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6 1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0月29日,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能源產品部負責人張宏民出席第三屆CEW中國能源周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表示,中國天然氣市場化條件正在不斷改善,借鑑國內原油期貨經驗,可以設計天然氣期貨方案,形成反映中國乃至亞太周邊地區天然氣市場供需關係的基準價格,推動我國油氣市場化和國際化改革,並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風險對衝工具和投資組合選擇。
張宏民表示,作為世界第三大一次能源的天然氣,不僅是能有效應對環境問題的清潔能源,也是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全球天然氣定價格局也在變革之中。有效的期貨價格已普遍成為國際大宗商品貿易基準,在歐洲已形成成熟的天然氣期貨市場,而在亞洲地區,中國的天然氣市場化條件也在不斷改善。
「充足的市場規模、多樣化的氣源以及暢通的進出口環節等都是形成天然氣期貨的必要條件。」張宏民表示,亞洲地區是全球天然氣主要進口區域,中國是第一大進口國。近年來,亞洲地區的天然氣溢價正在逐步減小,全球天然氣市場一體化程度加強。國際LNG貿易目的地條款合同減少、市場靈活性提升,我國進口現貨合同增加、進口主體和來源日益多元。隨著我國基礎設施公平開放等市場化改革大力推進,以及天然氣產品的標準化,就LNG而言,上市期貨的條件已經相對成熟。
張宏民認為,按照通常的發展思路,應以現貨、中遠期市場為基礎建立天然氣期貨市場,但從實踐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天然氣期貨可先行一步,與現貨市場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借鑑我國原油期貨順利運行累積的成果經驗,可以設計出合理可行的天然氣期貨方案。今年以來,中國原油期貨市場規模實現跨越式增長,大部分交易日亞洲交易時段流動性已超過布倫特原油期貨,影響力已輻射東北亞地區。在國際油價劇烈波動之際,中國原油期貨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了有效的風險對衝工具和投資組合選擇。
「能反映供需關係和預期的價格都是有效的價格。」張宏民表示,中國原油期貨經驗可以為天然氣期貨方案所借鑑,同時要兼顧天然氣期貨交割高度依賴基礎設施的問題。本著「總體設計、分步實施,短期可操作、長期可拓展」的指導思想,可以從當前市場化程度更高的LNG入手,以此為標的先行一步設計天然氣期貨合約,初始階段基於現行條件採用能量計量,在未來價格改革到位、管網公平開放到位及保稅設施完善後逐漸拓展,並將管道氣也納入天然氣期貨中。
張宏民表示,建立天然氣期貨的目標,在宏觀上是形成反映中國乃至亞太周邊地區天然氣市場供需關係的價格,在中觀上是推動我國油氣產業市場化、國際化改革,在微觀上為相關企業和投資者提供風險對衝工具和投資組合選擇。
10月26-30日,「第三屆CEW中國能源周」由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中國金融信息中心和石油觀察聯合主辦。本屆能源周以「把握大勢、駕馭未來」為主題,來自能源界、金融界的近300位企業高管和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就目前形勢下全球能源行業的熱點話題展開全面對話。
本文來源丨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
本文作者 | 徐姍姍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