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榮格說:「當你的潛意識沒有進入你的意識的時候,那就是你的命運。」
在《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電影中,松子有個體弱多病的妹妹,從小父親對妹妹關照很多,有一次松子做了一個鬼臉,然後父親就笑了,從那時開始,她就經常做鬼臉,設法讓父親回頭看他一眼,上父親讓她上的學校選擇父親讓她做的職業,但是,父親還是因為她談戀愛而疏於對妹妹的照顧,讓父女兩人徹底分道揚鑣。
這也讓松子走向了不歸路,她與立志成為暢銷作家的男友同居,之後,男友自殺,她當上了男友的朋友的情婦。事後知曉原來男友的朋友一直只是在利用自己,於是憤怒的松子開始自暴自棄當上浴室女郎,成為當地最有名氣的妓女。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浴室倒閉了,松子於是和找她搭訕的男子小野寺同居「撈大錢」。半年後發現小野寺的背叛,和他一起賺來的錢小野寺又欲獨吞,扭打之中將小野寺殺死,逃亡到東京。
很多時候我們是真心去愛的,是善良的,但是在我們不經意間卻在環境中,丟了自我,成了被利用,被操縱的那個人,即使這樣我們還是總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化誰,卻不知自己一個人被自己固有的想法觀念操縱,又或者沒有思考沒有反省,成了被人操縱的人,讓自己在黑暗,混沌中,找不到新生,看不到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願意被操控,沒有人願意活在別人的利益裡,而往往我們就在無意識中失去了自己,成為了別人的一顆棋子,讓自己在黑暗的精神世界裡不斷地恐懼與失望。
你是否是一個容易被人操縱的人 ,在《操縱心理學》提出7個按鈕,也就是7個普遍的現象:
1、取悅他人的習慣與心態
2、對獲得肯定上癮
3、害怕怒氣、衝突與正面對抗,並且想要避開它們
4、無法堅決地拒絕
5、消失的自我:模糊的個人身份與不清晰的個人邊界
6、低自信
7、外控型人格:一個人相信,在他(她)身上發生的事,更多的是由於別人的控制或外部因素(比如說運氣),而非他(她)自己
以上這些特殊的需求與人格特點讓你很自然地就會變成操縱者的目標,並且在很大的程度上你沒有意識到,如果你已經意識到,並長久的持續下去,你在感情上就會更加脆弱,就會在現在與未來更容易被操縱關系所控制。
那麼我們如何去慢慢地改變這種操縱呢?在《操縱心理學》這本書的作者哈麗雅特·B·布瑞克將講解讓你成為被操縱者的7個弱點,概括了操縱者的9種類型,分析了操縱者的動機、目標和手段,還提供了心理測驗,讓你評估自己是否容易被操縱,是否處於操縱關係之中,並總結概況了抵抗操縱的關鍵7招,幫助你擺脫操縱關係,不做軟柿子,重掌人生的主動權。
作者哈麗雅特-B-布瑞克是擁有30年的執業經驗的臨床醫生、心理學博士。她創作了許多暢銷的心理自助類書籍,包括暢銷書《取悅證》。
不論男女,都有可能深陷操縱的泥淖,受他人的情感操縱、侮辱,被拖拽進操縱者蓄意或無意的心理遊戲中。而操縱者可能是上司、同事、下屬,也可能是伴侶、朋友和家人。這些「有毒」的人際關係會侵蝕自尊,摧殘心靈,虛耗人生。
卡拉的父親是紐約一名十分成功的電影導演,他接受了好萊塢的工作邀請,便帶著妻子和15歲的女兒卡拉搬到了加州,卡拉正好讀十年級。
卡拉的學校一直「走在流行的最前端」。她很想融入其中,可是她並沒有那麼順利的加入那些「酷」孩子一族。為了融入其中卡拉決定改變自己,母親帶她去商場購買最潮的衣服,上學時卡拉大肆宣揚了自己父親的名氣,讓大家知道她家很有錢,於是這些很酷的孩子決定讓卡拉加入她們的圈子,並非是真正的加入,只是為了讓卡拉幫她們買單。
卡拉的母親對女兒是有求必應,這也讓卡拉成功的操縱了母親,讓母親給她更多的錢來招待她的那些所謂的朋友,而她的母親卻不忍心告訴卡拉她被那些同學利用了,而是極力的鼓勵卡拉去結交其他的朋友。卡拉就覺得太晚了,於是繼續和這些「酷」孩子一族在一起,但是她們依然利用她。讓她開超級酷的派對,讓她們享受一整天的按摩、美甲和美容。
於是卡拉向父親發起了猛烈的攻擊讓父親有內疚感,因為父親搬到這裡她才沒有朋友,同時發動了眼淚攻勢,於是成功讓父親內疚並支付派對的所有費用。
派對十分成功,但是派對過後卡拉還是被「酷」孩子一族成功的拋棄了,因為她們在卡拉那裡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後,卡拉就沒有價值了。
卡拉被殘忍地操縱了,她們隨心所欲地擺弄她,這就是這個團體的模式,並對很多人操縱過。而在這個過程中卡拉卻操縱了他的父母,為了讓自己受歡迎加入那個團體,讓父母滿足了她昂貴的念頭。
其實不止是學生之間,在工作中,我們也會遇到類似的事情:
比如領導會說:「讓我看到你的價值,那麼六日我應該在辦公室看見你。」
比如你的愛人:「如果我不是因為你,也不會遠離故鄉,放棄工作,這裡沒有一個朋友......」
比如你的父母:「我們辛苦把你養這麼大,供你吃,供你喝,供你上學,我們付出那麼多,有多麼的不容易,你是一個不孝子(女),如果對方彩禮達不到我們的要求我們就不同意你們在一起。」
有許許多多類似的事情在我們當中不停地上演,而我們有時候都沒有發現是為什麼,只是一味的滿足對方,自己委曲求全不敢表露出來,心裡也非常地煩悶,看不到生活的樂趣。
一、當我們發現這一切的時候,我們要了解操縱者的行為動機是什麼?
