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錄取分數公布後,多地出現「哈工大深圳校區錄取分數線超越校本部」的情況。比如在廣東,哈工大(深圳)理科分數線超本部7分;在江西,深圳校區理科分數線超本部17分;在河南,深圳校區理科分數線超本部8分;還有在河北,深圳校區理科分數線也超本部7分。
哈工大出現深圳校區分數線超過本部的情況,今年已經是第二次了。2019年哈工大(深圳)第二次以單獨招生代碼招收本科生的時候,就出現了分數線超越校本部。
「哈工大深圳校區現象」,是國內大學第一次出現校本部錄取分數落後於分校區的現象。一般來說,分校區分數線都是低於本部的。仍以哈工大來說,威海校區的分數線基本都是低於本部的。比如今年在河北,理科分數線低於本部14分,在河南,理科分數線低於本部16分。在廣東和江西也一樣,本部分數線都更高。
那為何哈工大(深圳)的高數線就能高於本部?這反常現象的背後,又意味著什麼?
如果從師資力量和軟硬體設施等方面來說,哈工大深圳校區和本部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上,畢竟哈工大(深圳)到2016年才正式招收本科生,現在的本科生不過2600餘人,本科辦學經驗還非常薄弱。哈工大(深圳)的校園也很小,獨立使用面積不過百畝,實驗室等很多設施還要和其他高校或研究院共用。
但哈工大(深圳)自第一次招收本科生起,就受到廣大考生追捧。比如2016年第一次面向全國12個省市招收本科生時,在8個省份的錄取提檔線超過一本線100分。比如2019年在廣東招生時,理科最低錄取分數線622分,超「高優線」127分,實現省內高校理科投檔線「三連冠」。
本科辦學歷史很短,師資和基礎設施又和本部沒法比,哈工大深圳校區能連續兩年分數線超過本部,關鍵還是「深圳」的這個地理優勢。深圳大學就是最好的案例,即使作為「雙非」大學,但無論是排名,還是錄取分數線,都超過不少的211大學。
對於考生來生,報志願就是一場目標高校的層次、地域和專業的博弈。眾多考生選擇深圳,背後就是選擇深圳這個充滿發展機會的地域。近年來,深圳在拼命砸錢建設高校。有數據表明,深圳2018年在教育上的投資已經超過了北京、上海兩地在2017年的總和。
不久前,深圳又宣布將組建四所新高校,並明確提出「爭取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進入雙一流大學名單」。除此之外,深圳還在大力引進名校在當地辦學,比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哈工大(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等。並且,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等也在加快籌建之中。可以預見到,深圳或將在不久之後,就成為國內下一個高等教育新高地。
同時,這還再次證明了中國高校發展的一個主流趨勢:東部、南部將成為高校發展的重點區域,而西部、東北等地,由於地方經濟發展的不足,名校發展或將更難。比如哈工大,西北農林科大,東北大學等,都是地域拖垮發展的典型。隨著雙一流身份不再固化,未來,部分名校或將被重新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