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是孩子一生的鎧甲

2021-02-19 女兒派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漸漸成為了家長相互攀比,愛慕虛榮的工具?

——鹿媽 

文 | 羅雲霞

河南鄭州一平衡車比賽現場,一名2歲左右的女孩因跑了倒數被媽媽訓斥,又是拍打頭盔又是推搡孩子,「你有什麼臉好哭,全程在那遛彎,你想什麼呢!」

小女孩哭到不行,連連哀求「我下次好好跑。」

然而媽媽不僅沒有上前安慰孩子,反而生氣地拂袖而去,丟孩子一個人在原地哭泣。

媽媽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連路人都看不下去了,紛紛上前安慰小女孩。

看到這一幕,真的好想抱抱這個被罵的孩子。

小小年紀,因為輸掉一場比賽就要遭受媽媽的當眾訓斥與羞辱。那一刻,誰也不知道,這個自尊心受創的孩子,心裡藏起了多少無助、焦慮和委屈.

兒童心理學家曾說,孩子從兩歲左右開始,就有了需要被尊重的意識,隨著年齡增長,這種意識會越來越強烈。

父母對孩子有高期待,能理解,但是無視孩子的自尊和人格,隨意當眾打罵羞辱,冷嘲熱諷,足以毀掉一個孩子。

 一個孩子自尊心的起點是什麼?

 就是能夠得到父母的理解與接納。

 比賽輸了,還可以再努力,但是摧毀了孩子的自尊,卻難以挽回了。每個孩子,其實都有一顆敏感而脆弱的心,需要父母去關心和保護。

被當眾訓斥的孩子,自尊有多傷?

 將當眾批評看作有效教育手段的父母,不佔少數。

網上曾有一則視頻,一母親在校門口當眾批評女兒,因為女生將墨水蹭到了衣服上。

母親當街拎著衣服,高聲質問:「我告訴過你正確操作了嗎?」受責罵的小姑娘嚇得臉色慘白,半天不敢說話。

另一則新聞裡,武漢的一個小女孩,因為在超市內撞倒了人沒有道歉,孩子的父親竟然留小女孩獨自大哭十幾分鐘。

隨後,工作人員找到這位父親後,他竟對著還在哭泣的孩子怒吼道:「走!趕快,閉住、立馬閉!」

明明可以先替孩子道歉,回家再好好教育。偏要不分場合、不顧女兒自尊的羞辱訓斥,這種教育實在讓人心驚。

在很多父母的認知中,可能覺得這種丟人的當眾批評對孩子的警示作用大,也更讓孩子長記性。

殊不知,他們毀掉的,是孩子的自尊心和面對問題的勇氣。這種情感上的無形傷害,像一把刀子會在孩子身上狠狠紮下,留下無法癒合的傷疤。

身邊的一個朋友,一直害怕社交,缺乏安全感。三十多歲的人還像個孩子一樣,跟誰說話都害怕得像要哭的樣子。

一直以為是性格問題,後來才知道是家庭的影響。

她說,母親從小就喜歡當眾羞辱她,一點也不給她留面子:

小學四年級,有一次媽媽參加家長會,在老師那裡看到了成績排名,非常生氣。

回到班上就指著她鼻子大罵,「考這麼差,我造了哪輩子孽生出你這樣的孩子「,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她快尷尬的哭了,真想找個地縫鑽下去.

當眾被羞辱過的孩子在內心極易否定自己,很容易出現自卑、孤僻等心理問題,如果沒能及時疏導,這種傷害將會跟隨一輩子。

網上曾有一個話題:「父母當眾羞辱孩子,對孩子有多大的影響?」

有些回復特別扎心:

有次過年,我媽當著所有親戚說:「在你身上看不到一點希望」,這句話讓我自卑了幾十年,多少個深夜我都會問自己,我真有這麼差勁?

