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擁有人生的主導權?建議你要掌握一些操縱心理學

2020-09-24 龔小年筆記

某綜藝節目中,演員袁弘張歆藝夫婦與家人一道吃飯,飯桌上歆藝提出想要產後復出工作的問題,對此老公袁弘頗為贊同,並且還表示兩人可以將工作時間錯開,這樣保證留一個人在家多陪伴孩子。可是婆婆卻表達了不同的聲音,她告訴歆藝「你想工作了這是你的選擇,但寶寶有奶吃,肯定更好。」 當兒子袁弘追問,如果我們兩人都在工作,那小孩子該怎麼辦時,袁媽媽則明確表態:「我覺得帶孩子應該還是母親為主多一些。」其實,對於每一個生過孩子的職場女性,同樣的問題以及類似的困擾都曽經歷過,在電視節目中,歆藝在老公袁弘的支持下,成功邁出了復出工作的第一步,可是並不是每個職業女性都能夠如此順利地重新回歸職場,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堅定地擁有人生的主導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麼問題出在哪?我們應該如何去應對?

最近恰巧讀到《操縱心理學》一書,本書的作者哈麗雅特·B·布瑞克,擁有三十多年臨床心理學和管理顧問經驗的心理學博士,通過本書的閱讀,能夠更好地了解人際交往中操縱是如何運作的;努力強化自己的性格,改變容易被操縱的命運;同時還會教會我們必要的規避操縱的方法,擺脫被操縱的命運。今天我主要與大家分享以下三個方面內容:

① 什麼是操縱;

② 操縱者的動機是什麼;

③ 如何規避操縱。

1. 什麼是操縱

在韋氏詞典中,「操縱」的含義是:「運用狡猾、不公、伺機欺騙的手段,控制或利用(某人某事),尤其是為了個人利益;通過狡猾或不公的方式改變別人,以滿足自己的意圖。」本書作者的寫作目的就是要提醒讀者在面對情感與心理上的不愉快的經歷時能夠做到自我保護,從而減少或者避免對自己的生活乃至人生產生的不良影響,擺脫操縱,做真正的自己。

2.操縱者的動機是什麼

一個人做任何事情都具有一定的動機,1918年美國心理學家武德沃斯提出,動機是決定一個人行為的內在動力是激發和維持人體的行動,並將使行動導向某一目標的心理傾向或內部驅力。那麼操縱者清楚他們自己的的動機嗎?他們操縱的動機是什麼?

布瑞克博士通過科學研究將操縱者分為兩類,其中一類對於自己的動機與目標十分清楚明確,另一類操縱者對於自己控制他人的本質則遠沒有那麼清楚,他們往往會將操縱手段作為應對焦慮和恐懼的防禦措施。

基於人際交往活動,作者將操縱動機大體分為以下三種:

① 為了滿足自己的目的,為自己謀取利益,讓別人付出;

② 在人際關係中獲得強烈的權勢感和優越感;

③ 操縱者想要,也是種需要控制一切的感覺。

有些操縱者不僅樂於控制他人的需求和行為,他們甚至還可能樂於控制自己,當他們的控制權受到威脅時,就會感到極度焦慮,對於操縱者而言,控制是一個核心的心理問題,只有一個人可以是正確的,這個人必須是他自己,其他人都是錯誤的。

3.如何規避操縱

布瑞克博士在書中指出,操縱者會入侵被操縱者幾乎所有的私人領域,如果你不幸成為了操縱者的目標,沒有法抗,那麼操縱者將踐踏、限制你的自由、自主、人格以及自尊,當你身處於這種操縱性關係之中,因此,如果在遭遇操縱的最初就堅決抵抗,那麼操縱者首先會加大操縱的力度,當你面對增加的壓力依舊抵抗時,操縱者就有兩個選擇:要麼接受你的抵抗,將兩者的關係調整為健康、平衡的方式,要麼就會另如何自救?

