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點心理學:毛毛蟲效應——如何才能擺脫「餓死」的命運呢?

2020-09-03 濰坊市心理諮詢師協會

走別人走過的路,固守原有的認知模式只有一條路:死路。

——法國科學家約翰·法布爾

法國科學家約翰·法布爾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稱之為「毛毛蟲實驗」:他把許多毛毛蟲放在一個花盆的邊緣上.使它們首尾相接圍成一圈;同時,在離花盆不遠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蟲喜歡吃的松葉。那些首尾相連的毛毛蟲開始一個跟著一個,繞著花盆的邊緣一圈一圈地走,一個小時過去了,一天過去了,又一天過去了,這些毛毛蟲還是夜以繼日地繞著花盆的邊緣在轉圈。一連走了七天七夜,它們最終因為飢餓和筋疲力盡而相繼死去。

毛毛蟲之所以會在食物旁邊相繼死去,關鍵就在於它們習慣於固守原有的本能、習慣、先例和經驗,而無法破除尾隨習慣而轉向去覓食。這和我們生活中很多人固守原有的認知模式的做法是一樣的,心理學家便將這種現象稱之為「毛毛蟲效應」。

在日常生活中,什麼樣的認知模式是固守原有的呢?很簡單,比如人們總是根據原有的思維、經驗模式自以為是地去認定一些事情是正確的,另外一些事情是錯誤的。很顯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原先的一些做法、經驗、思維方式已經落後,如果我們再按照這種方式去思考、解決現代的困難,無疑是在浪費時間。

總的來說,「毛毛蟲效應」對我們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

(1)遏制我們的創新思維。經年累月地按照一種既定的模式思考問題.不僅容易使人厭倦,更容易麻痺人的創造能力,影響潛能的發揮。

(2)滋長我們的惰性心理。因為有現成的模式、習慣和經驗,在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我們就會「偷懶」,不加思考就沿用傳統的方法和習慣,長此以往,就會產生明顯的惰性心理。由此可見,我們要想讓自己不斷地成長和發展,就要摒棄惰性,破除僵化的思維模式,才能取得更大的收穫。

(3)盲目相信經驗和習慣。一旦陷入「毛毛蟲效應」之中,人們就會盲目相信特定經驗和習慣。即便面對的情況已經有所改變,人們也不會想著改變方法,只會沿用先前的經驗和習慣,致使問題不能得到解決。

「毛毛蟲效應」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啟示:固守原有的認知模式並不是聰明的處事之道,因為社會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我們所面對的情況也隨時都在變,所以我們的認知模式也應該進行改變,這樣才能快速、正確地解決問題。

如何才能擺脫「渴死」、「餓死」的命運呢?不妨按照以下幾點去做:

1.了解自己。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獨立的心理模式。比如直爽的人心理模式是看到什麼就是什麼,而憂鬱的人心理模式就是看到什麼不相信什麼……不同的心理模式在處理問題時選擇的方法也不同。那麼如何了解自己的心理模式呢?首先要了解自己,即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什麼優缺點,習慣性的思維模式是什麼樣的。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判斷你的心理模式是不是沿襲別人的心理模式。

2.具備創新精神。

即在別人的經驗習慣之上提出不同的思維方法,或者在不同的環境下採用不同的認知模式去解決事情。很多時候,很多人之所以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就是因為他們總是以固定的、守舊的目光來看待自己,雖然自己每天都在進步,但是你如果沒有發現這一點,同樣不會有什麼很大的改變和突破。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只有具備了創新精神,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才能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基礎上正確地解決問題。

3.要善於觀察,提高嗅覺的靈敏度。

人為什麼不能固守原有的心理模式?因為環境在變、社會在變。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做才能知道環境是否在變?如何才能知道社會是否在變?這就需要我們懂得觀察、提高「嗅覺」的靈敏度,從而發現周圍的異常。一個不善於觀察的人不可能知道環境的變化,也不可能想著去改變自己的心理模式,這類人十之八九都是生活中的毛毛蟲。

4.懶惰是魔鬼,只有勤於改變才是成功的朋友。

為什麼很多人都在固守原有的心理模式呢?因為這些人懶惰,不勤於改變,凡事只要能過得去也就可以。自然而然,這種心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在影響著工作生活。這些人的工作生活也就從來沒有改變過。這是非常可悲的,也是非常危險的,畢竟社會的變化總有一天要淘汰你。

5.學會抗幹擾、學會堅持。

在生活中,也有一些人發現到了環境的變化,也對自己的心理模式作出了改變,但是在旁人的「勸說」、「幹擾」之下,又放棄了自己的改變,重新沿襲原來的模式。對於這些人而言,成功其實就在不遠處,只要他們懂得抗拒周圍人不正確的「幹擾」,懂得堅持自己的改變。

