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5932粉絲裡有你存在
『小編微信:cai--1992,沒事勿擾』
去臺灣之前一個朋友問我「臺灣有什麼可玩兒的?」,我一時竟不知如何作答。要說自然風光,一個小島再怎麼秀美跟廣闊的大陸肯定沒法比;要說人文景觀名勝古蹟,數量和質量上大陸也是完勝,所以臺灣有什麼可去的呢?
臺灣與大陸的關係往遠了說類似於美國與英國,往近了說類似於朝鮮與韓國。兩個地方的人民說著同樣的語言使用同樣的文字,有著幾乎一致的歷史傳承,生活習慣,都認為自己是中華民族龍的傳人,卻生活在截然不同的意識形態下,體驗著不同的社會制度。
這對我來說是臺灣最吸引人的地方,可以親眼看到自己的同胞生活在另一種制度下是怎樣的狀態,是腐朽墮落受苦受難還是衣食無憂歌舞昇平,在對比自己的生活,或許會有些不一樣的啟示。
一:城市
初到臺北,感覺臺北作為臺灣最國際化最具知名度的臺灣城市,與同樣是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的北京相比,簡直就是一個街道狹窄,樓宇老舊的二線城市。
由於見慣了統一規劃大同小異的高樓大廈,我個人非常喜歡這種每棟樓都有自己獨特風格,充滿生活氣息的小樓。但如果以現代化大都市的標準去衡量,確實顯得欠發達了一些。這並非我一廂情願的猜測,實際上我詢問過一些臺北當地人關於老舊樓房的問題,答案基本是大同小異,以一個計程車司機的話來說是就是「我們這裡跟你們那裡不一樣啦,這一棟樓,有一戶不同意搬家,整棟樓你都不能拆啦!你們那裡呢,說拆就拆,城市建設的當然就很快嘛~」
說到這裡提一句最近臺灣很有名的景點「彩虹眷村」。臺中市的一處眷村本來要拆遷,但一位國民黨老兵不願意離開生活了幾十年的地方,開始在眷村畫畫,在網上引起大討論並且成為一個景點。政府也決定暫時不拆除作畫部分,甚有可能發展成為一個官方認可的旅遊景點。
而反觀大陸方面的做法,別說一個默默無聞的老兵了,名人故居又如何?
對於臺北市不太發達的現狀,有的臺北人覺得政府不夠強硬,不利於城市的發展。也有的臺北人認為,與經濟發展相比,尊重法律保證人權才是更重要的。哪方做法是正確的,您可以自己判斷,我個人更傾向於後者。
雖然乍看之下臺北市的規模與宏大遠不及北京,臺北市的面積甚至只相當於半個朝陽區大小。
但是在臺北住下幾天之後,才發現與北京相比,臺北才是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自然環境我都不想去說,幾乎每個知道我來自北京的臺灣人都會說一句「你們那裡空氣不是很好哦~」我通常都是回答「別聽人瞎說,哪有不是很好,是非常不好」。臺北雖然四面青山環繞,但城市中綠化還是非常多。讓北京跟臺北比空氣品質相當於讓姚明跟潘長江比誰眼睛離地面近,顯得不厚道。所以我之對比一種叫做「人性化」的東西。
那天晚上我在饒河夜市吃撐了,準備步行回到大概三公裡外八德路附近的酒店。這三公裡我路過了四個這樣的小公園
帶滑梯和健身器材的很小的公園,沒有圍牆免費的兒童玩耍區域。以至於我這種習慣了交費的大陸客先找了一圈入口售票處,發現每條路都是入口沒有售票處才敢進去。北京的小朋友要想玩到這樣的滑梯,不收費基本是不可能的。搞笑的是我家門口有個幼兒園把這種滑梯就放在大門口,鄰居家的小孩天天盼著到歲數能上幼兒園玩滑梯。上個月她終於如願入園,卻發現這滑梯根本不讓玩兒時擺那給大家看的。幼兒園給出的解釋是:出於安全因素的考慮。我理解幼兒園怕萬一出點意外承擔不了責任,那起碼晚上讓家長進去看著玩兒會兒總該可以,讓孩子從小就受這種看得到玩不著的煎熬真的好麼?而且真出於安全考慮應該把水磨石地磚換成途中的橡膠軟地磚才對吧。
公園裡面可以看到這樣的標示:
本來我以為這樣的設施只在臺北這種大城市會比較密集,後來途徑臺中臺南等地,紛紛遇到了同樣地方。
之所以說是遇到,因在北京要讓小孩兒有個安全的地方可玩必須要特意去,而這些小公園基本都是遛彎兒吃飯碰到的,雖然不收費,但有的比北京收費的地方還要好。從這裡可以看出臺灣對待小孩也就是祖國的未來,是不是比我們更重視一些?之前我想北京寸土寸金,弄出這麼多免費的兒童區域不太現實,可轉念一想臺北也是寸土寸金啊!房價跟北京不相上下的,人家就能做到,這就叫人性化麼吧~
不僅是街角的兒童區,實際上臺灣我去過的故宮,美術館,海洋館,市政府等公眾場合,基本都有專門供兒童玩耍的兒童區,基本都是免費的。而我們這裡呢?
