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拉赫效應》:它與木桶原理的短板效應自相矛盾嗎?學點心理學

2020-09-12 豪小辮

註:懶得看文字的,可以看我的同名視頻解說

首先先給大家講個故事:

從前有個男孩在上中學時,父母希望他長大後可以成為文學家,不料老師對他做出了如下評語;「孩子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決不可能在文學上發揮出來。此時,父母只好又徵求了兒子的意見,給他改學油畫。可是,瓦拉赫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會調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強,繪畫成績很差。此時,美術老師的對他的評語是:「你在繪畫藝術方面毫無天賦」。當時很多老師都不看好他。但唯有一位化學老師卻認為雖然孩子雖然在文學、繪畫方面表現不佳,但他那一絲不苟的品質,卻非常適合做化學實驗,所以建議他學化學。於是父母和孩子都接受了化學老師的建議,從此學起了化學。從這以後男孩就一發不可收拾,在化學方面的聰明才智被徹底地發掘了出來,一下成為在化學方面公認的「前程遠大的高材生」,在同學中名列前茅,他就是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奧託·瓦拉赫。

奧託·瓦拉赫

以後人才心理學家就把那些大智若愚者的特殊才能被正確發掘後所發生的巨大變化的現象,稱之為「瓦拉赫效應」

其實瓦拉赫的成功,說明了一個道理:人們的智能發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強點和弱點,他們一旦找到自己最佳點,使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便可取得驚人的成績。

可為什麼會發生上述這種瓦拉赫效應呢?是什麼力量使瓦拉赫發生如此神奇的變化呢?分析其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不同的人存在著不同的潛能。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語(語言智力)和邏輯(數理智力)兩種基本的智力外,它們還有視覺 (空間關係智力)、音樂 節奏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觀察者智力、存在智力。這九種多元智力在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它代表了每個人不同的潛能。這些潛能只有在適當環境下才能充分被發掘。瓦拉赫就有著與眾不同的多元智力,在用傳統的智力理論來判斷,他就是一個智商低弱的人,而用多元智力理論來分析,他並不是一個低能,而是他的九種智力組合方式不同而已。當他找到了有利於他在化學方面發展的潛能環境後,便使他的潛能得到了充分地發揮。

、潛能能及時發現並不斷發掘。一個人存在著不同的潛能,這時就看它有沒有人能及時地捕捉並不斷開發。否則,就如天上的流星一閃而過。因此,及時發現十分重要。發現後能創造條件讓其發展最大潛能也很重要。所以要感謝瓦拉赫的慧眼識珠的化學老師。

、瓦拉赫之所以成功還因他有一雙聰明的好父母是分不開的,他們不僅望子成龍,而且還很寬容尊重孩子的天性,當孩子某些方面天資不足時,知道何時剎車止損並徵求孩子意見換一個方向去發展,而不會指責或洩氣,一意孤行的堅持等。

其實就如松下公司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所說:人生成功的訣竅在於經營自己的個性長處,經營長處能使自己的人生增值,否則,必將使自己的人生貶值。

木桶理論

可說到這裡我們又不得不提一下《木桶理論》,就是講一個木桶可以成多少水,不取決於木桶最長的那塊木板而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所以也被稱之為「短板效應」,猛一聽起來似乎木桶理論是強調均衡發展,必須把缺點補足才可以更好的發展,而瓦赫拉效應則是讓我們放棄自己的弱項而一直發展強項就好。這樣截然不同的策略,如此背道而馳,到底哪個策略正確呢?

其實這是很多人的一個誤解,我在這裡解釋一下,這兩個理論既然問世就肯定有各自的道理,只不過是他們的應用場景不同罷了。通常《木桶理論》運用在集體組織中,例如:一個公司的一個部門做不好,這個公司則會全做不好,就算銷售部門業績爆紅,但生產部門做不出好產品也是不行。而瓦拉赫效應則完全用於個人發展策略,讓人們避重就輕,揚長避短。讓我們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中去,因為以後的人才肯定是某領域的專才,而不是發展平平的庸才,所以從小在我們耳邊裡聽的那些什麼素質教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之類的話,放在特定環境下或是對的,但它是否一直正確呢?我們作為自身和家長又要如何去教育下一代呢?其實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就覺得如果當大家都去學鋼琴,我們就不要去學了,因為不新鮮了,沒有優勢了,我們就要學那些普遍大家不學的,那才會脫穎而出,那才是有別於他人的特長,那才不會浪費我的金錢和孩子的時間,您又怎麼看呢?請大家在留言區和我討論。

節目最後我還是用個小故事作為結尾:

很多年前英國有個年輕的建築設計師設計了一個只用一根柱子就可以支撐起市政大廳屋頂的設計方法,但他的方案不但沒有得到專家學者們的支持與認可,還差點因此坐牢,於是設計師被迫接受了再增加四根柱子去支撐的方案進行施工。就這樣300年過去了,來到了20世紀末,當政府打算修繕市政大廳屋頂時才發現,多出來的那四根柱子與天花板相隔了2毫米卻根本沒有接觸到屋頂,也就是說那位年輕設計師還是用了原來的方案一根柱子撐起了大廳,並在那根支撐住頂部刻下的一行小字:自信和真理只需要一根柱子!後來的人們便把這個大廳稱作「嘲笑無知的建築」,成了旅遊景點。

沒有接觸到天花板的柱子

四根無用的柱子

溫莎市政廳(Windsor Guildhall)興建於1687年,英格蘭伯克郡市鎮溫莎的市政廳,1974年以後,此處已不再作為市政廳使用。2011年,改設為博物館。該建築的英文名稱是 Windsor Guildhall,地址在 High St, Windsor, Windsor and Maidenhead SL4 1LR,有機會的話可以去現場看看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蘊藏著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猶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著我們去喚醒他。上天不會虧待任何一個人,他給我們每個人以無窮的機會去充分發揮所長,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蘊藏著可以「立即支取」的能力,借著這個能力,我們完全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只要下決心改變,那麼,長久以來的美夢便可以成真。

好,我就是那個留著小長辮的男人——豪小辮,每天講點我們不得不知的心理學知識,讓我們可以更加的看清這個世界的真相!點讚,關注,評論,下期我講與你聽到的不一樣的《蝴蝶效應》

