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保外就醫」直接折刑期,該改了

2021-01-08 澎湃新聞

近期,媒體曝光的內蒙古「巴圖孟和案」「王韻虹案」等「紙面服刑」案件讓公眾震驚。這些以「保外就醫」名義對罪犯暫予監外執行,實際上變成了「合法越獄」。其中,一些官員、醫護人員徇私枉法、沆瀣一氣,嚴重侵蝕了司法判決的嚴肅性,但是,也說明現行的「保外就醫」本身存在制度性缺陷。

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羅智勇法官在《法治日報》刊發文章,提出要對現行包括「保外就醫」在內的暫予監外執行制度實施「微型手術」,即,將暫予監外執行改成「暫停執行」,暫停執行期間不予折抵刑期。這一建議可以視為司法界、理論界審視「紙面服刑」之後的經驗、教訓總結,這個「微型手術」也命中了我國「保外就醫」機制弊端。

對於身體出現緊急情況的罪犯(比如嚴重疾病、懷孕、哺乳),酌情給予必要的人道關懷,使其暫時不需要在監獄服刑,體現的是國家人文精神,也是各國都採取的機制。但是,我國這一機制的疏漏在於:「保外就醫」期間直接折抵了刑期,在監外治療的時間就算成服刑時間,那麼「保外就醫」人員當然希望毛病「治」得越久越好,無論如何,在監外都比在監內日子舒服。甚至有一些罪犯惡意利用生病、懷孕等來逃避刑罰的執行。

而法國、德國及我國的臺灣地區相應的規定是,「保外就醫」期間不能折抵刑期,不因此減少其法定刑期。所以,罪犯希望回到監獄繼續服刑的意願很「強烈」、很主動,因為刑期還是那麼長,逃也逃不掉,晚服刑不如早服刑,一般在暫緩執行的因素和條件消失(比如,病治癒之後,完成分娩、哺乳)之後,會主動申請監獄對其收監執行。

從法條上說,目前「保外就醫」可以折抵刑期的規定,並不是由《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而是在1990年由司法部、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公布的《罪犯保外就醫執行辦法》中做出的規定,這個規定的法律位階比較低、時間也比較久遠,甚至就可以認為是30年前立法當中的一個疏漏,也到了需要打補丁的時候了。

從法理上說,對嚴重疾病、懷孕期的罪犯可以給予必要的人道關懷,讓他們暫時不在監裡服刑,但是,生病、懷孕本身並不減輕罪犯之前的罪過,如果「保外就醫」期間直接折算了刑期,那就等於因為罪犯生病而可以減刑,這既衝擊了司法判決的嚴肅性,也形成了不良的價值指引,而且「保外就醫」還不像減刑有明確時間限制。從執行上說,很容易出現「巴圖孟和案」那種,拿著一張假的醫學證明出獄後,再也沒有意願主動回監。

