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停更快20天之後,「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在10月16日終於更新了,但朱一旦說他真的有點膩了。
「我想要換一個BGM,就像一個影帝,忘掉之前的榮譽。可如果不枯燥了,我好像也不會演別的。」
也在當天,朱一旦背後的男人張策發布離職聲明,並且強調了自己「策劃,導演,編劇,配音」的身份。
朱一旦又發布一條早就定好的領英中國的招聘廣告,鼓勵大家去尋找理想工作,讓場面變得更加諷刺。有人在這條視頻下面心疼領英:這廣告費是白花了。
今後的朱一旦,不會再有張策創造的那種枯燥味了。
一、「資本家逼走窮秀才」
就在兩天前,朱一旦還在知乎上吃「拼團名媛」的瓜。在他的回答中,灰姑娘痴痴地掏出自己下次租禮服的錢,賠給租她水晶鞋的女人。
但就在她抱著自己藏下的水晶鞋做公主夢的同時,她等待的王子們租的行頭也到點了。
「還了車,還了表,衣服交接給下一個人。貴族王子們秒變精神小夥。」
「其中一個點了根華子,操著蹩腳的普通話說:我看上一架豪華馬車,有誰要一起租嗎?」
還是那種淡淡的語氣,開著上帝視角,看著小人物的徒勞。但10月16日晚上,他就親自吃上自己的瓜了。
在「如何看待張策不再擔任《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導演」的問題下,他寫了一大段,並且連續使用感嘆號:「我跟策沒有任何矛盾……不存在利益分配不均的問題!大家就不用猜了!」
讓旦總無法淡定,是因為這件事太輕易地挑動了網友的吃瓜熱情和無窮聯想。最重要的原因是這件事的戲劇性:特別會寫社畜悲劇的社畜離職了。
《朱一旦》第181集《我的編劇跑路了》刷滿「神預言」「一語成讖」的彈幕。張策扮演的編劇馬小策提出離職,理由是「本著創作者的匠心,需要時間來打磨好的作品」。
朱一旦笑了笑,給了他一份分析什麼類型內容最火的報告,認為「有了這些科學數據,狗都能寫好」。
把戲裡和戲外的情況串聯起來就更加微妙。第131集中,朱一旦算了筆帳:一個劇本才200字,半小時就能寫10個。
然後他給編劇定了個「保守的數」:一天100集,加上吃喝拉撒的時間都不用加班。編劇當然怒提辭職,朱一旦此時露出勞力士,暗示這是年終獎,編劇立刻乖乖就範。
現實中,張策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連續輸出229集《朱一旦》的劇本,還要擔任導演、演員、配音、剪輯的職務。
微博上#朱一旦導演配音編劇離職#的話題中,不少人說「一開始以為是三個人,仔細看才知道是一個人」工作壓力可想而知。
在GQ的一篇報導中,這樣描述張策的生活。妻子張譯文說「他凌晨4點起來給孩子餵奶,餵完奶開始寫劇本,8點出發去上班。」
而隨著《朱一旦》更新頻率越來越高,「張策面色開始發灰、長痘,明明是酷暑的天,他卻稱身子發冷——『這就是社畜生活』。」
張策在片場帶娃
但無論是出品《朱一旦》、註冊「朱一旦」商標的山東光曜聯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還是現實中的老闆朱亙旗下其他13個公司中,股東位置裡都沒有張策。
企查查的知乎帳號也第一時間回答了「張策離職」的問題,它展示了朱亙公司的招聘信息:編導這個崗位工資起薪6000元。
朱亙還曾在一次飯局中拍著張策的肩膀說:「年輕人不能太早有錢,這正是奮鬥的年紀!」
所有這些本無直接關聯的信息同時在網際網路上傳播著、交織著,讓張策離職逐漸在輿論中演化成「資本家逼走窮秀才」的敘事。
這件事就像《朱一旦》新更了一集,階級對立的情緒拉滿傳播效果。但如果還原到短視頻內容創作來看,這次頭部IP主創的分裂,並不是簡單一句「資本家壞透了」就能概括的。
因果早已藏在「朱一旦宇宙」的多重矛盾中。
二、「大家只記住了朱一旦」
《朱一旦》火得太快。