相關焦點

  • 你的小孩是差等生嗎?瓦拉赫效應告訴家長,根本不存在什麼差等生
    管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木桶效應,意思是說想要知道一隻木桶能夠裝多少水,要看它最短的那塊木板有多長,如果木桶上大部分的木板都一樣高,但就是有一塊只有一半的高度,那麼即便放入再多的水也會從那塊只有一半高度的木板缺口流出,所以這隻木桶能裝多少水就要看那塊「短板」有多高。
  • 幫助你成功的3個心理學效應
    3木桶效應是錯誤的有人可能聽說過木桶效應,從前有一位國王給他兩個兒子不同長短的木板,讓他們分別做一個木桶出來,最後誰做的木桶裝下的水越多,誰就可能繼承王位。結果大兒子非常貪心,把自己的木桶做得很高,結果做最後一塊木板的時候卻不夠木材,導致水從這個短了一截的漏洞裡流出,小兒子很聰明,他做了一個並不是很高的木桶,但因為所有木板都長短一樣,結果他能裝的水卻更多。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應該關注自己的短處,而不是長處。但我認為木桶原理是不對的,我們更應該經營自己的長處,而不是短處。
  • 與其提升孩子短處,不如加強長處,木桶效應新解讀家長或該了解
    文丨任林(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引言:相信有不少家長聽說過「木桶理論」,即堅信一個木桶可以盛水的多少取決於木桶最短的那塊板。很多家長對此理論深信不疑,於是努力培養孩子的短處,讓孩子的長處到達一定程度後就暫停,不再培養。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木桶效應
    盛水的木桶是由許多塊木板箍成的,而木桶的盛水量是有這些木板共同決定的,並非是由一塊或者幾塊決定的。如果其中一塊木板很短,那麼此木桶的盛水兩就會很少,因為即使放入很多水,多餘的水也會從短板處流出來。因此這塊短板就成為了這個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
  • 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作文開頭加分項:原理效應
    一、什麼是原理效應  原理效應是指多在心理學或者管理學中出現的,對於自然現象或者社會現象的一種描述,同時具有一定的道理。  二、解析原理效應—木桶原理  1. 含義  木桶原理是指一個由若干木板構成的木桶,其容量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板,而不是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板,也稱為短板效應。
  • 吸引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木桶效應
    在群體關係中吸引力法則的運用最為普遍,每一個人都渴望成為人群中的焦點,那麼他必定是有其獨特的魅力,心理學家認為吸引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木桶效應。什麼是「木桶效應」?木桶效應又稱為木桶定律,講的是一隻水桶能夠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
  • 羅森塔爾、瓦拉赫效應和SFBT技術可以幫您解困
    我們對自己人格和特質的認識其實也是如此,心理學上有個鏡映原理解釋了這一點。孩子從出生,就通過別人特別是父母來認識自己,別人是我們認識自己的鏡子。我討人喜歡嗎?我重要嗎?我有價值嗎?如果周圍的人常給積極正面的反饋,孩子就會漸漸相信自己是可愛的,重要的。如果不是,他就會覺得一定是自己哪裡不好,所以爸爸媽媽才不喜歡我,別人才不跟我玩。
  • 心理學效應有多少個?
    下面人力資源心理學小編整理了一些常常所聽到的35種心理學效應,發給大家學習。1.瓦拉赫效應 奧託?瓦拉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功過程極富傳奇色彩。瓦拉赫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了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學期下來,教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難以造就文學之材。」
  • 法律英語與木桶效應 | 法律英語方法論
    木桶效應相信大部分人都不陌生,簡單來說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因此把大家的涉外法律實務水平看作木桶的話,法律英語水平,就是這木桶上的一塊木桶板。因此我才會說在校法學院學生過了四級就可以開始學法律英語了,因為對於這個群體來說木桶本來就淺,從四級開始起步很快就可以達到木桶的平均水平。
  • 教育專家提醒:班主任可以用「瓦拉赫效應」轉化後進生,效果顯著
    但心理教育專家提醒我們:採用「瓦拉赫效應」來轉化後進生,成功率非常高。那麼什麼是「瓦拉赫效應」呢?我們先來看一下它的概念:一個人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點,使智能潛力得到充分發揮,便可取得驚人的成就。這一現象被人們稱為「瓦拉赫效應」。
  • 影響每個人的十個心理學效應
    掌握心理學效應,能夠剖析自己平時不易察覺的非理性行為,能更好地了解自己,讀懂他人,透視社會;能讓我們採取更合理的方式對待他人,處理事務,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日常生活背後的典型心理學效應,讓我們以此為鏡,光照自己。
  • 天生我材必有用,「瓦拉赫效應」知道嗎?懂孩子比愛孩子更重要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顆閃耀奪目的星星,每名父母要如果像尼克老師一樣,細心地發現孩子的優點,就能讓孩子的潛能充分釋放出來,這就是所謂的「瓦拉赫效應」。 它是以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奧託·瓦拉赫的名字命名。據說,瓦拉赫在讀書時,最初學的是文學。一學期的學習之後,老師反饋的評價是:瓦拉赫很用功,但思維不夠靈活。 言下之意,瓦拉赫文學的造詣和天賦不高。後來父母徵得瓦拉赫的同意,又安排他學了油畫。然而瓦拉赫學了一陣,怎麼也學不會構圖和潤色。
  • 有用的心理定律(九):瓦拉赫效應
    瓦拉赫效應:找到發揮自己潛能的優勢方向大量事實證明,一個人只能從自己的優勢而非劣勢中獲得成功。後來的事實也證明,瓦拉赫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並於1910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這個至高無上的榮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只要我們能夠找到發揮自己潛能的方向,輔之合理有效的學習,就能夠取得應有的成績,後人將這種現象叫做「瓦拉赫效應」。
  • 洗衣也有木桶效應,海爾邀3大行業合作:打破邊界才能補齊短板
    洗衣也有木桶效應,海爾邀3大行業合作:打破邊界才能補齊短板 2021年01月07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海爾洗衣機於12月30日啟動「海爾BLingBLing彩裝機上市暨衣物潔淨&護色科學體驗日」,發布新物種彩裝機,並針對衣物發黃
  • 讓人知之恨晚的七大心理學效應
    | 讓人知之恨晚的七大心理學效應 |心理效應,是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同任何事一樣,它具有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意義。因此,正確地認識、了解、掌握並利用心理效應,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認識、了解和掌握一些心理效應,你就多了一雙洞察人心的眼睛,減少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和迷茫。
  • 瓦拉赫效應告訴你:不存在差等生的問題
    「差等生」這是一個家長和孩子都十分不喜歡的稱呼,許多家長不喜歡這個稱呼是因為,父母實在是不能接受自己那麼優良基因生出來的孩子最後竟然是一個連習都學不好的差等生。孩子不喜歡這個稱呼是因為,一旦被冠上「差等生」的稱號,那就意味著在學校老師同學看不起,在家裡爸爸媽媽天天打。
  • 教招常見心理學效應匯總
    心理學效應是社會生活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在我們的教師招聘考試中,也經常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今天我們就一起把常見的心理學效應匯總一下。
  • 影響一生的十個心理學效應:學會一個就能受益終身
    通過解讀心理學效應對自身產生的影響,剖析自己平時不易察覺的非理性行為,能更好地了解自己,讀懂他人,透視社會。掌握心理學效應,能讓我們採取更合理的方式對待他人,處理事務,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本期特別精選推薦,日常生活背後的典型心理學效應,讓我們以此為鏡,光照自己。影響一生的十個心理學效應,掌握一個便能受益終身。
  • 管理學大師關於成功的秘訣:普通人彌補短板,高手都是發揮優勢
    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也就是「短板效應」。一、打破「木桶理論」誤區的「新木桶理論」每個人都從學生時代走來,總能想起老師一直強調的,千萬不要偏科。這就引出了「新木桶理論」也就是通過無限延長長板,傾斜木桶,找到支撐點,木桶裡可以持續裝水。如果能有效利用你的優勢,完全可以彌補短板帶來的不足。
  • 讓人知之恨晚的七大心理學效應!
    同任何事一樣,它具有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意義。因此,正確地認識、了解、掌握並利用心理效應,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認識、了解和掌握一些心理效應,你就多了一雙洞察人心的眼睛,減少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