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聲識人,在於其喜怒哀樂,言行談吐——《冰鑑》裡的觀人術

2020-12-25 牧大先生的記事屋

人的聲音。如同人的心性氣質一樣。各不相同。閱歷豐富觀人有術的相師或者領導者,通過人的聲音而判斷人的心性氣質,是聰慧愚笨、賢能奸邪往往就能了解個大概。

數千年來,我們的文明,生產力以及科技都在不斷進步。但人之根性,今人與古人沒什麼不同。先輩們處世的智慧,至今仍是有效的。有句俗話「聽話聽音,鑼鼓聽聲」,是說聽話不可僅聽其表面,也不可「前耳進,後耳出」,一聽而過,而應聽其實質,聽其含意。

語言是聲音的載體,聽其聲自然要看其言行如何。一個人的聲音氣勢,談吐氣度都側面的反應出一個人的性格和品質。比如經常說直話的人,通常性格直爽、心直口快,沒什麼心機;而說話詞意不明的人,言不達意,通常性情軟弱,口音常顯中氣不足,多數大半生怯懦無為。

聲音是語言的根本,也是情緒的外在表現形式,還能映射出一個人的健康狀態。人的情緒有起伏時候,面部表情也許可以掩飾,聲音卻掩飾不了。前人們通過聲音判斷人之品性,也做出了不少總結。如「察其聲氣,而測其度;視其聲華,而別其質;聽其聲勢,而觀其力;考其聲情,而推其徵。」之類。

曾國藩以應舉發跡,深愛治學,《冰鑑》作為其一生觀人識人經驗的總結。依託於傳統相術,沒有忽略通過聲音判斷人品這個節點,也有其獨到的地方。筆者看過的相書不多,但對比下來,《冰鑑》對聲音的論述,似乎要比《水鏡集》,《麻衣相》等傳統相書裡記敘得要詳細得多。

 聲與音不同。聲主「張」,尋發處見;音主「斂」,尋歇處見。

古今詞義多有區別,現代一般認為聲音是一回事。但古人認為,聲與音是分屬兩種不同的物質。聲產生於發音器官的啟動之時,可以在發音器官啟動的時候聽到它,即開口之初為聲,故尋發處見。音產生於發音器官的閉合之時,可以在發音器官閉合的時候感覺到它。即嘴部動作停止,收聲之後的餘音為音,故是尋歇處見。

 辨聲之法,必辨喜怒哀樂。

人的喜怒哀樂,必在聲音中表現出來,即使人為地極力掩飾和控制,但都會不由自主地有所流露。因此,通過這種方式來觀察人的內心世界,是比較可行的一種方法。

 喜如折竹,怒如陰雷起地,哀如擊薄冰,樂如雪舞風前,大概以「輕清」為上。

竹子自身韌脆質地,「折竹」就有譁然之勢,即喜悅時的聲音清脆悅耳,又自然大方,不俗不媚,會顯出雍容之態。陰雷起地之勢,豪壯氣邁,強勁有力,卻又不似驚雷般暴躁,憤怒時的聲音如詞,則能讓人感到有容涵大度之態。薄冰易碎,但破碎之音都不散不亂,也不驚擾人耳,有悲悽不堪擊之像,卻又不峻不急。哀傷的時候聲音如此,則顯得人儀態端正,不會逾禮。風飄雪舞,其情致寧靜輕婉,飄逸瀟灑,人在高興時的聲音如此,多為豪爽之人。這些聲音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輕揚而清朗,是上上之聲。

 聲雄者,如鍾則貴,如鑼則賤。

聲音雄渾有力,粗壯宏大,是為聲雄。如鐘聲洪亮沉雄,遠響四方,為貴,像鑼聲裂音薄,刺耳扎心,則多卑賤。

 聲雌者,如雉鳴則貴,如蛙鳴則賤。

聲音輕細陰柔,溫潤文秀,是為聲雌。那麼像雞鳴一樣清朗悠揚,為貴。而如果像蛙叫一樣喧囂空洞,則多卑賤。

 遠聽聲雄,近聽悠揚,起若乘風,止如拍琴,上上。

遠遠聽去,聲音剛健雄渾,陽剛有力。近處聽來,溫潤悠揚,陰柔文秀。發聲如乘風飛動,悅耳愉心,收聲時如琴師拍琴,雍容自如,這種人多性情豪放又有才藝傍身,內外兼具,故為上上之聲。

大言不張唇,細言不露齒,上也。

高聲暢言卻不大張其口,低聲細語牙齒卻含而不露。這是為人謹慎穩重,成熟溫雅的表現,也是上等的聲音。

 出而不返,荒郊牛鳴;急而不達,深夜鼠嚼;或字句相聯,喋喋利口;或齒喉隔斷,喈喈混談。市井之夫,何足比較?

