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縱心理學》:如何走出有求必應,被操控的生活和職場的怪圈?

2020-11-03 庫小七站長

庫小七站長:

前段時間站長解讀了一本拒絕心理學著作,收到了很多朋友的後臺留言。有的朋友向站長傾訴,自己陷入職場有求必應的怪圈,無法脫身;有的朋友向站長哭訴,婚姻關係中只有一方無盡頭付出的頹然;還有年輕朋友向站長諮詢,如何逃脫父母的情感勒索?

站長看完大家的留言後發現,無論是身處職場,與上司、同事、下屬相處,還是日常生活,與朋友、家人相處,你面對周遭所有人和事的無法拒絕,無法逃脫,無法避免,核心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爭奪人生的主導權,而且這個對象還是你自己,你和他人在爭奪你自己的人生主導權。

有人聽完可能會納悶,我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別人如何能搶奪走。先別著急,聽完站長的舉例分析,你可能就會明白。

《操縱心理學》:爭奪人生的主導權

01

ONE

吉姆和薩利是一對結婚不久的夫妻。薩利的家是個小家庭,她的父母養育了薩利和姐姐兩個孩子,且兩姐妹都已成婚。吉姆的家庭則更大,除了父母,還有四個兄弟姐妹,兩個兄弟兩個姐妹,並且吉姆的兄弟姐妹也已經成婚,還有很多孩子。

薩利的母親呢,把每周五晚上稱為家庭晚餐時刻,她要求薩利和姐姐都要帶著各自丈夫按時回家聚餐。這個事情像極了中國家庭的年夜飯,每年一大家子都要團聚熱鬧一下,以此來維繫情感。連著幾周的聚餐後,吉姆表示,他希望薩利和他能偶爾參與一下自己家庭這邊的聚會,否則他的家人也會抱怨。

當薩利試圖把這件事情說給自己母親聽後,薩利的母親先是表示震驚,母親認為,女兒女婿周五不回家吃飯,是要和這個家生分,是要和家人疏遠。然後母親對薩利說:「你的姐姐對你那麼好,難道你不想周末看到你的姐姐嗎?你不想親眼看看自己父親的身體是否安好嗎?」

薩利無奈,只能祈求丈夫陪她一起回家。但是吉姆周五回到薩利家,再也不願意參與家庭聊天和其他活動,對待薩利父母態度也非常冷漠,而吉姆的家人則認為是薩利阻止吉姆和自己的父母兄弟相聚,對薩利非常的不友好。

你看,薩利進退維谷,她的人生並不由自己做主,她受到了來自丈夫和母親的操縱:一邊是來自丈夫吉姆的慍怒、懲罰性冷暴力;一邊是來自母親極富技巧的內疚感誘導。

薩利進退維谷

02

TWO

薩利的例子來自於《操縱心理學》這本書。看到大家的留言,站長突然想起了這本書中的例子,覺得很契合今天的主題,而且站長也想使些綿薄之力,以望幫到大家,所以,在這個周末,站長特意翻開這本書,二次刷書,希望尋找一些關於操縱他人意志和心理方面的理論依據。

《操縱心理學》這本書是美國作者哈麗雅特•B•布瑞克(Harriet B. Braiker)所著,她有逾30年的開業臨床心理醫生和管理顧問經驗,並且她還創作了許多暢銷的心理自助類書籍,包括暢銷書《取悅症》。

發生在每個人的身邊包括我們自身身上,被操控的事件不勝枚舉,導致很多人意志崩潰的事件更是數不勝數,所以站長認為帶領大家學習這本心理自助書很有必要。

被操縱的人生,讓你像個牽線木偶,被強迫去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或是被強制放棄自己想要繼續的事。站長猜測,你肯定奮力掙扎過,但是你也發現每一次徒勞的掙扎可能會使你自己陷得更深,或許現在的你在掙扎無望後放棄了努力,想著就這樣麻木、毫無思想地過下去算了。

《操縱心理學》這本書告訴你,別那麼悲觀,學會識別操縱者,懂得鑑別操縱者的手段,使用反控制能力來改變你和操控者這段關係的權利平衡,當你不再配合、不再屈服、不再一味取悅他人、不再沉默接受、不再道歉、不再理會恐嚇或威脅,不再對操縱手段有所反應,你也就單方面地改變了這段操縱關係的性質。然後,你就會開始扭轉操縱關係帶給你的情感傷害。

《操縱心理學》識別操縱者

03

T H R E E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你是如何成為操縱者的獵物?

