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食品頭條 納蘭醉天
編輯|橘子
這會是涼茶最後的流量嘛?
7月1日,加多寶集團在其公眾號上發布了一條消息,有關王老吉商標糾紛案件。內容是:最高法院撤銷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14)粵高法民三初字第1號民事判決;本案發回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重審。
「消息」沒有披露案件的前因後果,於是,不少人跟老納一樣,一臉懵逼:咋,倆家還有官司呢?或許源於好奇,所以,當天百度、微博很忙,甚至讓王老吉商標糾紛案上了風雲榜和熱搜榜。
只是,看到那熱搜的數字,再看看如今的涼茶市場,不禁讓人感嘆——這會是涼茶最後的流量嘛?
01、發回重審
發聲明這事兒,加多寶有點不厚道。
「消息」是19:44發的,可廣藥當時已經下班了,畢竟是國企,不能跟這些不講「勞動法」的散兵遊勇比。轉天上午,廣藥發了個回應:發回重審,並不意味著最終判決。意思就是:這事沒完。
老納不禁感嘆,如今涼茶市場都啥樣了,心理都沒點B數嘛?能把心思用在好好發展涼茶上不。
或許,消費者也對王老吉這些年對涼茶市場的折騰表示不滿。不知道怎麼就傳成了,王老吉商標糾紛案重審;王老吉可能重回加多寶。於是,白雲山醫藥緊急澄清說:王老吉商標侵權案重審,不影響王老吉商標歸屬。不影響廣藥和白雲山左手倒右手、13.89億買王老吉420項商標。
確實,這回最高法院發回重審的案件不涉及王老吉商標的歸屬性問題。而是2014年廣藥集團起訴加多寶六家分公司在2010年-2012年其間銷售王老吉的利潤。最開始索賠10億,2015年增長到29.3億。最後法院判決賠償14.4億。而最高法發回重審的就是這14.4億的賠償額,認為一審判決採信的證據在內容與形式上均存在重大缺陷。
何為重大缺陷?老納認為,要麼是銷售數據;要麼就是加王當時的關係,是否在合作期內。
如果沒有意外,明年應該是廣藥總經理李益民出獄的日子;如果沒有意外,明年也是王老吉品牌正式結束授權的日子;如果沒有意外,涼茶市場應該不比功能飲料市場差,王老吉應該是另一番樣子;甚至,紙盒王老吉的銷量也該逼近100億。
只是,沒有那麼多「如果」,只有更多意外。
02、什麼缺陷
有關上述案件「缺陷」的兩個可能,要從24年前,陳鴻道與王老吉籤定的租憑協議說起。
1997年,陳鴻道與羊城藥業籤定了第一份十年租憑協議。大體是,加多寶成立專業團隊操作王老吉品牌市場。按國際慣例,品牌租憑費用是2%-8%,但當時王老吉品牌十分不起眼,甚至不如陳李濟、李時珍等品牌。彼時,加多寶與王老吉按2.25%收費,而銷售額則是按2億「規定」。畢竟,加多寶不是上市公司,銷售額不好查,所以,「規定」可以讓廣藥一年拿到450萬的品牌使用費。於廣藥,是額外收入。
2000年,在第一份合同的基礎上,雙方又續約三年,即合同終止時間從2007年改為2010年。而品牌使用費的金額,也改成了固定的506萬。
這些合同,廣藥都是承認的,因為找不到問題。
在雙方籤定合同不久,李益民的女兒遭遇嚴重車禍,變成植物人。2001年8月李益民從陳鴻道手裡拿到100萬港幣;2002年8月,又從陳鴻道處拿了100萬港幣;2002年11月,雙方籤定第一份補充協議,合作時間延長到2013年。
2003年6月,李益民再從陳鴻道處拿了100萬港幣。同時,籤定了第二份補充協議,雙方合作時間延長到2020年,每年,品牌使用費為537萬。
如果說陳鴻道給李益民的錢,是為了延長王老吉品牌使用權,那為何李益民拿到第一個100萬的時候,雙方並沒有延長合同,而是過了一年,拿到200萬港幣後又過了三個月,把品牌租賃合同延長到2013年;拿了200萬港幣行賄,只為了延長3年合同?
將時間拉回到2003年6月,第3個100萬「發生」後,雙方籤訂了第二份補充協議,合作延長到2020年。
然而,更神奇的是,這幾份合同,沒有一份是李益民籤的字,全部都是當時廣藥集團董事長蔡志祥籤的字。打官司時,廣藥方面的解釋是:租賃合同必須法人代表籤字,蔡志祥算是被蒙蔽,籤字不算數。
雖然,當時的羊城藥業的業績才50多億,遠不如現在的銷量。但一個公司的董事長籤字,這麼隨意?那意思就是假設陳矛(廣藥現任總經理)犯了事,李楚源(廣藥現任董事長)籤的字都不算,都是陳矛欺騙了李楚源?廣藥是上市公司,這種重大決定難道不經過董事會?還是說,當時這種品牌租賃就是一件小事呢?