發聲之後,散漫虛浮,缺乏餘韻,像荒郊曠野中的孤牛之鳴,通常是粗魯愚妄之人。發聲急切,聲急口利,像半夜老鼠偷吃東西發出的聲響。這類人通常刻薄小氣,難以深交。還有那些發聲後字句相聯,卻語無倫次,或者說話沒完沒了又聲急嘴快的人。大多粗俗淺薄,貪圖安逸。還有那些說話發聲吞吞吐吐,含含糊糊的人,大多性格軟弱卻又愛耍小心眼。所以作者在此處結尾說道:「市井之夫,何足比較?」

相關焦點

  • 耳目口鼻,窮通貴賤俱在臉面——《冰鑑》裡的觀人術
    而如果在小江小河裡,可能就會比較隨意,有經驗的水手人人都能在此間當浪裏白條。對比一個人的命運,也正如大海浩渺不可測,所以才會出現諸如子平術,鐵板神數,紫微鬥數,面相手相等推測命運的方法。傳統相術裡,關於五官的相法包含許多具體的內容。最典型的如麻衣相,便是用人的面貌、五官、骨骼、氣色、體態和手紋等推測吉兇禍福、貴賤夭壽。
  • 剛柔在外:五行生剋順逆謂之合——冰鑑裡的觀人術(六)
    人也一樣生於五行,與天地相合,既然來自五行,那麼,要想了解五行的形態,就必須知道五行的性狀,知根知底,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所以也可以用五行來對形相分類,從而鑑別出這個人的性格命運。這種方法,叫做五行形相。
  • 《冰鑑》全文
    他家兼論形骸,文人先觀神骨。開門見山,此為第一。【譯文】俗話說:「去掉作為谷外殼的糠,谷的精髓依然存在。」這說的是神。「山嶽不崩塌,只是因為石作為鎮壓。」這說的是骨。一人的精與神,全在於雙眼;一人的骨骼品相,全在於臉部。其他人(工農商軍等)需要把身形與精神一起討論,讀書人要先觀察他的神氣與骨相,單刀直入,這是最重要的。
  • 識人術:看穿一個人,觀察這三點就可以了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小事、容易事都做不好的人,你要指望他去幹大事,也是不切實際的。「千裡之堤毀於蟻穴」,很多事情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為細節不注意,因小失大。古人所說的「觀人於忽略,觀人於酒後,觀人於臨財臨色」,這些都是通過細節來看穿一個人。所以,看人多看細節,看他不經意間的言行舉止,最能夠真實反映出其人品和修養。
  • 讀曾文正公《冰鑑》有感,恰逢曾國藩誕辰209周年,緬懷先賢
    南懷瑾先生《論語別裁》裡有這樣一段話。有人說,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有十三套學問,流傳下來的只有一套——《曾國藩家書》。其實傳下來的有兩套,另一套是曾國藩看相的學問——《冰鑑》。許多歷史事實也證明,曾國藩所用之人各得其所,幾無偏差。曾國藩何以有如此高超的識人技能?原來,曾國藩一輩子致力於經世致用之學,識人用人之術就是其中一項。
  • 記住老祖宗的4字識人術口訣,不再以貌取人,看人一看一個準
    不離形,不拘法,視於無形,聽於無聲,其相之善者也。」即:通過一個人的外貌去判斷其為人,好似從竹管的小孔裡看豹,只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看得不全面。不將形體分開,不拘泥於方法,從「無形」中去觀察,從「無聲」中去辨識,是善於看相的人。所以說,真正的識人術並非「以貌取人」!
  • 曾國藩確實對相面有研究,但《冰鑑》一書不是他寫的
    小珏說歷史——《曾國藩及湘軍》系列六十九 請勿轉載曾國藩是晚清的一個熱點人物,他以立德立言立功成就「三不朽」的偉業,成為很多人心目中的「聖人」。後世也不斷掀起了學習研究曾國藩的熱潮,而他的相面之術,更因為帶有神秘色彩,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 素質涵養超級高的星座,談吐風趣,言行舉止優雅!
    雙子座雙子座高顏值、高智商,他們超級擅長社交,總是能夠很好的討人喜歡,談吐風趣,謙謙有禮,人緣超級高,人見人愛,花見花開。才華橫溢,飽讀詩書,內心涵養超級高,總是讓人心服口服,在別人面前,超級不願意炫耀自己,不會貶低別人,抬高自己,因為雙子根本不需要。他們超級的在乎自己在別人面前的美好形象,即使,再生氣都不會對別人吵架,而是換位思考,嘗試理解別人。
  • 掌握談吐的藝術,擅長談吐的人必然受人重視
    哈佛大學的前任校長愛略特說過:「如果想要造就一個『上層人士』,有一項訓練必不可少,那就是對他的說話方式進行專項培訓,使他的談吐表現得文雅大方。」長於談吐的人,從生活裡得到的會比一般人更多。因為這樣的人能用他們不凡的言語吸引眾多關注的目光,讓別人對他刮目相看,為之傾倒,也更容易拉近與別人之間的距離。
  • 古老的觀人術表示:「龜背蛇腰不可交」,下一句更狠,十個有九準
    但是現在這門技術面臨快要失傳的危險,其實我們學習觀人術不僅可以從《鬼谷子》《反經》《冰鑑》看到相關內容外,我們照樣還可以從我們民間的俗語中汲取相對應的智慧。就像這句俗語「龜背蛇腰不可交」,如果在之前你對這句話是怎麼理解呢?「龜背」意思為陰陽失衡心事多的意思。
  • 《三十六計》《冰鑑》《推背圖》都是偽國學