操縱者盯上你,是因為你的個性中展現出的這7種脆弱點,讓他們很快聞到了肉腥,所以他們覬覦你就像是覬覦自己的獵物。

你沒聽錯,成為別人獵物,確實是你自己主動暴露給對方的按鈕。我們一起來看看,你自己知不知道,何時何地,你是將這些按鈕暴露給對方的?

第一個按鈕,取悅症。

你的身邊有沒有習慣或傾向於取悅他人的人呢?取悅別人的習慣並不是一件好事,你極力取悅他人,並不是不會拒絕別人要你做事或者過於優先為他人服務,而是你經常感到別人需要你,或者別人對你有期待。你的自尊完全是建立在你為他人做了多少事、你在取悅他人時做得有多成功之上。

由此,你可能還認為自己得到了一個公式 ,那就是,你滿足了他人需求,你就獲得了愛與價值。殊不知,這正是你暴露給別人的軟肋。

取悅他人,會暴露你的軟肋

第二個按鈕,別人的認可和接納。

你取悅他人上癮後,你就會感覺到自己的努力獲得了上司,同事、家人的認可與接納,讓你避免了被批評、拒絕和拋棄,你就實現自我價值。其實,你的與人為善,你的樂善好施,其核心都是你對拒絕與拋棄的後果無法承受,或者也可以說是你對這些後果尤為恐懼。

你的極度渴望被認可和接納,變成你的執念,這樣子,你的按鈕不就又一次敞開暴露在操縱者的眼皮下了嗎?他們只需要先給你最渴求的東西,然後再威脅你拿走,你就會自動或被動地被對方控制。

別人先給你渴求的,然後再拿走

第三個按鈕,情緒恐懼症。

情緒恐懼症,這個名詞,來自於認知行為治療學家大衛·伯恩斯,是用來指對面負面情緒的過度或非理性恐懼。

恐懼的對象包括怒火、侵犯、敵意,以及引發這些情緒的衝突和對抗。在這裡站長來舉個例子,你可能會更明白。

春明和昆昆是在一次線下讀書活動上認識的,兩人一見如故、相互吸引,很快就成為戀人,但是他們之間還存在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兩人工作的城市相距大約500公裡,妥妥地屬於異地戀。為了兩人長遠感情著想,昆昆放棄了自己工作 ,來到春明的城市,照顧春明的生活。

剛開始,兩人孟不離焦、焦不離孟,整天都膩歪在一起。漸漸地,春明的同事、朋友喊春明聚餐時,昆昆就感到了自己被冷落,她對春明的同事和朋友都不熟,哪怕熱鬧的聚餐,她也感覺到自己內心的孤獨,於是回家她就會和春明發脾氣。

隨著時間的流逝,昆昆的脾氣越來越大,春明也身心俱疲,甚至在朋友打電話邀請聚會時,春明連電話都不敢接,並且他還會習慣性地胃疼,他害怕昆昆又發脾氣,和他大吵大鬧,他已經習慣了在昆昆的歇斯底裡時,自己躲在書房用耳塞堵住耳朵當一隻鴕鳥。

你看,例子中的春明就是為了避免怒氣、衝突與對抗,不斷退讓,甚至願意付出一切代價。但是,春明不知道的是,你越是避免去面對情緒,你就越是無法有效、合適地處理它們。

避免面對情緒,問題永遠存在

第四個按鈕,缺乏魄力,無法拒絕別人。

拒絕他人可能會讓你感到內疚,認為自己很自私,你將拒絕他人等同於讓他人失望,就像咱們前面例子中提到的薩利,為了不讓母親失望,只能讓自己難受。但是,你要意識到,長期的不拒絕,會讓別人習慣了你的順從,甚至你自己可能也會覺得,對別人有求必應是你唯一的選擇。

