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理念:參加無償獻血是一份責任、一種擔當;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期許:只要自己的身體條件允許,願意一直支持無償獻血公益事業,挽救更多的生命;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心聲:希望更多人加入無償獻血的隊伍,保障南京醫療臨床用血供應,讓南京更健康。
6月14日(今天)是第17個世界獻血者日,今年的主題是「安全血液拯救生命」,口號為「獻血,讓世界更健康」。
心聲:獻血已成為一種習慣
在南京每天都有一群人捐獻熱血,他們把獻血當成了生活中的一個習慣。是什麼讓他們能如此堅持?不怕「獻血有害」嗎?
今年51歲的李繼紅,從2009年到現在,已經捐獻全血3000ml、50個治療量的成分血,疫情期間也沒有放棄,反而獻的頻率更高。不僅如此,她的愛人與孩子在她的影響下,也投身於無償獻血的事業中。去年已經退休的她,與愛人每周末都去南京紅十字血液中心的機採科當志願者。她告訴記者:「為了保供應,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員經常身體力行,有時她會反過來服務於他們。」她說她喜歡與這些志同道合的人打交道,在前輩的身上她學習到了更多可貴的精神,鼓舞她前行;在後輩的身上,她看到了新生代的力量……
1995年出生的陳昕珂,在成年之後就開始獻血,目前共獻全血800ml、73個治療量成分血。她了解到目前血庫緊張,但有很多人在等待用血,只要自己身體條件允許,一個月會捐獻兩次成分血(捐獻成分血間隔期為14天)。當記者問及初衷,她說:「算是耳濡目染吧,從小就受到了媽媽的影響。獻血成了她的習慣,也成為了我的習慣。」據悉,母女兩人都拿到了「三免卡」。2000年出生的南醫大學生王航,已經捐獻了14個治療量的成分血。他不僅自己獻血,在疫情前,每個月都組織同學一起到市血液中心捐獻血小板。「獻血是每個健康成年人都應該做的事。我們是醫學生,對獻血有著正面的了解,更應該帶頭去做。」王航說,他的目標是畢業前拿到「三免卡」。他現在的願望就是在能走出校園後一定要去獻血,「太久沒獻血了,反而有點不習慣了。」
至於對獻血是否有擔憂,獻血者們表示,最開始也有擔心過,不過有了第一次的嘗試,發現並不可怕,而現在也有了很多次的獻血經歷,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優待:南京獻血達人享「四免」政策
記者了解到,李繼紅與獻血「結緣」是因為婆婆得了血液病,在用血方面花費了很多。然而同病房的患者由於家裡人有獻血,不僅可以享受到優先用血,還用血免費。那時候,她了解到「獻血是一件『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事,不僅對自己的身體有益,當自己需要時,也可以優先用血。」不過由於當時李繼紅只有七十多斤,一直體重不過關,於是她「拼命」增肥。終於在2009年如願獻血,此後的每年只要身體允許,她都會參與獻血。如今拿到「三免卡」的她,不僅享受免費用血,在今年還享受到了一次價值600左右的免費體檢。
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加強對無償獻血者的人文關懷和激勵機制,2018年1月1日起實施的《南京市獻血條例》中第三十條規定:獲得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獎和無償獻血志願服務終身榮譽獎的個人,可申請參加衛生計生行政主管部門安排的免費體檢。這是在原有江蘇省優待政策「三免」(免費乘地鐵公交、免費遊公園景區、免醫院門診掛號費)的基礎上增加了「免費體檢」這一項,也就是南京市的「四免」優待政策。目前,全市已有509人享受到了「免費體檢」的待遇。
呼籲:加入南京無償獻血隊伍中
每天我們的城市都有許多人在等待輸血來維繫生命,他們可能是:一個外傷患者、一名孕產婦、一個白血病患兒……或許一袋血就點燃了生命的希望,撐起了他們的生命與他們家庭的幸福,當你伸出手臂的那一刻你也是他人的英雄!
「我覺得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也希望更多的健康市民與我一樣,一起積極支持、關心我市的無償獻血工作,為我市臨床用血作出應有的貢獻。」獻血達人魯立說。
同時,市血液中心也呼籲:如果你還沒有獻過血,就從今天開始吧!
通訊員 王暉
南報融媒體記者 餘夢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