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藍鯨財經
「韓信幫劉邦打下江山,還是被解決掉了。」這句話出自20年GQ的文章《朱一旦的枯燥生活:用有錢人的視角講述平凡人的故事》。
當時張策用這句話來描述自己與朱亙的想法有分歧時,還是得聽朱總的。意思是,以韓信為鑑,要分清誰是主。
作為「朱一旦」的幕後核心,導演張策於20年10月16日宣布辭職。
「十佳員工」離職了,大家發現視頻的黑色幽默其實是真實寫照。
失去張策的朱一旦
2019年短視頻IP《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在全網實現一夜爆紅,第一集發出後的第三天他們抖音漲了30萬粉絲,如今全網粉絲超千萬是絕對的大IP。
「朱一旦的枯燥生活」用誇大和反諷的方式講述了身穿Polo衫、手戴勞力士的有錢人朱一旦的日常,描繪了當代人的職場圖景,在每一集的結尾他感慨:「有錢人的快樂往往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
朱一旦的扮演者本名朱亙,也是這家MCN的老闆,像短視頻中的朱一旦一樣,朱亙也是一個富豪,這種奇妙的互文也是大家喜歡朱一旦這個IP的理由之一,究竟朱一旦是不是朱亙,真真假假饒有趣味。
事實上,朱一旦這個IP的創作者其實是朱亙短視頻公司的導演張策,據新榜報導,該系列短視頻內容創作上,全部由幕後導演張策一人完成,這其中包括策劃、導演、編劇、配音。如今失去張策,朱一旦這個IP該如何維繫?
作為全網爆紅IP,商人朱亙顯然不會輕易放棄。10月16日凌晨,朱一旦的枯燥生活發布一條短視頻《說實話我真的有點膩了》裡,「我想要換一個BGM,就像一個影帝,忘掉之前的榮譽,重新開始。」他官方宣布了對於之前這種「配音獨白方式」的放棄,並配文稱「 這一次,我想做自己」。片中不再有熟悉的畫外音,同時還有兩位新編劇出鏡,疑似宣告張策的離開。
這則視頻釋放出的訊號很明確,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將繼續,只不過到時候是真·枯燥還是假·枯燥就不知道了。
從數據來看,朱一旦的枯燥生活也正在漸漸失去吸引力。在B站上,該帳號巔峰時期播放量平均每條視頻都在500萬上下,但如今除極個別視頻,大多數內容的播放量在200萬左右。新導演會為朱一旦帶來新的生機嗎?
網友@光年旋律 在知乎評論此事時稱,「模仿」和「創作」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小策是真正的創作者,所以才會誕生《一塊勞力士的回家路》《非浪》等既有梗,又兼具批判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優良作品,他作為一個創作者的潛力是無限的。除非朱一旦系列完全轉變風格(這對新編劇的要求很高,被罵的概率很大),只要去模仿小策的風格,那就一定會始終徘徊在小策的陰影下。
離開朱一旦的張小策
張策一直都有一個導演夢,直到後來遇到了朱一旦。
雖然是個打工人,但張策在朱一旦這個IP的打造中體會到了創作與自我表達的快感。據GQ報導,張策認為自己在借用主角朱一旦的視角,描繪的是自己眼中的生活面目。「朱一旦是我創造的人物,沒有人比我更了解他,」張策這樣說。
但作為社畜,表達和自由度都是有限度的。作為一個爆款IP,它不僅需要有相對頻繁的更新頻率,不斷能夠刺激大眾的新梗,還要應付趨之若鶩的商單。這背後獲利的是朱一旦這個IP和幕後的老闆朱亙,但被工作和創作壓榨的是張策。
人一旦在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的時候就容易委屈,那麼幾乎承擔著朱一旦IP大部分創作壓力的張策是否獲得了相應的報酬呢?
據天眼查顯示,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商標屬於山東光曜聯晟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股東為朱亙持股30%,疑似實際控制人王星越持股30%,宋福蘭與池信江分別持股20%,股東名單中並沒有張策。
在朱一旦這個IP中,張策的貢獻很大堪稱靈魂人物,但在實際中張策只是一個打工仔,從公司股權中看並無分享勝利果實的可能性,與此同時張策本人也意識到了幕後身份對於自己的限制。
據時尚先生報導,2019年8月,朱一旦受邀參加某平臺的「紅人節」,他和張策一起趕到了成都。結果到了現場,張策被工作人員攔了下來——場館裡只有朱一旦的座位,他需要和觀眾一起排隊入場。張策一直記得當時的感受,他說,「這個世界喜歡皮囊,不喜歡靈魂。」自那之後,他決定「建立自己的知名度「,「如果你不去經營自己的話,就會非常被動。」
2020年,張策開始將「建立自己的知名度」付諸行動。據天眼查信息,今年6月,張策與妻子張譯文成立了山東造夢星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山東造夢星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約1333.33萬,法定代表人為張譯文,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文藝創作、個人網際網路直播服務(需備案)、影視製作、電視劇發行、演出經紀、網上貿易代理以及廣告設計、製作、代理、發布等。該公司還申請了名為「造夢星和」的商標,涉及分類為廣告銷售、教育娛樂。
微博上張策的妻子曬出了夫妻二人在dreamakerlogo前的合影,他們要成為自己的造夢者。
或許張策的才華還在,但短視頻卻已經不是前兩年的風口了。離開朱一旦的張策還能再造一個「朱一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