去年6月,剛在抖音上傳一支視頻,轉天就有了3萬粉,三天後漲粉20萬,以一個月的速度成為史上最快入圍微博紅人節的網紅,而成為全網兩千萬的頭部IP,也只用了短短1年零4個月。
這家開在山東淄博的公司也被調侃是「山東唯一的網際網路公司」。
《朱一旦》的內容天然帶有戲劇性:把窮人與富人、老闆與下屬之間的矛盾推到極致,對比直接,衝擊強烈。
而成功的關鍵是選擇朱一旦這個富人視角來講述。
在此之前,張策加入朱亙公司先創作了《C座802》,這也是講小人物遭遇壞老闆的職場故事,但在市場上幾乎沒有波瀾,公司持續虧損了一年。
張策意識到,社畜視角下吐槽職場太常見,沒人願意看,如果換成是老闆視角呢?如果他公然仗勢欺人,戲弄、壓榨下屬,還聲稱「這樣的生活很枯燥」呢?
張策於是以朱亙為原型,設計了朱一旦這個主角,讓職場故事多了一層解構和反諷,迅速產生魔幻現實的效果。
加上勞力士、內八字、面癱臉和語調奇怪的配音這些具有強烈記憶點的符號,這個IP才能爆火,廣告量也比《C座802》多了4~5倍。
快手熱點運營負責人王可樂在朱一旦剛火的那個月就注意到,B站和知乎兩個平臺對這個IP評價非常高:「這兩個平臺用戶的互動性更強,也更能理解劇本裡比較直觀的解構主義。」
踩中痛點還不夠,《朱一旦》通過「緊跟時事」持續高速圈粉,不僅「歪嘴戰神」「一起爬山」等熱梗要火速玩起來,還出視頻暗諷疫情中的假口罩事件、傷醫事件等引起轟動的社會熱點。
至今朱一旦B站帳號播放量最高、排到全站第二名的視頻是調侃《後浪》的《非浪》,距離B站官方發布片子僅僅相隔25個小時。
但高速密集的輸出與內容質量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內容同質化的問題在去年年底就已經顯露出來。
比如「開除十佳員工」的情節,在第1集時爆火,但後續120集中,又反覆出現十幾集的雷同橋段。還有「非洲警告」,起源是第7集,酒肉朋友把朱一旦的弟弟送去了非洲。
或許張策最初只是隨便寫了個荒誕的地方,但當網友體會到了這種小人物命運被支配的無奈,紛紛留言刷彈幕「一言不合,送去非洲」張策也就開始有意識地用這個梗,讓朱一旦把越來越多的人送到非洲。
其實在3個月內連續更新了100集後,張策也意識到同質化的問題,他召開了劇本會——「非洲梗是網友造的,但我們用得太多了,有多久沒有自己造出新梗了?」
但這個矛盾他解決不了,他也停不下來。
更深層的個人IP發展問題也愈發明顯。儘管朱一旦團隊已經在去年12月開始有意識推出「枯燥宇宙」系列,並把劇中馬小玲、王布斯等配角發展成新IP。
「開心馬小玲」帳號B站平均播放量5月還能達到115萬,其中最高播放達到337萬,但到8月後更新量降低一半,平均播放量也降到50萬以下。
而「王布斯的奮鬥日記」近期轉型做知識漫談後,播放量不及朱一旦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
「朱一旦宇宙」很難像當年「暴走大事件」推火王尼瑪、唐馬儒、張全蛋等各自相對獨立的IP,人們能記住的還是朱一旦這一個人。
甚至只能記住朱一旦這個外化的「枯燥的皮囊」,而不認識張策這個「有趣的靈魂」。
在朱一旦已經火遍全網的時候,一次張策跟隨朱亙去參加活動,卻發現主辦方並沒有給自己留位置,這次經歷讓他決定開始打造自己的知名度。
從2019年7月開始,他創立了「導演小策」帳號,上傳拍攝的幕後花絮和導演日記,後來還有了「馬小策夢遊仙境」系列視頻和「導演張小策」實名認證微博。
今年2月,他以編劇和導演身份出現在《歡樂喜劇人》綜藝中,點評高曉攀的作品。
今年6月,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大股東是他的妻子。
也許他早已決定不再一直枯燥下去,而要選擇「那種滾燙的人生」。
三、「生意人」和「手藝人」
朱一旦和張策的知乎帳號對照著看會很有意思。
朱一旦曾回答過一個關於內卷的問題,延續視頻裡的人設,他說要把勞力士賣了變成獎金,然後暗中觀察員工們爭相內卷的場景。
而張策關注過一個問題:財務自由後再去上班當社畜是什麼感覺?
