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縱心理學》擺脫操縱,奪回人生主導權,你才能找回最初的自己

2020-09-10 靜靜喝糖水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曾經被當作牽線木偶操縱,被強迫去做自己不願意的事,或是被強制放棄自己想要繼續的事?你是否曾經試圖掙脫束縛,卻發現每一次徒勞的掙扎都只能讓自己越陷越深?

如果你有上面的煩惱,那麼你很可能已經陷入了被別人操縱的關係中,這個操縱你的人,可能是你的愛人、父母或者是同事,他們為了達到某個目的,而選擇犧牲你的自由、自我方向或者自我控制。


《操縱心理學》這本書就是幫助讀者打破被操縱的枷鎖,重掌對生活的控制權。這本書裡總結了容易被人得寸進尺的7種人格特徵以及學習擺脫操縱的7個訣竅等。

《操縱心理學》作者哈麗雅特•B•布瑞克擁有30年臨床心理治療經驗,對於操縱心理學有她非常深刻而又有用的方法,在這本書中,讀者可以通過作者給出的測試題,測試自己是否容易被操縱,是否處於操縱關係之中。

通過練習擺脫操縱的7個小技巧,讀者也能改變「軟柿子」性格,成為難以攻克的對象,讀者們能夠從這本書出現的案例中,找到與自己處境相似的情形,擺脫情感操縱,奪回人生的主導權。

一、容易被人得寸進尺的7種人格特徵

生活中不論男女,都有深陷被他人操縱的經歷,有些是比較輕微的意識不到的,有些則是比較嚴重的,會讓被操縱者的身心健康都受到影響。


這些操縱者分布在我們的周圍,可能是我們的上司、同事、下屬,也可能是伴侶、家人和朋友。有以下人格特徵的7種人,更容易被人得寸進尺,也就是更容易受他人操縱他們的情感。

1、取悅症:有取悅他人的習慣和傾向的人

我們其實經常可以聽到一個詞,那就是「取悅症」,有這種性格的人都習慣或傾向於取悅他人,這種人聽上去是很正常的,但是取悅他人的人會習慣於獲取別人的允許,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壓力和要求。

我們經常聽到的「老好人」其實就是擁有這種心理的人,為了滿足他人的要求,或者照顧他人的需求時,會讓有「取悅症」的人受到某些傷害。

而且,好人的代價就是別人可以操縱並利用你想要取悅他們的意願,他們會利用你的善良來達到操縱你的目的。

即使你可能意識到這樣是有問題的,但是你已經習慣了當好人,所以你不會對抗或者批評對方,從而讓操縱者操縱著你去做自己並不想做的事情,讓自己的利益受到傷害。


2、贊同癮:沉迷於獲取他人的認可與接納

前面說的有「取悅症」特徵的人,會有處處為他人著想的想法,並且還會有「贊同癮」,也就是沉迷於獲取他人的認可與接納。

重視他人是人之常情,大家都想得到別人的喜愛和認可,但是當這種渴望被人認可變成了強制的時候,我們就很容易進入危險的心理誤區。

對於這種特徵的人,操作者只需要兩步就可以控制住你:一是給你渴求的東西,二是威脅要拿走你渴求的東西。

3、負面情緒恐懼症:害怕負面情緒

「情緒恐懼症」用來指對於負面情緒的過度或非理性的恐懼,恐懼的對象包括怒火、侵犯、敵意等,而害怕負面情緒的人會願意付出一切代價來避免怒氣、衝突與對抗。


當你是有負面情緒恐懼症的特徵時,操作者就可以用恐嚇輕易地控制你的行為,例如用抬高聲音或者暗示她的怒火已經在爆發邊緣了。有這種行為的人非常多,我們的愛人、父母或者同事都容易成為操縱者。

