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操縱,很多人可能想到的是PUA。PUA是一種比較嚴重的惡性操縱行為,但是在我們人際相處當中,可能不經意間就被別人操縱,按照別人的想法來行動。
比如說有些人的要求明明我們不想答應,可就是找不到拒絕的理由;比如父母總有辦法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思想來;比如領導提出的加班要求我們一般很難拒絕;比如戀人一生氣我們就只能乖乖聽對方的......
這些其實都屬於操縱行為,而我們能夠成為被操縱對象也跟我們自己本身有很大關係。
哈麗雅特·B·布瑞克是美國的一名心理學醫生,她根據30多年的臨床經驗,對日常行為中的操縱行為進行了分析總結,並寫出了《操縱心理學》這本書。
這本書為我們詳細剖析了操縱的動機、原理和實施方法,也從被操縱者角度分析了為什麼有的人容易成為被操縱對象,以及該怎麼分辨和應對日常中的操縱行為。
下面我將通過3個方面的內容,來幫你了解這本書,並學會判斷操縱,擺脫操縱。
操縱者操縱別人的目的很簡單,為了讓別人做某些事來達到他的目的,或者不讓別人做某些事防止利益損失。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面對操縱者都會乖乖聽話,有3種類型的人更容易成為被操縱對象,我們先來看一下你是否屬於容易被操縱的類型。
第一個類型:取悅他人、期待認可型
這種人喜歡討好別人,以付出和滿足別人為快樂,很難拒絕別人的要求。他們害怕辜負別人的期待,希望自己善良,不忍心拒絕別人。
還有可能不願意拒絕別人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安全感,希望獲得別人的認可。
不管是為了讓別人開心,還是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可,都很容易被別人操縱。
第二個類型:情緒恐懼型
這種人害怕別人生氣,不願意跟別人產生衝突。
比如說女友要求你做一些你不喜歡的事,你明明想拒絕,但是因為害怕女友生氣,就不得不答應。
害怕別人生氣的人,往往為了「和氣」不得已成為被操縱對象。
第三個類型:低自我型
這種類型自尊水平比較低,對自己沒有一個客觀清晰的認識,往往需要借著別人的評價來找到自我定位。
這種人因為需要依賴別人,信任別人勝過自己,所以在日常中也很難拒絕別人,容易成為被操縱的對象。
比如說那些常常很難開口說「不」,總是認為自己「不行」的人,很有可能就是低自我的類型。
總之,當一個人沒有基本的價值判斷和自我認知的時候,就越可能依賴別人,成為被操縱的對象。
日常生活中,能對我們進行操縱的一般都是與我們接觸比較多的人。比如家人、愛人、親戚朋友、老師、同學、同事、客戶等等。
他們是通過什麼樣的手段,來讓我們乖乖聽話的呢?常見的操縱手段主要有4種:
第一種:討好法
這種方法就是通過討好別人,讓別人不忍心拒絕自己的要求。
比如在提出要求前先請人吃個飯、送個禮物、誇獎別人,或者是先幫別人處理一些問題。
所謂的「拿人家手軟」,等到別人提出要求的時候就很難拒絕了。
第二種:暴力法
這種方法分為冷暴力和威脅法。
冷暴力就是別人如果不答應自己的要求,就不說話,用冷暴力的方式讓人妥協。這種方法通常適用於在乎操縱者的人,為了打破僵硬的局面,只能妥協。
威脅法就是用被操縱者在乎的事作為威脅,或者是用咒罵、詆毀被操縱者的方法,來讓他按照自己想要的去做。
第三種:洗腦法
這種方法就是給被操縱者講道理,讓對方明白為什麼要按照操縱者的要求去做,自己曾經的想法是有問題的。
比如說有些給老年人賣保健品的,就會給他們講保養身體的重要性,老了以後如果不注重健康是多麼錯誤的觀念,最終讓老人乖乖為了身體健康掏錢。
第四種:內疚法
這種方法就是放低自己來引起對方的內疚,從而按照操縱者的想法做。
比如說,父母想讓孩子陪自己吃飯,但是孩子有事要去忙。這個時候,父母知道自己直接提出要求會被拒絕,就會一邊說自己為了這頓飯做了多少努力,一邊很「貼心」地說沒關係。讓孩子因為內疚,而選擇留下吃飯。
也有一些父母,在催婚的時候會說自己被嘲笑,自己愁到睡不著,以此來讓孩子按照自己的安排去相親。
用內疚法,就是把自己的姿態放低,顯得可憐又懂事,讓在意自己的人因為內疚而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些什麼。
不管是哪種操縱方法,其實都是因為操縱者抓住了被操縱者的軟肋,才能讓操縱成功進行。
所以,要想擺脫操縱,我們要學會自己正視這些軟肋。
抵抗操縱,其實就是變他人控制為自己控制。除了需要我們的自查能力,還要有堅強的意志力。
下面3個步驟,可以幫我們抵抗操縱:
第一步:延緩答覆
在對方提出要求的時候,不要急於答覆,跟他說自己需要晚一點才能答覆。至於為什麼需要時間,這段時間需要做什麼不需要告訴對方。
然後,先通過深呼吸讓自己保持平靜。回憶一下對方曾經對自己提出過的3個操縱場景,邊深呼吸,邊回想這些場景,讓自己明白自己曾經被操縱的真相。
然後提醒自己要學會拒絕,這個時候可能會感覺焦慮、內疚,要告訴自己這是正常現象,不能因為這些情緒影響自己的判斷。
第二步:用「ABCD法」分析操縱行為
A是指操縱者的行為,B是我對這件事的感覺,C是替代操縱行為的一種非操縱的行為,D對新行為的情緒。
舉個例子:當他批評我的時候(A),我感覺非常難過(B),如果他能跟我講講下次怎麼能避免犯錯(C),那我會非常開心(D)。
通過這樣的分析,我們就知道除了操縱行為還有更合適的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
第三步:攤牌和協商
到了第三步,我們可以指出對方這麼做的操縱目的,告訴別人自己的拒絕理由。然後根據剛才的「ABCD法」告訴別人我們希望的替代做法是什麼。
如果對方對你提出的觀點和希望是一種尊重的態度,那你們可以彼此說明自己的要求,來協商找到好的解決辦法。
因為有可能對方也並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一種操縱行為,他只是希望通過各種方法來讓我們達到他的要求。所以當我們幫他們分析之後,有可能他們才會認識到問題,願意跟我們協商解決。
日常中的站在非理性角度希望對方達成目的的行為,其實都屬於一種操縱。
我們要改變別人很難,能做的是儘可能提升我們的認知,學會判斷操縱,並能夠拒絕操縱。
避免傷害最好的方法,是把自己變得強大。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保護好自己,拒絕道德綁架,拒絕情感操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