這兩者之間無需刻意塑造,便能讓許多網友解讀出一種階級對立的意味。
在一張他們的合影中,底下的最高贊評論是「照片裡的熱情諂媚也溫暖不了冰冷的資本家的心」。
「生意人」和「手藝人」的對立,在大眾想像中太容易浪漫化和極端化了。但在內容創業中,兩個身份並不是完全對立,而是存在一種既合作又衝突的張力。
朱亙和張策相遇之前的來路迥異,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們識別出彼此,互相成就。朱亙出生在中產家庭,他自己說過「從小就沒缺過錢」,2001年去紐西蘭留學,4年花費在60萬左右。
張策出生在農村小生意人家庭,父母靠買冷飲和宰羊謀生,他在山東農業大學讀獸醫獸藥專業,做視頻只是個愛好。
2018年,曾經投資網絡大電影300萬回本2萬的朱亙看到短視頻這個新風口,成立MCN機構,嘗試過母嬰和搞笑類,但都沒有火。
這一年張策有了兒子,嶽父對他的經濟狀況表示擔憂:「跟我幹工程吧,比你現在賺的多多了。」
張策猶豫中來到朱亙的公司面試。
在「新榜」對朱亙的採訪中,他回憶張策先交了一條樣片,他說這很爛。沒想到張策回應「我其實想考驗你,看你懂不懂。」
隨後張策又交了一條高水平的片子,朱亙立刻給了offer,才有了之後的一切。
兩年前的他們是「資本+好內容+流量紅利」的絕佳組合,講出個人努力趕上歷史進程的故事。
但是根據飛瓜數據,近90天內朱一旦帳號僅有一條內涵女明星的視頻成為小爆款,吸粉6w,其餘大部分時間都在緩緩掉粉。
而在曾經深受好評的B站,數據同比有更顯著的全線下滑。
如果非要說「誰把誰逼走」,在我們對朱一旦漸漸審美疲勞不再關注的時候,已經在逼他們做出今天的選擇。
朱一旦看幾次很爽,看多了也會逐漸失去感覺,甚至產生新的焦慮:勞資關係的矛盾一次次以戲謔誇張的方式被呈現出來,但這個矛盾從未被解決,看起來也永遠無法被解決。
朱一旦這個IP也帶著始終沒能解決的矛盾逐漸走到瓶頸,朱亙和張策自然需要去尋找新的增長點,只是下一程不再同行了。
朱一旦今後只能跟勞力士相依為命了,不知是否能夠順利實現內容轉型。
而張策在短視頻紅利趨於平緩的時候自立門戶,也不知能否像離開李佳琦的小助理付鵬那樣單飛成功。
也許一位B站用戶在張策離職聲明下面的留言,才是接下來真正值得關注的問題——「不知未來是有才的人到哪都餓不死,還是沒錢的人到哪都活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