例如母親對孩子的教育,一位母親如果開始提高聲音的時候,孩子就會意識到母親快要生氣了,就不敢再做惹母親生氣的事情,而母親就成為了孩子的操縱者。

4、無法說不:缺乏魄力,無法拒絕他人

很多人無法對別人說不,他們很難拒絕來自任何人的直接或者間接要求,在他們看來,拒絕他人會讓他們感到內疚和不安,有這樣特徵的人很容易讓他人習慣你的順從。

職場上有一種女孩被稱為「便利貼女孩」,她們就是無論誰安排工作給她們,她們都不懂得拒絕,都會將自己寶貴的時間和資源花在別人的身上,並且盡力去完成別人的需求。

然而,這樣滿足所有人要求的後果就是自己的精力終將會被耗盡,但操縱者卻還會對你樂此不疲地使喚你。


5、沒有存在感:湮沒的自我

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對自我認識模糊的人,他們對於自己的身份、源於何處、終於何處、感覺與滿足誰的需求、靈魂深處最有價值的東西,只有模糊的認識。

有這樣特徵的人很容易就被別人操縱,操縱者會用根據他們的需求和意念來塑造你。因此我們從小被父母和老師教導的「要學會真正地認識我們自己」是很有道理的。

6、自尊心低:自我信賴意識低

自尊心強和自尊心弱的人,最明顯的區別就是自尊心強的人很獨立,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在很多決策面前能夠快速而正確地做出自己的決定。相反,自尊心低的人則經常要依靠別人來幫忙做決定。

自尊心低的人不信賴自己,他們總是趨向於詢問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即使是簡單的換髮型、購物等都是習慣地尋求他人的意見,而詢問太多的人容易讓事情變得複雜。

7、外控型:認為自己無法控制生活

外控型的人認為他們生活中發生的事,更多的是由別人或者外部因素引起的,而非自己所能控制的,他們認為自己無法控制生活,覺得其他人比自己更有影響力和控制力,那麼這類人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乃至於被他們操縱。


而有這種心理的人認為自己的生活大都不由自己掌控,而是被其他人控制或覺得其他外部力量比自己更強大,這類人很有可能會感到抑鬱。

因此有這類特徵的人可以提高個人效能,儘量降低受制於操縱者的概率,當你成為操縱者眼裡的「硬骨頭」時,你就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生活。

二、奪回人生主導權,擺脫操縱的7個訣竅

在前一部分,有7種容易被人得寸進尺的人格特徵,有著以上特徵的人非常容易被人操縱,那麼,要如何做才能避免自己被人操縱呢?

當我們把自己變成難以攻克的時候,操縱者就會知難而退,這需要我們用更健康、更能保護自己的思維來取代錯誤的思想。當我們自己形成強硬的信念時,就會對操縱者起到有效的威懾作用,從而會形成一道抵禦之牆,讓操縱者難以下手。

從前一部分的7種人格特徵來分析,如何抵禦操縱者對我們的操縱:

1、如何糾正有「取悅症」的思維?

有「取悅症」特徵的人都會有為了取悅他人而損害自己的利益的想法,但是這些想法很容易就讓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要改變這種想法,就要改變自己的想法,把「應該如何做」變為「選擇做某些事」,擁有自己的強硬思維,用新的強硬思維來思考。

例如,如果軟柿子思維會有以下思維:「我應該一直做別人想要、需要或期望我去做的事。」

而糾正過後的強硬思維就是:「但我願意時,我會選擇去滿足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人的想法、需求與期望。」

這就是用「選擇」的思維來代替「應該」的思維,當你用自己的新思維去思考很多事情的時候,別人就不會那麼容易操控你的一切。


2、如何糾正「對肯定上癮」的思維?

對肯定上癮的人都想得到別人的認可,但是我們要知道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所有人都不可能一直獲取所有人的肯定,因此我們也不必強迫自己去做不可能的事。

改變這種思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學會肯定自己,如果是為了獲得操縱者的肯定,而選擇放棄自己的人格和主權,那麼這個代價是非常高昂的,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獲得自己的肯定,這才是我們做很多事的行為準則。

3、如何糾正「恐懼怒氣、衝突與正面對抗」的思維?

怒氣、衝突、爭吵等情緒不一定都會帶來負面影響的,人與人之間有某些程度上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實際上,衝突本身可能不是關係出現問題的表現,對衝突的長期規避才是。

有建設性的衝突能夠讓我們得到有效的解決措施,積累經驗,從而避免未來出現同樣的衝突。衝突有時能幫助我們增進溝通,建立對彼此的信任,形成新的協議來清除背後的根源問題。

所以不害怕衝突,從每一次的衝突中找到建設性的經驗,從而應對下一次的衝突,用這樣的新思維來思考,會讓你更懂得與人相處。

4、如何糾正「缺乏自信、無法說不」的思維?

