別人也不會領情,後來她終於奮起反抗。

身邊人見三毛如此,反倒怕了,再也不敢對她呼來喚去,反倒開始主動尊重她的想法。

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我們都需要勇敢一點,只有當你站出來,像一個英雄一樣保護自己時,你才能免於傷害。

下一次當你面對那些越界的人和事,請遵從內心,勇敢的懟回去。

你會發現,當我們兇狠的對待這個世界時,它突然變得溫柔起來。

03

楊絳先生在《一百歲感言》中曾寫道: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妙曼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我們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思想、有情緒,不應活在他人的期待當中。

小時候,努力學習取一個好的成績,因為這樣父母才會高興。

長大了,遇到喜歡的人,為了靠得更近一點,努力投其所好,只為了能引起注意,讓對方看見。

後來,我們按照長輩的安排,選擇了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

看吧,你再滿足也滿足了所有人的期待,可是你快樂嗎?

你選擇了忽視自己,可這個世界是你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很喜歡那句話:你缺的從來不是能力,而是敢於改變的勇氣。

改變,意味著要面對未知的風險,在於面對不變帶來的不滿和憋屈,不願改變的人往往選擇了後者。

忽視問題並不代表著問題的消失,從小我們被教育要懂禮貌,遇事忍一時退一步。

卻很少有人告訴我們,退讓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餘生為自己而活,何不勇敢一點。

對自己最大的獎賞,便是你活出了自我。

相關焦點

  • 擺脫別人的期待,為自己而活
    這是別人對我的評價與定位。我也一直在按照別人的期待而生活,做個聽話的好孩子。我在一個不善於表達情感的家庭長大,父母因為工作忙,對孩子的教育是放養式的。做得好時不會得到誇獎,做得不好也不會得到鼓勵,只有在做錯事的時候會得到懲罰。所以我開始觀察周圍人的神態、行為和語言,學習怎樣才不會犯錯,我害怕做錯事,也不想被罵,只想得到誇獎。
  • 人生最好的活法:不是活在別人的期待中,而是敢於活出自己的光芒
    「真醜,還是黃色好看,你可以跟我一樣嗎?」後來黑鴨子就每天拿著油漆塗自己的羽毛,企圖跟黃鴨子一樣。 為了活在別人的期待裡,就需要改變自己,不停地改變以為放棄自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有自己的性格特點,也有自己的意向選擇,為了同化自己,為了別人的期待,就會一次次的違背初心和本意,會活得越來越累,越來越不像自己。
  • 人到中年,請為自己而活,別為面子而活
    但其實,人到中年以後,並不需要活得這麼累,不用把別人的眼光當成一回事,當你不再為了面子東奔西跑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生活是如此輕鬆的,為自己而活,放棄那些虛偽無謂的東西。02、表面的東西華而不實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而不是活在別人的眼光裡。就算把自己表面功夫做得再好,能夠獲得別人一些羨慕嫉妒恨的眼光,又能夠如何呢?這本身也不是你的生活,只是你通過一些方法,來讓自己變得完美而已。
  • 為你自己活一次
    為什麼而活?你將為追求實現何種價值和生存狀態而活?攝於廣州市黃埔區這些問題聽起來很虛、很遠、很哲學,它們看似不接地氣,多咀嚼幾遍你就能嘗出這些其實是最熟悉的配方,最本真的味道。因為它們滲透在我們的一舉一動,一呼一吸中。
  • 為別人著想,為自己而活
    為別人著想,為自己而活。為別人著想,才不失活得高尚;為自己而活,才不失活得灑脫。我嘆世事多變幻,世事望我卻依然。這是詩人汪國真曾對青春的期待,同時體現出積極樂觀的心態。而這些都離不開他曾生活過的教育部大院環境的薰陶。那時的大院裡,住的大多高幹子女,有一戶人家,父母雙職工,家庭條件很不錯。一次,他家的孩子被派往外地生活。
  • 「我不想再為別人而活」用英語怎麼說?
    有沒有想過大喊一聲:我再也不要為別人而活了!「我再不想為別人而活了」,這句話用英語該怎麼說?非常簡單,用英語小詞就能搞定:live up to: 不辜負某人的期待、達到某個高標準、履行某個承諾live up to someone's expectations:活在別人的期待裡,也就是所謂的「為別人而活」。
  • 把自己活好,別人知道怎麼愛自己
    01你總是那麼愛我,卻從來沒有呵護過我。你總是那麼有理,卻從來沒有懂過我的內心世界。你總是不失疲憊的告訴我,這是為我好,卻從來沒有見過你自己好起來過。你怕我走彎路,你怕我沒聽懂,你甚至怕我反抗,怕我頂嘴。
  • 吳青峰:在滿足別人期待前 自己想做什麼比較重要
    講溫柔,一如他在《明日之子》因心軟不想淘汰選手而大哭,在音樂節上因想為歌迷多唱首歌而不顧限制,最終被工作人員強拖下臺……但另一面,他又會在演唱會上語氣冰冷毫不客氣「斥」歌迷:「門票只是讓你看演唱會的,並不是讓你拍照的。」 「第九排35號你別拍照了!會干擾我!」「一排38號這位同學你拍照還開閃光?」他也表現得,忽而放肆忽而內斂。
  • 2018為自己而活,活出自己的精彩灑脫(經典句子)
    為別人著想,為自己而活。為別人著想,才不失活的高尚;為自己而活,才不失活的灑脫。 2. 儘管我們常說為自己活著,但實際上我們都通過別人的眼睛看自己的形象。一個從來沒有得到承認的人,很難產生對生命的熱情。我們穿衣打扮或者努力學習工作,不僅是為了實現自我,也為了成為群體中被認可的一員。
  •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是不要辜負自己
