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動物園兩棲爬行館重開時,重溫與冷血動物們的記憶

2020-12-17 博古又通今

今年特殊的年份,帶來了很多不便,比如動物園成為了謹慎的單位,當時所有室內場館都關閉了,當防控等級下調到三級後的半個月,北京動物園的室內場館終於陸續重新開放了,最喜歡去的兩棲爬行館便是我期望已久的目的地。那天進了動物園北門以後,一路上沿途風景全不看了,直奔龜、蛇、蜥蜴、鱷魚、蟾蜍、青蛙、蠑螈而去。

這座建於70年代的館舍,是當時中國的頂尖場館,裝備有溫溼度調節器,早在40多年前,普通家庭還沒享受到空調和暖氣的時候,爬行動物們先享受到了。

我小時候就喜歡來這裡,那是90年代,動物園普通的大門票就5毛錢,而帶了三個園內館舍的聯票是1塊5,每次都讓家長買1塊5的票,就是要去看它們,1塊5的除了兩棲爬行館,還可以去夜行動物館和海獸館,我至今都不知道海獸館在何處,那時草草看完夜行動物,就直奔這裡,記得小時候看見一個牌子上,寫著四眼龜和六眼龜,當看到它腦袋上的眼斑,真以為長了四隻眼睛和六隻眼睛。如今這些館舍都可以隨便進了。

