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特點,教育行業也不例外,不過相比於其它行業,教育行業又有著其特殊的一面,那就是教育的普及面廣,你可以一輩子都不買奢侈品,一輩子不去高級餐館,一輩子不買車,或者買不起房,但是沒有人敢說自己一輩子都不被教育。教育和醫療一樣是社會穩定的基石,是社會發展的最後道德底線。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去了解這兩個行業。由於我本身是教育工作者,所以對教育的感悟深刻些,這裡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感悟。
1.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謊言)
不知道有多少人相信這句話呢?其實這句話裡面透露出了一個邏輯上面的錯誤,那就是老師主導教育的一切,主導學生的一切。但是在目前的背景下是老師負責教學,學生負責考試。這兩個環節都做好了,才算是有效果。老師無法上考場決定了老師是無法主導教育的一切,只有老師和學生完美配合好才能完成教育效果。而這個效果是否好,在很大程度上面取決於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配合程度有多高。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我覺得至少有以下兩種學生是配合度非常低的。
第一種就是家庭對孩子教育不重視,家長說的話孩子基本不聽,家長拿孩子沒辦法。這樣的家長如果你問他重視孩子的教育嗎?他100%會說重視,那麼怎麼個重視法呢?基本上就是孩子分數考高了就開心,孩子分數考低了就氣憤和慌張。簡單說就是平時心態平穩,考試過後心態七上八下。校外培訓機構也就是運用家長這個心態,在每次考試前後給家長灌雞湯或者營造緊張感。這裡家長一定要記住,重視孩子的教育絕對不是只盯著分數看,分數只是個結果,我們更需要關注孩子的過程,過程對了,分數自然好了,過程是預警,需要用心對待。然後說說孩子不聽家長話的問題,作為一個80後,我的確深深的覺得現在的學生比我那個年代要有主見的多。但是有一部分學生體現在外在表現得行為就是和家長直接頂嘴,甚至發脾氣或者吼叫,我作為老師,都親身經歷過學生和家長頂嘴,而這些家長一般都會私下和我說:「老師,我的孩子有些淘氣,的確管不住,還是希望老師多費心,多管管孩子,如果不聽話,可以讓孩子罰站,打他幾下都行,我支持。」我一般聽到這種話,內心裡都是一陣嘆息。我相信有不少人都認為孩子可能不聽家長,但是孩子一般都是怕老師,聽老師的。但現實證明,一般家庭教育非常缺失,並且孩子不聽家長並且叛逆的,這樣的學生和老師的配合度是很低的。我小時候有一次上課開小差就被老師打過,打就打了,我也沒和父母講,因為那個時候老師打學生是很正常的事情,那個年代就認為打也是教育的一部分。但是現在這個時代,老師打學生能行嗎?你要是敢打學生,分分鐘讓你上熱搜。當然現在很多雞湯文都會說教育有很多方式,不一定需要打學生,讓學生怕老師,應該用愛,用真心去感動學生。這就是典型的把愛的作用擴大化了。也是這種擴大化,經常把老師這個職業丟到火上烤。如果愛那麼有用,那要法律法規幹嘛?教育不是談戀愛,教育的愛要放在心裡,至少整個教育過程的程序要嚴謹和嚴肅。
第二種就是家庭條件比較好的,這樣家庭的孩子我見過非常厲害的,學生見識面廣,而且有禮貌。但是我要說的是另外一部分,因為我之前聽說過,現在有的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初中生一個月生活費就有1000~2000元。這個是個什麼概念?要知道初中生吃喝住穿都在家裡,父母都包幹了,那麼這1000~2000元的生活費幾乎都是給初中生日常興趣花的,比如遊戲充值,各種視頻動漫VIP,請客吃飯,買名牌等等。可以說這樣的檔次,比很多農村的大學生讀書時的生活費還寬裕。這的確是一個讓人警覺的現象。不可否認家庭條件的懸殊的確會給子女的人生很大的影響。就像網上說的一個段子:「別人人生的起點也許就是你奮鬥的終點」。我甚至接觸過有一些學生家裡由於拆遷有很多房子,而這些家庭的家長有些對孩子的要求並不高,只要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就行。而孩子們呢?知道家裡這麼有資本,日常生活費又這麼充沛,他們就已經很快樂開心了。你奮鬥的目地不就是為了吃好喝好住好嗎?這些孩子現在還在讀書的時候就實現了,你說他們還會有讀書的動力嗎?過早的讓孩子享受生活,的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腐蝕孩子們的意志,並且讓他們喪失目標。這樣孩子們怎麼會去配合老師呢?
而且這些孩子中還有比較古靈精怪的,特別和老師混熟了,還會悄悄打聽老師的工資,我的建議是這個肯定是不能告訴學生的!因為孩子知道老師一輩子的工資加起來可能還抵不了孩子家的一兩套拆遷房的價值時,一條從學生到老師的鄙視鏈就會悄然形成,學生會在老師面前產生莫名的優越感,下一步就是老師的自尊心和尊嚴受到極大的挑戰。
以上兩種學生就是我經歷中比較難教的學生,如果您感興趣或者同意可以點個讚,當然這是我的個人體驗,我相信讀者中一定也會有教育大牛,也歡迎教育大牛們切磋指點。我也會在後面陸續更新我對教育的一些經歷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