相關焦點

  • 毛毛蟲效應告訴你:盲目終導致失敗
    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如此,有些孩子在學習時也很努力,但是卻總是成績平平,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也常常不忍責怪,但同時又覺得很不甘心,為什麼自己的努力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呢?其實,生活中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用心理學上的毛毛蟲效應做出回答。
  • 家長別擔心,多半是「毛毛蟲效應」的影響
    所以很多家長都在發愁,不知道應該如何才能讓孩子願意努力學習。殊不知,有時候即便孩子很努力,但是卻依然不能提高成績。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毛毛蟲效應在作祟,家長需要格外警惕,及時引導糾正。這讓孩子深受打擊,也讓李女士有些想不明白,明明已經很努力了,怎麼會沒有效果呢?其實生活中,如同李女士兒子一樣的現象有很多。許多小朋友的努力和收穫並不能成正比,究其原因,主要是毛毛蟲效應的影響。
  • 不一樣的心理學:毛毛蟲效應,墨守成規、不敢改變,牢記四個方法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32篇:毛毛蟲效應字數|3800字 閱讀4分鐘分類|心理學關鍵詞|墨守成規、止步不前、固步自封、盲目跟從、不敢突破、不敢改變、想的多做的少、實用心理學以上兩種生活中很常見的墨守成規,不敢突破走老路的現象,其實受到毛毛蟲效應的影響。
  • 《操縱心理學》:想要獲得人生自由,從擺脫被操縱的命運開始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如何才能擺脫被他人操縱的人生,獲得人生自由呢? 美國心理學博士哈麗雅特•B•布瑞克在《操縱心理學》這本書裡說,操縱存在的原因是它有效果。因此,阻止操縱者最有力的手段,是改變你的應對方式,讓操縱者的手段不再有效。
  • 學點心理學:瀑布心理效應-如何才能摸透別人的心理呢?
    ——卡耐基瀑布心理效應某人一句隨便說出的話,卻弄得別人十分「不得意」,有點「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意味。即「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信息發出者的心理比較平靜,但傳出的信息被接受後卻引起了不平靜的心理,從而導致態度行為的變化等,這種心理效應現象,正如大自然中的瀑布一樣,上面平平靜靜,下面卻濺花騰霧。
  • 《瓦拉赫效應》:它與木桶原理的短板效應自相矛盾嗎?學點心理學
    可為什麼會發生上述這種瓦拉赫效應呢?是什麼力量使瓦拉赫發生如此神奇的變化呢?分析其原因有以下三方面:一、不同的人存在著不同的潛能。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語(語言智力)和邏輯(數理智力)兩種基本的智力外,它們還有視覺 (空間關係智力)、音樂 節奏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觀察者智力、存在智力。
  • 別讓你的孩子也陷入毛毛蟲效應
    別讓你的孩子也陷入毛毛蟲效應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女孩子別那麼辛苦,當個老師多好!別讓你的孩子也陷入毛毛蟲效應!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親戚家的女兒。
  • 首因效應、曝光效應……職場最常用的7條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哪些?
    許多有趣的心理學原理,一直是人們所津津樂道,並且時常會掛在嘴邊引用的,事實上不少心理學原理和職業規劃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都可以運用於職場的個人發展,向陽君特意整理了下面這7大心理學效應,讀懂了這些,對你個人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好處。
  • 成功人士都知道的12個心理學效應,多學幾個,掌握人性秘密
    成功人士都知道的12個心理學效應,多學幾個,掌握人性秘密!01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02飛輪效應為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飛輪轉得越來越快,達到某一臨近點後,你無需再費更大的力氣,飛輪依舊會快速轉動
  • 孩子努力卻沒有回報,家長要警惕「毛毛蟲效應」,盲目跟風不可取
    為此,有些家長花的金錢都不少,孩子也特別努力,只是最後好像都得不到好成績,其實或許是因為「毛毛蟲效應」。什麼是「毛毛蟲效應」?心理學家約翰.法伯曾經利用毛毛蟲來做了一項實驗,他把幾隻毛毛蟲放在一起,並把第一隻和最後一隻連在一起。發現毛毛蟲會根據這條隊伍一直爬下去,然後把它們喜歡吃的樹葉放在不遠處,它們也沒有走出這個圈子。即便它們永遠都吃不到食物,這些毛毛蟲一直都努力地跟進隊伍,其實它們並沒有放棄,只是盲目地跟錯了別的毛毛蟲的軌跡而已。
  • 身邊的心理學:蝴蝶效應改變的國家命運