你的沒有底線,不設邊界,就會讓他人很容易地操縱你的生活。

第五個按鈕,缺乏自我。

有的人對自己缺乏了解,他無法洞察自己內心真實的需求。這個可能源自於你的童年經歷中的父母的強勢給你的負面反饋,或者是你在整個幼年生活中,其他人給你帶來的負面反饋,讓你意識到自己的意見根本不重要,認為自己根本不聰明或者不能幹,所以你習慣順從和依賴更強勢、更具權威的人的意願。

你習慣順從和依賴更強勢、更具權威的人的意願

第六個按鈕,自我信賴意識低。

自我信賴意識低,就是你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的判斷和反應,以及由此導致的你對自我引導能力的損害。

不自信,遇事你就會傾向於詢問他人的意見和建議,無論是做決定,還是解決問題,大到人生方向選擇,小到購物、換髮型,你都要問別人,這樣你的內心才會感到踏實。

無法自己決策,那你就是將自己的人生主導權交給了其他人負責,這樣的你,自然會成為操縱者選擇下手的目標。

第七個按鈕,外控制點。

外控制點,其實說的就是,外控型的人普遍認為,他們生活發生的事情,更多是由別人或者外部因素引起的,而非自己所控制的。

如果你相信對於你的生活,其他人比你自己更有影響力和控制力,那麼毫無疑問,你就會更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和操控。

你的人生由你自己做主嗎?

現在,通過聊天,你知道了操縱者會利用你主動暴露在外的按鈕,也就是你性格中容易被操縱的7個方面,來操控你,那你在今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就要有意識地去矯正這些思維上的弱點,強化自己的心態,從而降低你受操縱者影響的程度。

在之後,站長會重新撰文,來和你聊聊如何反控制操縱你的人?今天就到這裡,祝賀你,又進步了一點點哦!​

關注,向更多人分享你的成長!