    滿足別人的期待,那並不是你應該履行的義務,而不辜負自己,才會讓你的人生對自己負責。01真正有意義人生不是滿足別人的期待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真正有意義的人生不是滿足別人的期待,如果我們在人生的成長過程中
  • 夜讀|餘生,不和別人比,好好活自己
    永遠別把自己估得太高,再嬌豔的花,風一吹,也會散落;也別把自己看得太低,你就是你,自有獨一無二的皎潔和隱晦。有人曾說過一句話:「這個時代不會阻止你自己閃耀,但你也覆蓋不了任何人的光輝。」與其羨慕別人,不如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去成為你想成為的人。願你平復嫉妒的心情,保持鎮定的理智,規避自己的不足,發揚自己的長處,努力沿著理想的軌跡,一步一步,去到達目的地。名家畫廊 | 齊白石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 人生的旅途中,唯有善待自己,為自己而活
    現實生活中,你一定要明白這一點,人生是為自己而活,並不是為了迎合別人的看法及期待。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活出自己的精彩。從我們出生來到這個世界,再到逝去,這一生總會不缺少對你品頭論足、好為人師的人,當你蹣跚學步的時候,就會有人議論你的成長;當看到你期末成績的時候,就會有人預測你的一生;當你步入婚姻的殿堂,同樣會有人議論你將來的生活……在人生的旅途中,誰都會遭受到別人的非議以及異樣的眼光,這時候,我相信每個人的內心難免會心生波瀾,為此感到憤怒不已
  • 人到底是為自己而活還是為別人而活?
    最近不管是在網上還是生活中我們都是可以聽到別人這樣說「我們生活一定是要為自己而活!」當然這句話也是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不管是女性獨立的話題,還是為自己而活的話題都是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和心聲。但是仔細的想想來看到底什麼是為自己而活什麼不是為自己而活的呢?為自己而活是什麼樣的?從古至今中國的父母都是好像為自己的孩子而活的,他們教育著自己的孩子不斷努力的賺錢想要給他們最好的生活,最好的教育。一生中忙忙碌碌的工作賺錢,再來說說我們自己說是為自己而活要不斷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說是將來為好的工作機會做準備。
  • 你看看你,再看看別人:別讓你對孩子的期待,最後都變成傷害
    芒果臺的二胎育兒觀察節目中,鞠析彤在吃飯的時候發現隔壁桌開開家的飯有魚有面,自家只有香腸炒飯,而且做得很不好吃,當下明顯覺得很失落,於是跟爸爸說:「你看看你,再看看別人,你真不是一個合格的好爸爸。」然後自己跑到屋裡床上哭了起來。爸爸顯然還沒搞清楚狀況,對於女兒嫌棄什麼都不會沒辦法教她們的時候,說沒有人天生就會,給別人的感覺就是在為自己的廚藝辯解。
  • 女人不要為取悅別人而活,希望你能為自己而活
    可能更多的常態更像是旅行,需要坐上一段火車,還要坐一次飛機,下機後還要再換乘地鐵,最後到達終點站。那中途下車的我們,就如同面對這不了了之的旅程和一個一走了之的人,彷徨絕望甚至是不甘,亦或者是憤怒,這些打破我們正常生活運行秩序的感情,我們又如何整理才不會被打亂而失了方寸呢?1.
  • 拒絕為他人而活,你需要再狠一點
    我記得我曾經看過一段歌手張靚穎的採訪視頻,印象深刻,那時她正在參加《我是歌手》,「我想在這個比賽裡,檢驗自己這幾年的成績,我停掉了很多不必要的事情,我想在唱歌上有突破……我必須要喜歡才能繼續做下去,我不能總是妥協,如果我一直妥協下去,我可能會不再喜歡唱歌。」她這樣說,也這樣做了。
  • 現在的你是真實的你嗎?還是別人期待的你!(請深思)
    選擇做真實的自己,沒必要跟著別人的期待去活著!是否有那麼多的瞬間,因為別人說那麼幾句話,讓你放棄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在學校的時候,你迷上了音樂,讓你產生想學唱歌,因別人說唱歌要有天賦要有天生的好噪子,還得有高顏值才能在音樂之路走得更遠!而你什麼都一般,還是別白折騰了,當家裡人說,畫畫更能修煉你的氣質時,你開始緣猶豫,還沒開始,就已經謝幕了!
  • 網友:是為自己活,不是為了跟別人比較
    哦,以後我要認真生活,認真工作 ,不抱怨,善待自己。生活的本質就是自我滿足恬淡,人生苦短,世事無常。把自己日子過好才是最重要的。我有個朋友活的特別灑脫。大學一畢業他就找了一份讓人羨慕的工作,而且每天朝九晚五很是穩定。不料工作剛滿半年,他就決定辭職了。
  • 女人到中年後,別再總討好別人,委屈了自己
    婆婆照顧得還算周到,只是一次婆婆燒了魚湯,她知道婆婆也喜歡吃魚,就想將魚分成兩半留一半給婆婆吃。哪知道好心幹了壞事兒,魚分下來後就稀碎了,樣子很難看。婆婆一看眉頭皺了下來。第二天她吃得是昨天沒吃完的剩飯,婆婆說誰叫你剩下的,你吃不完沒人吃你的,還得你自己吃掉。
  • 做回真正的自己,別活在別人眼裡(名人名言英語)
    不活在別人的眼中,就是不活在別人的期待中,不活在別人的評價中。只要不涉及原則對錯,別人說什麼聽聽就好。你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又何必為了別人委屈自己。鯤鵬萬裡,扶搖直上,燕雀安知鴻鵠之志!Seuss做你自己,說你所想,你在乎的人不會介意,介意的人對你無足輕重。蘇斯博士Do what you feel in your heart to be right, for you'll be criticized any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