① 抵抗

抵抗策略就如同黏性糖漿,它能夠讓操縱機制慢下來,給操縱機製造成阻礙,並且最終使其徹底停止失效。因此,如果在遭遇操縱的最初就堅決抵抗,那麼操縱者首先會加大操縱的力度,當你面對增加的壓力依舊抵抗時,操縱者就有兩個選擇:要麼接受你的抵抗,將兩者的關係調整為健康、平衡的方式,要麼就會另外去操縱其他的目標,因此在抵抗階段一定要注意,當你積極主動、立場堅決地抵抗操縱,那麼操縱者的手段就會失去作用,無法有效控制你。

② 脫離

當一個人身處於操縱關係之中,操縱帶來的情感傷害註定無法秀髮,因此從這段關係中抽身而出,儘早擺脫,就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案。例如作者在書中舉例,有一位病人與他的母親就處於一段惡性循環的操縱關係中,無論怎樣溝通,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後來這位病人通過採用脫離的方法逐步遠離母親,母親操縱的頻率就慢了下來,這樣的操縱也是他的容忍範圍之內。

在學習抵抗操縱策略的同時,最重要的是要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一個人只有真正從內心抗拒操縱,你對操縱者進行的反控制的方法就會越來越多,並且無論採用哪種抵抗方式,都將有助於增強你的自我控制感,減輕作為受害者的感覺與傷害。本書作者提高擺脫操縱訣竅有以下幾種:

緩兵之計

勤練話術

鈍化焦慮

有勇氣揭露操縱事實

鍛鍊妥協和協商技巧

冷靜的力量

對時間有耐心

要想擺脫控制,就要做好反抗與脫離,當你開始積極轉變思維方式,開始採取抵抗策略,就是讓自己邁出擺脫操縱性控制的第一步,積極糾正自己容易成為被控制目標的想法與認知,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學會採取反控制措施讓操縱不再生效,那麼操縱者就會不得不改變策略或者改變操縱目標,無論是哪一種方式,

都會令你變得更健康、更快樂、更自主。

結語

人生在世,人與人相處就仿佛一張無形的網,無論是誰,都有可能深陷操縱的泥沼,不可避免地受到他人的情感操縱、制約,甚至造成或多或少的心理傷害,只有當你越懂得與人相處,你才能夠過得越好,那麼在與人相處時,最重要的是要擺脫操縱,擁有人生的主導權,努力找回最初的自己,這樣你才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

歡迎關注 ,願我們一起讀書碼字,共同進步!