有這種軟柿子思維的人經常覺得:「我擔心如果我拒絕別人的要求,別人會對我生氣。」

這時候,我們要糾正我們的思維,用強硬的思維來告訴自己:「我不可能對每個要求都說好,我有權利拒絕,有權利選擇將寶貴的時間與精力在何時分配給誰,我會將我的拒絕以尊重但肯定的方式表達出來。如果其他人要對我生氣,那是他自己的選擇。」

當我們能夠用這樣的方式去拒絕別人無底線的要求時,我們不但沒有削弱自己的價值,反而讓別人無法操縱我們。


5、如何糾正「模糊的自我」思維?

有模糊自我的人,都要建立起清晰的自我認知,在面對很多問題的時候,做出自我肯定的回答,讓別人不能把他們的想法強加在自己的身上。

如果覺得自己看不清自己,那是因為自己還沒有足夠努力地從內心審視自己,如果想要別人也尊重自己,你就必須要把自己的個人邊界說清楚,你有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只想著如何讓別人開心。

6、如何糾正「自我信賴不足」的思維?

自我信賴不足傾向於利用別人的建議來支撐決策過程,容易讓結果混亂不清,但我們有這種思維的時候,應該第一時間考慮自己的想法,然後去問(最多三個)真正信任的人的意見和建議。

我們都知道,參與決策的人越多越容易陷入泥潭,這樣的結果並不是我們樂意看到的,而且這些都是別人操縱你所做出的決策,並不是你自己真正的想法。


7、如何糾正「外控型」思維?

要糾正「外控型」思維的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改變自己,以「內控型」的思維來看待這個世界。「內控型」就是相信生活中發生的事,更多的是自己所能控制的,而非由別人或者外部因素引起的,也就是相信自己。

你要真的相信你能改變,你自己就是生活的主角,要用這樣的想法去思考和行動。

以上7種擺脫操縱的方法可以取代你的軟柿子思維,讓你始終保持難以攻克的狀態。

三、結語

《操縱心理學》這本書分析了操縱者的動機、目標和手段,還提供了心理測驗,讓你評估自己是否容易被操縱,是否處於操縱關係之中,並總結概括了抵抗操縱的關鍵7招,幫助你擺脫操縱關係,不做軟柿子,重掌人生的主動權。

