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之聲網1月30日廈門訊(記者 莊楊筱)1月30日,金門縣長楊鎮浯於廈門結束了4天3夜的福建之行。這也是楊鎮浯正式就任金門縣長之後首次訪問大陸。
此番楊鎮浯率觀光處、行政處、建設處、環保局、金酒公司等多個部門負責人一行「登鷺」,廈金實現深度對接。兩地相關部門圍繞「四通」「三化」提出了2019年深化廈金產業合作,探索推動廈金通電、通氣、通橋,加快兩地通信合作等35個議題。
1月29日,廈金兩地在廈門召開對接會
金門縣長楊鎮浯接受採訪 莊楊筱/攝
應通盡通、能通先通——這是此次廈金對接會達成的共識,而楊鎮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更提出「能通快通」。一個「快」字,是期待,亦是迫切。楊鎮浯表示:「對接會建立了很好的開始,我們有信心,逐步落實討論的議題。」
在談及廈金深度合作的落地規劃時,楊鎮浯提出了「廈金版」「貨出得去,人進得來」。「我們一直希望,能夠把以金門高粱為首的金門名特產品,打造成為福建原產地的產品,助推其『走出去』。」楊鎮浯透露,廈門方面已經擬定了一些具體措施來協助金門做產品推廣。
從2016年開始,廈金舉辦「兩門旅遊節」,整合兩地優勢旅遊資源,「來廈門,遊金門」成為兩岸攜手打造的 「知名品牌」。楊鎮浯表示,廈金旅遊業的交流協作,能夠推動「人進得來」落地、落實,「包含旅遊目的地的打造,旅遊產品的配套,以及行銷推廣、行業管理等相關環節,我們在對接會上都有非常深入的討論。」
在廈金融通進程中,「共同生活圈」的理念被反覆提及。楊鎮浯也表達了自己對這一理念的理解:「在『共同生活圈』中,人員往來沒有障礙,基礎設施共構共享,行業標準共通,產業、文化、環境治理,要共同努力。」 楊鎮浯說,廈金毗鄰,更要攜手維護共同的生態環境,致力於共同海域的管理,打造兩地重大海上災變及緊急情況的通報機制。
「通」始終是廈門與金門,乃至兩岸交流合作的關鍵詞。不論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的「新四通」主張,還是通水、通電、通氣、通橋的具體構想,要實現都需兩岸通力合作。
「大家都很關注的廈金『通橋』,我認為在技術上、資金上問題都不大,但是在政治上、社會影響上,需要兩邊一起來推動努力。」楊鎮浯表示,金門會成立專案小組,針對可能的選址、施工工法、相關的工程預案做好準備,「相信時機成熟,春暖花開的時候,不止水到渠成,定能『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