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兒基因」從哪來?

2021-01-13 大科技雜誌社

我們身體中,有這樣一類基因,它們沒有任何明顯的「祖先」,就好像是憑空出現一樣。科學家正在全力以赴、追蹤著它們的來龍去脈。

沒有家族譜系的「孤兒基因」

沒有家庭擋風遮雨的生活,可以說是步履維艱的。由於各種不幸的原因,一些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便成為了孤兒,他們要付出千百倍於常人的努力與命運抗戰,迎難而上去激發自己的潛能。而這些孤兒中的佼佼者,比如亞里斯多德和史蒂夫賈伯斯,有時竟能改變這個世界。

誰又曾想到過,我們的DNA也和那些棄嬰們有著相似的情況呢?當生物學家開始排列基因組時,他們發現,人體內的基因片斷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部分既找不到與它們同源的基因,也沒有發現它們的演化史——看上去既沒有「父母」,也沒有任何「親屬」,就像是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孤兒」。但是你可千萬不要小看它們,要知道在這些「孤兒基因」中,擁有不少「成就甚偉」者,它們之中甚至有一部分在人類大腦的進化過程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我們知道,生物體內大部分基因都來自於幾個大的基因家族,而且每個基因家族都有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千百萬年前共同的祖先,然後不斷變異演化,形成龐大的基因家族。以脊椎動物眼睛裡的視蛋白基因為例,科學家發現,從水母到昆蟲,許多的動物身上,都有著與人類相似的視蛋白。動物王國中成千上萬種不同的視蛋白基因都是通過複製,並在此基礎上進化而成的,它們都源於7億年前一個共同祖先的一個基因!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有科學家提出,基因複製出錯時可能變異出一個新的基因,並由此逐漸產生整個有著同一祖先關係的基因家族。這個過程就好像動物界中,經過一段漫長的時間,一個物種分化出眾多具有較近親緣關係的不同物種,形成「物種大家族」。

可是,那些不屬於任何基因家族的單個「孤兒基因」是怎麼回事呢?一些科學家猜測,孤兒基因是遺傳學上的活化石,類似於動物界中的腔棘魚,是一個古老基因家庭遺留下來的僅存的成員;另一些科學家則認為,這些孤兒基因並沒有什麼特別,只不過是一些親緣基因還未被人們發現的普通基因罷了,畢竟,人類對於全部基因組的探索也才剛剛開始。

如此多的「孤兒」

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生命體的基因組被成功排序,孤兒基因現象普遍存在,基因中相互之間的「親緣關係」反而被證明是例外,而不是常規情況。迄今為止,所有的基因組序列中都發現了「孤兒基因」的存在,從蚊子到人類,從蛔蟲到老鼠,而它們的數量也在持續增加著。

正如前文所說,這些孤兒基因在生物體內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它們有的充當修復DNA組織結構的角色,有的可以控制其他基因活動的作用。比如,在昆蟲身上有一種孤兒基因,可以幫助昆蟲生成一種「肌翼蛋白」,進化出輔助飛行的能力;還有果蠅身上的孤兒基因,有助於果蠅覓食習性的形成;在珊瑚和水母身體中的孤兒基因能夠幫助蟄刺細胞的發展,蟄刺細胞可以發射出充滿毒液的囊體攻擊獵物,使之昏迷;在淡水水螅體內發現的孤兒基因則能操縱引導水螅的觸手將食物送到它們的嘴中;而極地鱈魚體內的孤兒基因,則是一種很特別的防凍基因,讓它們能夠在酷寒的北極地帶得以生存。

有意思的是,孤兒基因在生物的腦部區域表達得最充分。科學家們對人類、黑猩猩以及猩猩體內的198種孤兒基因進行了鑑定,這些孤兒基因與掌管其高級認知能力的區域——前額皮質的表達有著密切聯繫。這些孤兒基因中,有54種為人類所獨有。從進化論角度看,這54種基因非常年輕,還不到2500萬歲,而它們的出現時間似乎與靈長類動物大腦區域的擴張過程完全吻合。這意味著,這些孤兒基因直接促成了人類最偉大的進化——人類大腦的進化。