臺北街頭還經常能看到這種東西
舊衣回收櫃,美劇《老友記》裡出現過,收集舊衣服幫助窮人的。而在北京想捐點衣服真找不著地兒,說給中國紅十字會吧,老聽說人家不接收這個。偶爾網上有消息稱可以寄到什麼地方幫助那裡的人民。一是真假難辨,萬一寄過去了每人接收不是瞎折騰麼;二是提高了做善事的成本讓很多人卻步。當然,這種東西放在北京街頭,一定會變成大垃圾桶的。
變成垃圾箱的捐款箱
臺北街頭還有非常多的小廟,這種小廟全臺灣到處都是,會根據需要供奉不同的神仙。在墾丁的海邊看到的是同樣大小的龍王廟,忘了在哪個夜市看到的是灶王廟。這些小廟就在樓宇間胡同裡,沒事可以進去拜拜,感覺就是臺灣人生活的一部分。教堂的密度要小一些,但是也很常見。
以我在內地的經驗,第一眼看這些小廟感覺都像是騙錢的。問過之後人說這地方都不要門票,沒事兒可以進去拜拜,不像大陸講究燒胳膊粗的香表示心誠,然後佛祖看你心誠就靈驗給你看看,然後你看佛祖這麼靈驗得燒大腿粗的香還願表示感謝,不花幾百你都覺得白來一趟。
我是一個無神論者,對大陸的寺廟普遍沒好感,感覺他們除了圈點香火錢然後瞎放生破壞生態平衡沒幹過什么正經事。可在臺北街頭看到的宗教行為,就不那麼讓人討厭.
兩岸的人性不同情有可原,仙性都有差別我只能感慨還是社會主義好啦~
臺灣生活很方便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便利店的存在,主要是7-11。這裡的便利店不僅有北京便利店的全部功能,還能吃飯休息,是正經有桌子椅子坐下來踏實吃的那種,上廁所,買火車票,充話費,取現金,一卡通(悠遊卡)充值,複印照相列印,充電,上網等等。這些小事在大陸至少得跑四五個地方才能完成,而在臺灣一家便利店裡全部能搞定。關鍵是這種便利店的密度非常大,不出500米就有一家,不管是山區還是海邊,景點還是火車站,高速路服務區還是地鐵,真的到處都是,而且商品齊全價格統一,這才是真正的便利店。
除此之外7-11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垃圾桶。臺灣雖然很乾淨,但街上垃圾桶很少,這一度使我非常迷茫,經常提著一袋垃圾沒地方扔,又不想扔外面丟人敗興,只能拎回酒店,後來發現便利店裡的有垃圾箱就偷偷放進去,還覺得挺不厚道的。直到一天晚上從夜市回來又攢了一包垃圾準備去便利店扔,正看見店員給三大箱垃圾做分類,趕緊上去抱歉的說「街上沒找到垃圾箱,能扔這裡嗎?」對方說「可以啊~」我順勢又問道街上垃圾桶很少,臺灣本地人也扔垃圾到便利店麼?對方說「基本都是這樣啦~」我終於沒有罪惡感了。
另外有許多人性化的細節,看圖感受下
「老幼病殘孕專座」與「博愛座」的相差的只是一點人情味麼?