作者|庫小七:年閱讀量200+本的讀書瘋子,職業講書人,多平臺籤約作者,喜歡恣意寫作、瀟灑人生。

相關焦點

  • 《操縱心理學》:識破以「愛」之名的操控詭計
    那麼在這段人際關係中,我們可能已經被操控了。 她在《操縱心理學》一書指出了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被操控的人際關係,這樣的操縱關係會給我們的身心帶來非常負面的影響。,哪些弱點導致了我們會陷入被操控的人際關係中,以及我們該如何改變這樣的關係模式。
  • 《操縱心理學》:究竟是誰在操控你的人生?
    操縱,是在不知不覺中,讓你屈服。所以,不想被人操縱,那我們就得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如果你發現自己已經活在操縱裡,那就要學會抵抗操縱,奪回人生的主導權。說到這,大家是不是開始在擔心自己是不是容易被操縱的人?我們該如何找出生活中對你實施操縱的人?如何抵抗操縱呢?
  • 《操縱心理學》:為什麼你的生活總是被人得寸進尺?
    為什麼他的生活總是被別人操縱? 擁有30多年執業經驗的臨床心理醫生、心理學博士哈裡亞特·B·布瑞克在他的《操縱心理學》一書中提到,操作不在乎任何關係的邊界,亦無關年齡或者性別。 而長期的不拒絕讓別人習慣了他的順從,仿佛有求必應是他唯一的選擇,只要一出現他拒絕別人就認為是他的不對從而變本加厲的對待他。
  • 《操縱心理學》:想要獲得人生自由,從擺脫被操縱的命運開始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如何才能擺脫被他人操縱的人生,獲得人生自由呢? 美國心理學博士哈麗雅特•B•布瑞克在《操縱心理學》這本書裡說,操縱存在的原因是它有效果。因此,阻止操縱者最有力的手段,是改變你的應對方式,讓操縱者的手段不再有效。
  • 生活沒有被操縱的自由,不要被人操縱,學習操縱心理學
    心理學家根據測試對象在整個測試過程中的反應速度和回答內容來分析測試對象的特定個性。這個測試的理論是每個人都將他們在「需要」中看到的東西投影到一個模糊的墨水上。也就是說,你看到的其實就是你需要看到的,他是你心靈的真實投影。那麼,你的內在投射是如何形成的?
  • 被操縱的人生無自由!遠離被操縱,操縱心理學了解一下
    Braiker)用5個典型案例總結了自己在執業期間遇見的各類人際關係類型中的操縱手法,包括朋友、親人、親密關係、職場關係、同學相處。她在書中總結了容易被人得寸進尺的7種人格特徵,防範9種操縱類型,以及學習擺脫操縱的7個訣竅。比如羅夏墨跡測驗中顯示出來的你的人格,可能就是被人操縱後對外凸顯的人格,或壓抑或焦慮而不自知。
  • 《操縱心理學》——是誰在操縱你?為什麼是你?如何反控制?
    拿到這本《操縱心理學》時,我的腦海中下意識地蹦出了這件事。」之所以長篇累牘地介紹一件小事,是因為這事兒可以作為《操縱心理學》的一個完美模型。我們首先要問,在一對關係中,如果出現了操縱行為,誰是操縱者?誰是被操縱者?顯而易見,在以上模型中B是操控者,而A是被操控者。C呢?我們先留個尾巴。B 操控了A,而A深受其害,感到痛苦,但是操控者並不在意被操控者的感受,B的行為動機是——自我利益。
  • 《操縱心理學》擺脫操縱,奪回人生主導權,你才能找回最初的自己
    《操縱心理學》這本書就是幫助讀者打破被操縱的枷鎖,重掌對生活的控制權這本書裡總結了容易被人得寸進尺的7種人格特徵以及學習擺脫操縱的7個訣竅等。 《操縱心理學》作者哈麗雅特•B•布瑞克擁有30年臨床心理治療經驗,對於操縱心理學有她非常深刻而又有用的方法,在這本書中,讀者可以通過作者給出的測試題,測試自己是否容易被操縱,是否處於操縱關係之中。
  • 《操縱心理學》世界以痛吻你,別心疼世界,扇它啊
    我們在生活中,在家庭關係,職場,戀愛,交友等方方面面,就是有一些無法拒絕別人的時候。明明內心十分抗拒,卻總覺得無法拒絕。比如上下班總是搭乘你順風車的同事,比如總是讓你幫忙做飯的室友,比如總是讓你體諒的另一半……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有個專業名詞,叫&34;。
  • 遭遇精神控制,該如何反擊?《操縱心理學》告訴你擺脫控制的要訣
    除了在兩性交往之中,存在精神操縱,職場精神操縱也是隨處可見。領導希望你每天都能積極主動加班,並且無加班工資,無調休,任何一個打工人都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安排。但如果領導煞有其事地低聲跟你說:「小王,這事只限於你我之間。
  • 人生主導權:《操縱心理學》讓你擺脫被動,做舒適的自己
    操縱關係也是我們如今要面對的一種心理疾病。 布瑞克博士是美國著名的臨床心理醫生,擁有30年臨床心理和管理顧問經驗,長期的執業經歷讓他觀察到普通人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心理問題。 在《操縱心理學》一書中,布瑞克博士分析了操縱和被操縱的扭曲關係,而且這種關係有極強的普遍性。最主要的是操縱者可能是身邊的任何人,不一定就是你的上司,也可能是你的下屬。