上小學的時候因為我弄丟了10塊錢,父親在人來人往的車站罵了我半個鐘頭。現在雖已長大,但想起當年的情形依然會心痛得發抖。

童話大王鄭淵潔曾經說過:「想要摧毀一個孩子,就當眾出他的醜,當著外人的面損他、貶他,讓他無地自容。

創傷心理學研究表示:當眾責罵羞辱孩子無異於靈魂的謀殺

為人父母,一定要懂得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這不是袒護和包庇,而是教育的底線。

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孩子的人格

綜藝節目《我們長大了》裡,明星翟瀟聞曾分享過一段童年往事,特別暖心。

初中時,有次上體育課,他因為口渴,從操場返回教室喝水。可偏偏下課後,有位同學告訴老師,自己的200元錢丟了。

在查了監控錄像後,作為唯一一個這段時間待在教室的同學,老師二話不說直接把他的父親叫到了學校。

面對所有同學與老師的質疑,翟瀟聞百口莫辯,絕望得快要崩潰了。

他非常害怕父親會苛責他,可沒想到,父親來後沒有半句責罵,而是耐心又認真地問他,「是不是你拿的?」

 他委屈地回答:「不是」。

 「好!你說不是你拿的,就肯定不是你拿的。」

那一刻,父親的話讓他既震驚又感動,即便過去多年依舊倍感溫暖,因為父親的信任和認可,給了他無比的自尊與安全感。

一個孩子,自尊的來源是什麼?

就是父母發自內心的願意傾聽孩子、信任孩子,只有這樣,自尊的種子才會在他們心中萌芽。

如果換一種情形,父親不分青紅皂白,上來就是一頓批,以顯示自己家長的權威,也許這件小事,就演變成他一輩子痛苦的回憶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孩子的尊嚴,是人類心靈裡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孩子的潛在力量。

對孩子自尊的保護,會長久紮根於孩子靈魂的深處,讓孩子未來人生擁有自尊、自愛、自信的高尚人格,人生成就也更大。

維護孩子的自尊,是父母在孩子的人格中塗上金子般的底色,更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心理保證。

如何保護孩子的自尊? 

仔細想想,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的神色中失去自信了呢?

也許就是我們人前帶著情緒的一句貶低責罵,傷害了孩子。自尊從來不是大人才會有的東西,孩子也一樣,保護好孩子的自尊,是父母的責任。

1. 教育孩子,首先要學會共情。

前幾天乘公交,一位爸爸叫孩子給老人讓坐,孩子磨蹭著沒起來,於是爸爸有些生氣,直接一把把孩子拎了起來,然後開始教訓: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平時不是告訴過你要給老人家讓座嗎?道理都白教了……」

在眾人的圍觀下,孩子面紅耳赤,又羞又惱,哇的一聲就哭了起來。

我在一旁看著那個無辜無助的孩子,特別心疼。

教育孩子懂禮貌固然沒錯,但當眾斥責孩子,只會打擊他的自尊心,讓他處在生氣、羞憤、難過等情緒之中,又怎麼可能去理性思考?

這時父母該做的是共情,即「看見」孩子當下的情緒與感受,尊重孩子的想法。

比如可以彎下腰與孩子商量「你是不是累了才不想起來?但老奶奶年紀大了,坐車容易摔倒,我們給她讓個座好嗎?」

建立在尊重與理解之上的溝通,才是有效的。所謂「通情達理」, 只有當孩子感覺自己的情緒被接納、疏通了,家長的教育才能行得通。

2. 放下面子,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綜藝節目《少年說》中,有一位女孩衝臺下的媽媽喊話,她希望媽媽能夠關起門來教育自己,不要總在外人面前對自己發脾氣。

媽媽卻不以為然地反駁孩子:「在外面,是媽媽的面子重要,還是孩子的面子重要?」

說到底,父母是希望孩子給自己掙面子,卻總是忽略了孩子的面子,於是教育孩子不分場合,深深地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所以,只有我們從內心深處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放下所謂的面子,並告訴自己,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孩子也是,我們才會不焦慮,更不會出現一些不良的負面情緒。