同樣是服務盲人
火車站夜間婦女候車區
臺北動物園遊覽小火車合人民幣一塊一次!北京凡是有遊覽車的地方至少10塊起。
上面途中混入了幾張國內的照片,不用說肯定能區分出來。如果說臺灣的很多細節是人性化的,大陸很多細節甚至是反人性化的。
如果說臺灣遊什麼是我最不喜歡的,那一定是成群結隊呼嘯而過的機車。
對於一個生活在禁摩區,從小就知道摩託車號稱」肉包鐵「摔車就玩完,騎摩託車就是玩命不負責任的行為的人來說,每天看到那麼多機車飛快的駛過讓我感覺危險真是無處不在。我都不敢想如果在北京這麼開機車每天得死多少人。好在我在臺灣的半個月裡,發現交通事故沒有想像中的多,主要原因是機車司機還是很守規矩的。比如頭盔是一定會帶的,紅綠燈一定是遵守的,即使是我在深夜的臺北街頭,四周無人的情況下,看到機車也是等紅燈變綠後才開過去,而且大部分都會禮讓行人。
我問過幾個計程車司機對機車的看法,普遍表示無奈。他們認為這些機車很不守規矩,總是亂併線,開的也比較快。我說,我看他們至少都帶頭盔而且不亂闖紅燈啊,這樣還好吧。司機說,這也是最近十年才這樣的,十年前臺灣人開機車也是很不收規矩的,然後總是出事故,政府完善了法律加大了處罰力度,現在基本不會有闖紅燈和不帶頭盔的情況。然後我問,那現在機車事故多不多?司機答道,還是比較多,但是沒辦法,開機車的大部分都是年輕人,熱血嘛~哈哈~我說,我們那裡是禁摩的,不讓你熱血~司機師傅無奈的說,沒辦法啦,曾經政府想出臺措施限制機車,但是一堆人反對,我們要尊重民意嗎~哈哈~
如果在北京這樣的遊行不僅不能反禁摩,反而會成為必須禁摩的原因。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自己不喜歡摩託車,因為總是想到摩託車事故血肉模糊的畫面,現在想想,其實我討厭的是那些開摩託車闖紅燈飆車不戴頭盔自己嘬死還拉別人墊背的傻逼。如果在能守規矩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在臺灣開機車確實是非常方便而且愜意的事情。
當然,就大陸的情況來說,光摩託車遵守規則是不夠的,行人也要遵守交規。這個問題目前看起來,還是任重道遠。我問過臺灣的司機,在臺灣如果行人橫穿馬路不走斑馬線不等紅綠燈撞上了怎麼處理?司機師傅很納悶的看著我說:「當然是行人全責,司機如果願意可以從道義上進行援助,但沒有任何責任,你們那裡不是這樣嗎?」我說「我們那兒就算行人全責司機也要承擔50%的責任,說這是保護弱者,但我覺得這完全是鼓勵惡行。」司機表示無法理解這樣的法律。我小時候接受的教育是法律是保護弱者的,當時還覺得挺有道理,現在想想純粹是放屁。首先強弱是不好鑑定的,其次,法律應該保護的是守法的人,而不是違法的人,法律不是弱者作惡的保護傘。
我在臺灣的時間裡大部分出行都依靠打車,都說北京的計程車司機能侃,其實臺灣的也一樣。跟他們聊天能知道不少兩岸不同文化的區別。其中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幾個司機都跟我提過,說你們那邊官二代好像很厲害的樣子哦?我心說那還用問麼?天下的烏鴉一般黑難不成臺灣的官二代都是老實人?結果司機師傅說,還真都是老實人,而且要比一般人更加低調。我問,為什麼?司機師傅說,因為媒體都在盯著你等著你犯錯啊,你出點問題大家都要口誅筆伐啊,你爸的官就不用當了嘛。
說實話我開始真不信會是這樣,因為在大陸如果你僥倖是個官二代,基本人生就開啟了簡單模式,只能聽到誰特別牛逼因為他爸是什麼官。誰要說因為是官二代而特別低調,那不是開玩笑麼。
而在臺灣不止一個人跟我說過這樣的話,我姑妄聽之,信不信各位自己決定。
街頭藝人
北京街頭賣藝的通常是抱著吉他唱歌的文藝青年或者拉二胡的風燭殘年,而臺北的街頭藝人則更加豐富多彩,業務水平也跟高些。
西門町豎琴表演
新光三越雜技
說唱表演後我買了張CD
吹糖人,我記得這是老北京特色,沒想到臺北也有,而且是機器吹的,更加衛生
表然抖空竹的年輕藝人
令人動容的是表演結束後,許多家長掏出錢來給小孩子,讓他們去支持一下老師,小孩子們也主動上前幫忙收拾。而我從小到大遇到的情況都快演完的時候趕緊給小孩拉走,說要不就該給錢了。而且還會警告小朋友不好好學習就街上賣藝去。
繁華的商業區還會有救助小動物的組織
這些動物基本都是被虐待過留有殘疾的,但大都非常乾淨和溫和,救助的方式可以捐款,捐發票和領養。
當我在繁華商業區看到這些時候,第一反應是「臥槽,這地兒沒城管啊!」,在北京如果有這些大概會被冠以佔道經營,影響市容,乞討賣藝的罪名驅趕罰款。弄這麼多狗就更危險了,當打狗隊不存在麼?