進了兩棲爬行館後,先奔龜類的展示區,原先起頭的是一組大的落地玻璃櫥窗,裡邊有很多亞洲巨龜,時隔十幾年,這裡重新布置了, 變成了大鯢的展示區。

陸龜展示區大概有10幾個櫥窗,第一個櫥窗就是一隻裝門面的名龜——輻射。

這是兩隻緬陸,一隻緬甸種,一隻越南種。

這是一隻小蘇卡達,未來會長成世界第三大巨龜。

兩隻櫻桃紅腿,背部隆起是特徵。

這個櫥窗裡有兩隻黃緣,還有一隻藏在土裡,只露個腦袋,旁邊一遊客說這是蛇。

成年的長頸龜,脖子比殼還長。

一群半大的蘇卡達,北京動物園現在就趁這種陸龜最多。

這種側頸龜,我也忘記叫什麼了,可能叫做刺頸吧。

蛙類展示區裡,雖然不容易找到蛙在哪兒,不過布景和噴淋不錯,是個微型生態景觀。

北京動物園近些年引進的明星,兩隻亞達伯拉象龜,可惜我沒近距離看過它。原先這個大屋子裡的兩個黑靴陸龜不知道哪兒去了。

蛇類展示區在二層,拍了一些蟒蛇的照片,我覺得各種蟒蛇的花紋,都有自己獨特的紋飾,千奇百怪,還有幾種,因為照片不清晰,沒上圖。

許多人害怕蛇類,不敢來這裡看,其實它們都很溫順。

黃金蟒的數量好像又多了。

這隻這麼小,盤在水盆裡,很可愛。

蜥蜴展示區在半地下,這是一隻藍舌石龍子,石龍子是蜥蜴的一種大類,這種東西四肢不發達,已經從蜥蜴向蛇過度到一半了。

這是豹紋守宮,有的人不知道守宮是什麼,就是壁虎的意思。

這隻小蜥蜴藏在樹幹底下,暫時看不出它是什麼種類。

這個叫鎧甲蜥,形狀長的很俊美,鱗甲長的像鎧甲。

這是巨蜥的一種,叫黑白泰加。

這個叫水龍,是鬣蜥的一種,和綠鬣蜥長的很像,就是背部的刺沒有綠鬣那麼長。

又是一種守宮,沒看牌子上寫的叫什麼。

這是鬃獅蜥,是很普遍的家庭寵物之一,生殖力和生命力都很強,經常有人拿著它,放在身上掛著,出去招搖顯麼。

除了這些外,蜥蜴裡還有蔽役,也就是變色龍,這一篇不能全部寫滿,以後再慢慢更新,兩棲爬行館裡還有鱷魚和蠑螈,這些也拍了幾張,不過效果不突出,也放在以後補上。這是今年兩棲爬行館第一次開放,當時買公園年票,來動物園次數多,基本就是奔著這兒來的,憋了半年時間,終於重新開放,帶著期盼,重溫了小時候和二十幾歲時的回憶,重獲滿足感。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第二次進兩棲爬行館,與老夥計們再相會
    八月這次去動物園,是第二次進入兩棲爬行館中,這些久違了的冷血動物,可能還不知今年外界發生了什麼大事,優哉遊哉的過著自己的生活。我非常喜歡兩棲爬行館裡的微縮景觀,即使到了冬季,裡邊的小櫥窗裡也是綠色盎然,充滿了生機,要是在家也布置一個類似的櫥窗造景,就太棒了。
  • 記憶中的棲瑰館又回來啦!天津動物園兩棲爬行館升級改造即將亮相
    12月25日,記者從天津動物園獲悉,該園兩棲爬行館經過升級改造,在園內原棲瑰館舊址重新亮相,目前正在進行最後的收尾調整工作,不日將與廣大遊客見面。兩棲爬行館前身是棲瑰館,那時鱷魚池裡遊來遊去的鱷魚們在許多天津人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外,還有各種蜥蜴、龜類等兩棲爬行類動物。
  • 揚州動物園兩棲爬行館開館 30多種珍奇稀有動物亮相
    核心提示昨日,茱萸灣風景區揚州動物園兩棲爬行館開館。這是一個集科普、教育、觀賞於一體的綜合性展館,館內有黃金蟒、眼鏡王蛇、中華鱘等30多種珍奇稀有動物。兩棲爬行館室內佔地800餘平方米,由5大區域組成,分別是爬行動物天地、海洋動物區域、水母館、熱帶魚鱘魚館和大型灣鱷館。A蟒蛇類成年可長到7米長的黃金蟒兩棲爬行館有兩條黃金蟒。
  • 天津動物園兩棲爬行館升級改造將於元旦亮相
    天津動物園兩棲爬行館升級改造將於元旦亮相 2019-12-31 15:40:00來源:央廣網
  • 館藏天津丨兩棲爬行館全面升級靜待新貴入主,滿足好奇提前帶你一探...
    正不動聲色悄然落地的兩棲爬行館……﹏﹏﹏﹏昔日依舊,晨光浮繞,屹立於眼前的兩棲爬行館,前身正是惜別已久的棲瑰館。兩棲爬行館正在整修後期階段的兩爬館只是潛入進去窺探一隅便已覺別有洞天那些隱藏在這片神秘雨林中或豔麗或令你驚恐的野生動物你能找到它們的身影嗎?
  • 閩最大兩棲動物爬行館開館 近百隻兩棲爬行動物入駐
    閩最大兩棲動物爬行館開館 近百隻兩棲爬行動物入駐 2017-05-林來生 攝   中新網廈門5月19日電 (記者 楊伏山)廈門靈玲國際馬戲城19日對此間媒體披露,其旗下靈玲動物王國正式對外開放的「蜿龍密境」館,著力打造閩省最大兩棲動物爬行館,已有來自全球各地30餘種、100餘只世界一級、二級保護動物入駐其中。  中國內地的兩棲爬行動物展覽比比皆是,但兩棲爬行館鮮少可見。
  • 南昌動物園火災中蜥蜴死裡逃生 爬行館近期恢復展出(圖)
    相關閱讀:家被燒毀 蜥蜴無奈借宿鱷魚家 南昌動物園爬行館昨突發火災 在鱷魚館得到妥善照顧的蜥蜴們整修中的3號蜥蜴展廳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孫娟報導:2月16日凌晨4時許,南昌市動物園3號蜥蜴展廳發生火災,事故由電線短路引起,大火中僥倖逃生的蜥蜴們被安排在鄰居鱷魚家中暫住
  • 上海動物園將再添一座兩棲爬行館
    圖說:現有蟒蛇展區 上海動物園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旻矣)上海動物園的兩棲爬行動物,將有新家了。記者從園方獲悉,動物園將再建造一座兩棲動物爬行館,預計年底完成初步方案設計。屆時,一些大型兩棲爬行動物或將搬入新家,原展區將成為歷史。圖說:現有象龜展區(室外)場館旨在突出生態公園風貌和沉浸式動物展館體驗,以鋼結構建築為主要形式,內部根據不同動物的生境進行物理分隔,形成控溫、控溼的環境。