近期「紙面服刑」的集中曝光,雖然很多還是陳年積案,但也戳中了「保外就醫直接折刑期」這個問題,該「動手術」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後流氓」保外就醫逾期 刑期延至2020年
    「最後流氓」保外逾期被延刑期11年   牛玉強1984年因「搶帽子」等被判死緩,後保外就醫;稱監獄「未及時收監」,申請逾期算刑期遭拒   北京人牛玉強在1984年「嚴打」時,因「搶帽子」等行為被以流氓罪判處死緩,後服刑期改至2008年。1990年,牛玉強保外就醫,2004年4月被收監。
  • 臺前「總統」陳水扁獲準保外就醫出獄 保釋金200萬
    臺「法務部」次長陳明堂5日召開記者會,說明陳水扁保外就醫一個月。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李柏濤】被關押至今超過六年的臺灣前「總統」陳水扁5日可「出獄」。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當局「法務部」上午記者會宣布核准陳水扁保外就醫一個月,所有行政程序可望在5日傍晚前完成,陳水扁可離開臺中監獄返回高雄住所,監獄將視陳水扁的身體狀況延長或要求陳水扁重回監獄。
  • 河北8旬老太保外就醫被拒,監獄:不具備保外就醫條件
    有媒體近日曝出「八旬老太獲刑兩年半申請保外就醫被拒」,微信公號「河北監獄」13日發布通告稱,此報導涉及河北省女子監獄在押罪犯李淑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國家衛生計生委《暫予監外執行規定》, 該犯的實際狀況尚未達到保外就醫嚴重疾病範圍規定的標準,也不符合第三十三條「生活不能自理」的規定,不具備保外就醫條件。
  • 臺「法務部」:保外就醫不容政治力介入
    華夏經緯網8月2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法務部」昨天表示,陳水扁的病況不符保外就醫的條件,保外就醫的審核不容政治力介入,若保外就醫浮濫,形同變相假釋。    據報導,「法務部」表示,根據醫療專業檢查診療結果,陳水扁病況不符合保外就醫的條件,而能以在監醫療、戒護外醫等方式處理。
  • 八旬老嫗獲刑2年半欲保外就醫被拒 河北監獄:不具備條件
    中國網8月14日訊 日前,有媒體曝「八旬老太獲刑兩年半 申請保外就醫被拒」的消息。對此,河北省監獄管理局發布通報回應,經查,此報導涉及河北省女子監獄在押罪犯李淑賢。該犯實際狀況尚未達到保外就醫嚴重疾病範圍規定的標準,也不符合「生活不能自理」規定,不具備保外就醫條件。
  • 黃光裕提前出獄可能性猜想:假釋、保外就醫還是直接減刑?
    黃光裕目前已服刑超過10年,目前仍在羈押中,因表現良好獲減刑21個月,其應執行刑期至2021年2月16日。那麼黃光裕是否有提前出獄的可能性呢?對此,澎湃新聞記者諮詢了北京京谷律師事務所律師李長青。李長青書面回應了澎湃新聞記者相關問題,並表示如果黃光裕提前出獄,「假釋、保外就醫、減刑,理論上都有可能,但是假釋和保外就醫的限制條件更加嚴格和複雜,可能性相對較小。」
  • 不要不服,死緩只服刑七年,保外就醫與監外執行誰批准
    此時,各部門選擇的是 保外就醫。關鍵知識點來了:保外就醫,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指:臨時有重大疾病,需要在最短的時間以內去醫院治病,而且這個疾病,一時半會還有未知的可能性。屬於,緊急事件!因為看守所已經不管刑期三個月以上的。保外就醫,監外執行,看到這裡,明白沒有?我也是一時腦熱,用最普通的大白話寫出來的。
  • 臺媒:法務部門稱陳水扁不符保外就醫條件
    陳水扁5月23日清晨,由警方戒護抵達長庚醫院就醫。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中新網8月29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當局法務部門28日表示,陳水扁的病況不符保外就醫的條件,保外就醫的審核不容政治力介入,若保外就醫泛濫,形同變相假釋。
  • 刑期還可以折抵?管制刑期到底怎麼算
    一、管制的刑期從判決之日開始計算嗎?管制的刑期從判決之日開始計算,刑法規定了刑期的計算標準,但是沒有規定刑期的開始計算時間,那是因為每個案件的審理時間不同,而且要根據法院的判決結果才能計算。在法院判決書最後都是判決的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算或刑期從判決確定之日起算。
  • 男子傷人致死獲刑12年卻一直保外就醫,是否違規?
    休寧縣人民法院經兩次審理,最終判決王某刑期 12 年,其父刑期 14 年。這父子二人不服該判決,提出上訴,黃山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維持原判。 何種情況下罪犯可被準許保外就醫,有詳細規定 據了解,司法部、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在 30 年前發現,一些地區和單位在進行保外就醫這一項 " 嚴肅的執法活動 " 中,存在把一些不該保外就醫的罪犯保外了。
  • 臺法務部門:保外就醫不能泛濫 陳水扁不符條件