自助服務
臺灣便於生活的另一個原因是自住服務非常多,停車自助繳費什麼的就不說了,我在動物園餵羊的地方看到的自助買草料機
在國內你敢這麼幹一試試,白拿草料都是輕的,箱裡要有錢給你拿走也太正常了。
夜市
臺灣的夜市有點像北京的廟會,吃喝玩樂全都有。但比廟會種類要豐富,味道要更好,價格要便宜許多,不收門票而且天天都有。在夜市上只恨自己胃太小,沒吃幾樣就飽了。關於夜市不多說了,有太多遊記攻略可以參考,只說幾個有意思的細節。
首先不要被內地打著臺灣夜市小吃名號的商家給騙了,我曾在朝陽大悅城地下一層吃過一個著名的豬血糕,沒吃完就扔了,感覺臺灣人民口服不過如此。直到在臺北夜市上又吃了正宗豬血糕,根本不是一個東西好嗎!
有意思的是,我發現中國人似乎都喜歡發明別的地方不存在的小吃,比如哈爾濱烤冷麵,西安烤麵筋,蒙古烤肉,澳門豆撈都是當地本不存在的食物,下面看看臺灣人民得創造力吧~
北京生活三十年,表示從沒見過北京茶燻
這個更厲害了哦~注意小字部分~
雞屁股串啊!!!完全超越想像的一種食物啊!!!我猶記得曾經有謠言說吃這個容易得癌啊!!!不過據矮大緊老師說味道還不錯,我沒敢吃。
臺北人口不多,夜市不少,而且每天夜市人都非常多,我問過當地人是不是臺灣人晚上都不在家吃飯啊,被告知確實如此。因為上一天班很累了不想在做飯,而且在家做價格並沒有比在外面吃便宜多少,又很耽誤時間,所以一般臺灣人都不愛在家做晚飯。大陸方面在家做飯還是主流,外面吃飯一是價格還是比較貴,便宜的地方因為食品安全問題又不敢吃。
奇怪的是臺灣人均收入比北京人均收入高一倍左右,物價又低於北京,哪邊才是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顯而易見。
書店
傳統書店的沒落是普遍問題,這是歷史的趨勢無法阻擋。就像再怎麼喜歡書法,日常生活也都是鍵盤輸入,在怎麼喜歡紙質書的感覺,也無可避免的使用電子閱讀APP。紙質書消亡不太可能,變成小眾愛好卻是早晚的事。
臺灣也是如此,大部分書店都已經倒閉,存活下來的只有誠品書店。而誠品書店的存活原因也是因為打造了全新的閱讀體驗,而且最大的誠品書店裡圖書部分只有三層,其他部分有一些原創品牌,個性小物以及臺灣特產,非常值得一逛。
而另外一家著名的24小時店,夜間開放的只有一層。
對於來自和諧帝國的朋友來說,最吸引人的就是「禁書區」
對於這些瘋狂抹黑我黨的邪惡書籍我表示深惡痛絕!帶著批判的眼光去審視他們,簡直是喪心病狂!比如這本
出版這種東西就該連作者帶出版社以及買過的人都抓起來槍斃!這也趕寫!開什麼玩笑!知不知道我黨開不起玩笑!
還有這些反動書籍,怎麼能夠這樣呢!主席是神,主席最偉大,主席不容質疑,主席是完美的化身,主席放的屁都是香的!這種公開抹黑偉大領袖的行為必將受到黨和人民的制裁!
不過和平年代,不提倡使用武力解決問題。中國最多的是人,我從蛛絲馬跡中,看到了國人的威力。
聯想到曾經的東方之珠香港,在國人的轟炸下不一樣變的混亂麼?過不上你的日子,就讓你過我的日子。
臺灣不過兩個半北京大小,只要像香港開放自由行,不出一年絕對讓你民不聊生。然後就會有各行各業的傻逼叫囂
所以,希望臺灣不要走香港的老路。
平潭史話是一個全平潭最糟糕的公眾號,小編初一沒畢業只會抄襲各大公眾號的優秀文章,向平潭40萬人民傳遞虛情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