另一個生物學實驗也證實了孤兒基因與大腦的關聯。生物學家將一種在人類大腦中得以表達的孤兒基因移植到發育中的小鼠身上,結果發現,這種基因雖然沒有使小鼠的大腦變得更大,但是它卻真的促使神經細胞上的樹突排列得更為密集,而樹突的作用則是使神經能夠與自己的「鄰居」交流聯繫。如果這種聯繫越多,大腦擁有的計算能力也就越強大。這個實驗說明,孤兒基因在動物大腦發育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追蹤「孤兒基因」的起源

但是這些孤兒基因到底從何而來?有科學家提出,孤兒基因也是由其他基因複製而成的,但是在形成之後,它們快速地開始進化演變,最終所有與源基因相似的特徵全部消失了。為了證實這一猜測,科學家對果蠅進行了實驗觀測,發現孤兒基因的進化速度的確是非孤兒基因的三倍之多。

雖然這種推測看似有理有據,但是之後又有研究表明,這一推測僅僅能夠解釋極少一部分孤兒基因的起源。也就是說,雖然快速進化過程對孤兒基因的形成非常重要,但卻並不是全部的事實。因此,另一部分科學家猜測,就像是很多草根的奮鬥史一樣,這些孤兒基因也是「白手起家」的,是從生物體內大量存在的垃圾DNA中隨機生長出來的。但是,從無用的垃圾DNA飛躍到有用基因被認為是一件艱巨到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這個猜測並不能讓主流科學家信服。不過,人們顯然忘了,自然界中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很快,科學家陸續在酵母、大米、小鼠和果蠅身上找到了基因「白手起家」的證據。2009年,愛爾蘭都柏林大學的科學家證明了人類身上的3個孤兒基因的確是從一無所有中被創造出來的。2011年,另一個研究小組更進一步地描述了60種人類孤兒基因從無到有的形成過程。從此之後,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從垃圾DNA中脫胎換骨、重新組合的孤兒基因不在少數。

當然,無用的基因重新組合形成新的基因,可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那麼簡單就能成功的,它怎樣才能成為可能呢?科學家發現,孤兒基因大都與已有的基因毗鄰或稍稍重合,這樣一來,孤兒基因就有可能向那些正常運行的基因「借用」部分序列,以使自己轉化成有用的基因。研究人員分析了270個取自靈長類動物身上的孤兒基因,它們中有半數從跳躍基因中獲得了部分序列,那些轉座子就像寄生物一樣能夠在基因組中跳來跳去,正是在這過程中,它們被孤兒基因利用了。

對於孤兒基因,我們還有許多需要繼續探索發現,但是我們現在已經開始追蹤它們祖先的痕跡了。看起來,我們找不到大多數孤兒基因的家人,是因為它們本來就沒有家人。它們出身於一大堆看起來毫無用處的垃圾DNA——猶如人類世界裡從垃圾裡撿起的沒有身世的孤兒——完全憑著自己的奮鬥,成了基因世界的棟梁之才。