1、為了滿足他們自己的目的、為他們自己個人謀取利益,讓別人付出
他們最愛說的話是:我做的事情都是為你好,或是告訴你他說的每句話都是「真誠的」,他會為你謀福利。
2、操縱者十分需要人際關係中獲得強烈的權勢感與優越感。
他們希望自己使用手段能夠控制對他人有效。而受害者的服從正是操縱者希望得到的反應。但矛盾的是,操縱者這種心理需求來源於其背後十分強烈的自卑感與低自尊感。他們將其隱藏,然後讓自己表現出極度的自信。
3、操縱者想要,也始終需要控制一切的感覺。
失去控制會讓操縱者極度焦慮。他們想要掌控一切,不管用什麼手段,自己要處於贏的位置。
當你了解操縱者的動機,你才能更好地理解、看清、認清所處的關係。尤其是這些權力與控制的運作方式。不會被他們的行為所影響。要提升與鑑別操縱者的特點與風格,保護好自己的邊界、選擇權與個人自由。最後把關注點放到自己身上,如果你是一個容易被操控的人,那麼努力改變你自身,關注於自己的選擇、你對自己行為、思想與感覺的控制。如果你屈從了操縱者,那麼你的行為就是在暗示你鼓勵他們操縱你。
二、被操縱者就像困在一張網裡,被人拉緊繩索,會帶來什麼影響呢?
被操縱者會抱怨,卻不研究到底哪裡出現了問題。讓自己變得不開心、高度緊張、充滿擔心和焦慮。
容易產生以下幾種情況:
1、協定關係
在操縱者與受害者之間,往往有彼此默認的協定,不會直接說出這段關係的「法則」。尤其在權力關係和控制動態的溝通。暗示性威脅、脅迫與恐嚇,主要源於他們認為受害者的無能(或看起來很無能),因為很多受害者不想引發衝突或與正面對抗的威脅而沉默繼續下去。
2、操縱帶來情感的重創
被操縱意味著你將自己的感覺、行為甚至思維的控制讓渡給了別人。也許開始你可能有巨大收益,但最後會轉化成脅迫或其他的負面影響。
3、對操縱者的真實動機產生疑惑
操縱者的最終目的就是毫不在意其他人,僅僅提升自己的利益,實現自己的目的。
4、對這段關係的失望與不滿
被操縱者感覺自己無論多麼地努力,似乎也不會讓操縱者開心。操縱關係是為了滿足操縱者的需求,受害者會逐漸變得失望與不滿,時間一長,被操縱者的未滿足與日劇增。被操縱者就會變得更加有壓迫性。
5、不平衡的權利與控制感
被操縱者常常會對操縱者的動機與手段感到疑惑,感受到這段關係中的權利與控制機制非常的不對稱、不平衡。自己需求無處表達,不被承認,無法得到滿足。
6、低落的自信與自尊
操縱關係滿足了操縱者自己的需求,卻削弱了受害者的自尊。隨著操縱的持續,受害者原本健康的自主意識會被逐漸侵蝕。
7、對操縱的怨氣與怒火
在政治史中我們會看到操縱、控制、剝削他人最終引發的憤怒與反抗。
8、圈套與受害者思維
操縱關係會在很多方面給被操縱者帶來壓力,長期的壓力會扭曲被操縱者的認知、思維與判斷,並惡性循環。
9、逃脫操縱:相信你自己
操縱會使被操縱者削弱自主意識、激發恐懼以及思維方式走向負面。並影響到生理健康。相信你自己通過努力會看到改變與希望。
那麼我們如何做到改變呢?有什麼方法呢?
三、改變操縱的關鍵的7個步驟
1、緩兵之計
2、壞掉的「唱片」
3、降低自己對焦慮、恐懼和內疚的敏感程度
4、給操縱貼標籤
5、讓操縱失效
6、設置你的條款
7、妥協與協商
不管有多少種擺脫被操縱的方式方法,請記住一定要鼓起勇氣,邁出勇於對抗的第一步,帶著勇氣去面對,去擺脫,去找回自己。
小結: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對你說:我是為你好;聽我的話你就會得到我們的保護等等,就像不要相信任何人對你的評價一樣,你的內心要強大,你的思想要獨立,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 。
改變只能靠自己,不要去操縱別人,那是你人格上的不自信,精神上的極其缺乏安全感。不要被他人操縱,要讓自己有拯救自己的動力和能力,讓自己走出來,不要在任何以往的循規蹈矩和潛意識的誤區裡徘徊的傷痕累累。
你的自信與光明全部來自你自己,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認識自己與他人,更好的愛護自己。
本書的結尾作者送上了希勒爾,十二世紀的話:
若我不為己,誰又為我?
若我只為己,我為何物?
若不在此時,更待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