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這3件「事」不要指望老師教,學校也教不了,家長要重視

2020-09-03 璐璐育兒記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有許多的旅人。有些人會在孩子特定的階段陪伴孩子一段時間,授予孩子一定的學科知識。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學校老師。而有一種老師是從孩子還未出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他們的教育,他們一直陪伴孩子成長所有的瞬間。這樣的老師名字叫做父母

所以,父母們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這些事情在學校裡老師是不會教的。父母在孩子上學前一定要培養好。


孩子有哪些本事不能等老師教?

1、生活習慣不能等老師教

孔子曾經說過「少若成天性,習慣成自然。」因此,習慣是可以成為人的一種天性的。父母要明白,教授孩子專業的學科知識才是學校老師出現在孩子成長中的主要任務。孩子出生時那聲啼哭開始,就已經敲響了家庭教育的鐘聲。在孩子遇見老師,上學之前。孩子一直都是和父母在一起,在家庭中學習的。


這個時候家庭教育的最重要的是為白紙一張的孩子開始建立行為習慣。尤其是在3--6歲,是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的黃金時期。3--6歲建構孩子所有的生活習慣,無論孩子長大之後成為什麼樣的人,人們都可以從他的生活習慣中摸索到他的家庭教育和過去。



2、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

一個可以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才更能平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因此對孩子控制自己情緒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孩子的年級比較小的時候,很容易被「情緒腦」所控制,常常陷入到消極的情緒中。當孩子學會控制自己情緒,說明孩子有很強的自製力。


3、安全意識不能等老師教

剛出生的小鹿必需馬上學會走路,否則很容易成為飢餓的狼的美餐。成長中的孩子其實就和剛出生的小鹿一樣,什麼都不懂,周圍的世界又是十分危險的。很多成人認為安全的事物,對大多數的弱小孩子來說,其實是偽裝成天使的惡魔,稍微不注意,孩子就會置身在危險之中。

因此,孩子們只要有安全意識,才能成功識破那些偽裝的危險。



家長要怎麼教會孩子這些能力呢?

家長們可以有很多方式去教會孩子上面這些事情,但是其中最好的、最有效的方法還是要看家長的引導。

1、言傳身教

想要知道孩子未來的樣子,請父母比照一下自己現在的樣子。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文明有禮的人,那麼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說話做事,一定要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舒適感。在遇到生氣的,不愉快的事情時也能藉助其他健康的方式發洩,比如帶著孩子去運動或者遠足的方式來發洩。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三十年後的孩子基本上就是父母的樣子。因此,教育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情,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想要孩子更好地成長,家長也要學會正確管教,多看一些育兒書籍,遵循科學育兒方法



2、通過生活小事,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

日常生活中的危險無處不在,他們或許藏在家長看不到的角落,伺機而動;他們或許帶著安全的面具圍繞在孩子的身邊。

倒水的時候告訴孩子不可以碰水壺,會被燙到;帶著孩子出門過馬路時,教孩子一定要左右看一看,要等車過去在走等等;行人過馬路一定要走斑馬線和遵守紅綠燈的規則;在外面遊玩的時候,不要離開大人的視線;陌生人的糖果不能拿······



面對防不勝防的危險,家長要做的並不是將孩子更好地保護起來,而是要將安全意識傳遞給孩子只有孩子真正懂得保護自己,才能真正避免受到傷害。從小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利用故事、繪本、圖片等內容提升孩子的認知,傳達哪些是危險的。