相關焦點

  • 科學好故事|進化生物的未解之謎:新基因從哪裡來?
    例如,人類和其它哺乳動物體內的血紅蛋白分子儘管略有不同,但對應的基因都屬於同一家族。遺傳學家曽提出,具有新功能的基因的誕生過程可以用「分歧機制」來解釋,新基因可以通過舊基因複製產生,後期再發生變異,導致兩種同源基因的功能和序列之間出現分歧。
  • 知英主演並演唱富士臺電視劇《黑色孤兒》主題曲
    人民網東京11月24日電 日本頻道綜合日本時尚娛樂網站Modelpress報導,歌手JY(知英)主演的東海電視臺·富士電視劇《黑色孤兒~七個遺傳基因~》(每周六晚23時30分~24點35分 全8集)將於12月2日開播,其新曲
  • 「讓所有孤兒得到救助」
    「別小看這個本本,這可是孤兒的『身份證』。今年起甘肅省孤兒基本生活補助提高標準,孩子們能領到這筆錢就全靠它了。」魯懷孝說話間拿起一本兒童福利證翻開來,裡面列著證件編號、孤兒本人和家庭的背景資料以及孤兒領取基本生活補助的記錄。 領到兒童福利證,13歲的東鄉族男孩馬努海也開始規劃他的夢想,「我要買個存錢罐,每次領到補助都放在裡面,攢多了給爺爺買個輪椅。」
  • 金海曙談「趙氏孤兒」忠義情仇:趙武不是哈姆雷特
    它究竟何以經久不衰,它的魅力又在哪?該如何看待故事中人物的「忠義」行為?   其實,「趙氏孤兒」曾在2003年10月的北京掀起過一陣熱潮,當時人們見面的問候語都是:「今天你看《趙氏孤兒》了嗎? 」由金海曙當年改編林兆華版的《趙氏孤兒》,也被評論家們稱之為「近10年來中國話劇舞臺上最傑出的悲劇」,他同時也是長篇小說《趙氏孤兒》的作者。
  • FDA授予Andromeda公司糖尿病藥物DiaPep277孤兒藥地位
    5月28日,巴勒斯坦生物技術公司Andromeda宣布,FDA已授予DiaPep277孤兒藥地位,用於治療有殘餘β細胞功能的1型糖尿病(T1D)患者。FDA授予的孤兒藥地位使其享有七年的獨家銷售權,以及諸如減稅、降低用戶費用及註冊快速通道等便利。DiaPep277正在進行III期臨床試驗。一項早期試驗已達到其主要療效指標。現在關於DiaPep277的全球性III期試驗正在120多個醫療中心進行。
  • 涼山孤兒現狀調查
    十來歲的孩子就要和祖父母下地幹活,青壯年勞力在彝族山村幾乎絕跡孤兒之死茲切的死亡是彝族孤兒命運的典型。這個14歲的孩子從小生長在毒品之家,父母和叔叔早已死亡,茲切和姐姐5年前被侯遠高的孤兒計劃收留。但是茲切有腎積水,這幾年花了四五萬元的醫療費,每次進醫院花兩三千元就能好轉,於是也不上學了,就在涼山婦女兒童發展中心被養起來,陪伴他的是一瞎一瘸兩隻小狗,茲切長得也比同齡孩子高了。2011年下半年,據說國家規定的孤兒補貼開始下發,符合雙親死亡條件的茲切,法律上的監護人是爺爺。
  • 基因編輯與腦機接口 科技和人類的邊界在哪?
    原標題:基因編輯與腦機接口,科技和人類的邊界在哪?,顯著增加了基因編輯的應用前景。   基於以上兩個關鍵詞,基因編輯最理想的狀態便是「指哪打哪」,只在目標靶點處發生改變,基因組上的其他位置一動不動。但相似序列、非特異性結合等各種原因,使得這個想法只能停留在理想的狀態,幾乎難以實現。   基因編輯技術的不斷革新,正是向著這個理想的狀態不斷邁進。
  • 基因編輯與腦機接口,科技和人類的邊界在哪?
    基於以上兩個關鍵詞,基因編輯最理想的狀態便是「指哪打哪」,只在目標靶點處發生改變,基因組上的其他位置一動不動。但相似序列、非特異性結合等各種原因,使得這個想法只能停留在理想的狀態,幾乎難以實現。基因編輯技術的不斷革新,正是向著這個理想的狀態不斷邁進。基因編輯領域最早源自細胞本身對於DNA損傷的修復機制。
  • 這部《孤兒怨》,其實是包含著恐怖元素的「文藝片」
    《孤兒怨》《孤兒怨》上映於2009年,創作靈感來源於1956年默文·勒羅伊執導的《壞種》。《孤兒怨》這部《孤兒怨》,小嗨反反覆覆觀看了很多遍。與其說它是一部恐怖片,不如說是包含著恐怖、驚悚元素的「文藝片」。
  • 「兒童福利證」首次向孤兒發放 我省孤兒有「身份證」啦!
    我省未成年孤兒和事實孤兒開始擁有屬於他們自己的「身份證」了,這將是他們享受救助和優惠政策的憑證。昨日,記者從省民政廳獲悉,我省已向全省孤兒免費發放「兒童福利證」,預計年底前發放完畢。  發放對象為0至18歲的孤兒、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兒童和事實上無人撫養的未成年人。每個「兒童福利證」都有一個證件編號,並採用實名制,不得轉借。
  • 18年來,美國從中國收養了8萬名孤兒,其中90%是女孩