讀懂了《操縱心理學》,你會越懂得與人相處,也能過得越好,擺脫操縱,奪回人生主導權,你才能找回最初的自己


相關焦點

  • 《操縱心理學》:擺脫操縱,奪回主導權,你才能找回最初的自己
    是誰在操縱著我們的人生>《操縱心理學》這本書通過操縱五幕,一步步解析了我們身邊可能潛藏著哪些操縱者,操縱者的動機,以及他們是如何實施操縱,我們又該如何抵抗操縱等內容。所以這段親密關係中才常常隱藏著那個操縱我們的人。此時,我們要做的是鑑別出親密關係中那個操縱你的人,然後劃分出清晰的邊界,努力關注自己的選擇,以及加強對自己行為,思想與感覺的控制。
  • 想要擁有人生的主導權?建議你要掌握一些操縱心理學
    其實,對於每一個生過孩子的職場女性,同樣的問題以及類似的困擾都曽經歷過,在電視節目中,歆藝在老公袁弘的支持下,成功邁出了復出工作的第一步,可是並不是每個職業女性都能夠如此順利地重新回歸職場,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堅定地擁有人生的主導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麼問題出在哪?我們應該如何去應對?
  • 《操縱心理學》:想要獲得人生自由,從擺脫被操縱的命運開始
    類似朋友這樣的經歷很多人都會遇到,在他人的哭訴,威脅聲中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想法,向對方妥協,讓別人影響我們的決定,操縱我們的人生。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如何才能擺脫被他人操縱的人生,獲得人生自由呢? 美國心理學博士哈麗雅特•B•布瑞克在《操縱心理學》這本書裡說,操縱存在的原因是它有效果。
  • 爭奪人生的主導權:擺脫被操縱的命運!
    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他們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做父母的沒有權利決定孩子們的未來。慢慢長大的孩子也要學會獨立,更應該反思在成長的過程中自己哪裡做的不足,哪些地方需要改變,如果你感受到父母曾經操縱了你的生活,對你產生了嚴重的影響,那麼現在開始,改變自己,讓自己從那些不好的操縱中脫離出來。
  • 人生主導權:《操縱心理學》讓你擺脫被動,做舒適的自己
    操縱關係也是我們如今要面對的一種心理疾病。 布瑞克博士是美國著名的臨床心理醫生,擁有30年臨床心理和管理顧問經驗,長期的執業經歷讓他觀察到普通人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心理問題。 在《操縱心理學》一書中,布瑞克博士分析了操縱和被操縱的扭曲關係,而且這種關係有極強的普遍性。最主要的是操縱者可能是身邊的任何人,不一定就是你的上司,也可能是你的下屬。
  • 被操縱的人生無自由!遠離被操縱,操縱心理學了解一下
    05七步擺脫被操縱的人生在《操縱心理學》中,哈麗雅特•B•布瑞克(Harriet B. Braiker)提出擺脫被操縱的人生你可以通過以下這七個步驟這樣做:1.Braiker)列舉的5個案例都成功的擺脫了被操縱關係影響的人生,他們終於開始了自己新的人生。而小艾,也在閱讀了《操縱心理學》後,開始繼續奮鬥在和家人的操縱與反操縱中,並逐漸找到自己內心的力量。
  • 《操縱心理學》:究竟是誰在操控你的人生?
    不少女孩擔心自己會被伴侶洗腦,也有不少家長擔心自己女兒中招。隨後各種反PUA的「攻略」便開始網上盛行。但是,不要以為學了那些攻略,就可以擺脫被精神操縱的命運。因為,操控幾乎隨處可見。對你事實精神操縱的人,除了伴侶,還有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朋友、甚至是你的親人。對你實施操縱的人,有的人是有意的,有的是無意識。
  • 《操縱心理學》告訴我們:容易被人操縱的人,都沒那麼「愛自己」
    「操縱」,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算是新鮮事了。北大女生被男友精神控制的事件給所有人上了沉重的一課。相信看過這件事件的人都會對類似的操縱者敬而遠之,但另一方面,我們還應該吸取的教訓是:反思自身,檢查看看自己是不是一個容易被操縱者盯上的人。《操縱心理學:爭奪人生的主導權》(Who's Pulling Your Strings?
  • 生活沒有被操縱的自由,不要被人操縱,學習操縱心理學
    擺脫被操縱的七個步驟在《操縱心理學》,HarrietB布瑞克(HarrietB),Braiker)建議擺脫被操縱的生活,您可以通過以下七個步驟執行此操作:1、為完成防禦而爭取時間的陰謀慢下來的策略是讓你面對控制你的人和事,記得拖延時間,給自己喘息的時間
  • 《操縱心理學》愛需要勇氣,憤怒同樣需要,做真正自我擺脫被操縱
    《操縱心理學》愛需要勇氣,憤怒同樣需要,做真正自我擺脫被操縱人與人的關係:尊重你的自由意志,也尊重對方的自由意志。天性,就是做自己。按照自己的意志活著,是最幸福的事。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美國作家哈麗雅特·B·布瑞克良心之作《操縱心理學》去探究操縱的真相與操縱給人帶來的惡劣影響;以及如何擺脫牽線木偶式的悲劇人生,重新按下人生復活鍵,奪取人生的主導權。