    蝴蝶效應由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提出的:從社會心理學看,在複雜的社會交往中,信息的人傳人,不同人對同一信息的不同理解、不同立場、傳遞口誤等原因,導致信息傳遞過程中的不斷放大和變異,特別是當今網絡發達的時代,通過網絡傳遞的極快,將產生巨大的社會心理效應和巨大的社會影響。歷史上,有時一個普通的新聞、一個很小的事件,因蝴蝶效應導致了一個國家前途和命運發生根本性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 社畜自救指南|如何擺脫職業倦怠,重構職業生涯?3個法寶請收好
    其實任何工作都會有膩煩的一天,即便這份工作貴為總統,也始終逃脫不了職業倦怠的命運。經濟學中有一個著名的「邊際遞減效應」,邊際遞減效應是指每消耗一個單位的商品,所能帶來的新增的享受在遞減。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就是,吃第一塊三明治的記者覺得很開心,第二塊的時候仍然覺得不錯,而到了第三塊和第四塊的時候,這時三明治帶來的邊際效益,即新增的享受已經很低了。
  • 心理學:你潛意識中相信什麼,什麼就會成為你的命運
    01.你看到的,是你想看到的世界命運是如此神秘,以至於很多人都對「宿命論」,深信不疑。那麼心理學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呢?著名心理學家榮格說:你的潛意識操控著你的人生,而你卻稱其為命運。就好像我們的命運一般。02.重複同樣的命運,是你的潛意識在搞鬼心靈雞湯中說:性格,往往決定命運。這句話用於心理學,也同樣成立。
  • 破除「毛毛蟲效應」,學會理性學習
    ,只知道按照既定的路線跟著前面的毛毛蟲走,循環往復,無法擺脫。2、缺乏創新身處於毛毛蟲效應之中,孩子會習慣於固有的思維習慣和做事方式有時上一秒還在為一個新聞憤慨不已,下一秒該新聞就出現了反轉;有時上一秒真情實感地為某個視頻感動點讚,下一秒該視頻就被證實是造謠、擺拍。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們,別著急。面對急需我們幫助的人,我們當然應該挺身而出;可對於那些存在疑點的事件,我們反而應該冷靜下來,&34;。
  • 心理科普 | 五個心理學效應,帶你認識自己~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我們的煩惱和痛苦都不是因為事情的本身,而是因為我們加在這些事情上的觀念。確實,生活工作中很多讓我們陷入糾結的問題,換一個角度來思考,便能快速找到突破口。試試問自己下面這幾個問題,如果你有同樣的困擾,那麼今天的文章,你有必要讀一讀。為了2021年新的開始,別再被自己的心理矇騙了。
  • 用心理學解讀《跳出我天地》裡「半途效應」的產生及解決對策
    我將以比利為例,在文章第一部分進行詳細闡述;在第二部分,我將結合一個背包客的故事,談談「半途效應」產生的深層次原因;文章最後,我將結合《跳出我天地》和心理學知識,談談我們怎麼做,才能免受「半途效應」帶來的負面影響,養成堅持不懈的良好品質。
  • 不可不知的趣味心理學效應
    很多的夥伴都對心理學特別感興趣,但是學習專業的心理學畢竟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和精力,今天分享一些趣味心理學效應,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所以巴納姆效應的存在,總是會讓我們對自己的認識略有偏頗。如果想要避免巴納姆效應,就必須客觀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發自內心地去接納自己,不要刻意地違心地去改變自己,這樣才能活出最本真的自己。怎麼樣?你的生活中是否存在巴納姆效應嗎?
  • 【薦讀】世界七大著名心理學效應,學會一個受益終身
    了解這七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做個明白人。鳥籠效應於生活的影響具有雙面性,關鍵在於如何利用。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敞開的書比合上的書更容易讓人想讀。這樣一來,人們看到打開的書頁便想拿起來翻翻,就更容易養成讀書的習慣。
  • 精讀《自控力》:如何利用心理學效應,輕鬆成為自律達人?
    從那時開始,他堅持每天凌晨4點起床,創作4小時,跑步10公裡。幾年之後,他不僅成功地減了肥、戒了煙,還成為了知名小說家。為什麼自律對有的人來說似乎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對我們來說卻難上加難呢?我們與嚴格自律的人之間到底差了什麼呢?《自控力》一書詳細介紹了關於自律的心理學效應,利用這些效應,能幫助我們輕鬆成為自律達人。
  • 打破「毛毛蟲效應」,還需家長教會孩子這一點
    很多家長都會忽略孩子「從眾」這一點,認為孩子沒有主見是很正常的事情,實際上沒有主見就是陷入了「毛毛蟲效應」,對孩子的危害很大。並且還擺放了一些毛毛蟲最愛的食物在花盆邊緣。但是毛毛蟲們一直圍繞著花盆走著,一圈接著一圈,絲毫沒有停下來的預兆。而且並沒有一個毛毛蟲會脫離隊伍去尋找花盆邊的食物。一日接著一日,最後毛毛蟲累死在花盆旁。毛毛蟲效應就是指那些終日按照固有的思維行動,並且喜歡盲目跟從別人,做事沒有主見,並且喜歡依靠經驗來完成任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