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曾經被當作牽線木偶操縱,被強迫去做自己不願意的事,或是被強制放棄自己想要繼續的事?你是否曾經試圖掙脫束縛,卻發現每一次徒勞的掙扎都只能讓自己越陷越深?
如果你有上面的煩惱,那麼你很可能已經陷入了被別人操縱的關係中,這個操縱你的人,可能是你的愛人、父母或者是同事,他們為了達到某個目的,而選擇犧牲你的自由、自我方向或者自我控制。
《操縱心理學》這本書就是幫助讀者打破被操縱的枷鎖,重掌對生活的控制權。這本書裡總結了容易被人得寸進尺的7種人格特徵以及學習擺脫操縱的7個訣竅等。
《操縱心理學》作者哈麗雅特•B•布瑞克擁有30年臨床心理治療經驗,對於操縱心理學有她非常深刻而又有用的方法,在這本書中,讀者可以通過作者給出的測試題,測試自己是否容易被操縱,是否處於操縱關係之中。
通過練習擺脫操縱的7個小技巧,讀者也能改變「軟柿子」性格,成為難以攻克的對象,讀者們能夠從這本書出現的案例中,找到與自己處境相似的情形,擺脫情感操縱,奪回人生的主導權。
生活中不論男女,都有深陷被他人操縱的經歷,有些是比較輕微的意識不到的,有些則是比較嚴重的,會讓被操縱者的身心健康都受到影響。
這些操縱者分布在我們的周圍,可能是我們的上司、同事、下屬,也可能是伴侶、家人和朋友。有以下人格特徵的7種人,更容易被人得寸進尺,也就是更容易受他人操縱他們的情感。
我們其實經常可以聽到一個詞,那就是「取悅症」,有這種性格的人都習慣或傾向於取悅他人,這種人聽上去是很正常的,但是取悅他人的人會習慣於獲取別人的允許,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壓力和要求。
我們經常聽到的「老好人」其實就是擁有這種心理的人,為了滿足他人的要求,或者照顧他人的需求時,會讓有「取悅症」的人受到某些傷害。
而且,好人的代價就是別人可以操縱並利用你想要取悅他們的意願,他們會利用你的善良來達到操縱你的目的。
即使你可能意識到這樣是有問題的,但是你已經習慣了當好人,所以你不會對抗或者批評對方,從而讓操縱者操縱著你去做自己並不想做的事情,讓自己的利益受到傷害。
前面說的有「取悅症」特徵的人,會有處處為他人著想的想法,並且還會有「贊同癮」,也就是沉迷於獲取他人的認可與接納。
重視他人是人之常情,大家都想得到別人的喜愛和認可,但是當這種渴望被人認可變成了強制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進入危險的心理誤區。
對於這種特徵的人,操作者只需要兩步就可以控制住你:一是給你渴求的東西,二是威脅要拿走你渴求的東西。
「情緒恐懼症」用來指對於負面情緒的過度或非理性的恐懼,恐懼的對象包括怒火、侵犯、敵意等,而害怕負面情緒的人會願意付出一切代價來避免怒氣、衝突與對抗。
當你是有負面情緒恐懼症的特徵時,操作者就可以用恐嚇輕易地控制你的行為,例如用抬高聲音或者暗示她的怒火已經在爆發邊緣了。有這種行為的人非常多,我們的愛人、父母或者同事都容易成為操縱者。
例如母親對孩子的教育,一位母親如果開始提高聲音的時候,孩子就會意識到母親快要生氣了,就不敢再做惹母親生氣的事情,而母親就成為了孩子的操縱者。
很多人無法對別人說不,他們很難拒絕來自任何人的直接或者間接要求,在他們看來,拒絕他人會讓他們感到內疚和不安,有這樣特徵的人很容易讓他人習慣你的順從。
職場上有一種女孩被稱為「便利貼女孩」,她們就是無論誰安排工作給她們,她們都不懂得拒絕,都會將自己寶貴的時間和資源花在別人的身上,並且盡力去完成別人的需求。
然而,這樣滿足所有人要求的後果就是自己的精力終將會被耗盡,但操縱者卻還會對你樂此不疲地使喚你。
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對自我認識模糊的人,他們對於自己的身份、源於何處、終於何處、感覺與滿足誰的需求、靈魂深處最有價值的東西,只有模糊的認識。
有這樣特徵的人很容易就被別人操縱,操縱者會用根據他們的需求和意念來塑造你。因此我們從小被父母和老師教導的「要學會真正地認識我們自己」是很有道理的。
自尊心強和自尊心弱的人,最明顯的區別就是自尊心強的人很獨立,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在很多決策面前能夠快速而正確地做出自己的決定。相反,自尊心低的人則經常要依靠別人來幫忙做決定。
自尊心低的人不信賴自己,他們總是趨向於詢問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即使是簡單的換髮型、購物等都是習慣地尋求他人的意見,而詢問太多的人容易讓事情變得複雜。
外控型的人認為他們生活中發生的事,更多的是由別人或者外部因素引起的,而非自己所能控制的,他們認為自己無法控制生活,覺得其他人比自己更有影響力和控制力,那麼這類人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乃至於被他們操縱。
而有這種心理的人認為自己的生活大都不由自己掌控,而是被其他人控制或覺得其他外部力量比自己更強大,這類人很有可能會感到抑鬱。
因此有這類特徵的人可以提高個人效能,儘量降低受制於操縱者的概率,當你成為操縱者眼裡的「硬骨頭」時,你就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生活。
在前一部分,有7種容易被人得寸進尺的人格特徵,有著以上特徵的人非常容易被人操縱,那麼,要如何做才能避免自己被人操縱呢?