相關焦點

  • 《操縱心理學》擺脫操縱,奪回人生主導權,你才能找回最初的自己
    這本書裡總結了容易被人得寸進尺的7種人格特徵以及學習擺脫操縱的7個訣竅等。 《操縱心理學》作者哈麗雅特•B•布瑞克擁有30年臨床心理治療經驗,對於操縱心理學有她非常深刻而又有用的方法,在這本書中,讀者可以通過作者給出的測試題,測試自己是否容易被操縱,是否處於操縱關係之中。
  • 《操縱心理學》:想要獲得人生自由,從擺脫被操縱的命運開始
    類似朋友這樣的經歷很多人都會遇到,在他人的哭訴,威脅聲中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想法,向對方妥協,讓別人影響我們的決定,操縱我們的人生。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如何才能擺脫被他人操縱的人生,獲得人生自由呢? 美國心理學博士哈麗雅特•B•布瑞克在《操縱心理學》這本書裡說,操縱存在的原因是它有效果。
  • 被操縱的人生無自由!遠離被操縱,操縱心理學了解一下
    她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想要將自己的人生完全的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家裡所有人都不同意。不只是小艾的父母,還包括她那個親親老公。他們一致認為,委屈小艾一個人的這份工作,可以換來的是孩子的教育問題解決,值得的。
  • 爭奪人生的主導權:擺脫被操縱的命運!
    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他們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做父母的沒有權利決定孩子們的未來。慢慢長大的孩子也要學會獨立,更應該反思在成長的過程中自己哪裡做的不足,哪些地方需要改變,如果你感受到父母曾經操縱了你的生活,對你產生了嚴重的影響,那麼現在開始,改變自己,讓自己從那些不好的操縱中脫離出來。
  • 人生主導權:《操縱心理學》讓你擺脫被動,做舒適的自己
    操縱關係也是我們如今要面對的一種心理疾病。 布瑞克博士是美國著名的臨床心理醫生,擁有30年臨床心理和管理顧問經驗,長期的執業經歷讓他觀察到普通人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心理問題。 在《操縱心理學》一書中,布瑞克博士分析了操縱和被操縱的扭曲關係,而且這種關係有極強的普遍性。最主要的是操縱者可能是身邊的任何人,不一定就是你的上司,也可能是你的下屬。
  • 《操縱心理學》:究竟是誰在操控你的人生?
    所以,不想被人操縱,那我們就得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如果你發現自己已經活在操縱裡,那就要學會抵抗操縱,奪回人生的主導權。說到這,大家是不是開始在擔心自己是不是容易被操縱的人?我們該如何找出生活中對你實施操縱的人?如何抵抗操縱呢?
  • 《操縱心理學》:擺脫操縱,奪回主導權,你才能找回最初的自己
    有一天,鮑勃說周末要和朋友去打球。辛迪埋怨道:「我放棄一切搬到你的城市,如今你卻要拋棄我。」直到鮑勃承諾取消和朋友共進午餐的計劃,打完球就回家。辛迪才有所好轉。因為你我放棄了工作,因為你我拒絕了其他人,因為你我才離開父母·······將這一切當做我們抱怨的理由,只為讓對方給予更多的關心,可是這樣做真的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嗎?
  • 《操縱心理學》:為什麼你總是容易被人得寸進尺?
    在心理學上,有個專業名詞——操縱,就是用來描述這種現象的。美國作家哈利雅特.B.布瑞克所著的《操縱心理學:爭奪人生的主導權》就是專門闡述操縱心理的書籍。作為享譽美國的臨床心理學醫生,布瑞克用自己30年的從業經驗,歸納總結了容易被人得寸進尺的7種人格特徵,指出要防範的9種操縱類型,並且還給出了7個擺脫他人操縱的訣竅。下面,我們將從操作是如何實施的、操縱的機制以及如何擺脫操作三個方面入手,一起來了解該如何擺脫他人的操縱,拿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
  • 《操縱心理學》:為什麼你總是容易被人得寸進尺?
    在心理學上,有個專業名詞——操縱,就是用來描述這種現象的。美國作家哈利雅特.B.布瑞克所著的《操縱心理學:爭奪人生的主導權》就是專門闡述操縱心理的書籍。作為享譽美國的臨床心理學醫生,布瑞克用自己30年的從業經驗,歸納總結了容易被人得寸進尺的7種人格特徵,指出要防範的9種操縱類型,並且還給出了7個擺脫他人操縱的訣竅。
  • 生活沒有被操縱的自由,不要被人操縱,學習操縱心理學
    哈麗特B布瑞克(HarrietB),Braiker)擁有30多年的臨床心理醫生和顧問經驗。她創作了許多暢銷心理自助書籍,包括《取悅症》。你只能聽我說!你只能做對你有好處的事——即使他不能讓你快樂——悲傷和可怕!你是個容易被操縱的人嗎?在《操縱心理學》中提出,像小艾這樣被操縱的人通常有一些顯著的相似之處。1、你有取悅別人的習慣和傾向。
  • 《操縱心理學》告訴我們:容易被人操縱的人,都沒那麼「愛自己」