  • 《操縱心理學》:為什麼你總是容易被人得寸進尺?
    在心理學上,有個專業名詞——操縱,就是用來描述這種現象的。美國作家哈利雅特.B.布瑞克所著的《操縱心理學:爭奪人生的主導權》就是專門闡述操縱心理的書籍。作為享譽美國的臨床心理學醫生,布瑞克用自己30年的從業經驗,歸納總結了容易被人得寸進尺的7種人格特徵,指出要防範的9種操縱類型,並且還給出了7個擺脫他人操縱的訣竅。下面,我們將從操作是如何實施的、操縱的機制以及如何擺脫操作三個方面入手,一起來了解該如何擺脫他人的操縱,拿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
  • 《操縱心理學》:為什麼你總是容易被人得寸進尺?
    在心理學上,有個專業名詞——操縱,就是用來描述這種現象的。美國作家哈利雅特.B.布瑞克所著的《操縱心理學:爭奪人生的主導權》就是專門闡述操縱心理的書籍。作為享譽美國的臨床心理學醫生,布瑞克用自己30年的從業經驗,歸納總結了容易被人得寸進尺的7種人格特徵,指出要防範的9種操縱類型,並且還給出了7個擺脫他人操縱的訣竅。
  • 踢走操縱、PUA術,軟柿子硬起來,人生才能更精彩!
    她幫助了許多在痛苦經歷中無法擺脫的人如何識別病態關係,如何修煉自己的內心,如何破解周圍關係中不合理之處,從而學會自行脫離非正常關係,把握自己的人生。而《操縱心理學》正是幫助你理清頭緒的寶典,翻開這本書,它將帶著你撥開陰雲籠罩的迷霧,向你展示實施操縱的人往往都是你長期接觸的對象,也是密切關係的保持者。從小,我們被教育思想,被灌輸自我反省是一種極好的、保持個人進步與成長的美德。然而,長大之後卻發現,美德也是需要條件框架與特定的環境人群的。
  • 《操縱心理學》:擺脫被操縱的扭曲關係,建立健康舒適的人際關係
    你是否感覺自己被當作牽線木偶被別人操縱,強迫自己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你是否也曾想過要掙脫束縛,但只會讓自己越陷越深。如果你想擺脫這種狀況,那麼這裡就有一本書為你而寫《操縱心理學》。30年的開業臨床和管理顧問經驗,幫我們認識操縱的機制,學習擺脫操縱的不二法門。
  • 《操縱心理學》世界以痛吻你,別心疼世界,扇它啊
    比如上下班總是搭乘你順風車的同事,比如總是讓你幫忙做飯的室友,比如總是讓你體諒的另一半……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有個專業名詞,叫&34;。美國作家哈利雅特.B.布瑞克所著的《操縱心理學:爭奪人生的主導權》就是專門講述操縱心理的書籍。
  • 《操縱心理學》:防不勝防,你的親人、愛人可能正在悄悄操縱你
    這些其實都屬於操縱行為,而我們能夠成為被操縱對象也跟我們自己本身有很大關係。哈麗雅特·B·布瑞克是美國的一名心理學醫生,她根據30多年的臨床經驗,對日常行為中的操縱行為進行了分析總結,並寫出了《操縱心理學》這本書。
  • 你總是容易被人操縱?這一本心理學的書很實用,助你抵抗操縱
    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本《操縱心理學》。本書的作者——哈麗雅特B布瑞克,是一位擁有30年執業經驗的臨床心理醫生、心理學博士。她通過5個比較典型的案例,展示了操縱者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一旦他們嘗到操縱的甜頭,就會對受害者不斷施壓,利用脅迫的手段來滿足自己的利益。試著思考:面對操縱,你容易中招嗎?你的行為、心態,甚至信念,是否足夠堅定以抵擋操縱者發現你的脆弱點,從而擺脫變成好操縱的獵物?
  • 心理學:「操縱與反操縱」你知道自己已經被別人控制了嗎?
    文 / 心理學知識星球「你並不是你自己的主人」或者說,你之所以成為你,除了內在的一些特質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受到了許多外在因素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說呢?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有人影響著你的決定?他們以影響你本來的目的從而達成他們的目的。
  • 《操縱心理學》:識破以「愛」之名的操控詭計
    隨著PUA這個名詞在這些年進入了大眾的視野,我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所在的人際關係。美國著名心理學博士哈利亞特·B·布瑞克告訴我們,如果遇到以上的場景。那麼在這段人際關係中,我們可能已經被操控了。 她在《操縱心理學》一書指出了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被操控的人際關係,這樣的操縱關係會給我們的身心帶來非常負面的影響。
  • 《操縱心理學》:如何走出有求必應,被操控的生活和職場的怪圈?
    爭奪人生的主導權,而且這個對象還是你自己,你和他人在爭奪你自己的人生主導權。有人聽完可能會納悶,我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別人如何能搶奪走。先別著急,聽完站長的舉例分析,你可能就會明白。《操縱心理學》:爭奪人生的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