作為孩子第一位老師的父母,一定要在孩子上學校之前,將孩子的生活習慣,情緒控制習慣培以及安全意識培養好。這些能力能讓孩子受益終身。

相關焦點

  • 老師坦言:開學第一天,做好這3件事的學生,都是因為家長教得好
    上課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專注度特別高的學生;下課後能夠自己整理書桌、收拾書包的學生;在學校裡主動幫助其他同學的學生;好的習慣離不開好的家庭教育,其實,能夠做好這些簡單的事,學生大部分在暑假時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培養,家長教得好,學生才能在開學後表現好,老師才會更多地關注你。那麼能做好這3件事的學生,在暑假的時候,家長都是怎麼教的呢?
  • 家長注意:不想耽誤孩子,這3件事不能單靠老師教,自己也得上心
    「老師,孩子就交給你了」家長相信老師,會對孩子負責,這是好事。但是如果把教孩子這件事情真的都全權交給老師,那麼也說明了一個問題:這個家長很不負責任。家長與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應該是相輔相成,相互配合的。如果家長這些都也是老師應該教的,孩子學不好就認為是老師的問題,那麼生活這樣家庭中的孩子也離成才無緣了。
  • 家長請注意:這件事,千萬不要指望孩子「自覺」
    看完以下文字,我有99%的把握讓你感同身受——「這不就是我家孩子嗎?!」1、崩潰技能之一——輔導作業難要說親子關係的第一大障礙,陪寫作業排第二,那就再也沒有什麼敢排第一。眼看著原本1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硬生生拖到11點,老母親耐心售罄「原形畢露」,孩子哭得梨花帶雨還不忘回懟你:「你的孩子從今往後就是笨蛋啦!再也不是美女啦!」「就你現在的態度,能教我學習嗎?」
  • 老師教孩子懷孕知識被家長投訴,關於兒童性教育,永遠不要嫌太早
    微博出現了這樣的一則熱搜,一位老師在學校向孩子教授了一些有關於懷孕的知識,被家長得知之後遭到了孩子父母的吐槽和投訴。這位家長表示自己的女兒才9歲,作為老師不能這麼早就教給孩子這些知識,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 孩子受欺負了怎麼辦?除了教孩子「打回去」,這件事也要和孩子說
    隨著揭露校園暴力現象的影視作品越來越多,校園暴力也被越來越多人所重視,特別是有孩子的人群,更是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學校也會受到欺負。部分父母也曾告訴過孩子受到欺負要懂得反擊,但是簡單的「打回去」是否真的能解決問題呢?
  • 致老師家長:教育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
    一個很突出的例子是,有個孩子是走讀的,每周回家一次,不哭;而另外一個孩子每天都回家,早上和媽媽分開時還要大哭一場。後來我就明白了,孩子願不願意來主要不是學校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家裡要求嚴格,孩子就「自覺」地來上學;家裡太鬆散,父母心志不堅定,孩子就不願來。
  • 家長教錯孩子讀音,在班上鬧笑話,老師:家長教之前自己要搞清楚
    老師說讓爸爸媽媽教之前自己要搞清楚,這是在給家長們一些好的建議,畢竟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一點都不可以隨意,所以父母們在聽到老師批評的時候不要太過介意了。所以有時候可能會批評家長沒把作業教對,但這並不代表就是在說家長們教得不好或者不應該教孩子寫作業,而是善意的提醒,畢竟教孩子寫作業是一件大事,一點都不能馬虎的。
  • 家長教錯孩子讀音,在班上鬧笑話,老師:家長教之前自己要搞清楚
    有一天老師布置了一道作業,要爸爸媽媽自由選擇一首古詩,教給孩子們,正好莉莉在追一部電視劇,講楊貴妃的,裡面就一首她很喜歡的古詩,叫《過清華宮絕句》,於是莉莉就教了兒子這首詩。可是讓她想不到的是,兒子放學回來竟然說老師說他把拼音讀錯了,還說讓家裡的爸爸媽媽教孩子之前自己先要搞清楚。
  • 老師教孩子懷孕知識被家長吐槽,究竟要不要給孩子普及性知識?
    今天上午,一條「老師教孩子懷孕知識被家長吐槽」的消息登上熱搜,起因是班裡有老師懷孕了,有同學在問,老師就給同學們普及了一下這方面的知識,但家長覺得自己女兒才9歲,不應該被老師講授這方面的知識。
  • 老師教孩子懷孕知識遭家長反對,專家:性教育應該從「零」開始
    這件事引起了人們的爭議,孩子究竟多大接受性教育好呢?不要認為孩子小就不需要了解。著名的英國性心理學家靄理士在他的《性心理學》一書中指出:在嬰兒出生不久,感受性刺激的自然形象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變異範圍,出生的嬰兒能感受到刺激是很尋常的事。有研究表明,人類從嬰兒期就開始有性問題,只是早期的問題是無意識的。
  • 父母不教孩子這4件事,娃長大後容易「四處碰壁」,後果很嚴重
