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還納悶,朱一旦咋好久沒動靜了。
今兒才知道,張策昨天辭職了。
張策是朱一旦短視頻的導演、編劇、配音...就是有內味的靈魂。
張策離職創業,做了自己的公司。
朱一旦團隊在知乎回答了相關問題,大概是分手很體面,沒必要過分解讀,關係還是很好。
成年人說啥不重要,重要的是幹了啥。
張策離職單幹,怎麼看怎麼算都是利益分配出了問題,不然一個蒸蒸日上的團隊,為嘛要一拍兩散?
知乎一堆人解讀資本家和社畜的階級對立,俺年紀還小,不懂為嘛非要上綱上線,即使真是階級對立,也只是眾多原因中的一個,集中在這一個點撕X沒啥意義。
職場也沒必要過度糾結原因,解決辦法才是有價值的事情。
如果你是朱一旦,會怎樣留住張策?
給錢?
給多少是多?
價值怎麼量化?
給太多其他員工咋帶?
難道讓員工投票決定策導該拿多少分成?
這玩意解決起來太難,似乎只能工業化生產內容才是正解。
然鵝,工業化容易丟失個性,短視頻廝殺太兇,批量化的內容極容易審美疲勞,更新太頻繁,內容垂直度的要求不得不把人設立窄,狹窄的人設範圍工業化生產內容,眨眼間就把創作角度榨乾了。
看起來短視頻內容創作結局註定是一拍兩散。
這好像是一句廢話,所有事物的結局都是煙消雲散。
向死而生就這樣冒出來了。
所以,做短視頻應該咋玩?
儘量玩短平快吧,別想著基業長青。
看下遊戲市場就知道了,一款遊戲火爆時間大概在半年-1年,所以,短視頻基本也差不多,朱一旦火了1年多,該到衰落期了,木必要長籲短嘆、罵罵咧咧。
做內容就是這麼個市場周期。
不要傻傻的堅持,有些時候該跳出來就跳,跟策導一樣,重新開始。
如果你是張策,會做出怎樣選擇?
辭職?
多要錢?
找老闆談?
我個人支持張策跳槽,山東人民有個劣根性——愚忠。
到了自己該冒出來的時候就要冒出來,沒必要扯伯樂、恩遇那一套。
市場的歸市場,老闆嘴上的忠誠聽聽就行,市場參與者都只對人民幣忠誠,自私自利是市場運行的大前提、內驅力。
當你覺得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自己有了獨當一面的實力,大膽的跳出來就對了。
好了,不雞湯了。
就到這吧。
END
失敗銷售說
哪有什麼階級對立
只有分贓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