  • 《操縱心理學》:容易被人操縱,被人欺負,不是你的錯
    《操縱心理學》:容易被人操縱,被人欺負,不是你的錯 「軟柿子」在漢語裡是一個略帶貶義詞,指的是性格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容易被人欺負和控制的人。但「軟柿子」這種人格在生活中總是處於被同情的一方,原因再明顯不過,別人之所以欺負你,實在是因為你自己好欺負。 比起小事上被欺負,遭受心理的摧殘和身體的傷害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當年,北大女生包麗在腦死亡半年後,還是去世了。而導致她死亡的兇手卻沒能受到法律的制裁,原因是包麗是在遭受精神折磨後自殺而非他殺。
  • 心理學:「操縱與反操縱」你知道自己已經被別人控制了嗎?
    文 / 心理學知識星球「你並不是你自己的主人」或者說,你之所以成為你,除了內在的一些特質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受到了許多外在因素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說呢?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有人影響著你的決定?他們以影響你本來的目的從而達成他們的目的。
  • 「你一邊說愛我,一邊卻操縱我」:警惕心理學中的煤氣燈效應
    後來心理學研究中,這種關係中通過「扭曲受害者眼中的真實」來操控對方的情感操縱,被命名為:「煤氣燈操縱法(gaslighting)",又稱認知否定。操控者通過長期將虛假、片面或欺騙性的話語灌輸給受害者——傳遞出「你不行」「你有問題」的認知,最後讓受害者質疑自己的認知、記憶和精神狀態,從而達到操控者的目的。
  • 《操縱心理學》:為什麼你總是容易被人得寸進尺?
    這樣的場景,在家庭生活中並不少見。有時候,我們明明很不情願、很不樂意家人要我們去做某些事,但往往,他們的一個小小的舉動,總是能讓人心生愧疚,從而違背自己的本意,不得不去做。實際上,除了家庭關係,在職場、戀愛、朋友、學術、專業等方面,也常常會發生類似的事件。在心理學上,有個專業名詞——操縱,就是用來描述這種現象的。
  • 《操縱心理學》:為什麼你總是容易被人得寸進尺?
    實際上,除了家庭關係,在職場、戀愛、朋友、學術、專業等方面,也常常會發生類似的事件。在心理學上,有個專業名詞——操縱,就是用來描述這種現象的。美國作家哈利雅特.B.布瑞克所著的《操縱心理學:爭奪人生的主導權》就是專門闡述操縱心理的書籍。
  • 《操縱心理學》|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那麼我們如何去慢慢地改變這種操縱呢?在《操縱心理學》這本書的作者哈麗雅特·B·布瑞克將講解讓你成為被操縱者的7個弱點,概括了操縱者的9種類型,分析了操縱者的動機、目標和手段,還提供了心理測驗,讓你評估自己是否容易被操縱,是否處於操縱關係之中,並總結概況了抵抗操縱的關鍵7招,幫助你擺脫操縱關係,不做軟柿子,重掌人生的主動權。
  • 建議你要掌握一些操縱心理學
    其實,對於每一個生過孩子的職場女性,同樣的問題以及類似的困擾都曽經歷過,在電視節目中,歆藝在老公袁弘的支持下,成功邁出了復出工作的第一步,可是並不是每個職業女性都能夠如此順利地重新回歸職場,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堅定地擁有人生的主導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麼問題出在哪?我們應該如何去應對?
  • 《操縱心理學》:擺脫操縱,奪回主導權,你才能找回最初的自己
    剛開始,戀愛中的兩個人生活得十分甜蜜。有一天,鮑勃說周末要和朋友去打球。辛迪埋怨道:「我放棄一切搬到你的城市,如今你卻要拋棄我。」直到鮑勃承諾取消和朋友共進午餐的計劃,打完球就回家。辛迪才有所好轉。>《操縱心理學》這本書通過操縱五幕,一步步解析了我們身邊可能潛藏著哪些操縱者,操縱者的動機,以及他們是如何實施操縱,我們又該如何抵抗操縱等內容。
  • 《操縱心理學》:擺脫被操縱的扭曲關係,建立健康舒適的人際關係
    你是否感覺自己被當作牽線木偶被別人操縱,強迫自己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你是否也曾想過要掙脫束縛,但只會讓自己越陷越深。如果你想擺脫這種狀況,那麼這裡就有一本書為你而寫《操縱心理學》。,但是操縱者用來控制受害者行為的方式很好理解,一旦理解了控制的基本手段,你就能夠衝破操縱者的複雜言語和情感圈套,清晰地看到操縱者是如何實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