如果想名正言順地認定這合同不成立的話,最好是蔡志祥收受了陳鴻道的好處。只是蔡志祥雖然在2005年被判刑,但他只收受了29萬的好處費,都是裝修廣藥大廈的裝修公司給的,與加多寶無關。最後,蔡志祥被判3年半。李益民說陳鴻道給的錢是為了給孩子看病,但一審被判無期,二審判定15年有期徒刑。
如果沒有意外,李益民應該明年出獄,如果他改造的好,應該已經出獄。可「無所不能」的網際網路上,也找不到他的消息。
有的報導說,2002年加多寶開始大力度投入品牌宣傳。這不是搞笑嘛?當時,陳鴻道就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知道2003年6月李益民會拿100萬,蔡志祥會跟他把合同籤到2020年?事實是,從1995年-2003年,加多寶一直有投入王老吉品牌宣傳,只是主題不明確,大家沒印象。而2002年年底,陽愛星找到了成美公司做定位,2003年年初「怕上火喝王老吉」這句廣告語太深入人心了,讓人覺得加多寶是2002年才開始大力度品牌推廣的。加多寶做這事兒的時候,就是想把這個品牌做好而己。你讓2003年的陳鴻道想像未來涼茶賣100億,簡直不太可能。
03、涼茶「未來」
廣藥收回品牌後,依然認為雙方合作並沒有「休止」,只是陳鴻道選擇做自己的品牌。然而,他太低估了品牌的力量。那個「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定位在消費者心智裡的地位牢不可破。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讓加多寶在涼茶市場節節敗退。
這些年,中國法律在進步。此後,加多寶可與王老吉共享紅色裝潢。加多寶正式回歸傳統紅罐。2015年-2018年過渡期的金罐改為細金罐。這再次說明,想改變消費者心智是多麼不容易。就算輿論再支持你,但那改變不了消費者心智。
而這幾年,涼茶市場的份額一直在萎縮。北方市場沒有開發出來,以河南為代表的送禮之風在下滑。王老吉在作妖,加多寶想著如何活下去,再沒有人去做消費者教育。
在這一點上,看看隔壁的紅牛吧,也是品牌租賃問題。前段時間還有一些聲音的安奈吉如今反而沉默了,更多心思不是與紅牛搶地盤,反而是打那些假紅牛的市場。大有與紅牛維生素飲料一起守護市場,不給其它品牌機會的意思。
加多寶在一步步找回自己失去的東西,但想收回市場已經很難。只希望兩家企業能停止這些無意的爭執,把整個涼茶市場做好。就算回不到從前,也不要再萎縮下去。
▌背景補充:
此次案件發回重審的來源
廣藥集團表示,2010年5月1日,第二份租賃協議到期,他們跟加多寶集團聯繫十餘次,對方一直未有回應。2010年8月30日,廣藥發出第一封律師函。據說,還沒人理他們。
2010年11月10日,廣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一場名為「廣藥王老吉,中國第一品牌」的發布會,並宣稱王老吉品牌價值1080億元。發布會上,廣藥多次提及「汶川大地震王老吉捐1個億」,但凡有記憶力的小夥伴,都會記得2008年的捐款現場,時任加多寶大陸負責人的陽愛星,舉的牌子是「加多寶」捐款1億元,只是,當時加多寶在經營王老吉而己。
也正是這1個億,讓外界開始解讀加多寶到底賣了多少億,有100億、200億的。自然,所有人都認為加多寶佔大便宜了,王老吉太吃虧了。
其後加多寶集團說出綠盒和紅罐是兩家不同企業(當然,綠盒也是加多寶的人在經營),希望對方不要對當年的慈善行為褻瀆和歪曲。然而,多年後,加王已經分手,而廣藥依然在宣傳王老吉在汶川地震中捐1個億。也有某個入獄的所謂網絡推手,說當年「封殺王老吉」是他為加多寶公司想好的炒作手段。
外界都在誇加多寶當年慈善營銷做的好,卻不知道正是慈善讓加多寶跌入谷底。因為露富,被廣藥逼迫;因為露富,被網友逼捐。2010年玉樹地震,加多寶再捐1.1億,2013年雅安地震,加多寶又捐1億。
人們只記得這些大額的捐款,卻沒人知道1997年開始,加多寶設立了學子情,專門資助那些上不起學的寒門學子。在外界謠傳加多寶活不下去的時候,它們也從來沒停止學子情活動。而2019年的加多寶學子情也快開始了。
扯遠了,2011年3月29日,廣藥宣布與廣糧集團合作王老吉固元粥與王老吉蓮子綠豆爽。加多寶集團開發布會稱:廣藥在稀釋王老吉品牌。並且,王老吉不能生產粥類品牌,因為2009年,一個叫王付生的人已經註冊了(現在,當王老吉品牌遍地開花時,不知道廣藥是不是很爽?終於沒人敢跟自己抬槓了)。
如果說前面只是廣藥的小壓力,2011年4月圖窮匕首現。廣藥向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要認定兩份補充協議無效。2011年12月開庭,2012年5月27日,加多寶敗訴。
而後,加多寶21連敗。
這次被發回重審的判決就是廣藥起訴認為:2010年5月-2012年5月這兩年間,加多寶銷售利潤應該歸還廣藥集團。廣藥認為這是我的利潤。加多寶認為咱倆打官司,官司沒定,那就按先前約定的2020年走,自己只是合作關係中的正常銷售。而且,就算真是2010年合作到期,已經正常生產的產品,是要給品牌方消化時間的。2010年後,王老吉涼茶包裝是一半加多寶、一半王老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