3. 批評孩子要就事論事,不要人格侮辱。

在許多情況下,孩子出了差錯,常常遭到父母的指責,甚至當眾的諷刺和挖苦:「這些年的飯都白吃了」「你多能呀!」「你簡直是個飯桶!垃圾!廢物!」

社會心理學上有一個「鏡像自我理論」:人們會使用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形成對自己的判斷。

長期被父母語言羞辱的孩子,很容易內化這些負面評價,甚至形成自我厭惡,從而影響一生的性格發展。

孩子的問題適合就事論事,用最簡潔的語言指出錯誤所在,而後指明正確方向,不要動輒上升到人格侮辱,讓孩子自尊受損,背負壓力前行。

比如孩子沒考好,就問孩子問題出在哪?

是粗心還是根本不會寫。然後輔導、查漏補缺,下次好好考即可。

教育的本質在於喚醒,而非改造。

事實上,沒有幾個孩子會因為被斥責、被羞辱而真正變好。

正如幾米的漫畫《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中那句話:「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為人父母,當你當眾斥責一個孩子,你永遠不知道他的內心正經歷怎樣的風暴。

教育的本意不該是傷害。

一份理智的愛,任何時候都應該是尊重與平等的,真正愛孩子,就請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

因為尊重,能讓孩子的未來擁有更堅強的鎧甲。

*來源:本文首發秋葵媽媽(ID:QKMM99),一起做有遠見的父母。

親愛的,如果我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就把我們「設為星標」★吧!這樣就不會錯過每天推送啦!