    「操縱」,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算是新鮮事了。北大女生被男友精神控制的事件給所有人上了沉重的一課。相信看過這件事件的人都會對類似的操縱者敬而遠之,但另一方面,我們還應該吸取的教訓是:反思自身,檢查看看自己是不是一個容易被操縱者盯上的人。《操縱心理學:爭奪人生的主導權》(Who's Pulling Your Strings?
  • 《操縱心理學》世界以痛吻你,別心疼世界,扇它啊
    我們在生活中,在家庭關係,職場,戀愛,交友等方方面面,就是有一些無法拒絕別人的時候。明明內心十分抗拒,卻總覺得無法拒絕。比如上下班總是搭乘你順風車的同事,比如總是讓你幫忙做飯的室友,比如總是讓你體諒的另一半……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有個專業名詞,叫&34;。
  • 《操縱心理學》:如何走出有求必應,被操控的生活和職場的怪圈?
    爭奪人生的主導權,而且這個對象還是你自己,你和他人在爭奪你自己的人生主導權。《操縱心理學》:爭奪人生的主導權看到大家的留言,站長突然想起了這本書中的例子,覺得很契合今天的主題,而且站長也想使些綿薄之力,以望幫到大家,所以,在這個周末,站長特意翻開這本書,二次刷書,希望尋找一些關於操縱他人意志和心理方面的理論依據。
  • 如何擁有不被操縱的人生?
    先上一個小目錄:哪些人容易被操縱有哪些操縱的模式如何擺脫操縱《操縱心理學》這一本書中由淺入深地講述了關於操縱者的心理只要你能夠學會留出時間來控制自己的選擇,你就能增強自我控制感。比如多說一些這樣的話:「不好意思,我現在不能馬上給你回復。」
  • 踢走操縱、PUA術,軟柿子硬起來,人生才能更精彩!
    而《操縱心理學》正是幫助你理清頭緒的寶典,翻開這本書,它將帶著你撥開陰雲籠罩的迷霧,向你展示實施操縱的人往往都是你長期接觸的對象,也是密切關係的保持者。從小,我們被教育思想,被灌輸自我反省是一種極好的、保持個人進步與成長的美德。然而,長大之後卻發現,美德也是需要條件框架與特定的環境人群的。
  • 讀完《操縱心理學》才明白:想用愛感化「操縱者」,只是痴人說夢
    Braiker) 在《操縱心理學》一書裡告訴我們:想用愛來感化「操縱者」,只是痴人說夢罷了。《操縱心理學:爭奪人生的主導權》(Who's Pulling Your Strings?:How to Break the Cycle of Manipulation and Regain Control of Your Life) 是哈麗雅特·布瑞克博士在《E型女性:如何克服想要取悅所有人的壓力》《取悅症候群:治癒取悅他人綜合症》 等著作後的又一力作。布瑞克博士綜合自己30多年的臨床心理學和管理諮詢顧問的經驗,為讀者深入剖析了「操縱與被操縱」背後的真相。
  • 《操縱心理學》:成年人最怕聽到「我是為你好」這個世間最大謊言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哈麗雅特·布瑞克博士在《操縱心理學:爭奪人生的主導權》一書中告訴我們:那些口口聲聲說為我們好的人,未必都是為我們好;他們中的有些人,只是想要操縱我們來實現他們自己的目的罷了。父母想要給我們施加影響,希望我們成長為一個正直、善良、健康、有為的人,為此,他們會限制我們吃快餐、喝可樂,鼓勵我們多看書、多運動。父母的本意是為了在我們人生開始的階段,為我們提供儘可能多的引導,防止我們走歪路。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孩子都會發展成為有自己個性和想法的獨立體,此時,父母為我們提供的建議最多只能是一種參考。
  • 你總是容易被人操縱?這一本心理學的書很實用,助你抵抗操縱
    當一個新的心理學詞彙在大眾傳播領域流傳開來時,就有無數人跟著大呼「中槍」,忙不迭地對號入座,比如前幾年的「拖延症」,再到近期的「討好型人格」,等等,似乎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就能習得一個新的心理學詞彙。伴隨而來的,就是心理類書籍的暢銷。最近就有一本在美國各大排行榜排得上號的心理類暢銷書《操縱心理學》出版了中譯本。
  • 《操縱心理學》:為什麼你的生活總是被人得寸進尺?
    為什麼他的生活總是被別人操縱? 擁有30多年執業經驗的臨床心理醫生、心理學博士哈裡亞特·B·布瑞克在他的《操縱心理學》一書中提到,操作不在乎任何關係的邊界,亦無關年齡或者性別。 在《操縱心理學》中,作者也給出了我們妙招。 1、 拋棄取悅他人思維,對操縱者勇敢說不 清晰有效地說「不」,是你應對操縱的第一條防線。
  • 《操縱心理學》愛需要勇氣,憤怒同樣需要,做真正自我擺脫被操縱
    《操縱心理學》愛需要勇氣,憤怒同樣需要,做真正自我擺脫被操縱人與人的關係:尊重你的自由意志,也尊重對方的自由意志。天性,就是做自己。按照自己的意志活著,是最幸福的事。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美國作家哈麗雅特·B·布瑞克良心之作《操縱心理學》去探究操縱的真相與操縱給人帶來的惡劣影響;以及如何擺脫牽線木偶式的悲劇人生,重新按下人生復活鍵,奪取人生的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