    陳水扁5月23日清晨,由警方戒護抵達長庚醫院就醫。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中新網8月29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當局法務部門28日表示,陳水扁的病況不符保外就醫的條件,保外就醫的審核不容政治力介入,若保外就醫泛濫,形同變相假釋。臺當局「法務部」表示,根據醫療專業檢查診療結果,陳水扁病況不符合保外就醫的條件,而能以在監醫療、戒護外醫等方式處理。基於維護刑罰執行的正義與公平,審核保外就醫時依法行政,不容政治力介入。
  • 殺人犯「紙面服刑」15年,「保外就醫」的漏洞該如何堵上?
    然而判決生效後,進監獄前他就申請了保外就醫,直到2007年辦理「刑滿釋放證明書」,中間一天牢都沒坐過。接下來,巴圖孟和搖身一變,成為當地的會計、當選村主任、矇混入黨,甚至當選旗人大代表。她透露,紀檢監察部門已經對一些責任人立案調查,但當年的保外就醫手續等關鍵證據「不翼而飛」,追責工作難以深入推進。如何堵住漏洞?值得注意的是,「保外就醫」屢屢被一些罪犯利用,出現了「一保到底」或「保而不醫」等現象。
  • 臺灣高雄犯人劫持監獄長 稱「陳水扁可保外就醫,對我們不公平」
    該醫院側門的警察 其中一名劫持者、竹聯幫尊堂高雄分會長鄭立德兩度與媒體通話,表示這次行動已忍耐了很久,是有計劃的行動他們提出三項訴求:1、臺灣法官有罪推論心態要改,否則對犯罪者相當不公平;2、他們被判無期徒刑,如果因累犯,刑期不斷增加,就算表現再好,改過自新,也不可能出去。既然要被關到死,至少在獄中要讓他們自己給自足,現在每周只有200元(新臺幣),怎麼活?3、為何陳水扁不過是尿失禁就可保外就醫,而監獄內很多服刑犯躺病床、坐輪椅卻不能保外就醫,相當不公平。
  • 面對「紙面服刑」事件,如何抑制違規「保外就醫」現象的發生?
    幾起案件的相似之處在於,犯罪人在被判處刑罰後,單依靠著保外就醫的手續實現了「一次開具,終生有效」的效果,他們不僅一天牢未坐過,僅在紙面上就「服」滿了刑期,有的甚至在「服」完了刑期後,走起了開掛的人生。 一、熱點事件 事件1: 1992年5月12日20時許,因發生口角,未滿18周歲的巴圖孟和捅了白永春3刀。
  • 保外就醫豈能「一保到底」?了解下暫予監外執行
    保外就醫豈能「一保到底」?今天侯小檢要與大家說的正是這「保外就醫」的事兒~追劇之餘,普法知識學起來吧!保外就醫保外就醫又稱監外就醫,屬於監外執行的一種,是罪犯因患有嚴重疾病,根據國家相關法律和政策,經司法機關批准讓其取保監外醫治的執行方法
  • 聚焦:保外就醫別成逃避服刑的「幫兇」
    張西流殺人犯「紙面服刑15年」浮出水面的同時,飽受詬病的保外就醫制度再次引發關注。作為監外執行的一種方式,保外就醫制度保障了服刑人員接受治療的權利,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但近年來,一些人利用相關漏洞,以「保外就醫」的名義逍遙「獄」外,甚至「一保到底」或「保而不醫」的情況不時發生。
  • 檢察日報:別讓保外就醫罪犯成了「自由人」
    保外就醫罪犯能否從事與醫治無關的活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研究員劉白駒認為,根據刑事訴訟法,保外就醫是一種特殊的刑罰執行方式,保外就醫罪犯仍處在刑罰中,其人身自由應受到必要的限制,除日常生活外,不能隨便從事和治病無關的活動,否則刑罰的執行無從談起,更沒有理由將保外就醫期間計入執行刑期。「如果保外就醫罪犯像普通人一樣可以自由活動,保外就醫的刑罰屬性就蕩然無存」。
  • 馬上評丨殺人犯紙上服刑15年,誰讓保外就醫「一保到底」
    然而,因家人為其辦理了保外就醫,巴圖孟和一天監獄都沒進過。刑期結束後,還順利拿到「刑滿釋放證明書」。更「神」的是,他還先後入黨、當選嘎查達(村主任)和旗人大代表。直到2017年,因職務犯罪問題東窗事發,巴圖孟和的「黑歷史」才重新浮出水面。這是一起荒唐、荒誕、惡劣的糊塗案。一名故意殺人的罪犯,僅僅因為自說自話「全身水腫、尿血」,就被輕鬆辦理保外就醫手續,逍遙獄外15年。
  • 臺法務部門:保外就醫不能泛濫 陳水扁不符條件_新聞中心_中國網
    陳水扁5月23日清晨,由警方戒護抵達長庚醫院就醫。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中新網8月29日電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當局法務部門28日表示,陳水扁的病況不符保外就醫的條件,保外就醫的審核不容政治力介入,若保外就醫泛濫,形同變相假釋。臺當局「法務部」表示,根據醫療專業檢查診療結果,陳水扁病況不符合保外就醫的條件,而能以在監醫療、戒護外醫等方式處理。基於維護刑罰執行的正義與公平,審核保外就醫時依法行政,不容政治力介入。
  • 該對「保外就醫」來一次全面「體檢」了
    所有的「保外就醫」,必須能夠經得起法律的審視,經得起時間的檢驗。舉一反三,真正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讓「保外就醫」相關決定的作出者不敢任性而為、肆意妄為,才是對法治原則的敬畏與恪守。是時候對「保外就醫」來一次全面「體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