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詞,「你穿的衣服不好看」,「你怎麼那麼笨啊,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你化的妝感覺怪怪的」。你被評估過嗎?你活在別人的評價中嗎?然後,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我們生活在別人的評價中,如何擺脫別人的評價。
1、自卑
「自卑情結」這個詞很常見,他一般是由原始家庭的問題引起的,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自卑情結都是在家庭中產生的。
從出生起,第一批老師就是父母。父母的教育對他們年幼的孩子有很大的影響。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笨」、「別人家的孩子都會背古詩了」或「你是撿來的」、「再哭就不要你了」都是欺騙性的,那麼孩子就會有一定的自卑情結,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覺得其他人是對的,然後,聽取別人的意見,不敢反抗,這樣才能活在別人的評價中。
解決方案:
自卑會增加自信心。當你遇到什麼事情時,對自己說「你做的到」,不要試圖迴避問題,你應該相信積累的力量,並了解自己的局限性,你會很自信的。
2、人際交往
人際溝通不容易,也不是每個人都擅長。有些人在人際交往中會害怕衝突,這會受到別人評價的影響。
人們的行為是習得,在家庭中,如果父母總是對你訓斥或說教,你就無法抗拒,也會有心理上的妥協。在社會環境中,如果你的老闆或比你年長的人對你施加某種壓迫,你也會表現出寬容。這些都會對你的人際交往產生一定的影響。一旦這種行為習慣形成,你就會受到別人評價的制約。
解決方案:
多了解自己內心的想法,觀察生活中別人的溝通方式,去習得你最喜歡的溝通方式,改變退縮妥協的習慣,積累經驗,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改變。
3、缺乏意見
缺乏自主性,顧名思義意味著我們不能自己做決定,當我們不能自己做決定時,我們會聽取別人的意見,採納別人的意見,讓別人自己做決定。
當今社會,不乏溺愛父母,這樣的父母會盡力給他們的孩子鋪平道路並為他們的孩子做所有的決定,這些溺愛行為會使孩子缺乏自己的見解。
當你的觀點總是被駁斥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的意見不那麼重要,這會讓你放棄自己的想法,聽取別人的意見,導致你缺乏自制力。
解決方案:
在親密關係中,有勇氣表達你的想法,你的家人和朋友不會隨便否定你,這可以幫助你積累一些經驗。你還需要更多地傾聽你的內心,了解你內心的真實想法,並付諸行動。找到你自己的局限和不足,改變你的認知模式,了解更多你不知道的東西,滿足你的內在需求。
當你能做這些事情時,你可能會發現別人的評價什麼都不是,你已經變成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