育兒先育己,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注女兒派

每晚八點陪你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低自尊」小孩,該如何找到自我認同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早以前,就聽過《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電影。一聽這名字,我猜主人公松子或許是討好型人格。但看完之後,發現她是"低自尊",不是別人先嫌棄她,而是她先嫌棄自己,這讓我感覺很壓抑。
  • 這些言行會傷害一個人的自尊,尤其是對孩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孩子的尊嚴,是人類心靈裡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孩子的潛在力量」。可見一個人的自尊非常可貴,而父母教給孩子自尊,能讓孩子的未來擁有更堅強的鎧甲。,尤其是在親子教育過程中;然後引以為戒,停止觸碰自尊的底線。
  • 孩子的自尊重要還是媽媽的自尊重要
    很多時候,父母在大庭廣眾之下不顧及孩子的面子,揭短嘲笑,義正辭言的教訓,殊不知,這些話語就像是利刃一刀刀的扎進孩子的心裡。尊嚴被壓制在父母的面子之下,是多少孩子一生不堪的回憶。面子就是孩子的自尊,如果父母在外面沒有給孩子留面子,孩子就完全失去了堅持的信心
  • 孩子缺乏自信,了解「低自尊」,培養自信的孩子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不用正確的方式對孩子做出合理的引導,就會形成固定模式,讓孩子變得「低自尊」。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幼年和童年時期的自尊心如果沒有得到積極的引導,孩子長大以後有可能形成嚴重的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最終影響孩子的個性成長。 孩子缺乏自尊,父母的引導至關重要,今天咘媽為大家分享什麼是「低自尊」,容易造成孩子「低自尊」的原因是什麼?作為家長的我們,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自信樂觀的孩子。
  • 如何保護孩子的自尊?
    在知乎上,收到這樣一個問題:「如何避免破壞孩子的自尊心?」看到這個問題,我想邀請大家跟我一起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平時講的自尊心,它的本質是什麼?被保護出來的自尊心是真正的高自尊嗎?剛開始學習心理學的時候老師就針對自尊舉過一個例子:「我們通常說的一個人自尊心很強恰恰是一種低自尊的表現。
  • 孩子丟了自尊,比學習差更加可怕,家長千萬不要傷了孩子自尊
    孩子丟了自尊,比學習差更加可怕,家長千萬不要傷了孩子自尊在寶寶三歲的時候,自我意識就逐漸加強,自尊心也會隨之萌芽。很多時候孩子的自尊心表現形式也不同。自尊,是尊重自己,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不容許別人侮辱和歧視的一種心理狀態。
  • 唐嫣稱自己是「貓媽」:孩子是父母的軟肋,亦是鎧甲
    對於每一個父母來說,孩子就是他們的全部,在孩子降生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成了父母的軟肋,亦是鎧甲。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有了孩子就有了軟肋。孩子是父母一生的軟肋。脾氣被這個小人兒磨平,心腸也變得越來越柔軟,心甘情願為她付出。
  • 76「積極自我」自尊|如何培養孩子恰如其分的自尊?
    一般而言,長子和獨生子似乎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在學業上取得好成績。長子在社會上壓力更大,而且受歡迎程度低於幼子。幼子的自尊更多以社會關係為中心,而長子的自尊以能力表現為中心。如何解釋這種現象?這兩個主要因素的組合就成就了孩子四種不一樣的自尊類型:第一種,穩定的高自尊這種孩子就是獲得充分發展的孩子!
  • 紅唇烈焰的黃多多告訴父母:孩子的自尊自信,從尊重孩子臭美開始
    》書中講道:2.5歲~5歲是孩子「審美敏感期」,幼兒時期出現的審美意識,將影響他一生的氣質和審美能力。 孩子在穿裙子、玩化妝品的過程中,也是在追求生活中的美,追求美好。這時期形成的美感將會是孩子一生的底色,讓孩子可以發現美,享受生活。
  • 自尊和自尊心是同一概念?錯!聽專家談如何與孩子聊自尊
    常聽家長們說,「我們家孩子自尊心太強了」 「我覺得孩子特別敏感,自尊也很低,怎麼辦?」……這裡的自尊心和自尊,其實是兩個概念。個體通過對構成自我概念的特徵進行評價而作出的對自己存在價值的認定就是自尊,也就是對自我的評價成分。高自尊的孩子能意識到自己的優點,也會希望克服自己的缺點,並對自己屬於哪類人感到滿意。低自尊的孩子總是看著自己的缺點,忽視優點且不喜歡自己。平時我們所謂的「自尊心強」,其實是對自尊的強烈感受與反應,通常還是因低自尊引起的。