當我們把自己變成難以攻克的時候,操縱者就會知難而退,這需要我們用更健康、更能保護自己的思維來取代錯誤的思想。當我們自己形成強硬的信念時,就會對操縱者起到有效的威懾作用,從而會形成一道抵禦之牆,讓操縱者難以下手。
從前一部分的7種人格特徵來分析,如何抵禦操縱者對我們的操縱:
有「取悅症」特徵的人都會有為了取悅他人而損害自己的利益的想法,但是這些想法很容易就讓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要改變這種想法,就要改變自己的想法,把「應該如何做」變為「選擇做某些事」,擁有自己的強硬思維,用新的強硬思維來思考。
例如,如果軟柿子思維會有以下思維:「我應該一直做別人想要、需要或期望我去做的事。」
而糾正過後的強硬思維就是:「但我願意時,我會選擇去滿足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人的想法、需求與期望。」
這就是用「選擇」的思維來代替「應該」的思維,當你用自己的新思維去思考很多事情的時候,別人就不會那麼容易操控你的一切。
對肯定上癮的人都想得到別人的認可,但是我們要知道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所有人都不可能一直獲取所有人的肯定,因此我們也不必強迫自己去做不可能的事。
改變這種思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學會肯定自己,如果是為了獲得操縱者的肯定,而選擇放棄自己的人格和主權,那麼這個代價是非常高昂的,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獲得自己的肯定,這才是我們做很多事的行為準則。
怒氣、衝突、爭吵等情緒不一定都會帶來負面影響的,人與人之間有某些程度上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實際上,衝突本身可能不是關係出現問題的表現,對衝突的長期規避才是。
有建設性的衝突能夠讓我們得到有效的解決措施,積累經驗,從而避免未來出現同樣的衝突。衝突有時能幫助我們增進溝通,建立對彼此的信任,形成新的協議來清除背後的根源問題。
所以不害怕衝突,從每一次的衝突中找到建設性的經驗,從而應對下一次的衝突,用這樣的新思維來思考,會讓你更懂得與人相處。
有這種軟柿子思維的人經常覺得:「我擔心如果我拒絕別人的要求,別人會對我生氣。」
這時候,我們要糾正我們的思維,用強硬的思維來告訴自己:「我不可能對每個要求都說好,我有權利拒絕,有權利選擇將寶貴的時間與精力在何時分配給誰,我會將我的拒絕以尊重但肯定的方式表達出來。如果其他人要對我生氣,那是他自己的選擇。」
當我們能夠用這樣的方式去拒絕別人無底線的要求時,我們不但沒有削弱自己的價值,反而讓別人無法操縱我們。
有模糊自我的人,都要建立起清晰的自我認知,在面對很多問題的時候,做出自我肯定的回答,讓別人不能把他們的想法強加在自己的身上。
如果覺得自己看不清自己,那是因為自己還沒有足夠努力地從內心審視自己,如果想要別人也尊重自己,你就必須要把自己的個人邊界說清楚,你有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只想著如何讓別人開心。
自我信賴不足傾向於利用別人的建議來支撐決策過程,容易讓結果混亂不清,但我們有這種思維的時候,應該第一時間考慮自己的想法,然後去問(最多三個)真正信任的人的意見和建議。
我們都知道,參與決策的人越多越容易陷入泥潭,這樣的結果並不是我們樂意看到的,而且這些都是別人操縱你所做出的決策,並不是你自己真正的想法。
要糾正「外控型」思維的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改變自己,以「內控型」的思維來看待這個世界。「內控型」就是相信生活中發生的事,更多的是自己所能控制的,而非由別人或者外部因素引起的,也就是相信自己。
你要真的相信你能改變,你自己就是生活的主角,要用這樣的想法去思考和行動。
以上7種擺脫操縱的方法可以取代你的軟柿子思維,讓你始終保持難以攻克的狀態。
《操縱心理學》這本書分析了操縱者的動機、目標和手段,還提供了心理測驗,讓你評估自己是否容易被操縱,是否處於操縱關係之中,並總結概括了抵抗操縱的關鍵7招,幫助你擺脫操縱關係,不做軟柿子,重掌人生的主動權。
讀懂了《操縱心理學》,你會越懂得與人相處,也能過得越好,擺脫操縱,奪回人生主導權,你才能找回最初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