    尤其是在這4件事上,父母若是不及時教孩子,那麼娃長大後容易「四處碰壁」,後果很嚴重。,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不知道感恩自己的父母,那麼長大後你還能指望他去感恩別人嗎?畢竟沒有人有義務去幫助你,之所以會幫你,也是出於情分,比如說一個學生在學校裡總是用一種命令式的口吻去要求別人幫自己輔導作業,卻不知道感謝那些幫助你的同學,那麼時間長了還會有人願意幫你嗎?所以父母要教孩子對幫助過自己的人心存感恩,即使別人沒幫到你,也不能去責怪他人。
  • 學校不重視,家長不敢教,培訓學校不負責,英語到底怎麼學?
    自己在家裡教吧,自己發音又不標準;送到培訓學校吧,有朋友反映,有一次孩子在培訓課上問老師:「My Dad loves me。(我爸爸愛我),為什麼love要加『s』?」老師很不耐煩的回答說:「沒有為什麼,就是這樣子的。」學校不重視,家長不敢教,培訓學校不負責。怎麼辦呢?在線英語課程就能解決這個老大難的問題。
  • 老師教孩子懷孕知識被家長吐槽怎麼回事?老師教孩子懷孕知識到底是對是錯?
    這位學生的家長覺得,自己的女兒才9歲,老師不應該教給孩子懷孕和性別這方面的知識。老師也進行了解釋,因為班裡有老師懷孕了,有同學在問。她想正好借這個機會,向同學們普及一下這方面的知識,沒想到讓家長感到不滿。不少網友表示這個歲數應該知道了還有網友說:自己不知道怎麼教孩子性啟蒙知識,很苦惱,正盤算著跟老師提一提,讓學校多安排這樣的課程。
  • 班主任提醒:教育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老師轉給家長)
    」剛當班主任那會,最怕的就是家長跟我說:「孩子在家哭得厲害,不願來上學了。」我就很著急,和老師們一起反省,是不是教學方式不對,是不是生活照顧不夠細緻,是不是課程讓孩子不感興趣……最後發現不管怎麼改變,總有願來的和不願來的,而不願來的,就那麼幾個。
  • 老師教孩子懷孕知識被家長吐槽:性不可恥,可恥的是愚昧和無知
    沒想到班主任的這件好事,被一名學生家長在群裡瘋狂吐槽,可笑至極,並揚言「要找你們校長」。,是所有一線教育者的心寒,真心希望這件事不要對這名老師造成心理陰影。有個老師說:給學生講性教育,教他們保護自己,教女生怎麼護理生理期,被侵犯了一定要告訴家長……然後被隔壁班老師說我噁心,跟學生說這些……在家庭中,網上有個媽媽的吐槽:
  • 當孩子被打後,父母做到5要3不要,才是孩子不受欺負的關鍵
    父母可能不知道:打人的孩子就喜歡「不敢說」、「不反抗」、「被孤立」的孩子,所以還會再找上門哦。當孩子受欺負後,父母一定不要教孩子逃避。3、告訴老師當孩子受欺負,挨打後,「告訴老師」絕對是一個正確的應對方法。然而孩子之間的爭執不僅僅會發生在學校,一旦沒有老師和家長在身邊時,孩子反而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 開學第一個月,父母做對這3件事,孩子更優秀
    但是,即便開學了,也不意味著家庭教育可以中斷,更不意味著家長們可以撒手不管了。要知道,一個孩子的優秀,不僅得益於老師的澆灌,更浸透著父母的汗水。開學第一個月,是為整個學期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期,父母做對這3件事,孩子更優秀!
  • 90%的中國家長都痛苦:這件事,千萬不要指望孩子「自覺」
    看完以下文字,我有99%的把握讓你感同身受——「這不就是我家孩子嗎?!」3、成長路上,靠自覺還是靠監督?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家長總會覺得:我的孩子放學回家了,但他的腦子沒有跟著一起回來。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亦會覺得:我的孩子哪都動了,就是腦子沒動。總要拿著小皮鞭在身後追趕,一時一刻不敢鬆懈。
  • 老師教孩子懷孕知識被家長吐槽:孩子的性教育,不要讓壞人來教
    然而,現實中仍有些無知的家長還在以為孩子小,應該對性知識敬而遠之。最近,一位網友在短視頻上分享自己的經歷。這位學生家長覺得,自己的女兒才9歲,老師不應該教給孩子懷孕和性別這方面的知識。面對這位家長的不滿與質問,老師解釋說,因為班裡有位老師懷孕了,有同學在問,所以她就藉此機會,向同學們普及了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 教育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老師轉給家長)
    後來我就明白了,孩子願不願意來主要不是學校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家裡要求嚴格,孩子就「自覺」地來上學;家裡太鬆散,父母心志不堅定,孩子就不願來。所以,後來新的孩子入學時,我都預先給家長說,不要以孩子願不願來上學來判斷學校的好壞,來不來上學是家長的問題,到了學校能不能學好才是學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