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谷開學第一課上,面對家長,馬雲作了一番講話,自稱講話從來不備稿的他還專門為這次講話準備了講話稿。
馬老師就是馬老師,他的很多觀點都讓人耳目一新,比如他說,開學的第一課應該是給家長們上,家長不過關,孩子是不可能過關的,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家長造成的等等。
下面摘一些感受深刻的觀點跟大家分享:
1.我們要做孩子的支持者,而不是孩子的控制者。
作為父母,總覺得孩子什麼都不懂,想要孩子什麼都聽自己的,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去選擇。例如孩子想要學設計,父母覺得還不如學計算機實用;孩子想要留在大城市打拼,父母覺得不如回當地考個公務員更穩定。
孩子違心聽從了父母的安排,卻過得一點兒也不開心,甚至到後來發現其實自己當初的選擇才是正確的,只是一切都再也回不去了;有孩子堅持自己的意見不按父母的意願去行事,卻因此而導致親子關係破裂。
馬雲說,真正想要讓孩子好,家長就要做孩子的支持者。
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在女兒成長的過程中,就經常問女兒:你將來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他就是想要讓女兒及早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並樹立目標,並及早為之而奮鬥。
已故球星科比也曾經說過,作為父母,我們能做的就是把孩子暴露在儘可能多的事物面前,讓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
馬雲說: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實現夢想,而不是讓孩子去實現家長自己的夢想。
2.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最大的榜樣來自於爸爸媽媽。
有些家長總在孩子面前誇獎別人家的孩子,可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也沒有成為別人家的家長。
馬雲說,如果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學音樂,一起學下棋,一起學運動,也許比什麼都好。
對此我是深有體會的。工作之餘,我喜歡看書和寫作,這也是我每天必做的兩件事情。我經常對我兒子說,能舒舒服服的坐在家裡看書學習,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不要抱怨讀書辛苦。
正是因為受到我的影響,我要求兒子每天都要保持學習的習慣,包括節假日,他也從來沒有意見。周末的早上,通常是我在書房裡寫文章,他在自己的房間裡做作業做練習;晚上十一二點,我寫完文章關上電腦,看見他房間裡的燈還亮著,於是我們商量著不是做點宵夜,就是點個外賣,然後一邊吃一邊交流……那也是我最快樂的時光。
3.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功,但是每個人都應該,也都可以幸福。
馬雲說,幸福不是我們擁有了什麼,而是我們擁有了對生活的態度,我們真正應該給孩子的是幸福的能力。有給予別人幸福的能力,有讓自己幸福的能力,還要有享受幸福的能力。
現在的孩子,面臨著巨大的學習壓力,他們每天奔波於學校、補習班、興趣班之間,作業要寫到晚上十一二點,我們作為父母的,似乎早已習慣了問孩子:作業做完了嗎?課聽明白了嗎?考試成績好嗎?
卻忘了問孩子:你今天過得快樂嗎?你感受到幸福了嗎?
當孩子剛出生不久,還在你懷抱裡的時候,你是不是在心裡想過,只要他健康快樂地成長就好。可是等到孩子上學,他的考試分數卻成了你對他的晴雨表。而一個心裡背負著太大壓力的孩子,他又能走得多快走得多遠呢?
2009年江蘇省高考狀元吳敵的爸爸就在《狀元爸爸的教子筆記》裡提到過,對於成功成名,他覺得兒子的幸福快樂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會在賽前對兒子說不要有太大壓力,參與就好;他會對拿回三等獎的兒子說太棒了,比爸爸當年強多了;相比起學習成績,他更關注孩子是否幸福快樂……
又到周末了,不妨問問孩子,你感受到幸福了嗎?而作為家長,我們不妨多思考一下:如何才能讓孩子感受到幸福呢?
哲媽說教育,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覺,為孩子解決學習上的煩惱,堅信孩子不上補習班也能學得很好。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