  • 北京動物園的生態環境,高大的塔松與水鳥的天堂
    前幾次都在頤和園裡遊覽,不料遭遇沙塵暴,隔了一天看著天空似乎有重新有變藍的跡象,但是看西北部應當沙塵還沒結束,所以這次就在市區轉了,市區最喜歡去的還是動物園,之前寫過一篇動物園裡百木園的文章,那次拍得不太全面,這次把剩餘的給補上,另外分享一下北京動物園裡,水鳥的樂園與曲折蜿蜒的水生環境
  • 動物園新成員 小熊貓走「貓步」蛇不冬眠來迎春
    小熊貓首次紮根動物園春節期間將與市民見面 去年12月,12隻小熊貓從重慶來到福州,現在跟南美浣熊已經做了一個多月鄰居。與活躍的小浣熊相比,小熊貓略顯慵懶,只在有吃的時候才跑到窩外面轉兩圈。 動物園本來打算元旦就讓小熊貓們與市民見面,但小熊貓剛來福州,不適應,飼養員在餵養時還被它們抓傷過。
  • 動物園動物貴陽過冬記
    人感覺冷可以穿衣、烤火,動物園的動物們又怎麼過冬呢?  12月25日,記者探訪黔靈山公園動物園,看到靈長館的猴兒們已經住進了開著油汀的室內館舍,一些遠道而來的熱帶「朋友」也早已住進了「暖房子」裡,老虎獅子等耐寒動物的進出通道也加設了門帘,夥食還加了量。
  • 北京動物園裡隨便溜達,從爬行動物到猛獸一路走馬觀花
    最近正寫到俠客行郊遊系列,不過這天大概是去年的八月底,臨時有事,取消了一趟房山之行,辦完事後,順便進入了北京動物園裡,漫無目的的隨便瞎溜達,這天可能睡眠不好,有點頭暈腦脹的,昏昏沉沉。剛進入的時候還沒事,慢慢的就眩暈起來。因此後半段草草收場了。
  • 還記得海寧西山公園動物園的大蟒蛇嗎?現在它在這裡
    2014年初,隨著西山公園遊樂設施的停運,公園裡的動物園也隨之關閉。那麼,動物園裡的小動物們都去了哪裡? 大家一定很好奇吧!帶著這些問題,小編輾轉找到了曾經西山公園的動物園園長.......1995年 西山公園的動物園開園照片中的人就是曾經西山公園動物園的園長王利忠,今年47歲,從1995年到2014年,他在西山公園養了20年的特種動物,海寧的「明星」大蟒蛇、小猴子都是他的小夥伴。說起開辦動物園的經歷,王利忠記憶猶新,早在1987年的時候,他就與動物有了不解之緣。
  • 重慶動物園小傢伙們怎麼過冬?浴霸、空調、地暖、油汀安排上了
    氣溫降了,重慶動物園裡的小傢伙怎麼過冬呢?其實,它們和人類差不多,冷的時候也會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很多動物的籠舍裡,空調、地暖、大棉絮是少不了的。今日上遊新聞記者走進重慶動物園,為你打探那些最怕冷的動物怎麼過冬。
  • 上海動物園要大變樣啦!擬建10000㎡新場館!儂想去看看伐?
    童年時代春秋遊的必打卡點~如今上海動物園要大變樣啦!好消息!上海動物園擬建10000㎡新場館!為提升動物福利並優化遊客遊園體驗,打造不同類型的動物展出空間,上海動物園擬在原大象表演場,新建佔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的「兩棲爬行動物二館」。
  • 北京動物園「神器」防寒
    冬至後氣溫持續走低,北京動物園裡411種、3809隻動物朋友們如何禦寒過冬?記者昨日從北京動物園了解到,早在9月,園方已經為怕寒動物提前供暖,並準備了加熱石、浴霸等防寒設施。同時提升動物保暖軟體條件,為食草動物提供苜蓿顆粒、熟黑豆等高熱量食物,增加它們抵禦嚴寒的能力。
  • 西北之最,西安秦嶺首家野生動物園,最強遊玩攻略
    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原西安動物園,前身為「同法動物園」,是集野生動物移地保護、科普教育、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園林項目;也是西北首家野生動物園了, 今天我就告訴大家怎麼玩轉秦嶺野生動物園。
  • 上海動物園的揚子鱷寶寶1歲了,國慶期間正式展出
    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旻矣)國慶期間,上海動物園出生一年多的揚子鱷寶寶正式展出了!這也是繼1994年兩棲爬行館落成後首次展出幼鱷。去年9月2日,12條揚子鱷寶寶陸續出殼。出生時,它們才巴掌大。圖說:上海動物園揚子鱷寶寶共有12條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而1周歲後,揚子鱷寶寶原先黃黑夾雜的環形條帶斑紋,黃色變成了白色,斑紋也越來越淡。出生時,揚子鱷的體重約32克左右,體長23釐米左右,如今重的有600克,輕的也有250克至400克不等,體長達到三四十釐米,表皮也愈加堅硬起來,就連眼神也感覺犀利了很多。
  • 動物園門票網上預約銷售 日限客流9000人
    東北網5月29日訊(記者 孫英鑫)記者29日從哈爾濱市城管部門獲悉,特殊時期哈爾濱北方森林動物園加強網上售票,建立線上預約制度,引導遊客間隔入園、錯峰入園,日接待遊客量限定9000人。動物園門票網上預約銷售。
  • 上海動物園成為人們親近自然、放鬆心情的好去處
    上海動物園是一座集野生動物保護、科學研究、科普宣傳及娛樂休閒為一體的綜合性動物園,佔地74公頃,年遊客量130萬左右。園內展出動物400多種,5 000餘只,還有10萬餘株喬灌木,10萬餘平方米草坪和多種觀花觀葉地被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