  • 孩子的自尊來自父母的鼓勵讚美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強調自信,其實沒有自尊的孩子,是很難有自信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最基本的需求中,自尊赫然在列,而且是自我價值實現的基礎。自尊是一種積極的自我關注,有兩個層次:1. 高自尊:明顯地表現出協調性,他們對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有一種積極的自我認識。他們很自信,並不為別人的批評而感到抑鬱。他們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上都善於表達,他們一般在學習和社交上都是很成功的。有的調查認為,自尊較高的人他們的智力也較高,也能證實自己的能力。
  • 孩童時期的讚揚與肯定,往往能夠影響孩子的一生
    準確的自我評價並不是只能看到自己的缺點,自尊不足的人往往無法清楚的認識自己。他們看到的是放大弱勢、縮小優勢的自我形象。孩童時期的讚揚與肯定,往往能夠影響孩子的一生。01、如何建立孩子的自尊你想給孩子最好的,想讓他們成為好人,將來能夠功成名就、幸福美滿,成為棟梁之才。
  • 在表揚聲中長大的孩子,並沒有真正的自尊
    按照自尊運動倡導者的說法,如果孩子們從小就被播種下信念,讓他們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就不會在長大後出現自暴自棄的行為。所以,從那時起,在美國和歐洲國家,再到近年來的包括我國一些城市在內的東亞地區,教育家倡導教師要想方設法的表揚孩子——所有孩子,而不僅僅是那些真的品學兼優的孩子。一個班的孩子在學期結束後,會以各種理由獲得獎狀。
  • 孩子的自尊是需要維護和成全的,真正富有的教育是善解人意的尊重
    每個人都有自尊,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周圍人的尊重和肯定,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所有的場合中都能夠遊刃有餘,得到所有人的成全。孩子的自尊是需要維護和成全的,真正富有的教育是善解人意的尊重。一,自尊受創的孩子會自卑一個孩子也是需要自尊的,如果他在艱難貧窮的環境中自尊受到傷害的話,有可能會讓他產生濃濃的自卑感和逃避感。
  • 高成就且幸福陽光孩子心理建構—獨立性與高穩定的低自尊
    自尊、自愛、自信人一生自會經歷的三個階段人的自尊都會經歷三個階段所以隨著孩子成人之後如果不能減少依賴自尊的意識形態,就會形成對父母和他人的強烈依賴,從而失去自我的獨立意識;依賴性自尊強的孩子總是喜歡得到他人的肯定、害怕批評、有完美主義傾向;容易受到他人言行的影響,傾向於選擇別人已經走過的路,甚至用機械的工作以獲得他人的肯定和讚揚。當然幾乎沒有人不具備依賴性自尊。因為我們都是凡人,不可能無視他人的看法、不與他人比較,這是人性使然。
  • 孩子起乳名同樣要講究,這兩種「乳名」不要起,難聽還傷孩子自尊
    ,畢竟這是要跟隨孩子一生的,也是孩子在社會立足對外的代號,相比之下,小名就比較隨意了,基本都是以簡單親切容易上口為主。就比如我家孩子「小錦鯉」,說來還挺有趣,孩子他爸喜歡養魚,但沒養過錦鯉,在我分娩頭一天,丈夫跟我說夢見一條錦鯉從天而降,躍入了家中的魚缸裡。於是女兒的小名就定了。雖然乳名只是一個家中代稱的名字,可能看起來不如大名那麼很重要,但是家長也要注意些起名的講究,也別隨便就給孩子起個乳名,這樣也很容易傷害孩子自尊。
  • 《恰如其分的自尊》:如何把孩子送進名校?家庭教育先望子成人
    正在讀法國心理學家《恰如其分的自尊》一書,關於自尊,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是很有意思。我把跟父母關心的內容,隨手發一條朋友圈,內容摘抄如下:①一些研究證明,青少年自殺傾向於低自尊相關。青少年試圖自殺的行為往往是一種求救行為。在某些情況下,孩子可能是想提升自我的價值感和在別人眼裡的地位,才採取這種可悲的絕望之舉。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培養健康的自尊 | 長和大蘊育兒科普
    自尊心對於一個人的健康成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孩子的自尊心培養十分重要,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對於父母來說,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的生長,當基本的生理需求滿足之後,我們也更應該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幫助孩子樹立健康的自尊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 盤點鎧甲勇士中四大終極鎧甲!其他鎧甲在他們面前都是小兒科?
    一、捕王鎧甲捕王鎧甲是現在所有鎧甲中已知最強的鎧甲,作為最強大的鎧甲,絕對是bug級別的存在,他的召喚口訣是五雷神威,正法不義,神威麒,敕我百戰百勝之威力,捕王鎧甲合體!捕王鎧甲屬於綜合性的鎧甲,攻擊力、速度、防禦力都是得到特大提升。
  • 盤點《鎧甲勇士》系列中出場的終極鎧甲
    帝皇俠明界最強鎧甲之一,亦是《鎧甲勇士》系列第一位鎧甲勇士 ,第一位終極鎧甲,擁有第一隻鎧獸——光之帝皇戰龍,集合光影五行萬物。TV版召喚者是向陽,五行鎧甲勇士合體也可以召喚(意識為炘南)。在電影版《鎧甲勇士之帝皇俠》中的召喚人為黎子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