    託名偽造的《冰鑑》著名「相術寶典」《冰鑑》,市面上版本眾多,作者大都被標為「曾國藩」。「國學大師」南懷瑾對此書推崇備至,他曾寫道,「後世的人,說他(即指曾國藩)建功立業,一共有十三套本領……只留了兩套本領給後世的人。其中一套,是著了一部《冰鑑》,把相人之術……傳給後世的人。
  • 識人術:熟記老祖宗的12字箴言,教你輕鬆識別小人和君子!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識人術:熟記老祖宗的這四句箴言,通過一個人的言語辨別其品性!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無窮無盡,老祖宗留給我們很多思想上和精神上的財寶,這也是我們一輩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比如說,現在所說的心理學,也沒有什麼新鮮的,在中國古代它就是叫「識人術」,而且我們的老祖宗早在幾千年前就總結了許多識人術口訣,以供後人借鑑使用!
  • 大大用典【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摘自習近平著作《擺脫貧困·把心貼近人民——談新形勢下領導的信訪工作》,原文作於1990年3月  【原文】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論語·為政》  【解釋】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出自《論語·為政》,大意是:(要了解一個人),應看他言行的動機,觀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幹什麼。這就是說了解一個人,不但要觀察其言行,也要了解其內心所想,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了解。
  •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應該怎樣解
    《論語為政篇10》章,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錢穆譯】先生說:「要觀察他因何去做這一事,再觀察他如何般去做,再觀察他做此事時心情如何,安與不安。如此般觀察,那人再向何處藏匿呀!那人再向何處藏匿呀!」
  • 寧肯不識字切莫不識人
    人的品德看言行,人的思想看行為,人的內心看做事,人的心術看眼神,人的知識看談吐,人的內涵看表現,人的修養看性格,人的能力看業績,人的身手看對手,人的為人看朋友,人的本質看歷史。
  • 古人云:「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老祖宗的識人術深藏大智慧
    都說知人知面不知心,是真的無法看清人心嗎?其實真正的高人總能通過「識人術」來見微知著、一葉知秋。在現代我們稱之為「心理學」。古人說:「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有道理嗎?其實這句話出自《冰鑑》,在晚清名臣曾國藩看來,鼻子歪斜也就代表著這個人的正邪。
  • 《冰鑑》全文翻譯、智慧解析和智慧典例(第一章)
    「骨」,並非現代人體生理解剖學所說的骨骼系統,而主要是指人的頭部,憑眼看得見、用手摸得著的所謂「九骨」,即顴骨、驛馬骨、將軍骨、日角骨、月角骨、龍宮骨、伏犀骨、巨鰲骨和龍角骨。這裡要注意的是,曾國藩在《冰鑑》裡所要討論的「九骨」與通常所謂的「九骨」不同,這裡的「九骨」是指天庭骨、枕骨、頂骨、佐串骨、太陽骨、眉骨、鼻骨、顴骨和項骨。《冰鑑》將「骨」與「神」並列,足見曾氏對「骨」的重視。
  • 先輩留下的 古代觀人術 知曉命貴賤
    古代識人術1眉毛過濃:災難連連,感情受傷,朋友離散;眉毛過淡的男人,感情比較淺顯,做事較無執著力,成績不大。 古代觀眼識人術  1、醉眼 酒色破財相。  2、睡眼 貪賤孤苦相。  3、驚眼 膽弱夭折相。  4、病眼 體弱多疾病。
  • 古人的觀人術是真的嗎
    當父母帶著孩子在村子裡玩耍或串門,上了年紀的老人只要觀察一下小孩子的表現,往往都會說這樣一句俗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俗語體現的就是老一輩人的觀人術,其實還有另外一句俗語也廣為人知,那就是:「家有雙旋漢,踢碟又賣碗」,這句俗語究竟說的啥意思?古人的觀人術是真的嗎?
  • 職場識人術:讀懂鬼谷子的這六句話,讓你知人知面也知心
    他精通識人之術,擅長觀察一個人的細微特徵,由此可辨出一個人的性格與品質。他參透了人生真諦,給後人留下了許多為人處世之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鬼谷子的六句經典,讀懂它們,你可以知人知面還可知心。【1】觀其聰明,以知所達觀察一個人的聰明程度,就可以大致猜測到這個人將來能達到什麼樣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