    ——阿倫·尼文斯(美)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690,閱讀約2分鐘1992年,我國《收養法》規定,外國人符合條件後也可以收養中國孤兒。這部法律出臺後,引起了不少外國友人的關注。在過去的18年裡,8萬名孤兒被美國人民收養,成為收養中國孤兒最多的國家,其中9名孤兒已經成為女兒。這背後是否有貓膩?。一是收養中國兒童更方便。在美國,領養一個孩子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
  • 18年來,美國在中國採用了80000孤兒,他們大多數是女孩
    對於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一些國家正面臨人口負增長的困境,這些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優生學的政策,希望能增加人口,雖然有些家庭急於要孩子,但有些家庭卻選擇拋棄他們的孩子,在中國,許多孤兒失去了家人和父母,等待著一個好心人的收養。不知您是否知道美國人在中國內已經收養了大約80000孤兒,他們被帶到他們的國家後,他們會好好照顧他們,領養的孤兒大多是女孩,這是什麼原因?
  • 關愛震災孤兒倡議書
    第1頁:關愛震災孤兒倡議書 第2頁:救助方案   為了震災中失去親人的孩子  ——關愛震災孤兒倡議書  親愛的社會各界朋友:  又一個讓所有中國人無法忘記的日子—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讓中國大地再次抖動!
  • 資助福利院孤兒
    來阿迪斯阿貝巴已經近3個月了,除去志願者的本職工作外,總想更多地為埃塞做些什麼。當得知一家兒童福利院需要資助時,大家不約而同地提出從自己的補助中拿出些錢,買些文具、玩具去看望那裡的孩子們,最好能夠資助一個孩子直到成年。  於是,一個周四下午我們出發了。福利院在阿迪斯阿貝巴的西北面,儘管就在市區,但路況很不好。
  • 讓「事實孤兒」失親不失愛
    3月8日上午,定陶區天中街道辦事處攜手紅星志願者協會,在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開展「扶危濟困心存公益,愛心奉獻牽手紅星」救助活動,為5名「事實孤兒
  • 孤兒難過活,哥嫂既不疼春冬不停歇,寄望寫信封講於故人聽
    臘月來歸,不敢自言苦。頭多蟣蝨,面目多塵土。大兄言辦飯,大嫂言視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兒淚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來歸。孤兒難過活 哥嫂既不疼 春冬不停歇 寄望寫信封 講於故人聽這首描寫孤兒的詩歌,是漢樂府著名的悲情詩。這首詩,是官員從鄉間搜集生活素材收集而成的鄉間詩歌。詩歌的創作者已經無法考證,不知是哪朝哪代的人所寫,只知道它流傳於農村生活當中。
  • 英國經典話劇《霧都孤兒》訪華
    英國經典話劇《霧都孤兒》訪華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0日 23:59 來源: 來源:深圳商報【本報上海電】一部根據英國文學大師查爾斯·狄更斯的名著《霧都孤兒》改編的同名英國話劇繼在英國、德國、義大利、法國、荷蘭、捷克、日本、新加坡等國巡演後首度訪華。
  • 「心理孤兒」現象成因分析及對策——表現特點
    什麼是「心理孤兒」呢?「心理孤兒」就是指那些雙親健在,但卻缺少父母的關愛甚至遭到來自父母的傷害,內心充滿孤獨和無助感,這類型的孩子統稱為「心理孤兒」。他們往往在心理上處於自我封閉、行動上怯於交往,性格上比較孤僻、自卑,膽小,難以融入社會生活。心理孤兒是這個時代裡「情感飢餓」的新型孤兒,是一種心理和人格都不健全的現象。大部分問題孩子都是心理孤兒。那麼心理孤兒有哪些表現特點呢?
  • 四川涼山州教育局調查「格鬥孤兒」事件,所涉孤兒將重返校園
    四川涼山州教育局調查「格鬥孤兒」事件,所涉孤兒將重返校園 澎湃新聞記者 方岸 2017-07-24 19:57 來源:
  • 孤兒怨拍前傳 孤兒怨講的是什麼故事小女孩扮演者是誰
    2月20日,網上曝光了著名恐怖片《孤兒怨》要拍前傳了,定下片名為《伊斯特》,預計20年的夏季開拍,引發了網友們的期待。據說電影《伊斯特》的導演是由拍攝電影《靈偶契約》的導演威廉·布倫特·貝爾親自操刀,不再延續《孤兒怨》的導演佐米·希爾拉,不知道會不會出現不一樣的火花,延續前作的精彩。